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环境科学基础》复习题目解析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643970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80.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环境科学基础》复习题目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自考《环境科学基础》复习题目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自考《环境科学基础》复习题目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自考《环境科学基础》复习题目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自考《环境科学基础》复习题目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考《环境科学基础》复习题目解析文档格式.docx

《自考《环境科学基础》复习题目解析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环境科学基础》复习题目解析文档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考《环境科学基础》复习题目解析文档格式.docx

8、1962年,美国海洋生物学家R.卡逊出版了《寂静的春天》一书,通俗地说明杀虫剂污染造成严重的生态危害,为近代环境科学开始产生并发展起来的标志性著。

第二章大气环境

1、什么是大气污染?

  

大气中一些物质的含量达到对人类有害的程度,以至破坏人和生态系统的正常生存和发展,对人体、生态和材料造成危害的现象。

大气污染的发生:

在一定时空内因人为活动或自然原因污染物输入大气的速率大于输出的速率。

大气污染主要由人为活动引起,以城市、工业区污染为重已成为全球环境问题。

2、什么是污染物的化学转化?

污染物进入大气后,受其自身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和大气环境(温、湿度)的影响在不同污染物之间以污染物和空气组分之间进行的化学反应而生成的二次污染物,这一现象称为大气污染物的化学转化。

它包括光化学过程和热化学过程,有均向反应和非均向反应。

3、什么是光化学烟雾?

大气中的NOx和HC化合物在阳光辐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所形成的产物以及反应物的混合称为光化学烟雾。

其具体特征是烟雾呈蓝色,具有强氧化性,刺激人的眼睛,伤害植物叶子,能使橡胶开裂,并使大气能见度降低。

4、什么是干绝热递减率?

  [答案]  答:

干空气块或未饱和湿空气块在绝热条件下每升高单位高度(100m)所造成的温度下降数值成为干绝热递减率,以表示。

,理论值为0.98k/100m,约1k/100m。

  5、什么是逆温?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的气温层称为逆温层(γ<0)。

逆温层阻挡了大气垂直运动,故称阻挡层。

根据逆温生成过程可分为:

①辐射逆温;

②下沉逆温;

③平流逆温;

④湍流逆温;

⑤锋面逆温。

  6、什么是有效源高?

有效源高度指烟囱实际高度Hs与烟气抬升高度△H之和。

即:

,实际上就是确定△H。

影响烟气抬升高度的因素有:

①烟气出口速度和烟囱内径。

大则初始动量大,抬升高度就大。

②烟气与周围空气的密度差。

烟气温度与空气温度之差,越大,浮力就越大,易于抬升。

③烟口风速与湍流强度。

风速大,湍流强,混合就越快,烟气抬升越小④温度层结。

的稳定层结抑制烟气抬升,的不稳定层结使烟气抬升增强。

⑤离地面距离。

近地面湍流强,不利抬升,离地面越高,对抬升越有利。

  7、什么是对流层?

有何特点?

对流层是大气最接近地球的一层,即最低层,其厚度(离地面高度)在赤道及低纬度区17~18km,中纬度10~12km,两极和高纬度8~9km。

对流层呈夏季较厚、冬季较薄的变化规律。

  对流层特点有:

①气温随高度递减,每上升100m,温度降低0.6℃;

②近地高温气流膨胀上升,上部冷空气下沉,形成垂向上的强烈对流;

③密度大,该层大气质量为空气总质量的75%以上。

  对流层又可细分为两层,1~2km以下受地表机械、热力强烈作用影响,为摩擦层或边界层,人为活动排入大气的污染物主要集中在此层,1~2km以上为自由大气层,受地面影响小,主要天气现象雨、雪、雹均出现在此层。

  8、大气的组成有哪些?

什么是干洁空气?

大气由气体元素及化合物、水滴、冰晶、尘埃、花粉等组成。

干洁空气:

除去水分和杂质的空气。

干洁空气主要由氧20.94%、氮78.09%、氩0.93%组成。

大气主要可变组分包括CO2和水汽,通常CO2含量为0.033%,水蒸气0~4%。

  9、大气污染物的来源有哪些?

