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登解读心流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618420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3.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樊登解读心流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樊登解读心流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樊登解读心流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樊登解读心流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樊登解读心流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樊登解读心流Word下载.docx

《樊登解读心流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樊登解读心流Word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樊登解读心流Word下载.docx

你会发现等这些人经历过了在这个房间的工作之后,这个房间变得更乱了。

也就是说这个房间的环境熵增了,所有的自发的物理过程,它都是走向熵增的。

唯独只有一个反面,就是生命现象是一个例外,就比如说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就是把混乱的阳光、空气、二氧化碳,通过植物的作用,变成有秩序的营养,这就是一个反熵的行为。

人在生活当中很容易情绪熵增,因此作者米哈里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叫作精神熵,就是我们精神的混乱程度和我们人生的痛苦程度是相关的。

这个精神熵怎么定义?

米哈里认为,资讯对人们意识中的目标和结构的威胁将导致内心失去秩序,这就是精神熵。

他说精神熵是常态,好可怕。

在他看来,精神熵的反面就是最优体验,也就是他称之为心流的东西。

那么这个心流是如何发现的呢?

这里就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实验,他给很多人发了类似于BB机那样的东西就是呼叫器。

每天不定时的呼叫他们八次,想起来了就呼叫一次,反正每个人每天随机地呼叫八次,只要你被这个呼叫机唤醒了,你就立刻记录下来你此刻的感觉。

然后根据你的这个感受打分,我此刻感受特别好,我特别糟糕,我觉得一般,我觉得很普通等等,就把它打分打下来,并且记录此刻自己在做些什么。

作者下了一个很长的苦功夫,整整收集了十万份这样的材料,也就是说每天发八次,那就是一个人一天的时间能够得到八份这样的问卷。

他一共收集了十万份这样的问卷。

然后通过这十万份的笔记,他找到了其中有一些人在最高峰时期的体验,有一个共同的描述就是太棒了,那个时候感觉特别好的时候。

他说有一股洪流带领着我的那种感觉,就是米哈里所总结出来的flow的感觉,心流的感觉。

这种感受怎么描述呢?

就是各位你们有没有曾经试过小时候在路边看一个老人家下棋,听着像神话故事。

你看,慢慢天就黑了,你不知道怎么回事天黑了,像我小时候跟同伴打乒乓球,打到天黑了还不想回去,就觉得连天黑了我都能看得见,都开心。

还有时候高中解一道数学题,非常困难,但是你非常投入地在解那道数学题,解着解着时间慢慢地流逝,你丝毫没有感觉到内心的痛苦、批评、纠结,我要不要去看电视这样的感觉,完全浑然忘我,把这道数学题完美地解了出来。

这种感受就叫作心流的体验。

甚至有很多家庭主妇会说,她们在煮菜的时候能够感受到心流。

就是当她非常从容地在煮着一家人的饭菜,回过头去,看到自己的丈夫和孩子在沙发那边玩。

那种温暖的场景会给她带来heartflow,就是内心当中心流的感受。

这种心流的感受出现是真正的幸福。

从生理学上和心理学上,能够共同验证的所谓真正的幸福。

而我们人生所追求的就是让自己更多地生活在心流当中,这就是这本书的核心主旨。

所以,你要让郑也夫先生来讲这本书的话,到这儿差不多就讲完了。

但是没有那么简单。

大家知道更多的心流现象发生在什么时候呢?

郑也夫先生说,一个好的社会调查,它的特点是之前对结果毫无把握,但是调查以后,发现了令人惊讶的事实。

确实是这样,我们大学也做过论文,经常模仿别人,也要做一个市场问卷调查。

经常是自己先设定好了结果,我认为这个调查的结果应该是得出一个什么样的结论,然后开始去凑那个问卷,去发相应的人群,到最后果不出其然,跟我的想法是一样的。

这样好写论文,这种就是劣质的社会调查。

而好的调查是我真的不知道,我很想了解,所以调查之前一无所知。

调查之后发现,竟然跟我想的完全不一样,这就是一个漂亮的调查。

所以米哈里他们做所有的这些问卷收集之后,他们来分析更多的心流出现在工作当中,还是出现在休闲生活当中。

大家可以设想一下你的心流状况更多的是出现在你回到家以后,瘫坐在沙发上,然后拿出遥控器打开电视看《甄嬛传》这种时候,还是你在一个专注的工作、学习当中,在背英语单词的时候,会突然背出心流的感觉?

