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中药对比文档格式.docx
《中药学中药对比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学中药对比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善于清肺胃之热而养胃阴、润肺燥,养阴生津之力较好。
兼有消肿排脓。
【石膏与知母】
清热泻火,除烦止渴同治肺、胃气分实热证
石膏—辛甘大寒,重在清解(内清肺胃热,外解肌肤高热)泻火力较强,但只治实热证。
故以肺热实喘,胃火牙痛多用。
知母—苦甘寒,重在清润(清热滋阴润燥),泻火力较弱,虚实两清。
用于肺热咳嗽或阴虚燥咳、骨蒸潮热、消渴等证。
【黄芩、黄连、黄柏】
苦寒,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可治疗湿热、火毒所致的病证。
如泻痢、黄疸、疮痈、湿疹、湿疮等。
黄芩:
长于清中上焦湿热、清肺热,并可凉血止血,清热安胎。
黄连:
药力较强。
长于清中焦湿热,并可清心、胃之火而除烦止呕,解热。
黄柏:
苦寒下达,长于清下焦湿热,泻肾火,退虚热。
【金银花与连翘】
清热解毒,疏散风热,同治痈肿疮毒,外感风热及温病邪在卫气营血等证。
金银花—甘寒不伤胃,疏散风热之力较强,并能凉血止痢,治疗热毒血痢。
连翘—苦寒,偏清泄里热,并可消痈散结,用于瘰疬痰核。
连翘心尤长于清心泻火,善治热陷心包,高热神昏等。
【大青叶、板蓝根、青黛】
清热解毒,凉血消斑,用于温毒发斑,咽痛痄腮,火毒疮疡,丹毒等。
大青叶——偏凉血消斑,多用于高热斑疹。
板蓝根——偏解毒利咽散结,多用于咽痛痄腮、大头瘟等。
(大青叶也板蓝根:
长于清解心、胃实火热毒,并治风热表证,温病初起。
)
青黛——长于清肝泻火,定惊,用于肝火犯肺的咳嗽、咯血及惊风抽搐等。
【地黄与玄参】
清热凉血、滋阴生津。
治疗热入营血及阴虚火旺证。
地黄—偏于凉血养阴,多用于热病伤阴证及血热妄行血证。
玄参—偏于降火解毒散结,多用于营血热毒证
【丹皮与赤芍】
能凉血散瘀,对血热、血瘀所致之证常相须为用
丹皮—清热凉血之力较强,常治虚热骨蒸无汗等证。
赤芍—祛瘀止痛较好,兼泻肝火。
【地骨皮与牡丹皮】
凉血退蒸
地骨皮—味甘,偏退有汗骨蒸,又能清肺降火。
牡丹皮—味辛,偏退无汗骨蒸,又能凉血祛瘀。
【银柴胡与胡黄连】
清虚热、除疳热治疗虚热骨蒸、盗汗及小儿疳热。
银柴胡—为小儿疳热要药。
胡黄连—清下焦湿热.
