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备课及按元教学计划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636181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8.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备课及按元教学计划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备课及按元教学计划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备课及按元教学计划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备课及按元教学计划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备课及按元教学计划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备课及按元教学计划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备课及按元教学计划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备课及按元教学计划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备课及按元教学计划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学生能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全诗,了解全诗大意,并背诵全诗。

2、掌握全诗关键字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深情。

3、了解红军长征的光辉业绩和伟大意义,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

4、学习本诗高度概括性的艺术和极度夸张的手法。

1、关键字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深情。

2、学习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的大无畏英雄气慨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了解高度概括性的艺术和极度夸张的手法

教学预设

个案修改

一、导语激趣:

通过多媒体播放电影《长征》片段及主题曲导入(或投影显示毛泽东手书的《七律 

·

长征》,教师范读),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长征的内容。

二、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能流利地朗读全诗,了解全诗大意,并背诵全诗。

2、了解红军长征的光辉业绩,学习长征精神。

3、掌握一些关键字词的含义。

4、学习本文高度概括性的艺术和夸张的手法。

三、初读全诗,整体感知:

1、学生听录音朗读,听完后,自己大声自由朗读全诗:

要求:

对照注释,理解全诗大意,不理解的地方注上标记以便讨论提问。

(学生读完后,提出问题,师生讨论解决,然后投影出示全文大意。

2、学生再次大声朗读全诗,思考:

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 

实际上,红军长征中遇到了无数艰难险阻,从中可见红军的什么精神?

作者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来展示长征艰难?

3、学生讨论解决这一问题,教师总结归纳:

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五幅“征难图”:

腾越五岭、疾跨乌蒙、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喜踏岷山雪。

红军长征遇到了无数艰难险阻,都被红军一一克服,可见红军不畏艰险、藐视一切困难的精神。

作为政治家兼诗人的毛泽东只精心选取了五幅画面来再现红军这一伟大的革命史实,这种以个别来表现一般的艺术手法,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值得我们每一位同学学习。

四、细读全诗,局部揣摩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

(1)首联中的“万水千山”在诗中具体指什么山?

什么水?

这一 

联在全诗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体现了红军战士什么精神

(2)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把五岭的“逶迤”“腾细浪”和乌蒙的“磅礴”“走泥丸”合在一起说,你觉得矛盾吗?

为什么?

(3)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颈联中描绘的画面,了解两次战斗,用心体会红军长征途中的艰难险阻。

(4)根据历史事实,当时红军二、四方面军还没有越过岷山,尾联为什么说成“三军过后”?

这是一种什么精神?

这四个问题全部由学生自行解决,教师适当点拨。

3、读完全诗,你感觉应该学习红军的哪些精神?

在今天,如何去继承发扬这些精神?

五、课堂总结:

 

这首革命史诗通过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全面再现了红军这一伟大的革命史实,热情洋溢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无比顽强的生命力和战斗力。

我们要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

六、课后作业:

课外查找毛泽东评述长征的文章和描绘长征的诗词。

以“长征”为话题写一篇250字左右的短文,文体不限。

板书设计:

七律 

长征

万水:

金沙江 

大渡河

千山:

五岭 

乌蒙 

岷山

总括

革命英雄主义

革命乐观主义

课后反思:

22、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

第一课时

1、能正确地朗读课文,并能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燃眉之急、饥寒交迫”,会用“艰苦、燃眉之急”造句。

3、能用批注式阅读方法品读课文,在阅读、批注的过程中了解彭德怀杀大黑骡子的原因。

1.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彭德怀爱大黑骡子的感情。

2.感受彭德怀虽深爱大黑骡子,但更爱战士们的情怀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上课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个人,请根据出示的内容,猜猜说的是谁!

①他是一位军神,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

②日本人民称他是“活菩萨”“中日友谊的使者”

③毛主席为他赋诗:

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骋。

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二、揭示课题,初步感知课文。

1、这篇课文,就和彭德怀有关,补充课题,生齐读。

(“骡”是生字,“马”字旁说明和马有关,骡是马和驴的后代。

2、彭德怀与他的大黑骡子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呢?

