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法律意识的社会实践报告该怎样写Word格式.docx
《关于法律意识的社会实践报告该怎样写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法律意识的社会实践报告该怎样写Word格式.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它们与法律知识水平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由于当前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水平较低,法律知识薄弱,易产生错误的观点、淡薄的法制观念,部分大学生对法律的实现持怀疑、不信任的态度。
《中国青年研究》(201*,2)中有这样一组调查数据,对象是某高校三年级的大学生,他们对于“如果你涉及到诉讼,你对法律的公正裁决”表示有信心的占%,而%的大学生表示信心不足,有%的大学生表示完全没有信心。
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吗?
”回答“不太平等”的占第一位为%,“不平等”的占第二位%,认为“平等”的占%。
另一方面,大学生缺乏权利观念,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不能积极主动地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而是以消极的态度对待法律,甚至会放弃法律武器,采用报复的手段来讨回“公道”,导致了违法犯罪的可能性。
(三)高等院校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违法犯罪现象。
时至今日,大学生犯罪问题已呈现上升趋势,据中国犯罪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法学教授康树华所作的一项调查表明:
1965年,大学生犯罪占整个社会刑事犯罪的1%,“文革”期间,占整个刑事犯罪的%,而近几年,占整个社会的17%。
我们知道XX年1月29日和2月23日,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先后两次把掺有火碱和硫酸的饮料,倒在北京动物园饲养的狗熊身上和嘴里,造成多只狗熊受伤。
刘海洋在被拘留后说,自己学了法律基础知识。
知道民法、刑法等,但却不知道伤害狗熊是违法犯罪。
现在知道了,自己很后悔。
如此可见,刘海洋并未将法律知识转化为法律意识,用以指导自己的行为,从而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
针对以上的分析,我们知道当前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水平还很低,违法犯罪的大学
生多数法律知识贫乏,法制观念淡薄,他们不懂得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达到自我教育的境界。
”因此,高等院校高度重视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
不仅要学习法律知识,掌握法律方法,参与法律实践,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而且要树立法律信仰,宣传法律知识,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自觉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一、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进程能否顺利推进,在一定程度上要看社会主义法律思维能否深入人心。
我国法制宣传教育的任务不仅包括宣传和普及法律知识,而且包括努力提升公民的法律思维水平。
(一)法律思维方式的含义
所谓法律思维方式,是指按照法律的规定、原理和精神,思考、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习惯与取向。
在通常情况下,法律问题往往还包含着政治、经济或道德问题,可以从道德的、经济的、政治的角度来思考和处理,但一旦这些问题被纳入法律调整的范围,就应当按照法律的规定、原理和精神来思考与处理。
在相当多的情况下,按照法律思维思考与处理问题,与按照道德思维、经济思维或政治思维思考与处理问题,会得出相同或相似的结沦,但在某些情况下,则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
例如,欠债还钱是几乎所有社会普遍通行的一项道德原则;
法律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利,但法律中有诉讼时效的规定:
按照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债权人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债权的诉讼时效为二年也就是说,如果债权人在二年内既没有向法院起诉债务人,也没有向债务人提出还债要求,而且债务人也没有表示要偿还债务,那么债权人的债权就不再受法律保护。
法律虽然不强迫债务人履行义务,但并不反对债务人自行履行,因为从道德上说,一项债务不论过了多长时间,债务人都有义务偿还。
在此类情况下,法律思维与道德思维之间即产生
了冲突。
必须强调的是,在对法律问题的思考与处理上,法律思维应当优先,不能用道德的原则和道德评价取代法律的规则和评价。
(二)法律思维方式的特征
讲法律。
法律思维思考与处理法律问题首先要以法律为准绳。
某种行为是合法行为还是违法行为,是一般违法行为还是犯罪行为,是否应当承担法律责任,应当承担什么样的法律责任等,都应当以法律为标准作出判断。
如果脱离法律来思考与处理问题,就谈不上什么法律思维。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有时会遇到法与理、法与情的冲突,遇到合理不合法或合情不合法的情况。