答案是18%对54%。

当然还有一些在其它的时候,54%的心流状况是发生在工作当中的,18%的心流状况发生在休闲当中。

而事实上就是,那些没有质量、纯粹放任的或者是让你的精神不断熵增的休闲方式,是没法给你带来心流体验的。

就好像你终于有了一个时间可以蹲在那儿不停地刷手机的时候,你会发现你刷手机刷到一定的时候,你会对自己这个行为好厌恶,会觉得我怎么放不下来这个手机,好烦,没意思,翻来覆去就这点儿事儿,所以这让人很意外。

事实上就是,工作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痛苦。

如果我们能够学会识别并且想办法去创造更多的心流体验的话,我们可以把每一个工作的时机都转换成沉醉的时刻。

这里边最让郑也夫先生,同样也包括我们在内感动的是米哈里所引用的一个例子,竟然是《庄子》当中的故事,大家能想到是哪一篇吗?

我说到《庄子》,大家想到《心流》能够跟哪一篇对应起来?

《庖丁解牛》就是当这个庖丁拿着一把刀去,切开那个牛的身体的时候,其中有一句话非常重要,庖丁跟国王解释他这个行为的时候说,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米哈里说以神遇的这个“遇”字,就是一股洪流带领的结果。

他根本就不是拿眼睛看这个牛,他是用自己的全副身心去感受那个牛,让自己的刀和那个牛融为一体,然后快速地切割。

别人的刀用上半年就损坏了,臣这个刀用了十年光洁如新,这种感受就是心流的体验,还包括我们读过《卖油翁》。

《卖油翁》说那个人拿一个铜钱,放在瓶嘴上把油倒进去,没有一滴能够溅出来。

旁边的人看说怎么做到的?

卖油翁:

唯手熟尔。

他沉浸在这件事情当中,已经成为了这里边完全的一种享受的状态,这就是心流。

所以这个书的封面上写了一句话,我觉得很对,他说心流不是鸡汤。

这个不是一个心灵鸡汤,号召你,你要去寻找心流等等。

不是,而是让你保持专注、高效、幸福感翻倍的科学。

如果我们能够掌握心流的一些原理,知道心流是怎么发生的并且知道怎么能够给自己的生活创造更多的心流的话,我们的人生会活得更加的淡定、从容、充满幸福感。

我们讲过《匠人精神》那本书,我相信秋山利辉在做他的木工活的时候,就能够进入到心流的状态。

我个人有一个非常明确的感受,我每次出去演讲,在千人的演讲舞台上,每周大概要讲这么一次,我能够很明显地分辨我今天是在心流的状态,还是不在心流的状态。

最根本的区别是什么呢?

如果你是在心流的状态之下,进行了两个小时的演讲,你一点都不累。

而且你不会看表,你根本不知道现在是几点钟了,反正大概这么一讲完,你看别人提醒你了,时间差不多到了,非常轻松,嗓子也不疼。

但是如果你今天不在状态,你的脑子里边经常会出现批评你的声音,提醒你的那个声音,说为什么有的观众不注意这种声音,你分心了。

你不是投入地在演讲的时候,你会发现你的嗓子很快就会累,大概讲到半个小时嗓子就开始紧了。

这种感受是不足为外人道的,别人可能会不知道,别人可能没有这样的体会,觉得樊老师今天讲得不错,但我内心会感受到我没有处在心流的状态当中,我分心了。

所以心流是一个切切实实可以找得到的感觉。

接下来我们就来深入地了解怎么样去获得心流?

首先有一个前提就是幸福是不容易得到的事情,为什么呢?