⑴天然源:

①火山喷发:

SO2、H2S、CO2、CO、HF;

②森林火灾:

CO、CO2、SO2、NO2、HC;

③自然尘:

沙、土、尘;

④森林植物释放:

烯类碳氢化合物;

⑤海浪飞沫:

硫酸盐、亚硫酸盐。

  ⑵人为源:

①燃料燃烧;

②工业生产过度排放;

③交通运输排放;

④农业活动排放。

  ⑶污染物类型;

①自然源、人为源;

②固定、移动;

③点源、面源。

  10、大气污染物及污染类型有哪些?

⑴主要污染物:

①气溶胶状态污染物。

有TSP(总悬浮颗粒):

粒径0.002~100um;

飘尘(长期漂浮的悬浮物):

粒径<10um;

降尘:

粒径>30um的粒子;

可吸入粒子(IP)与飘尘相当:

粒径≤10um;

②硫氧化合物(SOx);

③氮氧化合物(NOx);

④碳氧化合物(COx);

⑤碳氢化合物(HC)

  ⑵大气污染类型:

①按污染物的性质划分还原型(煤炭型)和氧化型(汽车尾气型)②按燃料性质和污染物组成成分煤炭型、石油型、混合型、特殊型。

污染物按形成过程可分为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

  11、影响大气污染的地理因素有哪些?

⑴地形和地物(地貌地面自然物和建筑物)影响风速和风向,故影响污染物的扩散。

  ⑵山谷风发生在山区以24小时为周期的局地环流。

由山坡和谷地受热不均而产生。

山风与谷风方向相反,循环出现,不利于污染物扩散。

  ⑶海陆风:

由于陆地和海洋的热力差异而引起。

发生在海陆交界地界,以小时为周期的一种大气局地环流。

可造成污染物在海陆之间反复运移,影响成分扩散。

  ⑷城市热岛环流:

由城市温度差引起的局地风。

城市热岛可形成年均气温比周边地区高0.4~1.5℃,有时高达6~8℃。

因此引起由农村吹向城市的局地风,使城区大气中的污染物难以扩散。

  12、高斯模式的四点假设是什么?

⑴污染物在y、z轴上的分布符合高斯正态分布;

⑵在全部空间中风速是均匀的、稳定的;

⑶源强连续均匀;

⑷扩散过程中污染物质量是守恒的。

  13、减少固体颗粒物的排放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答案]  答:

大气中的固体颗粒物与燃料燃烧关系密切,减少固体颗粒物的排放可以采取两种措施:

⑴改变燃料构成:

以气代煤,以核能代煤;

⑵采用设备在烟尘排入大气之前除尘,以减轻大气环境污染的程度。

  14、常用除尘装置类型有哪些?

机械式除尘装置——沉降室除尘:

使烟气中的粉尘粒子借助重力作用而达到除尘的一种装置。

  旋风除尘器——这是利用旋转气流产生的离心力使尘粒从气流中分离出来的装置。

这种分离方式使5mm以下的尘粒去除率达到50%。

  惯性除尘器——使含尘气流与挡板相撞,或使气流急剧地改变方向,借助其中粉尘粒子的惯性力使其分离并捕集的一种装置。

  以上装置属于干式机械除尘,优点是结构简单,造价低、施工快、便于维修,对烟气阻力小。

缺点是对小粒径颗粒分离捕获效率很低。

  过滤式除尘装置——这种装置使含尘气流通过过滤材料将粉尘分离捕集。

采用纤维织物做滤料的袋式除尘器,主要在工业尾气的除尘方面应用较广;

采用砂、砾、焦碳等颗粒物做滤料的颗粒层除尘器,在高温烟气除尘方面引人注目。

过滤除尘器的优点:

除尘效率高,操作简便;

