关于农业结构调整问题的讲课提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关于农业结构调整问题的讲课提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农业结构调整问题的讲课提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999年为2242元+4.3%。
2000年为2253元,增长4.7%。
2000年农业部对28个省份67个自然村5830个农户收入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是总体增长,但速度趋缓,部分农户收入下降。
67个村人均纯收入2147元,比上年增长1.8%。
有48%的农户收入下降。
北京市的情况同全国相比有些区别,近几年仍保持9%左右的增长幅度。
98年为4028元,99年为4316元。
2000年为4687元。
我县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低于全市水平。
97年为3052元,98年3366元,99年3675元,2000年4059元。
从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看,虽然好于全国的状况,但也有一些问题需要引起注意,一是乡镇村之间的收入差距在扩大。
2000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最高的是平谷镇地区5135元,收入最低的是镇罗营乡2680元,差距是2455元。
同5年前相比,收入绝对值差距增加了500元。
村级人均纯收入差距更大,最高的超万元,最低的不到1500元。
占10%的高收入户掩盖了30%低收入户的问题。
二是种植业(粮、果、菜)收入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中的贡献率在降低。
1998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从种植业中获得的收入是1209元,占3364元的36%。
1999年从种植业中获得的收入是1202元,占3375元的32.7%。
2000年从种植业中获得的收入是1368元,占4059元的33.7%。
三是平原地区种粮不赚钱或赔钱,农民退地呈增加趋势。
全县平原乡镇有4020户退回承包的粮田21225亩。
造成农民目前增收困难的原因主要是:
农产品产量没有明显增长,而价格持续低迷。
1980年—1996年因国家先后三次提高粮食及主要农产品收购价格,其中粮食收购价格总体上提高了1倍多。
粮食等农产品价格的提高对农民纯收入的贡献率为35%。
换句话说,就是农民每增加100元钱收入中有35元是靠提高农产品价格获得的,但自1996年以来,粮食及农产品价格不但没有提高,而且是持续下降。
2000年粮食综合平均价比99年又下降了18%。
三年来因粮食价格下降,使农民人均减收40元,对纯收入的贡献率为-15%。
农民从乡镇企业得到的收入和外出打工收入缓慢,这是农民现阶段获得非农收入的两条渠道,1997年—1999年三年平均增长10.9%,增长速度比1990年—1996年下降了10.6个百分点。
从现实的情况来看,再靠提高价格增加收入已不可能,我国的粮食价格在95年就已经超过国际市场价格水平,现在玉米价格是东北平运到南方是1200元/吨,合0.6元/斤。
而美国进口玉米的到岸价格是960元/吨,合0.48元/斤。
而二三产业的发展也需要有一个过程,全县农民就业结构是从事一产的大体占50%左右,二产的占30%左右,三产的20%左右的水平。
因此,调整农业结构,发展优质高效农业,才能有效的增加农民收入。
(2)、进行农业结构调整,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消费需求的必然选择。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农产品的生产、消费和流通(供、销)大体经历了三个变化,生产(计划—计划+市场调节—市场调节),消费(吃饱—吃好—安全健康),流通(统购统销—供小于求的卖方市场—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
在计划经济时期,我们的农业生产完全按照国家的指令性计划来进行,生产出的粮食大部分被国家收购,农民只负责生产而不用管销售。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由于推行了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生产经营的积极性,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
主要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粮食总产量由1978年的3亿多吨增加到1998年的4.9亿吨以上,年均增2.4%以上,人均粮食产量已连续超过400公斤,比1978年增加80公斤以上.与此同时,肉类、水产品产量分别比1978年增长4.1倍和7.3倍,其他农产品的产量也成倍增长,在农产品供给大幅度增加的同时,城镇居民人均粮食消费量从1981年的145公斤下降到89公斤,近几年农民人均粮食消费量也有所下降,随着温饱问题的解决和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大家对农产品的品种和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由“吃饱”变为“吃好”,既要美味,又有益健康。
这些新的变化,是农产品的供求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转折,过去那种“生产什么卖什么”“生产多少卖多少”的卖方市场特征逐渐消失。
目前,我国118种农产品除棕榈油外,其他农产品均不同程度的供过于求,农产品买方市场的特征表现的越来越明显。
这表明,今后,农业的发展目标,将由解决温饱为主转向适应小康生活要求的阶段,农产品供求的主要矛盾将由总量矛盾转向总量基础上的结构和质量矛盾,如何满足人民高品质、多样化食品需求的问题将愈来愈突出,市场需求对农业发展的约束作用越来越突出。
当前,一些大宗低质农产品销售不畅,大量积压,而农民仍在盲目生产,在已经发生深刻变化的市场形势下,不进行结构调整就没有出路.
