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江县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632205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49.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江县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南江县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南江县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南江县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南江县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南江县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Word文档格式.docx

《南江县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江县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Word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南江县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Word文档格式.docx

A.隋朝B.唐朝C.宋朝D.元朝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隋文帝时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拨官员,隋炀帝时设立进士科,科举制正式诞生,A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

4.《资治通鉴》记载唐朝某皇帝说: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这位皇帝是()

A.唐高祖B.唐太宗C.唐高宗D.唐玄宗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促进了民族团结和发展,被西部各少数民族信服,尊称为天可汗,B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

5.杜甫写到“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这段盛世出现在谁统治时期()

【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信息:

“开元全盛日”,结合所学可知,唐玄宗统治时期政治清明,励精图治,任用贤能,经济迅速发展,使得天下大治,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D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D。

政治清明,励精图治,任用贤能,经济迅速发展,使得天下大治,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6.下图是唐朝时期使用的农具——筒车,它的功能是()

A.纺织B.鼓风

C.灌溉D.垦荒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唐朝农民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随水流自行转动,便于灌溉,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7.雄伟壮观的布达拉宫始建于公元7世纪,是藏王松赞干布为远嫁西藏的唐朝公主而建。

这位密切了汉蕃关系、受到汉藏两族人民尊敬的唐朝公主是()

A.文成公主B.蔡文姬C.王昭君D.金城公主

此题考查文成公主相关的知识点。

藏王松赞干布与远嫁西藏的唐朝公主。

因为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对汉藏两族的友谊和吐蕃社会的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今天拉萨市的布达拉宫和大昭寺内还供奉着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布达拉宫还保存着他俩结婚的洞房遗迹。

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

和同为一家

8.《西游记》讲述了唐僧到西天取经的故事,唐僧的原形是()

A.鉴真B.玄奘C.僧一行D.怀素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唐太宗时玄奘西行天竺求取佛经,吴承恩以玄奘为原型写成了长篇神话小说《西游记》,B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

9.学习了隋唐史后,几位同学做主题演讲,最能准确概括这段历史基本特征的是()

A.文明初露曙光B.繁荣与开放

C.分裂奔向统一D.封建国家陷入危机

本题是主题类的选择题,主要考查隋唐时期的阶段特征。

学生跟课本所学的知识,尤其唐朝的民族政策和对外政策。

隋唐时期历史的基本特征是繁荣与开放,这一时期,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经济和文化空前繁荣,统治者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

选择答案B。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繁盛一时的隋朝;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开元盛世;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对外友好往来;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辉煌的隋唐文化

(一);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辉煌的隋唐文化

(二)

10.“黄袍加身”、“陈桥兵变”跟中国历史上哪位皇帝有关()

A.唐太宗B.宋太祖C.宋太宗D.明成祖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宋朝,赵匡胤即宋太祖,B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

11.下图能反映北宋时少数民族并立状况的是()

A.

B.

C.

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960年北宋建立,都城是开封,位于南方,与北宋并立的政权有辽、西夏,辽是契丹族建立的,位于东北方向,西夏是西北地区的党项族建立的,故答案是C。

12.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

请问辽、宋、夏、金、元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是()

A.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B.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D.政权并立与经济重心的南移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辽、宋、夏、金、元时期:

民族政权并立,和平是民族关系的主流,民族融合是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南方经济超过北方,经济重心已经南移,D项符合题意;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阶段特征是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隋唐时期的阶段特征是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明清时期的阶段特征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由此分析ABC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

13.“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绿绿的草原,这是我的家。

奔驰的骏马,洁白的羊群……”这首《天堂》充分表达了蒙古歌手腾格尔对自己家乡的赞美。

在我国历史上,蒙古族曾经建立了一个疆域空前辽阔的大元王朝,其建立者是()

A.唐太宗

B.成吉思汗

C.忽必烈

D.朱元璋

本题考察学生对元朝建立者忽必烈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图片唐太宗是唐朝贞观之治的开创者,B成吉思汗成吉思汗即元太祖铁木真,蒙古族,政治家、军事家。

1206年,被推举为蒙古帝国的大汗,统一蒙古各部。

在位期间多次发动对外征服战争,征服地域西达西亚、中欧的黑海海滨,C忽必烈称汗后,建年号“中统”,但也没有另立国名。

1271年11月,在建国十多年之后,他的统治地位已经逐渐巩固时,才正式建国号为“大元,因此忽必烈是元朝的建立者,D朱元璋是明朝的建立者,本题选C。

元朝的建立者

点评:

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人物的识记和分析能力,另外成吉思汗也是一个重要的历史人物,毛泽东曾写《沁园春.雪》,赞誉成吉思汗,本题也可以用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为题材命题,成吉思汗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封建君主,他的作为对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起到了很大的影响,希望同学们对历史人物要进行全方位的细致的掌握。

14.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我国古代之所以能创造出灿烂的中华文明,与不断的制度创新分不开。

下列制度创立于元朝的是()

A.王位世袭制B.郡县制C.科举制D.行省制

【解析】元朝疆域空前辽阔,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世祖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置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