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自由大声朗读课文。

注意要读准确每一个字,读通顺每一句话。

3、学生概括课文大意。

4、同学们,记得德国著名诗人歌德曾经说过:

“聪明的人用两只眼睛看书,一只眼睛看到书上的文字,另一只眼睛看到文字背后蕴涵的感情。

现在就请同学们带上这样一双眼睛快速浏览课文,看看在着篇文章的背后蕴涵的是怎样一种感情。

5、生回答:

彭德怀爱他的大黑骡子,彭德怀爱他的战士。

三、自主学习,精读感悟

1、过渡:

这样一份深深的“爱”渗透在课文的字里行间,现在请同学们再次潜心默读课文,画出彭德怀爱大黑骡子的句子,或许他的一个动作、一句话语、一个表情

都传达了一份爱意。

2、交流:

彭德怀爱大黑骡子的句子。

(根据回答随机出示)

A、有时彭德怀抚摸着大黑骡子念叨着:

“你太辛苦了,连一点料都吃不上。

”说着,就把自己的干粮分出一些,悄悄地塞进大黑骡子的嘴里,一直看着它吃完。

(1)生汇报,谈感受。

(2)再读这段文字,你觉得哪些词语特别强烈地刺激着你的神经?

(生交流)

(3)师随机问:

你曾经被“抚摸“过吗?

谈谈你的感受。

再结合句子说说理解。

(4)生汇报,谈感受,体会家人间的亲情,指导读好这句话。

(5)小结:

这是流淌在细微之处的爱,同学们,这就是细节!

(出示:

细节)世界上,最令人感动的,不是高山,不是大海,而是细节。

过渡:

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爱,还流淌在哪些细节中,你们读到了吗?

四、感悟文章主旨:

一个动作、一句话语、一个表情都体现了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喜爱,可是它只是一头普普通通的牲畜,为什么值得一位大将军如此情有独钟呢?

1、生交流出示“这匹从江西出发就跟随……小山似的。

2、从这句话你读出了什么?

3、那这样以为功臣,彭德怀又这么喜欢它,为什么要杀它呢?

(板书:

杀)

4、在这“燃眉之急”彭德怀想到了什么?

你能理解他的这个决定吗?

5、生交流,板书:

更爱战士

五、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了红军长征途中那一段令人难忘的历史,透过细节,品位到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情意,更感受到那一份深深的爱

彭德怀与他的大黑骡子

爱骡子-----更爱战士

第二课时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引导学生感受彭德怀爱骡子更爱战士的情感,体会其与战士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

3、结合课文内容体会句子的含义,感受红军战士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1.通过品读课文、感受彭德怀热爱战士的情怀。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一、导入

茫茫草地,一望无垠,红军战士,饥寒交迫,彭德怀为了解决燃眉之急,把目光盯住了自己的坐骑----大黑骡子身上。

二、学习第二段

1、这是一匹怎样的大黑骡子?

生读描写大黑骡子的句子,体会大黑骡子的任劳任怨。

2、引读第二段,体会彭德怀与他的大黑骡子之间的情感。

三、品读3—20段

1、浏览3---20段,找出彭德怀三次下命令的句子。

2、同一道命令为什么彭德怀要一而再,再而三的下?

生读3--20段,划出感动的句子。

交流感动的句子:

A、第一次命令

从老饲养员和战士的话语中体会他们对大黑骡子的不舍,对彭德怀的爱。

从“深情凝望”“平静地说”感受彭德怀的内心。

分角色朗读课文。

B、第二次命令

从“背过身去”再一次感受彭德怀的内心

引读14---16段,进一步感受战士们的不舍。

讨论辩析:

既然如此痛苦,如此不舍,难道就不能不杀大黑骡子吗?

体会彭德怀爱骡子更爱战士的情怀,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

C、第三次命令

朗读彭德怀的第三次命令,读出“怒吼”的语气。

配乐朗读杀大黑骡子的一段。

出示:

彭德怀向着斜倒下去的大黑骡子,缓缓地摘下军帽……

引导写话:

此时此刻,彭德怀有多少真心的话语想对大黑骡子倾诉,他会说些什么呢?

请大家写下来吧。

四、学习最后一段

1、读最后一段,从两个“融进了”读懂了什么?

感受红军战士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2、深情朗读最后一节。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

饥饿-----爱骡子----更爱战士

23、大江保卫战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尽量读得有感情。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3.理清课文脉络,知道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尽量读出感情。

2、理清课文思路。

一、欣赏《为了谁》,出示课题

1、大家听到的这首歌,歌名为《为了谁》,1998年,这首歌唱遍了祖国大江南北,许多人为之留下了感动的泪水。

歌中唱道:

“你是谁?

为了谁?

”你们听懂了吗?

2、1998年的夏天,是中华民族无法忘却的一段历史。

1998年的夏天,我国长江流域遭受了多年未遇的特大洪涝灾害,人民群众的财产乃至生命都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在这万分紧急的关头,几十万解放军官兵和几百万人民群众一起打响了——(板书:

大江保卫战)读出气壮山河的气势,再读读出非凡的气势。

今天,我们借着文字,亲临现场,重温那火热的岁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打开书自由读课文,相信你们能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语句,读懂课文大意。

2、检查词语

(1)出示:

词组一,你能读准字音吗?

