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同步测试37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617541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85.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同步测试37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新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同步测试37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新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同步测试37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新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同步测试37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新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同步测试37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同步测试37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Word文档格式.docx

《新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同步测试37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同步测试37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Word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同步测试37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Word文档格式.docx

6.[2019·

邵阳模拟]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氧循环主要是通过( D )

A.植物与动物的呼吸作用

B.光合作用

C.动物摄食

D.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7.氧是组成生命物质的基本元素之一,自然界的氧循环是生命活动的基本保证。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B )

A.氧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B.动物的呼吸作用可使O2转化成CO2

C.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消耗氧气的主要途径

D.人的呼吸使大气中的O2含量大幅降低

【解析】氧是非金属元素;

植物光合作用是植物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的过程,是消耗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

虽然人的呼吸消耗大气中的氧气,但是植物的光合作用释放出氧气,因此人的呼吸不会导致大气中的O2含量大幅降低。

8.如图是黑藻在二氧化碳浓度为0.03%的条件下,测定的光照强度影响光合作用速率变化的曲线。

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

图372

A.从曲线中看出,限制BC段光合作用速率上升的因素是光照强度

B.黑藻进行光合作用的同时,也进行呼吸作用

C.若增加二氧化碳浓度,m值将会增大

D.从AB段看出,增加光照强度可以提高光合作用速率

9.完成下面的碳—氧平衡概念图,并完成下列问题。

图373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__氧气__,超过了自身呼吸作用对氧的需要,多余的氧以气体的形式排放到大气中;

而且绿色植物还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__二氧化碳__,这样就维持了生物圈中__二氧化碳__和__氧气__的相对平衡,简称碳—氧平衡。

10.下列有一组在玉米地里测得的空气中所含二氧化碳数据:

午夜0时为0.054%,14时为0.030%,一天平均量为0.035%。

试说明:

(1)午夜时,因没有__阳光__,玉米不进行__光合作用__,只进行__呼吸作用__,所以二氧化碳含量相对较高。

(2)下午2时,由于__光照__强烈,玉米植株__光合作用__旺盛,不但吸收了本身__呼吸__作用所放出的二氧化碳,还从空气中吸进了大量的__二氧化碳__,使二氧化碳的含量降到最低。

11.冬天,我们也能吃到如西红柿、黄瓜、豆角等新鲜的夏季蔬菜,这是菜农们利用温室栽培的蔬菜。

在温室中,蔬菜可直接在土壤中栽培,也可利用人工配制的营养液进行无土栽培。

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菜农常采用白天适当增强光照,夜晚适当降低室温的措施,以提高蔬菜产量。

其中的道理是增加光照可使光合作用__增强__,降低温度可使呼吸作用__减弱__,从而增加有机物的积累。

(2)学生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中,叶片见光的部分遇到碘液变成蓝色,说明__淀粉__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被黑纸遮住的部分没有变蓝,说明__光__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12.如图甲,植物能将太阳能贮存在__有机物__中。

图乙为我国科学家首创的低碳生活新技术,在室温光照下,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同时释放氧气,类似于自然界中植物的__光合__作用。

图374

13.某科学兴趣小组为了支持“空气中的氧气会减少耗尽”这一观点收集了以下证据。

你认为不应该成为此观点论据的是( D )

A.汽车越来越多,其消耗的氧气越来越多

B.有证据表明在远古时代的原始空气中氧气含量高达30%

C.地球人口的增多,其呼吸和使用燃料消耗的氧气越来越多

D.限制二氧化碳的排放是目前各国政府的重要环境政策

14.氧气在自然界中存在非常广泛,并不断循环转化。

请回答以下问题。

图375

(1)观察图表,氧元素在人体、海水、空气、地壳四种体系中,质量分数由高到低的顺序为__海水、人体、地壳__(填3种体系的名称)。

人体主要元素含量表

海水主要元素含量表

元素名称

质量分数(%)

