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凯声教育学讲课概要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621871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39.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劳凯声教育学讲课概要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劳凯声教育学讲课概要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劳凯声教育学讲课概要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劳凯声教育学讲课概要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劳凯声教育学讲课概要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劳凯声教育学讲课概要Word文件下载.docx

《劳凯声教育学讲课概要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劳凯声教育学讲课概要Word文件下载.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劳凯声教育学讲课概要Word文件下载.docx

5、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从社会、教育与人三者之间的历史的、现实的总体联系中来考察教育和人的发展问题

6、批判教育学:

第一章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的定义

教育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学校教育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学校教育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和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了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二、学校教育的基本要素

1.教育者,包括学校教师,教育计划、教材的设计者和编写者,教育管理人员以及参加教育活动的其他人员。

2.受教育者,即各级种类学生,也即教育的对象。

3.教育影响,即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作用于学生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了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了信息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从内容上说,主要就是教育内容、教育材料;

从形式上说,主要就是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

三、教育起源

1、神话起源说

2、生物起源说,勒图尔诺《人类各种人种的教育演化》“教育活动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而且存在于人类社会之外,甚至存在于动物界”;

沛西·

能:

“人民的教育”、“生物的冲动是教育的主要动力”

3、心理起源说(模仿起源),孟禄

4、劳动起源说,恩格斯,受达尔文影响

三、教育的发展及其每一阶段的特征

1、原始社会与原始教育

特征:

①教育水平低。

②教育没有阶级性。

③教育与原始宗教或仪式有着紧密的联系。

2、古代社会与古代教育

(1)奴隶社会及其教育特征:

①古代学校的出现,学校的产生标志着教育从生产劳动中的第一次分离。

②教育阶级性的出现。

③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2)封建社会及其教育特征:

①学校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适合统治阶级所需要的官吏、牧师或骑士。

②学校教育既具有的阶级性,又具有严格的等级性或浓厚的宗教性。

③教育内容主要是以道德文章或宗教经典为主。

④教育教学方法主要以严格的纪律约束为主,辅以个人自学和修行。

⑤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教育体系,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教育经验,提出了比较丰富的教育教学思想。

3、现代社会与现代教育

(1)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教育特征:

①教育的目的在于既要培养和选拔资产阶级的统治人才,又要给予广大的劳动人民以一定的文化科学知识。

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的是普鲁士。

②建立了现代学校制度。

③课程结构、内容得到了不断的调整,尊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新教学方法不断出现。

④师生关系民主化。

⑤独立形态的教育学产生并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2)社会主义社会及其教育特征:

①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公民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人才。

②教育与劳动生产相结合。

③教育科学的研究有了科学方法论的基础。

四、现代教育的特征

1.公共性:

现代教育越来越成为社会的公共事业,是面向全体人民,而不是面向一小部分人的,视为全体人民服务,而不是仅为一小部分人服务的。

2.生产性:

现代教育越来越与人类的物质生产结合起来,越来越于生产领域发生密切的、多样化的关系:

生产的发展也越来越对教育系统提出新的要求。

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职业教育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3.科学性:

一方面,科学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基本内容和最重要的方面,另一方面,现代教育的发展越来越依靠教育科学的指导,摆脱教育经验的束缚。

教育科学是推动现代教育不断发展和革新的根本力量。

4.未来性:

一方面现代教育的价值取向、目标定位等会对未来社会和个体的发展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另一方面是指现代教育的发展不仅要考虑到当前社会和个体发展的要求,从当前社会和个体的发展需要出发,而且要考虑到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对教育提出的要求,教育要面向未来,未雨绸缪。

5.国际性:

现代教育应该从态度、知识、情感、技能等方面培养受教育者从小就为一个国际化的时代做准备,也就是要面向世界。

6终身性:

现代教育不局限于学龄阶段,而是贯穿人的一生,现代教育的改革应该着眼于创造一个适合于终身学习的社会,满足不同年龄段的受教育者的教育需求。

第二章学校

一、学校概说

学校的定义:

