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第三节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新人教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633265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66.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第三节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新人教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第三节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新人教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第三节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新人教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第三节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新人教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第三节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新人教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第三节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新人教版Word文件下载.docx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第三节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新人教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第三节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新人教版Word文件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第三节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新人教版Word文件下载.docx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创设问题情景,提出探究问题

1、欣赏图片:

菊花石块形成于距今约2.8亿年前,其成份为天青石与栖霞岩,内含丰富的硒、锶、铋等多种微元素,对人体有强身健体,抗癌益寿作用。

现在我们想知道这块石头的密度,该怎么做呢?

2、实验演示:

把鸡蛋放入清水中会下沉,向水中加盐后,发现鸡蛋会漂浮在盐水面,这里有什么奥秘呢?

那我们就来亲自测量一下盐水的密度吧!

学生欣赏图片,激学习兴趣。

学生观察实验,激发探究欲望。

二、实验探究,解决问题

实验原理:

量筒的使用:

测量不规则固体的体积

测量盐水的密度

测量小石块的密度

温故知新:

1、天平的构造和使用方法,如何使用天平测量液体和固体的质量。

2、密度的概念、单位以及单位符号、单位间换算关系。

3、密度公式和公式中各字母代表的物理量,密度的物理意义。

(设计意图:

通过这些内容的复习,可以给新课做一个很好的铺垫,让新课的进行更顺畅,学生学习起来也会轻松些,因为本节内容,主要就是对这些内容的强化和应用。

讨论分析并归纳得出,测量物质密度的原理:

根据密度公式可知,要测量物质的密度,只需要测出它对应的质量和体积,在计算就可以得出这种物质的密度。

这种通过测量其它物理量而计算得出所需量的方法,叫做间接测量法。

学前储备:

一、体积的测量

1、教师出示一个圆柱形铁块,要测量铁块的密度,需要测量哪些量,分别用什么仪器测量,记录那些量?

2、教师出示形状不规则的塑料块和小石块,像这类不规则的固体,我们怎样测量它们体积呢?

3、出示一杯盐水,又该怎么样测量他们的体积。

提示:

形状不规则的物体,需要使用量筒来测量其体积。

二、量筒的认识和使用

教师出示量筒,让学生观察,并让学生阅读教材117页上的“想想做做”,回答想想议议中提出的问题。

总结量筒的使用方法:

(1)会选:

任何一只量筒都有一定的测量范围,即量程,要能根据被测量的量选择量程合适的量筒。

(2)会放:

使用量筒测量时,量筒要平稳地放置于水平桌面上。

(3)会读:

读取量筒的数据时,若液面是凹形面,视线应以凹形底部相平;

若液面是凸形面,视线应以凸形顶部相平;

既不能俯视也不能仰视。

三、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固体的体积

引导学生思考:

认识了量筒后,那么怎么用量筒测量固体的体积呢?

操作后总结:

(1)在量筒中加入适量的水,读出量筒的示数为V1;

(2)将待测固体用细线拴好,浸没在水中,读出量筒的示数为V2;

(3)待测固体体积为V=V2-V1;

思维拓展:

那么对于密度小于水的物体,物体不能自动沉入水底,该如何测量它们的体积呢?

(1)在量筒中加入适量的水,用细线一端拴住待测物体,另一端拴住一个铁块,手拿细线吊着铁块,将铁块浸没在水中,读出量筒的示数V1;

(2)手放开,让待测物体也浸没在水中,读出量筒的示数为V2;

(3)待测固体体积为V=V2-V1。

教师引导思考:

这种测量不规则固体体积的方法叫做沉坠法,也可用压入法,用细铁丝将塑料块压入水中来测量体积。

能力提升:

如果要测量的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过大或无法浸入现有量筒之内,你有什么办法测量出它的体积?