【银柴胡与柴胡功用对比】
均有解热作用,用于热证。
银柴胡:
无升散之性,偏于退有汗骨蒸,又能清泄肺热,为退虚热、消疳热之品,主治骨蒸潮热、小儿疳热等证。
柴胡:
具升散之性,为透表泄热之品,偏治外感发热或邪在少阳证,并疏肝解郁,升举阳气,用于肝气郁滞及阳气下陷之证。
【胡黄连与黄连功用对比】
性味皆苦寒,均有清热燥湿的功效,用于湿热泻痢等证。
胡黄连:
长于退虚、消疳热,多用于骨蒸潮热、小儿疳热等证。
黄连:
长于泄心胃之火,清热解毒力强,用于心胃火热炽盛以及血分热毒诸证。
泻下药
【大黄、芒硝功用对比】
相同点:
都有泻下通便、清热解毒的功效。
用于热结便秘,痈疮肿毒。
大黄:
清降力强,治火热上炎证。
并有止血、活血、清泄湿热之功,用于血热妄行之出血证,各种瘀血证湿热淋证,湿热泻痢及烧烫伤等。
芒硝:
尚具咸味,长于软坚润燥通便,尤宜于燥屎坚结难下或热结旁流者。
外用还可治目赤肿痛、喉痹口疮及回乳等。
【火麻仁、郁李仁】
都有润肠通便的功效,用于肠燥便秘。
火麻仁:
兼能滋养补虚,适用于老人、产后、体弱津血不足之肠燥便秘。
郁李仁:
兼能行气,多用于肠燥便秘而有大肠气滞者。
并能利水消肿,用于水肿,脚气。
【甘遂、京大戟、芫花】
均有泻水逐饮之功,用于水肿、臌胀、胸胁停饮。
常相须为用。
如十枣汤。
甘遂:
泻水逐饮力强,还能逐痰、消肿散结,用于风痰癫痫、痈疮肿毒。
京大戟:
泻水逐饮力次之,也能消肿散结,用于痈疮肿毒、瘰疬痰核。
芫花:
泻水逐饮力更逊,长于泻胸胁水饮,兼能祛痰止咳,用于胸胁停饮之喘咳痰多;
还能杀虫疗疮,用于痈疽肿毒、秃疮、顽癣。
祛风湿药
【独活与羌活功用对比】
都有祛风湿、止痹痛、解表的功效。
用于风寒湿痹疼痛及外感风寒表证夹湿。
独活:
长于治疗下半身风寒湿痹疼痛,辛散解表力弱。
羌活:
长于治疗上半身风寒湿痹疼痛,辛散解表力强。
故有“羌活善治在上在表之游风,独活善治在下在里之伏风”之说。
【木瓜与蚕砂功用对比】
木瓜与蚕沙皆性温,均有舒筋活络、化湿和胃之功,用治湿痹拘挛;
湿浊中阻,升降失常所致的呕吐泄泻、腹痛转筋。
木瓜:
味酸,长于舒筋活络,为治疗风湿痹痛,筋脉拘挛之要药;
并可治脚气肿痛。
兼能消食、生津止渴,可用于消化不良、津伤口渴。
蚕沙:
尚有和缓的祛风除湿作用,凡风湿痹证,无论风重、湿重均可使用。
并能祛风湿止痒,用治风疹、湿疹,遍身瘙痒。
【蕲蛇与乌梢蛇】
祛风湿,舒筋活络,祛风止痒。
①风湿痹痛关节屈伸不利、中风不遂;
②急慢惊风、破伤风之抽搐;
③麻风,疥癣,皮肤瘙痒等。
蕲蛇—有毒力强,为风湿顽痹要药。
久痹,顽癣,中风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等多用。
乌梢蛇—无毒力缓,风湿痹证多用。
【千年健、鹿衔草、雪莲花】
祛风湿,强筋骨:
肝肾不足之风湿痹痛,筋骨无力。
千年健→多泡酒服。
鹿衔草:
调经止血:
崩漏经多。
补肺止咳:
肺痨咳嗽,肺虚久咳。
