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复习资料汇编.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163260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复习资料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教育学复习资料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教育学复习资料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教育学复习资料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教育学复习资料汇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学复习资料汇编.docx

《教育学复习资料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复习资料汇编.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学复习资料汇编.docx

教育学复习资料汇编

教育学复习资料

绪论&第一章教育的概念

一、掌握教育、学校教育、教育学等概念的含义,教育的构成要素。

教育:

广义的教育:

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狭义的教育:

即学校教育,是由专门的教育机构所承担的、由专门的教职人员所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学生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教育活动。

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是与社会教育相对的概念。

专指受教育者在各类学校内所接受的各种教育活动,是教育制度重

要组成部分。

一般说来,学校教育包括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

教育学: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和阐释教育理论及其应用的一门社会科学。

教育的构成要素:

1、受教育者

受教育者是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既包括学校中学习的儿童、少年和青年,也包括各种形式的教育中的成人学生。

受教育者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

受教育者也是社会的现实的活生生的人,他们不是教育活动可以任意涂抹的白板或加工的素材,而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2、教育者

凡是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都可称为教育者。

但自学校教育产生以后,教育者主要是指学校中的教师和其他教育工作人员。

教育者是构成教育活动的一个基本要素。

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起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指导与管理

教育者:

担任教的责任,施加教育影响的人。

教育者处于法律、传统、知识及师生关系上的主导地位。

这种地位既是一种权利,更是一种责任和能力的考量。

受教育者与教育者的地位有一定的相对性。

受教育者与教育者相对于教育活动的其他要素,都是教育的主体,他们之间又是互为主客体,互为条件的关系。

(交互主体,复合主体,主体间性)

3、教育中介系统

教育中介系统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联系与互动的纽带,是开展教育活动的内容和方式。

其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作为教育的主体因素,是决定性的;同时,在现代教育中,教育影响尤其教育内容(课程)和教育手段的现代化具有越来越重要的重要。

但相比之下,这些“物”的因素最终要通过主体的创造和合理的开发使用、发挥作用。

二、了解教育的起源、基本形态及其历史发展脉络。

起源:

教育神话起源说、教育生物起源说、教育心理起源说、教育劳动起源说,也称教育的社会起源说教育的形态有三种: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

我们可以将教育的历史发展分为三大时期;一是古代教育,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教育;二是现代教育,包括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三是未来教育

《学记》古代教育思想的产生和教育学的萌芽(中国)

《论语》柏拉图《理想国》古代教育思想的产生和教育学的萌芽(欧洲)

亚里斯多德

《雄辩术原理》古希腊“三杰”:

柏拉图、亚里斯多德、苏格拉底

卢梭

《爱弥儿》在思想观念方面对后世教育思想家产生重要影响

卢梭的教育思想被誉为旧教育和新教育的分水岭

布鲁纳

《教育过程》

教育研究更加深化

1)强调认知能力的发展2)重视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3)提倡“从发现中学习”

布鲁姆制订出了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

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并未说明应该怎样促进学生心智能力的发展,对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阐述得还不够深入凯洛夫

《教育学》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后,全面学习苏联的一段历史年代里,凯

罗夫的《教育学》成了中国各级师范院校的必读书。

赞科夫《教学与发展》:

强调教育应走

在学生发展前面,促进学生的

一般发展

班巴斯基

提出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理论

杨贤江

《新教育大纲》

这是我国第一本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论述教育的著作。

夸美纽斯

《大教学论》是世界上第一部以教育为研究对象的著

作,是独立形态的教育学的开端、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

学科的开始

提出强调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即普及教育的思想

赫尔巴特

《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

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在教育史上被誉为第一部具有学科形态的教育学。

根据儿童心理活动规律划分著名的教学四阶段:

明了、联想、系统、

方法,提出了教学的教育性思想

杜威(实用主义教育学)《学校与社会》

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做中学是杜威教育理论的重要部分。

世界教育发展有重大影响

第二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一、掌握人的发展的基本内涵。

“人的发展”一般有两种释义:

(1)把它与物种发展史联系起来,将它看成是人类在地球上出现及其进化的过程,即人类的发展或进化;

(2)更为通常的解释是把它与个体发展联系起来,将它看成是人类个体的成长变化过程。

广义的个体发展是指个人从胚胎到死亡的变化过程,其发展持续于人的一生。

狭义的个体发展是指个人从出生到成人的变化过程,主要是指儿童的发展。

人的发展是整体性的发展,包括生理发展,心理发展和社会发展。

这三方面既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又十分密切地联系在一起,在人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

它们与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体、智、德、美等方面的发展是相一致的、交织在一起的。