实验探究:

一、测量盐水的密度

1、明确实验目的;

2、检查实验器材是否齐全;

3、分组设计实验步骤,并设计出实验数据记录的表格;

教师在巡视时,选取几种典型的实验方案,将它们的实验步骤和实验数据用实物展台展示,进行讲解评价:

方案一:

(1)用天平测量出空烧杯的质量为m1;

(2)在烧杯中加入适量盐水,用天平测量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为m2;

(3)将烧杯中的盐水全部倒入量筒中,读出量筒的示数为V;

(4)待测盐水密度为

空烧杯

质量

m1/g

烧杯、盐

水总质量

m2/g

盐水

m/g

体积

V/cm3

密度

ρ/(g/cm3)

方案二:

(2)在量筒中加入适量的盐水,读出量筒的示数为V;

(3)将量筒中的盐水全部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量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为m2;

方案三:

(1)在烧杯中加入适量盐水,用天平测出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为m1;

(2)将烧杯中的部分盐水倒入到量筒中,读出量筒的示数为V;

(3)用天平测出剩余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为m2;

(4)待测盐水的密度为

盐水和烧杯

的总质量

剩余盐水和

烧杯总质量

学生讨论这几中方案的优缺点,教师引导总结:

(1)方案一:

“将烧杯中的盐水全部倒入量筒中时”,由于倒不尽,有部分盐水残留在烧杯内,会使测得的盐水体积偏小,最终计算出来的密度偏大。

(2)方案二:

“将量筒中的盐水全部倒入烧杯中时”,由于倒不尽,有部分盐水残留在量筒内,会使测得的盐水质量偏小,最终计算出来的密度偏小。

(3)因此相比较而言,方案三是测量液体密度最可取的方法,这种测量液体密度的方法叫做剩余法。

4、分组实验,并把数据记录到表格中;

5、小组间讨论交流实验结果,总结经验。

二、测量小石块的密度

1、从测量盐水密度得到启发,设计测量小石块密度的方案。

(1)在量筒中装入适量的水,读出水的体积V1;

(2)把用细线吊着的小石块浸入到量筒的水中,读出水的体积V2;

(3)用天平测量出小石块的质量m;

(4)利用公式计算ρ=m/(V2-V1)

量筒中水

的体积

V1/cm3

量筒中水和

石块总体积

V2/cm3

石块

V/cm3

ρ(g/cm3)

(1)用天平测量出小石块的质量m;

(2)在量筒中装入适量的水,读出水的体积V1;

(3)把用细线吊着的小石块浸入到量筒的水中,读出水的体积V2;

放入石块后量

筒中水体积

方案一:

先测量小石块的体积再测量小石块的质量,石块的质量偏大,密度偏大;

方案二:

测量方法较为准确。

2、学生分组实验,测量小石块的密度,并把数据记录到表格中;

3、小组间讨论交流实验结果,总结经验。

现有一个不规则软木塞(吸水)测出它的密度,应该怎样设计实验?

(1)用天平测出软木塞的质量为m;

(2)向量筒内加入一定量的水,记录量筒示数V1;

(3)把软木塞吸足水后,放入量筒中,记录量筒示数V2;

(4)木块的体积:

V=V2-V1;

(5)利用公式ρ=m/(V2-V1)计算木块的密度

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组织学生讨论测量物质密度的原理。

学生总结:

形状规则的固体,需要用天平测量他们的质量,用刻度尺并借助三角板测出他们的体积,根据公式计算出密度。

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

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1)这个量筒是以什么为单位标度的?

(2)量筒的最大测量值是多少,量筒的分度值是多少?

(3)图示的量筒使用方法,哪种做法正确,哪种错误,错在哪里?

量筒上的单位是以mL进行标度的;

量筒的最大测量值即量筒的量程:

0—100mL、分度值为1mL。

俯视:

偏大

仰视:

偏小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指导,测量小石块的体积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指导测量塑料块的体积。

压入法测体积:

① 用天平称出石蜡块质量m;

② 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1;

③ 把石蜡放入量筒水里,用一根细铁丝把石蜡压入水中,记下这时量筒中水面达到的刻度值V2,两次读数之差V=V2-V1。

可采用“溢杯法”。

即,将物体浸入盛满水的容器内,同时将溢出的水接到量筒中,读取的数值便是该物体的体积。

明确实验目的;

检查实验器材是否齐全;

分组设计实验步骤,并设计出实验数据记录的表格。

各小组间交流所设计的实验方案,分析各个方案中造成误差的原因,根据交流结果对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适当调整。

各小组分组实验,并把数据记录到表格中

提醒学生注意安全不要损坏实验器材

分组设计测量小石块密度的方案

学生讨论交流实验的方案

沙子代替水

(1)把一定量沙子放在量筒中,记录量筒示数V1;

(2)把沙子倒干净,放入另一容器中;

(3)在量筒中放入待测物体,将另一容器的沙子倒入量筒中,使木块浸没在沙子中,记录量筒示数V2;

(5)利用公式ρ=m/(V2-V1)计算木块的密度

回归生活

1、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密度计

2、向清水中加盐可以使鸡蛋上浮,所以农民在选种时常常用盐水。

拓展学生实验,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密度计

回扣课题引入

三、课堂小结及检测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还有哪些疑惑?