缺点是占地多,维修费用高,不耐高温高湿气流。

  湿式除尘装置——是使含尘气体与水密切接触,利用水滴和尘粒的惯性碰撞及其他作用捕集尘粒或使粒径增大的装置。

根据湿式除尘器的原理,可将其分为7类:

重力喷雾洗涤器、离心洗涤器、自激喷雾洗涤器、板式洗涤器、填料洗涤器、文丘里洗涤器、机械诱导喷雾洗涤器。

优点:

结构简单、造价低、占地面积小,操作维修方便,净化效率高,能处理高温高湿气流。

缺点:

喷水管易腐蚀,产生污水、污泥需处理。

文丘里洗涤器:

水通过咽喉管周边均匀分布的喷嘴进入,液滴被高速气流雾化和加速,由于液滴与粒子之间的惯性碰撞,实现微细粒子的捕集。

在扩散管中,气流速度减小和压力降低,使以尘粒为凝结核的凝聚作用的速度加快,形成直径较大的含尘液滴,以便于被低能洗涤器或除雾器捕集下来。

  电除尘器是在含尘气体在通过高压电场进行电离的过程中使尘粒荷电,并在电场力作用下使尘粒沉积在集尘板上,将尘粒从气流中分离出来的一种装置。

对小粒径颗粒有较高的去除率,耐高温,气流阻力小。

投资高,占地大,技术要求高。

  15、大气污染综合防治措施有哪些?

⑴全面规则,合理布局(环境规划);

⑵选择有利排放方式(合理排放);

⑶区域集中供暖、供热;

⑷改变燃料构成;

⑸限制汽车拥有量;

⑹绿化造林;

⑺扩大水域和湿地面积;

⑻发展大气污染控制技术。

第三章水体环境

1、什么是水环境?

指自然界中由水量、水质、水能及水循环等要素组成的整个水圈的总称,包括大气水环境、地表水环境和地下水环境。

水环境是自然界一切生命赖于生存的基本条件,水环境质量的优劣,对生态环境、大气环境、土壤环境及社会环境等都有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特点:

①水环境的范围及组成——整个水圈;

②与人类关系最密切、最直接的是陆地水环境中的淡水河流、湖泊;

③由于自然界的水具有循环性,因此水环境也具有动态特征。

  2、什么是水污染?

指某种污染物进入水体,改变了水体原有物理、化学性质,使水体使用价值降低或丧失的现象称为水污染。

  水污染按形成原因可分为自然污染和人为污染两大类。

自然污染是指现代工业出现之前,自然环境中受特殊地质、地貌、矿藏等条件的影响,某种化学元素异常富集或天然动植物腐烂产生的物质而引起的水污染。

人为污染指人类生活、生产活动排放的废物引起的水污染。

人为活动造成水污染的污染物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工业废水;

②生活废水;

③农业退水;

④废气;

⑤废渣;

⑥农药、化肥。

  3、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运动特征有哪些?

污染物在水体的运动形式有三种:

①推移迁移;

②扩散;

③衰减。

三种运动的作用使污染物浓度降低,称水体“自净作用”。

  ⑴推移:

只改变污染物位置,而不降低其浓度。

  ⑵分散作用(扩散):

①分子扩散:

由分子随机运动引起的质点分散现象;

  ②湍流扩散:

由湍流物质点状态瞬时值相对平均值的随机脉动引起;

③弥散:

由横断面流速不均引起,即由湍流时平均值与时均值的空间平均值的系统差列所产生的分散现象。

  ⑶衰减:

衰减发生在非持久污染物的溶解氧化过程中和放射性物质衰变过程中。

持久性污染物不发生衰减。

  综上所述可知:

推移作用——总量不变,分布状态也不变;

推移+分散——总量不变,分布状态发生变化;

③推移+分散+衰减——总量变化,分布状态变化。

  4、请简述生化作用的过程。

有机物降解的过程实质上就是生化作用过程。

在微生物作用下,水中的有机物发生分解转化为无机物的过程叫生物化学作用。

  有机物的降解通常有以下几种作用:

⑴碳水化合物的降解;

⑵脂肪和油类的降解;

⑶蛋白质的降解;

⑷硝化作用和硫化作用。

  5、什么是水体富营养化?