(3)、调整农业结构,是吸纳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保持农村社会稳定的政治需要。
从全国的情况来看,1999年农村劳动力总量达4.7亿人,比1998年增长1%。
其中非农业吸纳了1.4亿人,农业产业大约3.3亿人。
据测算,现阶段,我国农业部门需要的合理劳动力总量约2亿人,这样至少有1.3亿劳动力需要寻找新的就业门路。
从需求来看,一方面下岗职工在增多,农民越来越不容易在城市找到打工机会。
另一方面乡镇企业步履艰难,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在下降,近两年全国乡镇企业从业人员减少了1000万人左右。
我县农村劳动力总数是149196人,比95年增加了近5000人,就业结构是在一产从事种养业的有79235人,比95年增加近1万人。
在二产主要是乡村企业就业的有45690人,比95年减少了5000多人。
在三产主要是服务业就业的有24244人,和95年持平。
农村的潜性事业的现象也是存在的。
而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可以为更多的农村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
这是因为,第一,种养业仍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尤其是种粮改为种菜、种果以后,特别是设施农业需要精细劳动,体力劳动较多,使农村剩余劳动力有事可干。
第二,通过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技术服务等,可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开辟新的就业渠道。
(4)、调整农业结构是迎接入世挑战扩大对外开放的基本要求。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只是时间问题了,加入WTO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据对39个入时的发展中国家研究,入世后农业的发展是弊大于利,竞争和挑战是不可避免的。
对此,我们应该有充分的准备,正视困难,加快调整,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二、怎样进行农业结构调整
1、我县农业结构调整的现状
(1)、种植业结构:
全县共有土地50万亩,其中,果树30万亩,1200万株,其中大桃13.6万亩。
粮田8万亩。
菜田7.5万亩。
鱼池占地2万亩。
其他经济作物2.5万亩。
农业总产值8.74亿元.全县果品产量1.5亿公斤。
其中,大桃1亿公斤,果品总收入1.99亿元。
蔬菜总产5.85亿公斤,收入3.26亿元。
(2)、养殖业结构:
猪存栏17.7万头,比99年增6。
7%,出栏商品猪26。
1万头,同比,增4。
8%。
出栏羊8。
1万只,增19。
5%。
出栏肉牛8577头,增3。
3%。
出栏肉鸡423。
5万只,增44。
7%。
出栏肉鸭108万只,增3倍。
奶牛存栏643头,增6倍。
鲜蛋22666吨,增8。
2%。
畜牧产值3。
6亿元,占大农业比重为41%,比99年增8%。
养殖专业户发展到23405户。
成鱼捕捞1403万公斤,收入1。
06亿元。
从以上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我县的农业结构经过近两年的调整,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以大桃为主导的果品产业已实现规模化、区域化、基地化发展,一大批山区半山区农民靠种植大桃摆脱了贫困,走上了致富道路
二是蔬菜生产发展较快,同98年相比面积和产量将近翻了一翻,保护地蔬菜面积增加了现在是2万亩。
三是畜牧业发展势头强劲,生产总量呈现全面增长,布局趋于合理,结构继续优化,草食家畜所占比重加大,奶牛、獭兔、山绵羊在畜牧业中的产值已由99年不足10%上升到15%。
畜禽品种明显增加,以养殖小区工成为代表的养殖业生产方式的改进,促进了畜牧业的产业升级。
上述这些特点也是我们农业结构已经或者正在形成的优势,在看到我们的特点和优势的同时,也必须看到我们的差距和不足主要是:
1、龙头企业不强,加工能力不足
以果品加工为例,虽然泰华、平乐、华邦等几家果品加工企业的生产能力是3万吨,但有相当一部分原材料不是从本县收购的。
本县果品的加工总量不足10%。
(1500万公斤)
2、大路产品、一般产品居多,部分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已经显露。
销售队伍弱;
促销手段不多(绿色通道);
重生产轻流通;
市场建设和管理仍需加强。
(市场体系和网络、职能、地位和作用)
3、职能部门的管理条块分割缺乏统一的协调组织和领导。
农委管生产、技术,。
商委管加工和销售。
二、调整农业结构的基本思路和原则