从总体上看,人的发展十分复杂,是一个生活与生长并进的过程,是一个“给定”与“自我选择”、“自我构建”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过程,是发展的各种因素相互制衡、相互协调的过程,它体现为个体内部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与外显行为方式的连续又较稳定的发展变化。

二、影响人发展的主要因素--遗传、环境、教育、人的主观能动性等及它们在人的发展中的各自作用。

遗传:

(一)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二)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发展过程及年龄特征(三)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四)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遗传决定论鼻祖:

高尔顿环境:

(一)环境是人的发展的外部条件

(二)环境的给定性与主体的选择性

(三)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制约作用离不开人对环境的能动活动环境决定论代表:

华生个体的能动性:

(一)个体的能动性是在人的活动中产生和表现出来的

(二)个体的能动性是人的发展的内在动力(三)个体的能动性影响人的自我设计和自我奋斗教育:

主导作用

(一)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二)教育主要通过文化知识的传递来培养人

知识的认识价值知识的能力价值知识的陶冶价值知识的实践价值

(三)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教育决定论,教育万能论代表:

洛克

影响人的发展的四因素在人身心发展过程中的地位:

1)内因

遗传是人发展的物质前提主观能动性是人发展的决定性因素2)外因

环境是影响人的发展的关键因素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三、掌握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制约性(即书中的“人的发展的规律性”)。

(一)人的发展的顺序性

(二)人的发展的阶段性(三)人的发展的不平衡性(四)人的发展的互补性(五)人的发展的整体性(六)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第三章: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一、掌握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一)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

(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人才的培养规格和教育结构

(3)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促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和改革

(二)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对教育的制约

(1)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性质制约教育的性质

(2)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制约教育的宗旨和目的(3)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制约教育的领导权(4)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制约受教育权

(5)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制约教育内容、教育结构和教育管理体制(三)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与影响

(1)文化知识制约教育的内容与水平

(2)文化模式制约教育环境与教育模式(3)文化传统制约教育的传统与变革

二、掌握教育的经济、政治与文化功能。

(一)教育的经济功能

(1)教育是使可能的劳动力转变为现实的劳动力的基本途径

(2)现代教育是使知识形态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的一种重要途径(3)现代教育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因素

(二)教育的政治功能

(1)教育通过传播一定的社会的政治意识形态,完成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

(2)教育通过造就政治管理人才,促进政治体制的变革与完善(3)教育通过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推动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

(4)教育还是形成社会舆论、影响政治时局的重要力量(三)教育的文化功能

(1)教育对文化的传递

(2)教育对文化的选择(3)教育对文化的发展

三、掌握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的表现及意义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的表现:

(一)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主要通过所培养的人作用于社会

(二)教育具有自身的活动特点、规律与原理(三)教育具有自身发展的传统与连续性意义:

不能忽视教育的独立性,否则,不可避免的会给教育带来一定的紊乱,甚至出现严重下滑,使教育改革或发展大起大落。

不能把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理解为绝对独立性,否则就会使教育走向“超经济”、“超政治”、“超文化”的错误道路,丧尸教育发展的社会基础和动力。

教育必须坚持自己独立的品格和立场教育对社会的适应必须是有批判性的教育对社会的适应必须是有选择的

(5)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

(6)生产劳动与教育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人的发展实际上是指在人的劳动能力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包括人的社会关系、道德精神面貌、意志、情感、个性及审美意识和能力上的和谐统一发展。

三、掌握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基本类型——个人本位论、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与基本观点。

(1)个人本位论:

代表人物:

卢梭、裴斯泰洛齐、马斯洛、萨特等

基本观点:

主张教育目的应以个人需要为根本或出发点,强调以个人自身完善和发展的需要为主来制定

教育目的和建构教育活动的一种教育目的理论。

(2)社会本位论:

代表人物:

柏拉图、荀况、孔德、涂尔干、诺笃尔普等

基本观点:

主张教育目的应以社会需要为根本或出发点,强调以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主来制定教育目的和

建构教育活动的一种教育目的理论。

四、了解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教育方针,熟悉国家当前的教育方针、教育目的。

1957年:

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

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

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1982年:

新宪法规定:

“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1985年: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教育所培养的人才,“都应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

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都应该不断追求新知,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

1986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

“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使儿

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

1993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要求各级各类学校认真贯彻“教育必须为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方针。

1995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

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综观建国以来我国教育目的的演变,不难看出:

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不同时期,存在着对人才培养的不同要求;

同时,不同时期的教育目的,又存在一定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体现着我国社会对人才培养的基本精神。

这种基本精神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培养“劳动者”或“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信息与通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