雪莲花:
温肾阳:
肾虚阳痿。
活血通经:
月经不调,痛经,白带过多。
化湿药
【广藿香与佩兰】
化湿、解表,治湿浊中阻之证及暑湿、湿温。
广藿香:
长于和中止呕,湿浊中阻之恶心呕吐尤宜。
佩兰:
长于化里湿,善于除中焦秽浊陈腐之气,为口臭、口甜的要药。
【苍术与厚朴】
苦温燥湿。
(湿阻中焦)
苍术:
兼可健脾、祛风湿、解表明目
厚朴:
兼可行气、消积、平喘。
【白豆蔻与砂仁】
化湿行气、温中止呕,湿阻中焦、脾胃气滞、胃寒呕吐。
白豆蔻:
力稍弱
砂仁:
力稍强,兼止泻、安胎
砂仁、白豆蔻、草豆蔻、草果均为姜科植物,均有化湿行气之功。
化湿力:
砂仁<
白豆蔻<
草豆蔻<
草果
行气力:
砂仁白豆蔻草豆蔻草果
利湿药
【茯苓与薏苡仁功用对比】
均有利水渗湿,健脾止泻之功,用于水肿、小便不利及脾虚湿盛泄泻。
茯苓:
健脾作用较强,兼宁心安神,用于脾虚心悸、失眠等。
薏苡仁:
渗湿作用较强,又可清热排脓除痹,用于肺痈、肠痈及湿痹拘挛等。
【茯苓与猪苓功用对比】
均能利水渗湿,治水湿内停所致的水肿、小便不利。
茯苓:
药性平和,利水而不伤正气,为利水渗湿要药;
又能健脾安神,治脾虚诸证及心悸失眠。
猪苓:
功专利水,其利水作用强于茯苓,以水湿滞留实证为宜。
茯苓不同部位的作用:
茯苓皮:
偏于利水消肿。
赤茯苓:
偏于泻热行水。
白茯苓:
偏于健脾。
茯神:
偏于宁心安神。
温里药
【附子与干姜功用对比】
附子与干姜均为辛热之品,有回阳、温中散寒之功,用于亡阳证和脾胃有寒证,常相须为用。
附子:
走而不守,为回阳救逆之要药;
并可助阳补火,散寒止痛,用于阳虚证及寒湿痹证。
干姜:
能走能守,回阳救逆之功逊于附子,长于温中散寒,兼能温肺化饮,用于脘腹冷痛、胃寒呕吐、冷泻及寒饮喘咳等证。
【干姜与生姜功用对比】
干姜与生姜均性味辛温,具有温中散寒、温肺止咳作用,用治胃寒呕吐及肺寒咳嗽。
生姜:
性微温,长于发汗解表,治外感风寒表证;
又善温中降逆止呕,为“呕家圣药”,用治多种呕吐,尤以胃寒呕吐最宜。
辛散之性稍逊,温燥之性更强,长于温中散寒,偏治里寒证,主治脾胃寒证之脘腹冷痛、呕吐泄泻;
并可回阳通脉、温肺化饮,用治亡阳证及寒饮伏肺喘咳等证。
【附子与肉桂功用对比】
附子与肉桂均性味辛热,具有补火助阳、散寒止痛作用,用治肾阳虚、命门火衰之畏寒肢冷、腰膝冷痛;
脾阳不足之脘腹冷痛;
胸阳痹阻之胸痹心痛及寒湿痹痛。
大热,功擅回阳救逆,为治亡阳证之主药。
肉桂:
作用较附子缓和,以温补命门火为主,又能引火归源,善治下元虚冷诸证及虚阳上浮的面赤、虚喘等;
并善温经通脉,治寒凝血滞之痛经、闭经、寒疝腹痛等证;
且能助阳补虚、散寒通脉,以治阴疽。
【肉桂与桂枝】
均味辛甘温,具有温经通脉,散寒止痛的作用,用治寒凝血滞之风湿痹痛、痛经及胸痹心痛等证。
桂枝:
主散外寒而长于发汗解表,外感风寒表证无论表实表虚都可;
又通阳化气而治水肿、心阳不振等。
肉桂:
温性较强,主散里寒,善补火助阳,温补命门之火;