但是,即使人们感觉到某些法律规定不合理、不合情,也不能漠视、违背或搁置法律。
一项法律规定,只要它没有被修改或废除,就是有效的,人们就有义务遵守或执行。
如果人们觉得某项法律规定不合理,可以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修改或废除的建议,由有关国家机关修改或废除该项法律规定,但在国家修改或废除之前,仍然必须遵守或执行。
讲证据。
法律思维思考与处理法律问题要以证据为根据。
正确地分析与处理法律案件,要抓住两个关键问题:
一是查清案件事实,二是正确运用法律。
只有收集到充分的证据,才能查清案件事实。
一般来说,证据就是以法律规定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事实。
法律上的证据不同于一般的事实。
首先,证据要具有合法性,即证据的形式、收集和查证都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
其次,证据要具有客观性,即证据必须是客观真实的,既不能捕风捉影,更不能主观臆断。
再次,证据要具有关联性,即证据只有与案件事实有实质性联系,才能对案件事实具有证明作用。
讲程序。
法律思维思考与处理法律问题要从法律程序出发。
程序问题在法律领域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简单地说,程序是法律所规定的法律行为的方式和过程,法律通过规定明确的程序来约束人们的行为。
程序告诉人们实施某种法律行为时,应先做什么事情,后做什么事情,以及如何做这些事情才是符合法律的。
与其他类型的思维方式相比,法律思维更为关注行为的程序问题。
讲法理。
法律思维思考与处理法律问题要运用法律原理和精神。
法律思维的任务不仅是获得处理法律问题的结论,而且要为法律结论提供充分的法律论证与法律理由。
任何理性的思维都应当用适当的理由来支持所获得的结论,而法律思维对理由的要求更有特殊之处。
其一,理由必须是公开的,而不能是秘密的。
其二,理由必须有法律上的依据:
其三,理由必须具有法律?
D亡的说服力?
就此
而论,与其说法律思维的首要任务是寻求解决问题的结论,不如说是寻求据此作出结论的法律理由?
D?
D那些认同法律并依赖于法律的人们能够接受的理由。
(三)培养法律思维方式的途径
培养法律思维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而是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
大学生可以通过学习法律知识、掌握法律方法、参与法律实践等途径,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养成从法律的角度思考、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思维习惯。
学习法律知识。
学习和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是培养法律思维方式的前提。
二个对法律知识一无所知的人,不可能形成法律思维方式。
法律知识通常包括法律、法规方面的知识和法律原理方面的知识,这两部分法律知识对于培养法律思维方式都很重要。
只有既了解法律、法规在某个问题上的具体规定,又了解法律的原理、原则,才能更好地领会法律精神,养成法律思维,并运用法律思维思考和处理各种法律问题。
掌握法律方法。
法律方法是人们从法律角度思考、分析和解决法律问题的方法。
法律方法构成法律思维的基本要素,法律思维的过程就是运用法律方法思考、分析和解决法律问题的过程。
我们要培养法律思维方式,必须掌握法律方法。
应当指出,法律工作者使用的法律方法相当复杂,有法律解释的方法、法律推理的方法、填补法律漏洞的方法、认定事实的方法等。
每一种基本方法又包括一系列的具体方法。
大学生有必要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法律方法。
参与法律实践。
法律思维方式是一种在法律实践中训练、培养和应用的思维方式。
脱离具体的法律生活和法律实践,不可能养成法律思维方式。
只有通过参与各种法律活动,在法律实践中运用法律知识和方法思考、分析、解决法律问题,才能养成一种自觉的法律思维习惯。
随着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法律对社会生活的调整范围将越来越广泛,人们面临的法律事务必然会越来越多。
这既对培养法律思维方式提出了迫切要求,也为培养法律思维方式提供了良好条件。
二、树立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社会主义法律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具有权威和尊严,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前提条件。
包括大学生在内的每个公民都有义务和责任树立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的权威。
一、调查目的:
法律意识,是人们关于法和法律的现象的思想、观点、知识和心理的总称,是社会法律现实的组成因素。
它包括人们对法律和法律现象的本质及作用的理论观点,对法律和法律制度的要求及态度,对现行法律和法律制度的评价和解释,也包括人们对法律和法律制度的认识、愿望和情绪等。
生活中,人们通常所讲的“法律观念”、“法制观念”与法律意识近义。
社会主义法律意识,是正确守法与执法的思想保证,普法教育活动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要普遍增强公民的社会主义法律意识。
对于社区公民法律意识的现状加以分析,将有助于从社区公民法律意识现状出发,有针地性地搞好社区普法教育活动。
二、调查方法:
通过派发问卷进行调查,发放问卷共100份,收回有效问卷100份。
三、调查时间、对象、内容
调查时间:
201*年3月10日-201*年3月22日
调查对象:
河南省濮阳市中原油田采油一厂员工
调查内容:
1、你作为行人时你会怎么做?