这次结构调整不同以往,以前农业结构调整的背景是部分农产品或部分品种只是在局部地区供过于求,而其它品种相对而言仍呈紧缺状况,结构调整可以在面积增减上作一些文章,但现在几乎所有的农产品都出现供求平衡或供大于求,调整结构就不能单纯在面积的增增减减上做文章了,而应把着力点放在调整优化品质结构和金额提高农产品质量方面上来,因此,这次农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思路是:
以市场为导向,以富民为主线,以实现农业现代化为目标,依靠科技进步,努力改善农产品品种和质量,大力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变粗放经营为集约经营,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调整农业结构应坚持以下6个原则:
(1)、以市场为导向;
(2)、坚持发挥区域比较优势;
(3)、坚持以效益为中心;
(4)、依靠科技进步;
(5)、尊重农民的意愿和经营自主权;
(6)、坚持循序渐进,防止调整的盲目性。
三、农业结构调整的方法
1、实施大桃一品带动战略,大力发展以大桃为主的果品产业
设施桃与晚桃应重点发展,应把工作的重点转移到抓好加工销售和质量上来,防止出现“卖桃难”。
2、大力发展蔬菜生产
以反季节设施菜,优新特菜为重点,搞好加工增值,进一步扩大国内和国际市场。
3、调整粮食生产结构,引进推广优质专用小麦、大豆、杂粮等经济和营养价值高、适销对路的品种。
4、大力发展畜牧业
一是要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实现由耗粮型向节粮型转变。
二是坚持农户家庭养殖为主体,发挥养殖小区和规模饲养场的作用。
3年内实现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得50%以上。
四、农业结构调整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1、放弃粮食生产和粮食供应自求平衡的问题
(1)、农业结构调整不是要放弃粮食生产但必须适应市场消费需求,生产优质专用粮食。
(2)、从国家的角度来看,粮食安全问题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但从一个县、一个乡、一个村的角度没必要,再自己生产粮食满足家庭的消费需求。
2、大桃的面积和产量是多了还是少的问题。
衡量一个地区一种产品的多与少,不能单纯看面积和产量,而应主要看销售,能卖出就是不多,卖不出去就多了。
当前大桃生产面临的形势是严峻的,全国果品生产已经严重过剩,99年全国果品总产量达5953万吨(595.3亿公斤)占世界果品总产量的13.39%。
其中苹果、梨、桃、猕猴桃居世界第一,核桃、板栗居世界第二,葡萄第六。
根据农业部生产规划,苹果将减少45%,由现在占果品总产量的70%降至40%,梨基本保持稳定,桃需要减少早熟品种增加晚熟品种桃比例,发展加工专用品种。
周边地区大桃发展迅猛,山东肥城、河北深州、成都的龙泉驿、唐山市乐亭都已发展到10多万亩,秦皇岛的抚宁、辽宁大连发展也很快,区域种植品种结构雷同,竞争加剧已是不可避免。
就国内市场销售状况来看,不会因为我县少种几亩桃就会价高并且畅销了,也不会因为我们多种几亩桃就会赔本滞销了,目前的关键问题是要把工作的重点从生产转移到流通,把大桃的销售摆在一个突出的位置上,强化促销手段,加强市场建设,健全销售队伍,提高品质,改善服务,提高加工能力。
这样我们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结构调整中农民的主导作用与政府的引导作用问题
在结构调整中,把决策权交给农民,尊重农民的意愿,把农民的积极性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是我们必须要坚持的一个原则,但是,充分发挥农民的主导作用并不意味着放手不管,放任自流,而应该加强政策引导,搞好信息服务,运用典型示范等多种途径,帮助农民搞好结构调整。
4、调整农业结构与稳定家庭承包的问题
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党在农村基本政策的核心,农业结构调整是解决农村的土地种什么地问题,家庭承包经营是解决农村的土地谁来种的问题,二者没有根本的矛盾和冲突,因此,进行农业结构调整不能改变和动摇农民家庭承包经营的主体地位,而是在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的基础上搞好结构调整。
一些乡镇村在实践中创造了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如入股合作,反租倒包,互换转让等值得肯定和推广。
5、结构调整时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不可能一劳永逸,根据市场变化,不断地进行调整改造,才能促进农业的发展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