指由于水体中的氮、磷营养物质的富集,引起藻类和其它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使鱼类和其他生物大量死亡、水质恶化的现象。

  水体富营养化的类型有:

  ⑴天然富营养化:

由于天然降水、土壤侵蚀和淋溶作用以及水体中水生生物繁衍代谢,使(湖泊)水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富集,引起水质变化的过程,称为湖泊(水体)的天然富营养化。

  ⑵人为富营养化:

人为活动将含有氮、磷营养物质的污水排入湖泊、河流、水库,使这些水体的营养物负荷增加,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称为人为富营养化。

  6、废水处理基本方法有哪些?

  [答案]答:

物理法:

沉淀法(重力分离法);

过滤法(滤网、沙层、活性碳);

离心分离法汽浮(浮选)法高梯度磁分离法。

  化学法:

中和法;

混凝法;

氧化还原法;

化学沉淀法。

  物理化学法:

吸附法;

离子交换法;

萃取;

膜析法;

蒸发法。

  生物法:

活性污泥法;

生物膜法;

生物塘法。

  污泥土地处理法:

污水灌溉;

慢速下渗;

快速下渗。

7、水体污染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⑴减少耗水量;

⑵建立城市污水处理系统;

⑶调整工业布局;

⑷加强水资源的规划管理。

必须遵循合理开发、节约使用和防治污染三者并行的方针。

第四章土壤环境

 1、什么是土壤?

  [答案]

  答:

土壤由固相(矿物质、有机质)、液相(土壤水分或溶液)和气相(土壤空气)等三相物质四种成分有机地组成。

按容积计,在较理想的土壤中矿物质约占38—45%,有机质约占5—12%,孔隙约占50%。

按重量计,矿物质占固相部分的90—95%以上,有机质约占1—10%。

  土壤的功能——为陆生植物提供营养源和水分,是植物生长、进行光合作用,进行能量交换的主要场所。

土壤是一种重要的环境要素。

  2、什么是土壤污染源及污染物?

土壤污染是指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进入土壤并积累到一定程度,引起土壤质量恶化的现象。

土壤污染源有:

⑴工业污染源:

废水、废气、废渣;

⑵农业污染源:

农药、化肥、地膜;

⑶生活污染源:

塑料、生活垃圾、建筑垃圾;

⑷生物污染源:

动物排泄物、动植物遗体等;

⑸大气沉降物:

TSP、SO2、NOx等。

  土壤污染物有:

  ⑴有机物及农药:

通常造成土壤污染的有机物主要是酚、油类、多氯联苯、苯并芘等。

农药主要是有机氯类(六六六、DDT、艾氏剂、狄氏剂等);

有机磷类(马拉硫磷、对硫磷、敌敌畏);

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除草剂);

苯氧羧酸类(2,4-D、2,4,5-T等除草剂)。

  ⑵重金属污染物:

主要有汞、镉、铅、铬、铜、锌、镍、砷等。

污染途径主要有污水灌溉、污泥肥料、废渣堆放、大气降尘等。

  ⑶放射性物质:

核爆炸降落物、核电站废弃物,通过降雨淋滤进入土壤。

  ⑷化学肥料:

大量使用含氮和含磷的化学肥料,改变了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

严重者影响作物生长,导致农业产品退化。

  ⑸致病的微生物:

各种细菌、病毒。

通过污灌、污泥、垃圾进入土壤。

  ⑹建筑废弃物和农业垃圾:

石灰、水泥、涂料和油漆,塑料、砖、石料等。

作为填土或堆放进入农田污染土壤。

  3、什么是土壤净化?