2、你的朋友或亲人向你借钱时你是否会要求对方写欠?
3、你认为现在打官司是靠法律还是靠金钱人际关系。
四、调查的具体内容及结果
问题1“当你做为行人时你会怎么做”。
目的:
希望人们能遵守交通规则。
存在问题:
有人闯红灯,竟然有人跟着一起闯红灯!
还有人在汽车飞驰时,竟然疯跑过去,吓得汽车连踩油门,一旁的人吓得魂都没了。
当然总体上人们还是能遵守交通法规的。
大部分人能遵守交通规则,警察要加强对行人的管理和教育,可以在路旁发放交通常规,提醒行人不要闯红灯,做好市民的思想工作,让更多人知道生命的重要性,学会保护生命。
问题2“你的朋友或亲人向你借钱时你是否会要求对方写欠条”。
考察公民在经济理财方面的法律意识。
对于欠条的真确使用还存在误区,也有人认为熟人之间使用欠条是对对方的一种侮辱更有甚者怀疑欠条
的法律作用。
虽然问题很多,但是大多数人对欠条的理解和使用还是正确的。
但是在这里我认为还是有必要解释一下在法律中有关欠条的相关规定。
在我国法律中规定有效,借条可以做为合法的证据使用。
我国《民法通则》第七章第一百三十七条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侵害时起计算。
但是,从权利受侵害之日起超过20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
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延长诉讼时效期间。
希望大家在遇到此类问题是能够真确的书写使用已维护自己的正当利益。
同时希望有关部门能加强有关的宣传力度。
问题3“你认为现在打官司是靠法律还是靠金钱人际关系”。
全面考察我国公民对我国法律制度的理解。
不少人认为打官司难,诉讼难,民告官难,打官司成本高,执法不严,没有关系打不了官司,还有人认为打官司是有钱人的事与平头百姓无关。
我们可以看见的是虽然我国的法制建设不断完善,公民的法律意识不断加深,但是摆在我们法律工作者学习者面前的问题仍然很艰巨。
法律应有“至高”的权威。
在调查中,几乎所有的调查对象都期望法律的权威高于一切。
大家说,一个国家机器为了正常运转,必须有一种权威,这个权威只能是“法”而不能是“人”。
人们从内心要求法律在国家社会生活中处于最高地位,一切社会组织及个人都要服从法律,任何人都不能有超越法律之上的特权。
当法律规范同其他社会规范如道德规范、政治决策不一致时,都要优先适用法律规范。
相对个人而言,必须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无论是领导干部还是普通公民,其个人主张都应服从法律。
相对组织而言,特别是政党更应该模范守法、带头执法,维护法律的权威。
当然,要实现法律的权威,首先必须提高立法质量,同时,要把立法与执法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因为执法不严的后果往往比没有法律更糟。
此次调查的结果说明,居民的法律意识比较弱,知识也比较缺乏,从数据上看,都没有太在意生活中的法律问题,也许他们觉得,在生活中遇到麻烦是必然的,并不是法律问题,也有可能受家庭、社会等各种因素影响,让他们认为权
利比法律有用,在此问题中虽然有50%的居民回答是“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但事实上,他们的法律意识并不是很强,但是关乎到自己利益和前途,关乎到自己今后的发展,大家自然而然就会认为那是不合理也合法的。
五、调查结果分析
此项调查结果最大的问题是:
居民的法律实用意识弱于法律权利意识,而造成这种局面产生的原因,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
传统思想的根深蒂固,有些人面对问题还有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私了的观念。
对于与自己洗洗相关的日常行为,有的人还有这武力解决的观念,不能理性的处理问题。
社区在居民普法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作为社区应该发挥社区的优势,做好对居民的普法教育。
社区对于居住在城市的居民非常重要,因为随着社会职能的不断改变,居民的生活重心逐渐以社区为中心,所以,法律进社区显得极其重要。
只有法律进社区,才能增强居民的法律意识。
法律进社区工作,就是以社区为依托,以社区居民为服务对象开展的社区法律服务工作。
一方面,要加强对“法律服务进社区”组织载体的培育和建设。