嶙峋鏖战肆虐稀泥一绺布条安造垸簰洲湾

词组二

出示词语,指名横着读,读准字音。

奔腾不息奋然跳入疯狂撕咬惊心动魄

万分危急铮铮铁汉日夜兼程劈波斩浪

(二)再读词语,相机理解。

竖着读每一列词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

(相机板书:

灾情急大决战)

这些内容分别在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

3、指名读课文,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思考刚才的问题。

(1)指导读课文1—5自然段。

(请学生评价。

(2)指名读最后一小节,该节告诉我们什么?

永远铭记)

三、再读课文,理清课文条理

1、一个战士就有一个故事,一个战士就是一个传奇,在惊心动魄的大江保卫战中,涌现出了多少感人的事迹啊!

浏览课文2—5自然段,课文围绕大决战写了哪三个动人的画面?

保卫大堤血战洪水勇救群众)

2、理清课文条理,说课文大意。

出示:

灾情急,(谁)打响了(怎么样)的大江保卫战中,他们

,,,面对肆虐的洪水,展现了铮铮铁汉的英雄本色。

四、总结课文,延伸课堂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读准了生字的字音,了解了一些词语的意思,读懂了课文大意,知道面对灾情,人民子弟兵日夜兼程,奔赴灾区护大堤,救群众,展现了铮铮铁汉的英雄本色。

下节课,我们走进这感人的一幕幕,用心灵去触摸这些铮铮铁汉,这些最可爱的人,让我们这些受。

五、指导书写生字

六、布置作业

1、生字描红

2、继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课后推荐阅读:

《人间奇迹》、《世纪洪水》等有关抗洪的书籍,进一步了解、收集抗洪中的英雄事迹。

22、大江保卫战

灾情急

保卫大堤

大决战血战洪水

勇救群众

永铭记

1、通过对具体语言材料的阅读品位,理解文中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

2、学习人民子弟兵在洪水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而奋不顾

的大无畏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勇于帮助别人的思想感情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1998年那次抗洪抢险的激烈与危险。

这节课我们就与战士们一起,参加到这惊心动魄的大江保卫战中。

二、精读指导

  第一部分(1节)

  1、学生自由朗读第1节。

  思考:

这一节告诉了我们什么?

从哪句看出来?

 

(1)1998年的夏天,长江发大水,很多地方受害了。

  ①投影出示,全班齐读。

  ②自读,找出体现水大、猛的词,并划下来。

  (一场接着一场,奔腾不息,暴怒,疯狂,撕咬)

  ③通过划下的词语,想象长江洪水泛滥的场面,练习朗读。

  

(2)灾情就是命令,灾区就是战场。

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几十万解放军官兵日夜兼程,朝着大江挺进。

他们和几百万人民群众一起,打响了气壮山河的大江保卫战。

  ①学生齐读。

  ②学生自由读,找出体现“气壮山河”的词语,并划下来。

  (万分危急,几十万,几百万,日夜兼程)

  ③指名读。

  第二部分(2--5节)

  1、导入:

在这场激烈的战斗中,战士们的表现如何,自由朗读课文2--5节,想想,每节都讲了什么?

  2、学生自由读,思考。

  怎么做?

怎么办呢

(2)指名读本节。

 (3)重点片段练习。

 (4)如果当时你就是其中一员,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第二层(3、4节)

 

(1)导语:

面对当时肆虐得洪水,更显出人民子弟兵铮铮铁汉得本色。

尤其是解放军某部四连连长黄晓文更是令人佩服。

 

(2)学生自学第3、4节,划出体现黄晓文不怕苦得精神的句子,标出黄晓文动作的词。

 (3)检查自学情况。

 (4)根据课文内容,自由组合,练习表演这段。

 (5)指名表演。

 (6)齐读最后一句。

  第三层(5节)

是呀,I在抗洪抢险的日日夜夜里,像黄晓文这样不顾个人安危的战士数也数不清,激流中,到处是战士们勇救群众的情景。

 

(2)指名读本节。

本节表现了什么?

重点写了哪些事例?