土壤净化是指土壤本身通过吸附、分解、迁移、转化,而是土壤中污染物的浓度降低或消失的过程。

土壤对污染物的净化功能主要表现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胶体作用、植物吸收和淋滤作用。

  ⑴由于土壤中存在各种各样的微生物和土壤动物,对外界进入土壤中的各种物质都有分解转化作用,特别是有机物。

  ⑵由于土壤中存在有复杂的有机和无机胶体体系,通过吸附、解吸、代替等过程,对外界进入土壤中的各种物质起着“蓄积作用”,使污染物发生形态变化。

  ⑶土壤是绿色植物生长的基地,通过植物的吸收作用,土壤中的污染物起着转化和转移的作用。

  ⑷土壤污染物可通过淋滤作用发生迁移;

也可通过挥发扩散。

  土壤对污染物的净化能力是有限的。

当外界进入土壤的污染物的速率不超过土壤的净化作用速率,尚不造成土壤污染;

若进入土壤中污染物的速率超过了土壤的净化作用速率,就会使污染物在土壤中积累,就会造成土壤污染,导致土壤正常功能失调,土壤质量下降,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并通过植物吸收、食物链使污染物发生迁移,最终影响人体健康。

  4、什么是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背景值?

如何进行确定?

  [答案]

土壤环境中重金属元素背景值是指一定区域内自然状态下未受人为污染影响的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正常含量。

  土壤环境背景值的确定方法:

在非污染区的代表性土壤中取样分析,经各种对比和计算,确定出典型土壤类型中重金属元素含量。

  在具体确定土壤元素背景值时,一般使样品尽量减少环境污染的影响,除了在采样时避开污染源外,还必须对样品分析数据做必要的检验,以找出和剔除可能遭受污染的样品,使得出的背景值更符合实际。

  5、农药进入土壤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⑴在田间施用农药时,大部分落入土壤,喷洒在植物体上的部分农药,也因风吹雨淋进入土壤。

有人观察,施在农田的杀虫剂有56%进入土壤造成残留;

  ⑵使用浸种、拌种、毒谷等施药方式,或者将农药直接撒至土壤中;

  ⑶用飞机喷洒农药,约有50%的农药落到土壤,也有一部分农药吸附在空气飘尘上,随气流扩散,降雨时随雨水进入土壤。

  6、农药在土壤中的降解有哪些?

答:

农药在土壤中的降解包括光化学降解、化学降解和微生物降解。

  ⑴光化学降解:

指土壤表面接受太阳辐射能和紫外线光谱等能流而引起农药的分解作用。

由于农药分子吸收光能,使分子具有过剩的能量。

这种过剩的能量可以通过荧光和热的形式释放出来,使化合物回到原来的状态;

但是这种过剩的能量也可以产生光化学反应,使农药分子发生光化学分解、光氧化、光水解或光异构化,其中光分解反应是最重要的一种。

光分解的机理是农药接受辐射的能量足以使农药分子结构中的C-C键和C-H键发生断裂,引起农药分子结构的转化,使农药发生分解或消失。

  ⑵化学降解:

化学降解包括水解和氧化。

  ⑶微生物降解:

土壤中的微生物能够通过各种生物化学作用参与分解土壤中的有机农药。

由于微生物的菌种不同,破坏化学物质的机理和速度也不同,土壤中微生物对有机农药的生物化学作用主要有:

脱氯作用、氧化还原作用、脱烷基作用、水解作用、环裂解作用等。

  7、防治土壤污染的措施有哪些?

⑴施加抑制剂:

向土壤中施加改良性抑制物(如石灰、磷酸盐、硅酸钙等),使它们与土壤中的重金属作用生成难溶化合物,降低重金属在土壤及植物体内的迁移能力。

  ⑵控制土壤氧化—还原状况:

采用土壤淹水和凉晒的办法,改变土壤的氧化—还原条件,控制土壤污染物的迁移转化。

如:

在水稻抽穗到成熟期,大量吸收土壤中的无机成分,重金属易被水稻吸收,此时淹水可明显地抑制水稻对土壤中镉的吸收。

  ⑶改变耕作制度:

通过土壤耕作改变土壤环境条件,可消除某些污染物的危害。

旱田、水田轮作、蔬菜与粮食作物轮作。

  ⑷客土深翻:

对轻度污染的土壤和小面积污染的土壤可采用深耕的办法,将上下土层翻动混合,使表层土层污染物含量降低。

  ⑸制定农药的容许残留量。

  ⑹禁止和严格限制难降解农药的施用。

  ⑺根据土壤营养状况,合理选用不同类型的化学肥料。

  ⑻研制可降解地膜,回收废旧地膜。

  8、什么是阳离子交换?