这个在《少有人走的路》里边,应该提到过,因为地球不是为人类设计的。

老子讲上天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大自然不是为我们人类设计的,所以大自然绝对不会考虑我要不要让人类过得更舒服,我想办法让人类不要遭受磨难。

我们的祖先所生活的这个地球是一个洪荒之地,动不动就冻死了、热死了,一会火山爆发了、地震了等等,所以人类是跟大自然不断地搏斗当中生存下来的,所以外部环境导致的整个自然是混沌的。

第二个就是我们人类自己的问题,我们的欲望是没有止境的。

昨天我跟嘟嘟在家里打乒乓球的时候,我还说起这个话题,我说你记不记得你当年刚刚学打和平球的时候,只要能够连续打五六个回合,你就会觉得好开心,觉得真棒。

但是今天你的水平已经比过去高很多了,但你依然会因为打不过爸爸而哭、难过、生气。

那为什么我们的技术不断地上升,我们反倒更加沮丧和难过?

嘟嘟说,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我说这不着急,这是一个人生的长期命题,慢慢地去体会它。

但这就是人的欲望,没有止境的一个表现。

我们的欲望总是会随着我们所拥有的东西不断地膨胀,这也是幸福难以达到的一个原因。

还有就是我们特别容易缺失内在的秩序,你好不容易找到了一种身心合一的感觉,有一件事只要一发生,马上你的心就被牵走了。

所以内在的失序要比反熵增的行为要容易得多。

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能试的方法大部分人都试过了,有的人会试着把精力全部放在挣钱上,拥有更多的财富。

有的人试图通过锻炼身体来逃避熵增,就是我们的肉体就是在不断地熵增。

你看如果你见到十八岁的我,你会发现根本没有这么多赘肉,非常结实,浑身是紧绷绷的。

那种感觉就是一个非常有秩序的感觉。

但是随着你的年龄增长,你身体的脂肪变多皮肤变得松弛,你的整个身体作为一个系统,也是一个熵增的过程。

所以有人试图通过锻炼身体来改变,有人试图通过美容来改变,吃各种保健品来改变,做美图秀秀来改变,这都是骗人的。

包括有的人说,我想办法能够拥有更好的事业,我能够出名,我能够拥有更大的权力。

像秦皇汉武这样的人,他们都试图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来让自己的生命达到反熵增的效果。

这些方法都失效了,所以传统这些试过的这些方法,有效的不多,这就是幸福为什么不容易的一个原因。

那么我们来看看一个精神熵是怎么样膨胀的?

有一个美国的工人叫胡里欧,他的一个汽车轮胎开始撒气了,但是他的钱不够去补胎,他要想补胎,必须得等到发下个月的工资。

在这还有几天的时间里怎么办,他每天在家里把这个轮胎打满了气以后,一口气地开到公司。

然后希望这个车在下班之前还能够有点气,让他能够开回到半路上,再去打一次气,再开回家。

他每天在干活的时候,脑子里边就开始想,那个气会不会跑得越来越厉害。

大家知道轮胎跑气会越跑越厉害的,所以他不断地分心,连自己的活也干不好,后来被主管批评,甚至有可能会被开除。

这就是一件小事所引发的精神熵的膨胀。

所以我们在生活当中,像胡里欧的这种一个轮胎撒气这样的事情,很常见吧,比这种事更严重的事情会更多。

所以我们中国古代人曾经讲过一句话说,人最怕的并不是得意忘形而是失意忘形。

什么叫失意忘形?