65.0

86.0

18.0

10.3

10.0

1.8

3.0

1.0

2.0

0.13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BEF__(填字母)。

A.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永远不变

B.空气中的氧处于动态平衡

C.空气中的氧气的浓度越高越好

D.氧气有百利而无一害

E.氧在自然界中既有单质形态,又有化合物形态

F.每个人都在参与自然界中的氧循环

15.氧元素在自然界中存在非常广泛,并不断循环转化。

请回答以下问题:

(1)在地壳中含氧元素的化合物有二氧化硅、碳酸钙等,而在空气中含氧元素的化合物有__CO2、H2O(或NO、SO2等,合理即可)__(填化学式,至少写出2种)等。

地壳中含量排第二的金属元素与人体内含量最多的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FeO、Fe2O3、Fe3O4__(填化学式,写3种)。

(2)在自然界中发生的一些变化:

①金属锈蚀,②化石燃料燃烧,③陆地、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④人与动物呼吸。

其中产生氧气的有__③__,消耗氧气的有__①②④__(填序号)。

16.温室中的绿色植物受阳光的照射生长,昼夜测定温室内氧气的含量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D )

17.把地球作为一个整体,一些化学变化在消耗氧气的同时,另一些变化又在产生氧气,并且维持一种动态平衡。

科学研究发现,地球的再生氧气主要来源于地球臭氧层电场电流对水分子的电解和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如图是自然界中氧循环的主要途径,根据图示,运用你学过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图376

(1)试写出自然界中两种不同类型的消耗氧气的途径:

__呼吸作用、燃烧__。

(2)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模拟

(1)中消耗氧气的一种变化,将实验方案写在下面。

【答案】验证呼吸作用消耗氧气:

在同样的两个瓶子内各放一只昆虫,将其中一个瓶子密封放置,另一个敞口放置,观察现象。

(或验证燃烧:

将可燃物放在盛满氧气的集气瓶中充分燃烧,再把燃着的木条伸入瓶内,木条熄灭。

(3)工业上常用__空气冷冻分离__的方法制得氧气;

在化学实验室我们制取氧气的方法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2H2O2

2H2O+O2↑(合理即可)__。

第2课时 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与温室效应 [学生用书A46]

1.[2019·

漯河郾城区期末]温室效应越来越严重,主要原因是人类往大气中排放了过多的( B )

A.氧气B.二氧化碳

C.氟利昂D.二氧化硫

2.维持大气中碳—氧平衡的措施不包括( C )

A.大量植树造林,保护植物

B.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C.围海造田、围湖造田

D.退耕还林、还草

3.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中,二氧化碳进入植物体是通过( B )

A.呼吸作用B.光合作用

C.吸收作用D.火山喷发

4.[2019·

株洲]如图,有关生物圈中的碳平衡,错误的是( D )

图377

A.图中Ⅰ可表示光合作用

B.图中Ⅱ可表示呼吸作用

C.植物、动物、细菌、真菌能完成图中Ⅱ所示过程

D.绿色植物白天完成图中Ⅰ所示过程,夜晚完成图中Ⅱ所示过程

5.“低碳生活”要求减少生活作息时间所消耗的能量,从而降低碳的排放。

下列活动不符合“低碳生活”的是( C )

A.短时间不使用电脑,将其转为休眠模式

B.减少使用私家车次数,多乘公交或骑自行车

C.讲卫生,尽量多使用一次性餐具

D.用传统发条式闹钟代替电子钟

6.如何减少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含量是科学家一直在探究的课题,最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专家找到一种新型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液体燃料甲酸(CH2O2)。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

A.地球上二氧化碳含量上升的主要原因是植物的呼吸作用

B.二氧化碳能阻挡地面辐射,对地球有保温作用

C.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酸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D.这种新型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

7.[2018·

北京通州区期末]如图是1850~2005年全球年平均气温变化的统计图。

据图不能得出的分析是( C )