又能引火归源可治下元虚冷诸证及虚阳上浮之面赤、虚喘等,还可助阳补虚而治阴疽。
理气药
【青皮与橘皮功用对比】
青皮与橘皮均有行气化滞之功,用治气滞证。
橘皮:
主要作用在脾肺,其性缓和,长于调理脾胃之气,燥湿化痰,用于脾肺气滞或湿痰壅滞之证。
青皮:
主要作用在肝胆和胃,其性峻烈,长于疏肝破气,消积化滞,用于肝郁气滞或食积不化等证。
【枳实与枳壳】
同出一物,均能行气除痞,治胸腹气滞,痞满胀痛
枳实:
为幼果,其性猛烈,破气消积,化痰除痞,积滞痞闷、便秘及脏器下垂证多用。
枳壳:
接近成熟果皮,其性缓和,长于理气宽中,消除胀满,脘腹痞满胀痛多用。
消食药
【山楂、神曲与麦芽功用对比】
均有消食健胃之功,均可用于饮食积滞证。
山楂:
长于消油腻肉积,为治油腻肉食积滞证之要药;
兼能行滞止泻止痢,用于泻痢腹痛;
并能活血散瘀,用于多种瘀阻疼痛证。
神曲:
消食作用较强,且略兼解表之功,对食滞兼外感者,尤为适宜。
麦芽:
尤长于消米面薯芋等淀粉类食物积滞;
并能回乳消胀,用于妇女断乳,乳汁郁积、乳房胀痛及乳溢症。
“焦三仙”:
焦山楂、焦神曲、焦麦芽三药合用的习称。
主治食积证。
止血药
【大蓟、小蓟功用对比】
均味甘性凉,入心、肝经,均具有凉血止血、解毒消痈之效,治疗血热妄行之各类出血证及热毒疮疡。
大蓟凉血止血、散瘀消痈力均较小蓟强,多用治吐血、咯血、崩漏及热毒痈肿;
小蓟药力较弱,但又兼利尿,擅治尿血、血淋。
【地榆与槐花功用对比】
均苦微寒,入肝、大肠经,均可凉血止血,治血热妄行诸出血证,且善于清大肠之火,故尤多用于大肠火盛之便血、痔血,常相须为用。
地榆善清下焦血分之热,且兼收敛之性,止血之力较强,又善治妇女血热崩漏、月经过多;
尚能解毒敛疮生肌,治水火烫伤、湿疹、疮疡及热毒血痢有效。
槐花还善清肝火,为治肝火上炎的头痛、目赤之良品。
【棕榈炭与血余炭】
收敛止血:
吐血、衄血、崩漏等。
棕榈炭崩漏多用。
收敛力强,有留瘀之弊,适用于出血而无瘀滞者,或与化瘀药同用。
血余炭有化瘀之功,无留瘀之患。
又能利尿,治血淋为优。
【生姜、干姜、炮姜功用对比】
生姜、干姜、炮姜同属于姜,但生姜辛温,辛散力较强,长于发散风寒、温中止呕,多用于风寒表证及呕吐之证,还可温肺止咳,用于风寒咳嗽;
干姜辛热,辛散力较弱,长于温中,为脾胃寒证要药,并可回阳、温肺化饮,用于亡阳证及寒饮伏肺咳喘。
炮姜味苦涩性温,偏于温经止血、温中止痛止泻,用于虚寒出血、腹痛、腹泻等。
活血化瘀
【郁金与姜黄功用对比】
均能活血行气止痛,治疗血瘀气滞所致的诸痛证(主要是胸腹胁肋疼痛)。
郁金辛苦性寒。
又能凉血解郁清心,善治血瘀气滞挟热者,并治热病神昏、癫痫痰闭之证;
且能利胆退黄,常治肝胆湿热证。
姜黄则辛散性温,既能内行气血、通络止痛,又能外散风寒湿邪,尤长于行肢臂而除痹痛,善治风湿臂痛。
【乳香与没药功用对比】
乳香与没药皆气味芳香,辛散走窜,均有活血止痛、消肿生肌之功。
内治血瘀气滞心腹诸痛;
外治痈疽疮肿,跌打损伤。