可以组织律师和法律援助工作者等专业法律人士做好“法律进社区”,以及大力组织和发展社区志愿者队伍。
“社区是个家,建设靠大家”。
要努力号召和动员社区内具有一定法律知识和热爱公益事业的在职和离退休的法官、检察官、警察、律师、公证员和大中专院校的法律专业教授、学生积极参与法律服务活动,建立一支法律服务志愿者队伍。
充分发挥他们的专长,以社区为依托,为居民提供义务法律咨询和法律帮助。
法律进社区,社区将从三类人群进行普法教育,从而提高居民的法律的意识。
法律进社区——对青少年的普法教育刻不容缓
社区要把青少年的法制教育作为全民普法的重点对象之一,常抓不懈;
适当地组织青少年在寒暑假,开辟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
利用多种载体营造法制氛围,通过组织法律学习兴趣小组、组织民警讲法制课、开展模拟法庭等活动进行法制教育,既可巩固青少年的法制教育成果,又可以培养青少年的学法积极性。
充分利用社区共建单位,成立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形成合力,共同开展青少年普法教育。
创新载体,开展“小手拉大手,普法一起走”系列活动。
法律进社区——调动中年人参与普法的积极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区内居民的成份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量下岗失业人员和外来务工人员涌入社区,中年人又是每个家庭中的中坚力量。
他们的言行直接影响着老人和孩子,虽然广大居民的自我保护意识在各种宣传的影响下有所增强,但法律知识仍显薄弱,我们必须充分利用条幅、板报、及宣传海报和法律宣传单等进行宣传,并将电信诈骗、网络诈骗等各种新型犯罪手段张帖在明显处,让正常的上班族都能看到普法势在必行,同时也
可提醒家中的老人和孩子远离诱惑,远离危险。
真正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参与到普法中来。
法律进社区——退休的老年人更是不可或缺的资源
法律进社区,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保一方平安具有重要的作用。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来临,大量离、退休人员又归入社区管理,使社区管理面临新的挑战和巨大的压力。
同时,他们又是我们普法工作的重要资源,因为社区内存在着各种矛盾和纠纷,事关社区稳定的大局。
我社区成立了老年法制宣讲团,将法律进社区与人民调解工作结合起来。
人民调解工作是关系到每个社区、乃至社会稳定的重要工作。
因此,社区法律服务要把这项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
社区法律志愿者宣讲团就要在加强社区调解委员会建设、以及协助调解社区内的疑难重大矛盾纠纷等方面当好顾问和助手。
六、结语:
通过这次实践,我觉得我学到了很多,从而对提高自身法律意识起到了帮助,希望这次的问卷调查形式能帮助到公民了解法律,从而去学习法律。
法律是人类伟大的发明,它使人类学会了驾驭自己。
因此,法律应有至高的权威;
法律应有至尊的地位;
法律应有至贵的价值;
法律应有至诚的信仰。
随着近年来我国法制建设的不断加强,法律对于中国公众来说已经由远而近,由陌生到熟悉。
通过这次调查,使我更加明白了作为一名法律的学习者应该做些什么。
更使我明白了作为未来的法律工作者我们肩上的责任有多重。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人们对法律问题表现出了极大的关注。
大家普遍认为,在我国,法律应该是人民的意志、党的主张和国家意志的有机统一和充分体现,它应具有极大的权威和尊严,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无条件地遵守法律,维护法律的权威。
当然,实现上述愿望,还有一个过程,需要提高立法质量,普及法律知识,强化法治观念,让全体公民真正理解法、接受法,引导群众珍视法律所赋予的权利,敢于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更重要的是,司法和行政执法机关必须严格执法,切实服从并积极维护法律的权威,从而坚定人们对法律的忠诚与信心。
调查人:
*********
日期:
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