学校是一种古老的、广泛存在的社会组织。

它始于人类知识及其传播的专门化要求,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是现代社会中最常见、是普遍的组织形式。

应当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1)有与学生数量相适合的校舍、场地及其他基本教学设施。

(2)有符合法律规定要求的,按编制标准配备的教师队伍。

(3)有按规定标准配置的教学仪器、图书资料和文娱、体育、卫生器材。

现代学校制度(学制)定义:

打破传统的学校体系,同社会的人才需要结构相适应,把学校教育机构纵横联系、统一和协调起来,形成一个幼儿、青少年、成人教育纵横贯通,学校社会家庭密切配合的一体化学校教育机构网

学校制度的发展

现代学制受限产生于欧洲,形成了现代学制的三种类型:

即双轨学制、单轨学制和介于二者之间的分支学制。

学校的公益性特点

(1)设置目的:

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各级人才,提高全民族的素质。

(2)手段:

经费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拨款。

(3)与政府关系:

国家对学校进行宏观指导和管理。

(4)产出:

学校向社会提供的是一种社会公共服务或者公共产品。

具体体现:

(1)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以营利为目的的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

(2)教育必须与宗教实行分离。

二、学校文化

学校文化的概念:

学校文化是指由学校成员在教育、教学、科研、组织和生活的长期活动与发展演变过程中共同创造的,对外具有个性的精神和物质共同体,如教育和管理观念、历史传统、人际关系、风俗习惯、教育环境和制度以及由此体现出来的学校校风和学校精神。

按其性质来分可以分为精神文化(核心)、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传统、仪式、规章)。

教师文化:

(1)教师是专业人员,他们必须了解和掌握本门学科的知识和成果,必备本门学科的专业能力

(2)教师是教育者。

他们负有传播知识,培养能力的职责

(3)相对于未成年学生来说,教师又是成年人,负有一种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责任

三、学校管理

社会组织的一般组织特性:

实体性、目的性、系统性、程序性

学校组织特征的独特性:

垄断性、非自愿性、公益性

学校组织的管理沟通是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

(一)沟通的内涵

(二)沟通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

1.信息传递。

这是沟通的最直接的目的,所有其他目的都是通过达到这一目的才得以实现的。

2.控制

3.激励

4.情感交流

(三)学校管理中沟通的两种形式

1.正式沟通

2.非正式沟通

(四)学校管理中沟通的三类障碍

1.主观方面的障碍

这是指信息的发送者或接收者(沟通行为的主体)由于个性或主观意识方面的原因而对信息沟通产生影响。

这些主观文献的原因一般有:

学识、个性、知觉选择性等。

2.客观方面的障碍

这是指接受信息的条件和可能与实际的信息量不对称所造成的沟通障碍。

如果信息量过大,超过了接收者的能力,许多信息应付被搁置,从而影响沟通。

3.沟通渠道方面的障碍

沟通媒体(如电讯、电脑网络、各种教具等)技术上的问题,有可能使沟通受到障碍。

沟通的主要工具是语言符号。

(五)克服沟通障碍的方法

1.在信息发送者和接受者之间建立彼此信任、相互尊重的良好关系。

2.使用恰当的、准确的语言文字。

3.选择最佳沟通媒体。

4.注意信息的时效性。

5.重视对信息的反馈。

学校绩效是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

学校绩效是指学校功能发挥所产生的实际效果,是管理有效性的重要标志

(1)目标模式。

(2)投入一产出模式。

(3)需求满足模式

(4)环境适应模式

(5)学校内质优化模式。

学校绩效评估分类:

性质:

定性评估、定量评估

形式:

口头评估和书面评估、个别评估和集体评估、直接评估和间接评估

学校管理基本的方法

(1)行政管理方法

(2)法律方法

(3)思想教育方法

(4)经济方法

(5)学术方法

我国中小学管理的基本内容

(1)思想品德教育管理

(2)教学工作管理

(3)教务行政管理

(4)总务工作管理

国家对中小学的管理和监督的具体内容

(一)学校课程计划的编制和颁行制度

(二)教科书的编写、审定和使用管理制度

(三)学校的学籍管理制度

(四)教师人事管理制度

四、学校、家庭和社会

学校、家庭、社会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一)学校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主要的和决定性的)

首先,学校工作的指导思想对学生发展有直接的影响。

其次,学校的教育水平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

再次,学校与社会、家庭的联系程度如何,也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

(二)家庭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独裁型,保护型,和平共处型、合作型

(三)社会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对一个小学生来说,对他的发展影响最大的社会因素主要有社会群体、社会道德、大众传媒等。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相互配合

(一)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指导与配合。

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大致可以有以下几类情况:

(1)一般性指导

(2)针对性指导

(3)分类指导

(4)个别指导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互配合的方法:

(1)互访。

包括教师访问家长和家长访问教师。

(2)家长会。

这是学校与家庭取得联系的较为普通的方式。

(3)家长委员会。

这是学校与家长相互联系和配合的经常性组织。

(二)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配合默契

相互配合的主要途径:

(1)学校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校外社会教育机构组织的活动,关心了解学生在校外活动中的表现。

(2)学校应经常向校外教育机构提出建议和意见,给予具体的指导;

应经常向有关部门反映意见和要求;

向学生家长广泛宣传校外教育的重要意义;

应动员学校的人力和物力,为校外教育机构的活动提供帮助和支持。

(3)学校利用社会各种团体为儿童提供的活动条件对学生施加影响。

(4)学校通过社区教育委员会的组织形式沟通学校与社会的联系。

第三章学生

一、历史上不同的儿童发展观及其教育影响

(一)遗传决定论

(1)基督教的“原罪说”

(2)柏拉图的人分三等论

(3)中国古代的儿童观

孟子性善论;

荀子性恶论;

韩愈性三等论。

韩愈认为,“学而愈明”为上等,“可异而上下”的为中等,而下等品性的人,只有用刑罚来控制他们的行为。

遗传决定论使人们相信,龙生龙,风生风,老鼠生来会打洞。

这种观点不仅为统治阶级放弃民众教育、实行等级教育制度找到了理论依据,也为个别教育者推卸自己的责任找到了借口。

(二)环境决定论,“严师出高徒”“棍棒底下出老子”;

洛克“白板说”“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就是由于教育之故”;

华生“环境决定儿童发展”(一打儿童~~~)

(三)辐和论,也称之为二因素论。

这种儿童发展观肯定先天遗传因素和后天环境两种因素对儿童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二者的作用各不相同,不能相互替代。

二、当代儿童发展观的进步及其内容

皮亚杰关于儿童发展的主要观点《发展认识论原理》

儿童的发展是以发展主体的自我调节为节制的自我演变过程。

杜威关于儿童发展观的主要观点

在儿童的发展过程中,作为发展的主体,儿童对教育活动的参与和体验是影响其发展尤其是社会性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

“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当代儿童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1.儿童的发展是以个体的生物遗传素质为基础的。

2.儿童的发展蕴含于儿童主体的活动之中。

3.实现发展是儿童的权利。

1989《儿童权利公约》

三、儿童的发展与教育

儿童个体发展的定义:

儿童的个体发展是指儿童有其成长过程中,伴随着生理的逐渐成熟与社会生活经验增长的相互影响,其生理和心理不断提高的变化过程。

儿童个体发展概念需要澄清的几个问题

(1)发展不是简单的变化

(2)发展不是单纯的生理成熟

(3)教育不等于发展

儿童个体发展表现出的几个普遍的特点

(1)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

(2)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3)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

(4)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勤能补拙、长善救失)

(5)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

实现教育在儿童发展中起主导作用需要把握的几项要求

(1)教育目标要反映社会的发展

(2)在成熟的基础上引导发展

(3)在整体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个性发展

(4)教育过程中要尊重的发挥儿童的主体性

四、学生主体性的基本内涵

主体性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结构:

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发挥儿童的主体性的几个基本原则

(1)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要尊重学生的感受

(2)教育活动中,要给学生留有选择的余地,并尊重学生的选择

(3)教育中要鼓励学生的创造性

第四章教师

一、教师职业诞生于奴隶社会,“政教合一,以吏为师”

二、教师概念的含义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指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包含以下几层含义:

(1)教师是专业人员,这是就教师的身份特征而言的。

(2)教师的职责是教育教学。

这是就教师的职业特质而言的。

(3)教师的使命是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

这是就教师的工作目的而言的。

三、教师职业的专业性

1、专业化是从建立专门的师资培训机构开始的(17世纪之后),这不仅是提高教师自身地位的需要,也是教师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2、专业化的条件

(1)具备专门的知识技能

(2)以奉献和服务精神为核心理念的职业道德

(3)具有为学生和社会所公认的复杂知识技能权威和影响力

(4)具有充分自治和自律性,有正式的专业组织对行业服务、培训及资格认证进行管理

教师地位的含义

教师的地位一般是指教师的社会地位,它是由教师在社会中的经济地位、政治地位和文化地位构成的。

(孟子“天佑下民,作之君作之师”,荀子“天地君亲”,1985确定教师节,1993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教师专业化应具备的条件

(1)具备专门的只是技能。

(2)以奉献和服务精神为核心理念的职业道德。

(3)具有为学生和社会所公认的复杂知识技能权威和影响力。

提高我国中小学教师地位的根本途径

首先,从社会和政府的角度上,应确保教师的收入“不低于或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

其次,从学校和教育行政的角度看,应确保教师能够有效地参与到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中来,同时加强教师的培训,以充分地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使教师能够获得正常的晋升和学习提高的机会。

再次,从教师自身的角度看,教师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加强自身的教育和,以自己的专业素质获得社会的认同。

中小学教师的职业素质要求

(一)文化素质与学科专业知识:

(1)具有所教学科的全面而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2)具有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与多方面的兴趣和才华。

(二)教育理论知识与技能:

(1)教师必须具有教育理论知识,并有把它运用于实践的能力;

(2)教师要具有观察儿童和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

(3)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教师要具有运用教育机智处理各种突发问题的能力。

(三)职业道德素质:

(1)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甘于在教师岗位上无私奉献;

(2)热爱学生,是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的集中体现;

(3)严于律己,为人师表。

二、教师资格条件

1、必须是中国公民。

2、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3、必须具有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

4、必须具有教育教学能力。

教师资格的认定机构和认定程序

认定机构:

认定程序:

1、提出申请2、受理、颁发证书。

教师培训的含义

教师培训是指专门教育机构为提高教师的素质、能力对在职教师进行的一种继续教育。

包括两方面内容:

一是帮助教师提高学历水平;

二是了解教育科研的新成果,充实专业文化知识,提高教学技能。

教师考核的含义

是指各级各类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依法对教师进行的考察和评价。

我国中小学教师职务制度

1、职务设立

2、任职条件

3、职务评审

我国中小学教师的聘任制度

1、教师聘任制度的特征

(1)教师聘任是教师与学校或者教育行政部门之间的法律行为。

(2)以平等自愿、“双向选择”为依据。

(3)聘任双方依法签订的聘任合同具有法律效力。

(4)教师聘任有着严格的程序。

2、教师聘任制的形式:

招聘、续聘、解聘、辞聘

教师考核的内容:

1.政治思想主要包括政治态度和职业道德

2.业务水平主要是指与教师所任职务相应的专业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

3.工作态度指教师在履行教育教学职责中的工作积极性、事业心和责任感

4.工作成绩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成绩和贡献

教师考核的原则:

1.客观性原则主要指对教师的考核要从客观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全面的对教师做出合理的评价