但乳香长于活血伸筋,而没药善于散瘀止痛,故临床每相须为用。
【红花与桃仁功用对比】
红花与桃仁均能活血祛瘀通经,用于妇科瘀血阻滞经产诸证及胸痹、心痛、跌打损伤等瘀血证,常相须为用。
红花辛散温通,质轻浮散,散瘀止痛力优,多用于瘀血阻滞诸痛及血热斑疹色暗。
桃仁苦泄质润,活血作用较强,善泄血分之壅滞,尚可用于肺痈、肠痈;
并有润肠通便、止咳平喘之效,用于肠燥便秘、咳喘等证。
【莪术与三棱功用对比】
莪术、三棱均能破血行气、消积止痛,常相须为用。
同为破血消癥之要药。
治疗癥瘕痞块,胸腹胀痛,食积不消,血滞经闭等证。
然破血之力三棱胜于莪术,行气之功莪术胜于三棱。
【土鳖虫、水蛭与虻虫功用对比】
土鳖虫、水蛭与虻虫皆为虫类药,药力峻猛,有小毒,均能破血逐瘀消癥。
同可用治血滞经闭,产后瘀阻腹痛,癥瘕积聚,跌打损伤等瘀血重证。
三者皆为破血消坚之良药。
土鳖虫药力较水蛭、虻虫为缓。
又善于续筋接骨,也常用治跌打损伤,筋伤骨折,瘀滞肿痛,为伤科常用药。
水蛭作用较虻虫为缓而持久,善破坚积。
虻虫性刚而猛,服后即泻,药过即止。
化痰药
【半夏与天南星功用对比】
均辛温有毒,既能燥湿化痰、温化寒痰,为治寒痰、湿痰要药,每相须为用;
又能消肿止痛,治痈疽肿毒、痰核肿痛、癌症等证。
不同点:
半夏主归脾胃经,善除脾胃湿痰;
还能降逆止呕,为治呕吐要药;
并能消痞散结,治胸脘痞闷、梅核气等证。
天南星温燥之性强于半夏,并归肝经,善治顽痰;
又善祛经络风痰而止痉,治中风半身不遂、破伤风等。
【天南星与白附子功用对比】
均辛温燥烈有毒,归肝经,既能燥湿化痰、祛风止痉,治寒痰、湿痰,以及中风口眼喎斜、破伤风等证;
又能消肿止痛,治痈疽痰核。
天南星燥湿化痰力较强,善治湿痰、顽痰;
且善祛经络风痰而止痉,常治风痰留滞经络之半身不遂;
白附子其性上行,善于祛头面部风痰而止痉、止痛,常治中风口眼喎斜及偏头痛等风痰、头面诸疾。
【川贝母、浙贝母】
清热散结,化痰止咳:
痰热咳嗽,瘰疬痰核,疮痈肿毒,肺痈。
川贝母:
味苦、甘,性微寒,滋润性强,偏于润肺化痰,多用于肺虚久咳,燥咳。
散结作用较弱。
浙贝母:
味苦,性寒,开泄力大,偏于清热化痰,多用于风热暴咳,痰热咳嗽。
散结力强,常用于痰火郁结之瘰疬,以及热毒疮痈等证。
【竹茹、竹沥、天竺黄】
清热化痰,痰热诸证
竹茹:
除烦止呕:
胃热呕吐,痰火内扰之心烦失眠。
竹沥:
性寒滑利,祛痰力强,善能清热滑痰,定惊利窍,适用于中风痰迷,惊痫癫狂等证。
天竺黄:
清热化痰之功似竹沥而性缓,兼能清心定惊,多用于小儿惊风;
也用于中风痰壅、癫痫、热病神昏等。
化痰止咳平喘药
【杏仁与苏子功用对比】
善降气止咳平喘、润肠通便,治咳喘气逆、肠燥便秘。
杏仁兼能宣肺,为治咳喘要药,经配伍治各种咳喘均宜;
苏子善于降气消痰,既治咳喘痰多气逆,又治上盛下虚之久咳痰喘。
【紫菀、款冬花】
润肺下气,化痰止咳:
新久、寒热、虚实各种咳嗽,皆可应用,常相须为用。
尤宜于寒咳。
如射干麻黄汤。