就是一个打击来了之后,接着又一个打击,这个打击一个带一个越来越厉害,这个就是精神上不断熵增的过程。

这个系统在不断地熵增、不断地崩溃,你的精神变得越来越混乱。

所以基本的流程就是外界的资讯发生,比如说轮胎开始撒气、孩子开始捣乱、孩子进了医院等等发生了,影响到你对于意识当中的那个目标产生了威胁。

你觉得我要做的事可能做不到,然后产生内在的失序,最后达成自我的解体。

这个过程就是我们体内一个熵增的过程,也就是我们精神熵开始泛滥的过程,而最优体验就是它的反面。

让这一切回归到完整,回归到反熵增,注意力集中而不会被外在的资讯带走。

什么是最优体验的感受,他说越来越完美的自我控制产生一种痛快的感觉,你不断逼身体发挥所有的极限,直到全身隐隐作痛。

你会满怀敬畏地回顾自我,回顾你所做的一切,那种佩服的感觉简直无法形容,它带给你一种狂喜,一种自我满足。

只要在这种战役中战胜过自己,人生其他战场的挑战也就变得容易多了。

各位听起来觉得这个人像是干嘛呢,这是一个攀岩专家。

他发现自己的心流体验都是发生在攀岩,攀过了一个非常困难的岩石之后的那种心流,那心里激动的感觉。

而这个感觉,你可以完全把它平移在下了一场棋,完成了一个艰难的谈判或者和员工进行谈话或者打了一场漂亮的篮球等等,感受是一样的。

就是这种心流带动的完美的体验的感受。

所以我们从攀岩专家的这段话当中可以总结出来所有的心流体验有两个特征,一个叫作独特性,一个叫作复杂性。

独特性是指你在这个活动当中,体会到了自我的价值,感受到了自己跟别人不一样的那个部分。

复杂性就是这个任务,绝对不能太过简单,这个任务一定要有一个整合的过程,让你觉得经历了挑战的感觉。

所以当把独特性跟复杂性两者结合起来以后,你会发现它给我们的人生带来的东西叫作成长。

就是一次心流体验过后,你的人生一定会得到某一个层面上的成长,这种感觉就是心流带给我们的体会。

那么构成心流的要素有如下几点,第一个就是具有挑战性的活动,包括攀岩、下象棋。

去做一个复杂的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面对千人进行演讲,这都是挑战性的活动。

第二个就是知行合一、全情投入。

所有人无论是在做哪一项工作的时候,你的精力是集中的。

这书中有一个案例是,我们说心流绝对不是只有那些高大上的职位才能够出现的。

有一个生产线的工人,他每天就做着简单的动作。

但是他把它做成了完美的感觉,就是其他人真的没有他做得那么漂亮,而且他非常投入喜欢做这份工作,因此他是以此为乐的。

大家有没有看过中央电视台有一个节目,就经常有人开着铲车去起啤酒瓶盖那种职业的挑战。

任何一个行业里的人,都可以做成真正的顶级高手。

当你在完成那个高手的挑战的时候,你会很容易达到知行合一,全情投入的感觉。

第三个要素就是明确的目标和及时回馈。

你比如说在医院里边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就是当有人去问那些外科大夫,你愿不愿意转到内科去做大夫,收入可能会提高?

大量的外科大夫都会拒绝这件事情,尤其是拒绝去精神科当大夫,为什么?

不是因为这有什么高低之分,而是因为外科的大夫更容易获得回馈。

外科的大夫今天集中精力地做完一场手术之后,拯救了一个生命的感觉就立刻出现了。

而内科大夫慢慢开药,什么时候治好了,没治好,说不准。

时间更长的是精神科大夫,花个几年,十几年的时间,陪着一个病人是非常常见的事,所以他产生成就感、产生心流的机会就要少。

而外科大夫他因为有着明确的目标和及时的回馈,他做一场完美的手术,那种感觉是能够带来心流的,这是第三个特征。

第四个是掌控自如,所有处在心流当中的人,不是完成不了这个任务的人。

如果他被那个东西压垮了,那种痛苦的感觉,那就不是心流了。

但是他能够掌控自如,他觉得自己在这里发挥得特别好那种感受。

如果你经历过体育运动的话,你一定会找到投篮,今天手风特别顺的那一天,这就是心流的体验。

但这里边有一个例外,就是米哈里说赌博不算。

有很多赌徒在赌场里边会有这种感觉,他会觉得今天掌控,我今天太棒了,一押一个准,押这个就这个,押那个就那个。

那种感觉我们在赌场里,有时候能够看到有的人非常兴奋,好大的力气去押,觉得很有信心的感觉。

他说那个是假像,赌场的那种体验绝对算不上是心流体验,那个是一种自我欺骗的假象,以为自己有掌控。

还有一个特征就是在这个过程当中浑然忘我,浑然忘我的这种体验是非常难得的。

我听过一个最有意思的浑然忘我的体验是金惟纯先生告诉我的,台湾《商业周刊》的创始人。

金惟纯先生跟我讲,他有一次吃面吃进去了。

什么叫吃面吃进去了?