由此可知,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行省制建立的时间,属于识记层面,难度不大。

记忆A项王位世袭制创立于夏朝B项郡县制创立于秦朝C项科举制创立于隋朝D项行省制创立于元朝得出答案。

15.宋元时期是我国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下面属于这一时期取得的重大成就是()

A.发明了雕版印刷术B.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

C.活字印刷术的发明D.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北宋北宋发明了活字印刷术,C项符合题意;

唐代发明了雕版印刷术;

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是在汉代;

唐末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

由此分析AB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专题复习四大发明产生时间、影响,列表格分析比较加深理解掌握。

16.官员下朝回家后的私人活动受到锦衣卫监控,这是哪朝官员的遭遇()

A.唐朝B.元朝C.明朝D.清朝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明太祖为了加强君权,设立直接受皇帝管辖的锦衣卫,侦缉百官和百姓的言行,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17.下列朝代中在北京定都的是()

A.唐、明、清B.汉、明、清

C.宋、明、清D.元、明、清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元代定都大都,即今天的北京,明成祖迁都北京, 

清朝初期都城在盛京,今辽宁沈阳,1644年清军入关后,顺治帝迁都京师,即今北京,D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D。

利用大事年表复习朝代更替时间、都城、建立者,画数轴帮助记忆。

18.清朝前期,清政府设置驻藏大臣和伊犁将军,其主要意义是()

A.第一次把西藏和新疆地区纳入了中央政权版图

B.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藏和新疆地区的有效管理

C.打击了外来侵略,巩固了祖国的边防

D.加强了君主专制统治,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清朝前期,清政府设置驻藏大臣和伊犁将军,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藏和新疆地区的有效管理,B项符合题意;

第一次把西藏和新疆地区纳入了中央政权版图是在元代和西汉;

打击了外来侵略,巩固了祖国的边防在题干中没有体现;

清政府设置驻藏大臣和伊犁将军与加强了君主专制统治无关。

延迟分析A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

19.下列现象不可能出现在宋代的是()

A.在南方能吃到当地产的占城稻米饭

B.在四川经商时携带纸币

C.一边喝茶一边看吴承恩的《西游记》

D.驾驶配备指南针的船去海上捕鱼

本题考查宋朝社会风貌相关知识,占城稻出产于印支半岛的高产、早熟、耐旱的稻种,宋朝时引入我国,并迅速在江南地区推广,A项所述可以看到;

纸币在北宋时出现在四川地区,B项所述可以看到;

吴承恩是明代小说家,宋代无法看到他写的《西游记》,C项所述宋江朝时不能看到;

指南针出现在宋代,D项表述在宋代可以看到。

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

20.清朝时,一位曾发誓来中国绝不下跪的外国使节,在看到太和殿时却一改初衷虔诚跪地,并说:

“我跪的不是中国的皇帝,而是中国伟大的建筑。

”这里“伟大的建筑”指的是()

A.故宫B.十三陵C.长城D.颐和园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北京城的准确识记。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明成祖的时候,修建了北京城,城的中心是紫禁城,今称故宫,北京故宫太和殿是中国现存最大的木结构大殿,俗称“金銮殿”,也是北京故宫三大殿南面第一座。

该殿是明清两代北京城内最高的建筑,开间最多、进深最大和屋顶最高的大殿,堪称中华第一殿。

故选C。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时代特点鲜明地明清文化

(一)·

雄伟的背景紫禁城和明长城

21.文化的繁荣与政治经济的繁荣是分不开的,我国明清是

创作的黄金时代。

()

A.词B.诗歌C.小说D.杂剧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明清时期文学的主要形式是小说,C项符合题意;

宋代文学的主要形式是词;

唐代文学的主要形式是诗歌;

元代文学的主要形式是杂剧。

延迟分析AB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22.为纪念郑和下西洋,原创大型情景剧《郑和下西洋》在中国航海博物馆进行了首场演出。

人们之所以缅怀郑和,依据是()

A.民族团结,永载史册B.航海壮举、促进交流

C.祖国统一、丰功伟业D.抵抗外辱,扬我国威

此题考查的是郑和下西洋的相关史实。

考察学生对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和作用的理解掌握程度。

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成祖派郑和下西洋。

1405—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故此题选择答案B.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

中外交往与冲突。

2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乾隆时期发生的是()

A.“文字狱”B.设驻藏大臣

C.设置伊犁将军D.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

专题复习清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画方位图加深理解掌握。

24.图片是历史学习的重要资料,小丽在自主学习中搜集到以下一组图片,她要为这组图片拟定一个共同的标题。

最恰当的应是( 

 

A.祖国统一B.民族团结

C.中外交往D.抵抗侵略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的是我国古代对外交往的相关知识内容。

首先分析题目给出的四个人物在历史上的实际和贡献,然后分析他们所到之处对中国来说都属于外国,所以排除AC,而D不符合题意。

所以答案选C

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对外友好往来。

25.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曾多次出现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的盛世局面,如唐朝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到清朝的“康乾盛世”。

从这些盛世局面的原因中我们得到的启示有()