2.公正性原则主要只对教师的考核严格按照考核的标准、程序和办法进行,对教师一视同仁,不偏不倚

3.准确性原则指在客观、公正的基础上,做出与教师实际表现相符的评价

第五章教育目的

一、教育目的与教育活动的概念

教育目的是教育主体对于其所希望达成的结果的设定,具体来说就是教育活动所要培养人才的总的质量质量和规格要求。

教育活动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

所有能够传递人类生产生活经验和精神文化的活动都是(广义的)教育。

狭义:

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比广义教育目的性更强,表现在:

(1)学校是专门的教育机构

(2)学校教育工作的主体比一般的教育工作者具有更高更专门的教育素养

(3)在程序的设定上,国家或学校在学校教育目的上会有较为全面的考虑

教育目的大于教育目标,教育方针体现国家意志

教育目的的主要功能

教育目的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

导向功能。

调控功能。

评价功能。

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

(1)主观依据

教育目的首先是教育活动中人的价值选择。

人们在考虑教育目的时往往会受其哲学观念、人性假设和理想价格等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影响。

(2)客观依据

教育目的客观依据首先是指教育目的的制定必须考虑到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

首先,教育目的的确定受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制约。

其次,教育目的的确定受一定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的制约。

再次,教育目的的确定必须考虑历史发展的过程。

不同的教育目的论

(1)神学的教育目的论。

夸美纽斯雅克·

马里坦小原国芳

(2)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3)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卢梭福禄倍尔裴斯泰洛奇

(4)教育无目的论。

杜威“教育的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没有目的;

它就是自己的目的”。

他将教育目的与教育活动本身联系起来。

二、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人的全面发展”的具体内涵

其一,指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

“全面发展”指在劳动过程中实现体力和智力的充分运用和发展,实现体力和智力在充分发展基础上的完整结合。

其二,指克服人发展的一切片面性,实现人的个性和真正全面和自由的发展。

个性自由和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灵魂。

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

首先,社会生产力及其决定的分工状况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前提。

其次,社会关系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

最后,教育是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的重要途径。

三、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

(1)我国教育目的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思想

(2)我国教育目的有鲜明的政治方向

(3)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我国教育目的的落实

要培养合乎时代需要的一代新人,应当特别注意人才素质的这几方面:

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开放思维、崇高理想。

此外,要认真落实我国的教育目的,我们还必须正确处理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1)教育目的与教育目标

(2)德智体美诸育之间的关系

(3)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的关系

(4)全面发展与职业定向的关系

第六章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

德育是教育工作者组织适合德育对象品德成长的价值环境,促进他们在道德、思想、政治等方面不断构建和提升的教育活动。

智育是教育者创设一定的情境以提升教育对象的智慧水平为目标的教育。

体育是在学校教育中有意识的促进学生体质、体能、体魄提高的教育活动。

广义的体育是指所有能够增进人的身体素质及活动技能的活动。

它包括社会体育、竞技体育和所有能够增进体质和体能的活动。

我们这里所讲的体育是狭义的体育,是指在学校教育中有意识地学生体质、体能、体魄提高的教育活动。

其基本特征是教育性、技能型和娱乐性。

美育美育是以培养学生审美、爱美的能力,从而促使他们追求人生的情趣与理想境界等为目标的教育活动。

狭义的美育,极端的定义是认为美育专指“艺术教育”。

德育的功能

(1)德育的社会性功能

(2)德育的个体性功能

(3)德育的教育性功能有两大含义:

一是指德育的“教育”或价值属性,二是指德育作为教育子系统对平行系统的作用指德育对智育、体育和美育等方面的促进功能,就其共性来看主要有三点:

动机作用、方向作用、习惯和方法上的支持)。

智育的功能

智育对社会个体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功能。

(1)从社会的角度看,智育是生产力和科技发展、社会进步的催化剂。

(2)智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3)智育对于每一个人的生活质量提高有重要的意义。

体育的功能

(1)健体功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