紫菀:
长于化痰款冬花:
长于止咳
【桑白皮与葶苈子功用对比】
均有泻肺平喘,利水消肿之功,均可治痰涎壅肺咳嗽喘满、水肿、小便不利等实证。
桑白皮甘寒,药性较和缓,善泻肺中邪热,常用于肺热喘咳之证及风水皮水。
葶苈子苦寒,药力较峻猛,专泻肺中痰火及水饮,善治痰水阻肺,肺气不降的咳逆痰多、喘息不得平卧及胸腹积水。
安神药
【酸枣仁与柏子仁功用对比】
均性味甘平,皆有养心安神之效,常相须为用,以治阴血不足,心神失养之心悸、失眠。
酸枣仁兼入肝经,养心阴、益肝心血,多用于心、肝血虚之心神不宁;
又酸敛止汗,治疗自汗、盗汗。
柏子仁又入肾经,养心滋肾,尤宜于心阴虚及心肾不交之心神不宁;
且富含油脂,能润肠通便,治疗肠燥便秘。
平肝熄风药
【牡蛎与龙骨】
均属质重沉降之品,既善平肝潜阳,常相须为用,治肝阳上亢头晕目眩之证;
又善收敛固涩,煅用功增,每相须为用,以治遗精、遗尿、崩漏、带下、自汗、盗汗等滑脱证。
牡蛎尚具咸味,善软坚散结,常用治痰核、瘰疬、癥瘕积聚等证;
此外,煅牡蛎还可制酸止痛,用治胃痛泛酸。
龙骨主入心经,善镇惊安神,为治心神不宁、心悸失眠、惊痫癫狂等神志失常证之要药。
煅龙骨外用能吸湿敛疮、生肌,治疗湿疹瘙痒、疮疡久溃不敛等证。
息风止痉药
【钩藤与天麻】
均有良好的息风止痉作用,每相须为用以治多种原因的肝风内动,痉挛抽搐;
尤以天麻,甘润不烈,作用平和,无论寒热虚实,皆可用之。
二者又善平抑肝阳,常用于肝阳上亢头晕目眩。
天麻此功显著,为止眩晕之良药。
钩藤微寒,又能清肝热、凉肝止痉,用之肝火上攻之头痛、头晕及肝热小儿夜啼。
天麻又能祛外风、通经络、止痉,常治风中经络之肢体麻木、痉挛抽搐或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屈伸不利。
开窍药
【麝香与冰片】
麝香冰片均为味辛香走窜之品,主入心经,均有开窍醒神的功效,主治神昏窍闭证。
麝香辛散温通,气极香,走窜之性更烈,,有极强的开窍醒神作用,为醒神回苏之要药,对于闭证神昏,无论寒闭神昏,热闭神昏用之皆效。
又能活血通经,消肿止痛,催产,用于血瘀经闭,癥瘕,跌打损伤,痹证疼痛及难产,死胎,胞衣不下等证。
冰片性微寒,为凉开之品,开窍醒神之功类似于麝香而药力较缓,最宜于热闭神昏;
又能清热止痛为治火热目赤肿痛,喉痹,口疮及疮疡肿痛,溃后不敛之良药
补虚药
【西洋参、人参区别应用】
《医学衷中参西录》:
“其性凉而补,凡欲用人参而不受人参之温补者,皆可以此代之。
”
【人参、西洋参、党参、太子参】
补气生津,气津两伤之证。
人参:
补气力最强,大补元气、复脉固脱,用于虚脱危证;
还安神益智,用于气血不足之心悸、失眠、健忘等证。
西洋参:
性寒偏清,清火养阴,适用气阴不足而火盛者。
党参:
性平不燥,补气之功似人参而力缓,肺脾气虚证常用品。
太子参:
性平清补,适用脾肺气阴不足之轻证。
【人参、黄芪功用对比】
补脾益肺
补益力强,大补元气,并生津,安神,治气津两伤、气血双亏诸证。