就是他把那个面条夹起来了以后,一口嚼到嘴里边,他突然觉得自己的味蕾整个被打开,然后完全进入到一个不同的世界当中。

用他的话讲就是吃面吃得入定了,然后周围发生了什么事,他心里很清楚能够听得到,也知道女儿回来了,也知道有人在说话等等,但是他都没法从那个吃面的感觉当中出来,他说那种感受太美妙了。

所以我们后边会讲到,这种包括吃东西的这种体验,这种感官都有可能会给我们带来心流的体验。

这就是孔夫子讲的我们见过了那么多喜欢吃东西的人,没有见过一个能够尝出味道的人,就是这个道理。

大量的人吃就是吃了,吃过以后就是付钱走人。

但是他没有感受到那个食物真正的美妙,这就是全情投入。

还有时间的异常感,就是时间的长短变化了,相对论出现了。

明明在那儿待了两个小时,但你会觉得是一瞬间的事。

这种状况我相信每个人都一定体验过,所以你知道了解心流有个什么好处?

你了解了心流以后,你会发现过程本身就是幸福,绝不来自于下这局棋一定要赢了对方,我才是幸福。

而是在那个过程当中,在那个浑然忘我的具有掌控力又有挑战性的过程当中,你就已经得到了人生最幸福的东西。

所以目标并不是外在的东西,而是我们自己内心对于这个过程的把控和体验,这是心流的要素。

那么,如何在生活当中获得心流?

我们首先要知道心流的关键词叫作成长。

这个成长应该怎么理解?

心流是带来一种新发现,一种创造感,把当事人带入新的现实,它促使一个人有更好的表现,使意识到达过去连做梦也想不到的境界。

简单地说,它把自我变得更复杂,自我因而成长,这就是心流活动的关键。

这么说可能听不懂,我们来看这张图,在我们的图文当中也会有这张图,横轴是我们的技巧,纵轴是我们所面临的挑战。

你会发现有两条线,这条线很明显就是我的技巧很厉害,但是我的挑战不足够。

当你的技巧足以对付你所面临的挑战的时候,这种感受叫作厌烦。

如果你每天所做的事都太简单都没意思,就是盖章,送过去,盖章,送过去,这种简单的文书工作,你会觉得好没劲,厌烦。

但是如果在这条线上边,就是我们的挑战程度要远远大于我们的技巧,我应付不来了,太难了,对手太厉害了,这时候你会发现你的生活叫焦虑,就你应付不了这么多的事,你觉得很痛苦。

那在这中间,你会发现在焦虑和厌烦中间有一条通道,这条通道就叫作心流渠道。

这个心流渠道就是我们的人生,我把它叫作成长的临界点,就是我们经常去寻找我们人生成长的临界点。

如果你今天说我要立刻成为马云,我要赚钱,我要成为中国首富,你可能会变得非常焦虑,因为离你太远了。

但是如果你说,我给自己定一个小目标,当然那个小目标可能不是一个亿,太多了,一百万或者是五十万。

这时候你会发现,你去找到那个心灵成长的临界点,这时候就有可能把你带入到那个心流通道当中去。

既不是让自己厌烦地重复,也不是让自己焦虑地受压,而能够去寻找到可以带来成长机会的那些心流通道当中去。

这就是获得心流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就是成长这个词。

哪些东西跟寻找这种成长的感觉有关?

文化是有关的,比如说这里提到了一个叫作工作的悖论。

我们前面讲了54%的心流体验是发生在工作当中的,但是有一个悖论是什么?

当作者去问这些人,你们现在愿不愿意放下手头的工作去看电视的时候,大部分工作当中的人都说愿意。

很奇怪,就是即便他们是在心流当中,觉得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体验,但他甚至当人问起他要不要放下工作去休闲的时候,他会选择去休闲。

为什么,明明休闲更无聊而工作更美好?

米哈里的解释是说,这就是文化的惯性,尤其是西方的文化。

在圣经当中,这个亚当是为什么去干活的?