指土壤胶体吸附的阳离子与土壤溶液中的阳离子进行交换,阳离子由溶液进入胶核的过程称为交换吸附,被置换的离子进入溶液的过程称解吸作用。

各种阳离子的交换能力与离子价态、半径有关。

一般价数越大,交换能力越大;

水合半径越小,交换能力越大。

一些阳离子的交换能力排序如下:

Fe3+>Al3+>H+>Ca2+>Mg2+>K+>NH+>Na+在土壤吸附交换的阳离子的总和称为阳离子交换总量,其中K+、Na+、Ca2+、Mg2+、NH+称之为盐基性离子。

在吸附的全部阳离子中,盐基性离子所占的百分数称为盐基饱和度:

  当土壤胶体吸附的阳离子全是盐基离子时呈盐基饱和状态,称为盐基饱和的土壤。

正常土壤的盐基饱和度一般在70~90%。

盐基饱和度大的土壤,一般呈中性或碱性,盐基离子以Ca2+离子为主时,土壤呈中性或微碱性;

以Na+为主时,呈较强碱性;

盐基饱和度小则呈酸性。

  9、什么是阴离子交换?

由于在酸性土壤中有带正电的胶体,因而能进行阴离子交换吸附。

阴离子吸附交换能力的强弱可以分成:

①易被土壤吸收同时产生化学固定作用的阴离子:

H2PO4-、HPO42-、PO43-、SiO32-及其某些有机酸阴离子;

②难被土壤吸收的阴离子:

Cl-、NO3-、NO2-;

③介于上面两类之间的阴离子:

SO42-、CO32-及某些有机阴离子。

阴离子被土壤吸附的顺序为:

  C2O42->C6O7H53->PO43->SO42->Cl->NO3-

第五章环境噪声及其控制

1、一种声音是否是噪声是由主观评价来确定的。

2、L10为测量时间内,10%的时间超过的噪声级,相当于噪声的峰值。

3、L50为测量时间内,50%的时间超过的噪声级,相当于噪声的平均值。

4、L90为测量时间内,90%的时间超过的噪声级,相当于噪声的本底值。

5、噪声作为一种感觉污染,可分为过响声、妨碍声、不愉快声、无影响声。

6、有8个声源作用于一点,声压级分别为70、70、75、82、90、93、95、100dB,求它们合成的总声压级。

声压级差与其增值见下图。

图:

两噪声源的叠加曲线

解:

7、设有三个噪声,其声压级分别为97、100、97分贝,试求叠加后的声压级?

三个噪声叠加后的声压级为103dB。

第六章固体废弃物

1、什么是固体废物?

固体废物通常指人类生产和生活中丢弃的固体和泥状物质。

(工业废渣、生活垃圾、农业废物),废物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此处无用别处用。

  废物具有两重性:

再生利用有益,废而不用便为害。

  2、固体废物的污染途径及危害有哪些?

⑴污染途径

  固体废物中的有害、有毒成分通过大气、水、土壤、生物、食物链等途径污染环境影响生态平衡,影响人类正常生产和生活,影响人体健康。

  ⑵危害

  ①污染水体:

直接倾倒入水体,降水淋滤进入水体,山洪冲入水体。

  ②造成大气污染:

粉尘飞扬,散发有害气体。

  ③污染土壤:

堆放淋滤、垃圾肥、污泥肥。

  ④传染疾病:

病菌传播。

  ⑤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业技术培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