①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是发展经济的必要条件

②统治者的励精图治是盛世局面出现的政治保证

③国内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保证

④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直接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唐太宗时期的统治被称为贞观之治,唐玄宗的统治被称为开元盛世,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的统治被称为康乾盛世,无论唐太宗、唐玄宗还是康熙、雍正、乾隆统治时期,他们都选贤用能和注重改革,体现了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是发展经济的必要条件,统治者的励精图治是盛世局面出现的政治保证,国内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保证,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直接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所以四个选项都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

专题复习中国历史上的盛世局面。

治世局面出现的时间、表现以及给我们的启示。

二、列举题(共12分)

26.培根在评价中国古代科技成就时说:

“这三种东西曾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的面貌和状态:

第一种在文学方面,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

”请列举这三种东西的名称及出现的时间。

【答案】第一种:

印刷术:

隋唐时期雕版印刷术;

北宋时活字印刷术。

第二种:

火药及火器,唐朝。

第三种:

指南针,北宋。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隋唐时期雕版印刷术,北宋时活字印刷术,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唐朝时期发明的火药及火器,唐末开始用于军事,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

北宋发明的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

27.明朝时期的科技巨著及作者。

【答案】李时珍《本草纲目》;

宋应星《天工开物》;

徐光启《农政全书》。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明清时一批总结性的科技著作问世,李时珍著《本草纲目》;

宋应星著《天工开物》;

徐光启著《农政全书》。

三、简答题(9分)

28.唐太宗的治国政策有哪些?

【答案】选用良吏,提高行政效能;

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

简法轻刑,修订法律;

④重视教育,大力培养人才;

⑤实行恩威并施的民族政策,改善民族关系。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唐太宗在位时励精图治,他的治国政策有:

选用良吏,提高行政效能;

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

重视教育,大力培养人才;

实行恩威并施的民族政策,改善民族关系。

29.清朝前期疆域东南西北四至是哪些?

【答案】东起库页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钓鱼台、赤尾屿等;

西迄帕米尔、巴尔喀什池北岸;

北及外兴安岭、萨彦岭;

南达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清代疆域辽阔,清朝前期疆域东起库页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钓鱼台、赤尾屿等;

四、材料解析题(29分)

30.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时刻挂在嘴边的话

材料二 

《贞观政要》里的几句话

材料三 

《唐语林》摘录

(1)合材料一,分析唐太宗认识到哪一实质性问题?

他对人民群众产生了一种什么心理?

⑵唐太宗统治期间出现了一个什么样的盛世局面?

结合材料二,说一下此盛世局面与隋炀帝“一朝而败”的关系?

⑶《唐语林》中的“上”是指谁?

“开元初”是指什么时期?

由此出现的“天下大理。

河清海晏,物殷俗阜”的局面被称作什么?

⑷结合三则材料,说一说唐朝前期“贞观”与“开元”时在位皇帝在推动社会发展进步方面所采取的共同政策。

⑸综合三则材料,统治者的治国策略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答案】⑴人民群众的力量;

畏惧。

⑵贞观之治。

因果关系,唐太宗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实行开明的政策。

⑶唐玄宗。

唐玄宗统治前期。

开元盛世。

⑷重视人才;

重视农业生产;

减轻农民负担;

简法轻刑。

⑸统治者要爱民如子,重视人民的力量;

要努力发展生产,励精图治;

重视教育,大力培养人才等等。

【解析】

(1)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认识到人民群众的力量巨大;

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唐太宗对人民群众产生了一种畏惧心理。

(2)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唐太宗在位时励精图治,出现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

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唐太宗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实行开明的政策,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与隋炀帝“一朝而败”是因果关系。

(4)依据所学可知,唐太宗和唐玄宗在位时都重视人才;

(5)开放性题目,依据所学可知,统治者要爱民如子,重视人民的力量;

31.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成就辉煌,这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巩固密切相关。

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完成题探究。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秦朝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秦汉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初步巩固。

⑴为巩固统一,秦始皇在政治上创立了一套什么制度?

为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汉武帝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隋唐时期隋唐时期,出现了三百多年的统一,统一的规模超过秦汉时期。

⑵隋炀帝时期,哪一伟大工程的修建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这一工程的中心是哪里?

唐太宗如何加强同吐蕃之间的关系的?

元明清时期元明清时期,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发展和巩固。

⑶元朝时期,哪一新的民族开始形成?

明朝抗倭、取得台州九捷的民族英雄是谁?

清朝在何年设置了什么机构加强对台湾的管辖?

⑷通过问题探究,请你总结中国历史总趋势。

【答案】⑴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⑵大运河。

洛阳。

实行和亲(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⑶回族。

戚继光。

1684年,台湾府。

⑷国家统一(民族融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1)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221年,秦朝实现了国家的统一,为巩固统一,秦始皇创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为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汉武帝采取了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隋炀帝时期开凿的大运河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隋代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

第三问依据所学可知,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唐蕃关系的发展。

(3)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元代各民族杂居融合,形成了新的民族---回族。

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明朝抗倭、取得台州九捷的民族英雄是戚继光。

第三问依据所学可知,清朝在1684年,设置台湾府,加强对台湾的管辖。

(4)依据所学可知,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