因为他犯了错,所以上帝惩罚他,让他不停地流汗,不停地工作,靠工作养活不了自己等等那种感觉。

所以在西方的文化当中,从古至今就有一种倾向认为,工作就是受苦的,工作就是累的。

所以当你在这么一种文化环境当中成长的时候,那难怪一下班谁都不要管我,你看西方人下班特别逗,那个大吊车吊着钢梁,吊到一半,打铃了,二话不说,拉闸,走了,他也不怕那钢梁掉下去,说走就走。

外国小孩下课铃声一打,老师还说话呢,转身就跑。

因为在他们的文化当中,就把它定义为了这是亚当赎罪的过程。

但是如果我们受的是东方的教育,如果我们学的是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也,这种感受。

那你对于心流体验的感觉和西方人就可能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文化是很重要的。

性格也很重要,我们从小到大所养成的性格,性格来自哪儿呢?

性格可能跟我们的遗传有关,可能跟我们的家庭环境有关。

比如说如果你从小到大生长的过程当中,你的父母跟你谈任何一件事情,都是看你排了第几名,班上有没有人比你成绩更好,你拿到证书了没有。

如果家里人只看重结论的话,你也不会养成一个去体验过程的习惯。

这就是我们说的文化、性格,包括物质条件、家庭、遗传、环境等等都会影响到一个人对于心流的体验。

但是你要知道这种能力是可以培养的。

有一个案例我特别喜欢,这可以拍成电影,有一个人在监狱里边关了很多年,大概有十几年的时间,然后监狱关完了十几年以后,释放出来的当天,他一出监狱就跟他的朋友们讲,我要去打高尔夫球。

他的朋友说为什么要去打高尔夫球?

他说我现在就要去打高尔夫球,我要验证一下我的练习有没有效果。

他的朋友说你在监狱里,还能打高尔夫球呢?

没有,他在监狱里边不能做任何事,他每天就幻想自己打高尔夫球,而且在脑海当中想象出一个完整的十八洞的感觉,真的不是那种练习场,想象出的是十八洞的感觉。

在那个监室当中,一个人手拿着空的,杆都没有,就那样挥杆,然后还矫正自己的动作,说这样挥杆不行,去想象风速,想象各种各样的东西,练习了十几年。

十几年的时间,在监狱里边天天练习幻想的高尔夫球。

出了监狱以后,他的朋友带他去打高尔夫球,真的是高手,就他的水平一下子比其他人高了好多。

就证明那十几年的牢狱生涯当中,他依然通过打高尔夫球这件事情,获得了自己的心流体验,让自己的高尔夫球技术提高了。

打高尔夫球这个是真事,所以囚犯在监狱当中,都可以去体会人生的高潮。

还有一个很感人的案例,是在匈牙利当年,有一个监狱关的全是知识分子。

所有的知识分子都被关在这个监狱里边,而且是劳动改造。

他们需要干非常繁重的工作,这时候怎么办?

这些匈牙利的知识分子发明了一个办法,他们在监狱里边搞译诗比赛,就是看谁翻译一首诗翻译得最好。

但是你要知道这是不被允许的。

他没法把大家号召起来说咱们搞个译诗比赛宣布一下,不行,都是通过暗语,通过悄悄的方式来传递的。

光是选择出来哪首诗要翻译,就花了几个月的时间来传递。

因为你要让这些不能说话的,不同监室的人都能够知道我们要翻译哪首诗。

太棒了,这部分我给大家念一下,他们为了设计这个译诗比赛,整整忙碌了一年多。

首先他们必须选一首值得翻译的诗,光是把名单传到每一间牢房就花了好几个月。

最后他们选择了惠特曼的那首诗叫作《噢!

船长!

我的船长!

》,把这首诗译成匈牙利文。

部分也是因为这首诗是大多数犯人都能记得全的英文诗,就是大家没有纸,只能靠大家都记得全的英文诗来进行翻译。

现在最主要的工作开始了,每个人都忙着翻译这首诗,由于没有纸也没有笔。

于是这个蒂博尔就是组织者,在鞋底抹了一层肥皂,用牙签把字母刻在上面,等他记熟了一行就再涂抹一层新的肥皂,每译完一个章节,译者就把它先背下来,然后再传给邻室。

不久这首诗就有十来个不同的版本在监狱当中流传,并且由每个犯人加以评估和票选。

惠特曼的译诗比赛结束后,接着翻译了一首德国诗人席勒的诗。

所以就是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