知识梳理

课堂检测(见附件1)

四、反馈练习

巩固所学知识

见附件2

五、布置作业

出示思考题题目见附件3

课后完成

【板书设计】

第三节测量物质的密度

一、实验原理:

二、实验器材:

三、量筒的使用:

会选、会放、会读

四、测量盐水的密度

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m1/g

剩余盐水和烧杯总质量m2/g

五、测量小石块的密度

【教学反思】

一、教案的“亮点”

1、学法以自主探究为主,学生在实验探究过程中运用了讨论法、自主合作交流探讨法。

在课堂上着力开发学生的三个空间

(1)学生的活动空间。

实验器材充足,学生可以根据本组情况完成多个实验,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足够的活动空间。

(2)学生的思维空间。

将实验改为开放性设计实验,让学生有了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将自主探究变得更有实际意义。

(3)学生的表现空间。

通过把自己的想法、结果展示给大家,学习交流与合作,体验成功的愉悦。

2、教法突出以学为本,因学论教。

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景,引导启发,评价方案,分析讨论,指导实验,归纳结论。

教学重视三性:

生活性、主体性、实践性。

即联系生活实际,从生活需要引出测量的实质,创设教学情境,充分开发学生的生活经验,体现生活性;

从多种器材中选择器材设计实验,体现主体性。

利用学生身边的物品为材料探究密度测量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体现实践性。

二、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时间有限,不能让学生体验每一种测密度的方法;

如果时间允许,让学生体验每一种测密度的方法,把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再从误差大小、操作难易等方面进行评估会更有说服力。

附件1

1.同学们在实验室内测某种小矿石的密度,选用的器材为天平,量筒,小矿石,细线,烧杯和水.

(1)在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发现指针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应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  调(选填“左”或“右”)。

(2)用调节好的天平称小矿石的质量,放在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所示;

量筒量出小矿石的体积如图所示,由此可知,小矿石的质量为  g,矿石的体积为  cm3,则小矿石的密度ρ=  kg/m3。

2.测量大米密度时,小华发现米粒间有空隙,若把空隙的体积也算作大米的体积将使密度的测量结果偏。

于是,她用一个饮料瓶装满水,拧上盖子,用天平测出总质量为143g.又测出48g大米,放入瓶中,擦干溢出的水,再测这时的总质量。

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位置如上右图所示,则总质量为g。

由此可以算出这种大米的密度为kg/m3.

附件3

1.小明用天平、量筒和水(ρ水=1.0g/cm3)等器材测干燥软木塞(具有吸水性)的密度时,进行了下列操作:

①用调好的天平测出软木塞的质量m1;

②将适量的水倒入量筒中,读出水面对应的示数V1;

③用细铁丝将软木塞浸没再装有水的量筒中,过段时间后,读出水面对应的示数V2;

④将软木塞从量筒中取

出,直接用调好的天平测出其质量m2。

(1)指出小明操作中的不规范之处:

(2)下表是小明实验中没有填写完整的数据记录表格。

请根据图中天平和量筒的读数将表格中的数据填写完整。

物理量

V1/cm3

V2/cm3

干燥软木塞的密度ρ/g•cm-3

测量值

6

370

(3)对具有吸水性物质的体积测量提出一种改进方法。

2.小敏用天平、小瓶子和足量的水测量酱油密度。

(1)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发现指针位置如图甲

所示,应将平衡螺母A向调(选填“左”或“右”);

(2)指出图乙中存在的错误操作:

(3)请帮助他把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a.测出空瓶子的质量,记为m0;

b.测出小瓶装满水后的总质量,记为m1;

c.测出___________________,记为m2;

d.酱油密度的表达式ρ酱油=。

3.小军利用天平、水和烧杯来测量一不规则小石块的密度,请将他的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1)把托盘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将标尺上的游码移到零刻度处,调节天平的使天平平衡。

(2)用天平测量小石块的质量,右盘中的砝码和标尺上的游码如下左图所示,则小石块的质量为g。

(3)如下右图所示

a.往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把小石块浸没,在水面到达的位置上作标记;

b.取出小石块,测得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53g;

c.往烧杯中加水,直到标记处,再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83g;

d.计算出小石块的体积为cm3。

(4)用密度公式计算出小石块的密度为g/cm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