 (3)教师详细介绍解救周运兰老师的过程,激发学生的感情。

 (4)学生自由练读,注意声调变化。

 (5)学生赛读,可试背。

  第三部分(6节)

  1、齐读本节。

  2、自读,思考:

说说这节的意思。

习作六

1、训练学生写自己喜欢或崇拜的人,提高学生写人的能力;

2、继续锻炼、培养学生修改文章的能力。

1、修改文章的能力。

2、学会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表现人物的特点,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的品质。

一、导入语

1、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接触过许多人:

父母、同学、老师……通过书刊、电视等也了解了很多人:

革命前辈、英雄模范、时代精英…在这些人中,相信大家一定有自己喜欢或者崇拜的一个人,今天,我们就来写一写他(她)吧。

只要大家好好听,用心想,认真写,说不定你写的作文还能上报呢。

2、指名若干学生汇报。

3、教师小结:

听得出来,大家心中都有自己喜欢或者崇拜的人,他(她)们不仅仅是我们身边的同学、老师、朋友、亲人……还有神话传说中的人物,体育健将、影视名人等。

(话题切入一定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但也不要拘泥于身边的人,要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打开学生的思路,让每一位学生都有话可说,为下面学生进一步说做好铺垫。

二、说说自己喜欢或者崇拜的人

(一)导语:

前两天,就让同学们预习了本次习作要求,大家都作了相应的准备。

下面就把你喜欢或崇拜的人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二)提出说的要求:

1、想好要介绍的人有什么特点,他(她)的哪些方面表现出了这些特点,他(她)长什么样?

说话有趣吗?

有没有在说话、做事方面和他人不一样的地方等。

2、重点讲清你为什么喜欢或者崇拜他(她),他(她)的哪件事你喜欢或者崇拜?

你崇拜他(她)什么?

3、谁都可以,只要是你喜欢或者崇拜的人都行。

(三)、练习说。

1、先想后说。

2、先四人小组练习说,然后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参加班内比赛。

3、进行班内比赛,一人说,其余评分。

4、师出示评分标准:

(满分5分)

a:

能抓住特点介绍人物外貌,给人印象深刻。

(1分)

b:

能把人物的事例介绍具体,从动作、语言、神态几方面来展示人物特点。

(2分)

c:

事例较典型,能有力突出自己的喜欢或崇拜。

(1分)。

d:

能按顺序、有条理、较流畅地介绍清楚。

(1分)

5、根据学生说的情况,给以相应评判。

6、选出本次说人物的冠军。

(在此环节中,要尽力引导学生将思路打开,通过比赛进一步激发学生习作的欲望,多层次、多渠道地拓宽选材思路,使写作内容走向开放.其次要把握学生的发言,在文章的详略安排、内容的择取等方面给予一些精要的提示,这也是安排比赛环节的初衷,使学生更易于接受,少走弯路。

三、根据所说,打草成文。

(一)、师相机点拨。

a)导语:

把我们喜欢或崇拜的人介绍给大家是一件多么让人愉悦和满足的事情啊!

大家拿起笔来,把你心中最喜欢或者最崇拜的他(她)写下来吧!

b)请大家对照评分标准写好本文。

(2)、生列提纲,师巡视。

及时给予个别辅导。

习作6

练习六

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了解长征,激发学生对长征故事的兴趣。

2、让学生通过诵读积累语言和历史文化知识。

3、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

4、练习口语交际,学习评说影视剧。

5、学写毛笔字。

一、教学第一题。

(语文与生活)。

1、教学第一部分。

(1)谈话导入:

同学们,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的创举,它为我们留下了许多激动人心、可歌可泣的故事。

本单元我们已经学习了几篇这样的诗文,今天我们继续关注长征。

(2)播放《四度赤水出奇兵》,要求对照题中的歌词来听。

(3)简介《四度赤水出奇兵》的故事背景。

(4)学生再认真看歌词,了解大意。

质疑、点拨。

(5)学生再细读这段话,同学之间交流。

(6)布置学生课后找相关故事读读。

2、教学第二部分。

(1)学生读题并带着问题再次读歌词,重点看看两个“重”字在歌词中的不同读音和意思。

(引导、培养学生细读的习惯)

(2)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师生小结。

3、教学第三部分。

(1)学生再次听录音,边听边体会其中的感情。

(2)引导体会歌词特点:

写得雄壮,音韵很和谐。

(3)在弄懂内容体会情感的基础上,让学生练习诵读。

(4)指名学生有感情地诵读。

二、教学第二题。

(诵读与积累)

1、诵读并背诵《清平乐六盘山》。

(1)指名试读。

(2)教师范读。

集体练读,同桌练背。

指名背诵,集

体背诵。

2、拓展。

(1)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得出“毛泽东的这首词意境雄浑,满怀着胜利后的喜悦和对革命必然胜利的信心”这个结论。

(2)学生自由讨论自己读后的感受。

(3)学生讲讲这首词中的故事,师生评议。

三、教学第三题。

(写好钢笔字)

1、指导。

(1)指读题目,明确练习要求。

(2)这段话选自哪篇课文?

(3)引导学生观察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字放在一行中的位置。

(4)让学生说出哪些字不宜和其他字写整齐,写成一样大小。

(5)重点指导“彭德怀、黑骡子、辛苦、塞”等字词的书写和整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