(治里虚要药)
黄芪:
补气力不如人参,温升之力强过人参,善补肌表之气,益卫固表,托疮生肌,利水消肿,多用于表虚自汗;
气血双亏疮疡不溃或溃久不敛;
浮肿尿少;
半身不遂等。
(治表虚要药)
【连翘、黄芪在治疮疡方面的区别应用】
“疮家圣药”,用于痈疽疮毒。
连翘:
苦寒,长于清热解毒、消痈散结,适用于热毒疮疡,瘰疬痰核。
甘温,长于补气托毒、排脓生肌,适用于气血不足之疮疡内陷,脓成不溃,或溃久不敛。
【鹿角、鹿角胶、鹿角霜之功效比较】
鹿茸骨质化变为鹿角而后熬胶变为鹿角胶或鹿角霜
鹿角:
补肾助阳,作为鹿茸的代用品,但力薄弱,长于活血散瘀消肿。
鹿角胶:
补肝肾,益精血作用较好,善止血。
鹿角霜:
温肾助阳之力更弱,但补而不腻兼收敛止血。
【巴戟天,淫羊藿(仙灵脾),仙茅】
温肾阳,强筋骨,祛风湿:
肾阳不足诸证,风寒湿痹兼有阳虚者
巴戟天:
温而不燥,补而不滞,补肾阳作用缓和,疗效持久。
淫羊藿:
性温燥,补肾壮阳较强。
还可用于阳虚喘咳和妇女更年期高血压。
仙茅:
辛热温散有毒,力猛,壮阳祛寒之峻品。
还可用于脾肾阳虚之泄泻。
【补骨脂(破故纸)益智仁】共同点:
补肾助阳,固精缩尿,温脾止泻:
肾阳不足之遗精早泄、遗尿尿频、脾肾阳虚之泄泻
补骨脂:
脾肾双补,温肾壮阳为主。
并兼固涩。
还纳气平喘,用于肾不纳气之虚喘。
益智仁:
温补固涩之品,重在温脾散寒开胃摄涎唾,多用于脾寒泄泻、腹部冷痛及脾虚不摄之多唾流涎。
【杜仲,续断】
补肝肾、强筋骨、安胎,均用于肝肾不足之腰膝酸痛、筋骨无力,胎动不安、胎漏下血等证。
杜仲:
补肝肾助阳较胜,用于阳痿、尿频等证;
还能降血压,用于高血压病。
续断:
味兼苦辛,补中有行,以行血脉、续筋骨为重,用于跌打损伤、骨折、瘀肿疼痛等证。
【生地黄熟地黄】
滋肝肾之阴用于肝肾阴虚之骨蒸潮热及消渴证
生地黄:
性寒,养阴且生津,用于阴虚内热之消渴及热病津伤口渴;
又善清热凉血,治温病热入营血证及血热出血证之佳品。
熟地黄:
性温,滋阴作用较强,专补肝肾之阴,益精填髓,主治肝肾阴虚、精血不足诸证及消渴证;
又善补血,用于血虚诸证。
【当归熟地黄】
补血,均用于血虚证
当归:
善调经,月经不调、闭经、痛经等妇科要药;
又活血止痛,用于血虚、血瘀、血虚兼血瘀之各种疼痛;
且润肠通便,用于血虚之肠燥便秘。
滋阴力较强,多用于血虚阴亏之证;
尚益精填髓,用于肝肾不足,精血亏虚证。
【赤芍白芍】
苦味,性寒,均止痛,治痛证。
赤芍:
长于清热凉血、活血散瘀、清泻肝火,主治血热、血瘀、肝火所致诸证。
白芍:
味兼酸甘,长于养血、平肝、敛阴止汗,主治血虚阴亏、肝阳偏亢诸证及自汗、盗汗等证。
【龟甲鳖甲】
滋阴清热潜阳息风用于阴虚发热、阴虚阳亢、阴虚风动证。
相须。
龟甲:
滋阴力较强,益肾健骨、固经止血、养血补心,用于肾虚筋骨痿弱、小儿囟门不合、行迟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