图378

A.随着时间的推移,近些年的年平均气温变高

B.1850年后全球年平均气温很长时间保持零度以下

C.全球年平均气温变高可能与近些年化石燃料燃烧有关

D.这期间全球年平均气温在零度以下的年份比较多

8.下列不是造成某地大棚蔬菜减产的原因是( D )

A.有些菜农用了假冒伪劣的塑料膜而造成蔬菜大量减产

B.为了保温,大棚内密闭基本不通风

C.为避免阳光对黄瓜的直射采用中午用草席子遮光降低大棚的透光度

D.在辣椒的行间空隙套种部分低矮的小油菜

9.在“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的功与过”的辩论会上,有如下观点:

①二氧化碳增多造成温室效应,使气候异常,给人类带来了灾害;

②二氧化碳增多为植物光合作用提供了足够的原料,是近年来农作物丰收的原因之一。

(1)写出日常生活中产生二氧化碳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__C+O2

CO2__。

(2)从自然界碳循环的角度,你认为二氧化碳增多的原因是__AB__(填字母)。

A.大量燃烧石油和煤B.大面积砍伐森林

C.大力发展核能D.淡水不断减少

(3)在辩论会上有人认为大气中二氧化碳多些好,也有人认为少些好。

请谈谈你的看法:

__大气中二氧化碳适量最好__。

10.[2018·

滦南期中]自然界除了水循环和氧循环之外,还有一种重要的物质循环——碳循环。

以下是有关碳循环的图解,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379

(1)图中①②分别代表两种重要的生理作用,其中①代表的是__光合__作用。

(2)图中③④分别代表哪类生物?

③代表的是__动物__,④代表的是__细菌、真菌__。

11.如图是自然界中碳、氧循环简图。

图3710

(1)图甲中,转化1表示水吸收二氧化碳的过程,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CO2+H2O===H2CO3__。

(2)图乙中,转化3是自然界中碳、氧循环的重要反应之一——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过程,其反应式为__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氧气__。

(3)上述反应中两个反应的反应物相同,但得到的产物却完全不同,原因是__反应条件不同__。

12.[2019·

玉林模拟]今年3月27日,你参加了以倡导低碳生活为主题的“地球一小时”活动吗?

低碳,意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

低碳生活,就是低能量、低消耗的生活方式。

上海世博会是第一个正式提出“低碳”理念的世博会,也是第一个“无烟世博会”。

图3711

(1)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燃烧与人的呼吸一样,会消耗大气中的__氧气__,并释放出__二氧化碳__气体。

(2)一公顷树林,每天能吸收150~500kg的二氧化碳,并释放出60~400kg的氧气,这是依靠植物的__光合__作用。

因此,绿色植物的这种作用有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__碳-氧__平衡。

(3)吸烟不仅违背“低碳”的生活方式,而且主要对人体的__呼吸__系统造成严重危害。

(4)在日常生活中,你应如何响应“低碳”的生活方式?

(说一例即可)__随手关灯(合理即可)__。

13.[2019·

绍兴六校联考]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学校大棚蔬菜基地里选取了一株生长旺盛的植株,先将它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然后对一片较大的叶片进行了如下处理:

如图甲,B区用遮光的铝箔上下盖起来,主叶脉的a点用小刀切断再将它放到光下数小时。

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3712

(1)将该叶片取下,进行酒精脱色处理后,滴加碘液,变蓝的区域是__A__(填字母)。

(2)A区与B区进行对照,可探究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必需条件是__光__。

(3)该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还对大棚里某气体进行了24h的测定,绘制了如图乙所示曲线,该曲线代表的气体是__二氧化碳__。

(4)该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积极动脑,将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产中,为提高学校大棚蔬菜的产量提供了以下方案,其中不合理的是__B__。

A.适当提高大棚内二氧化碳的浓度

B.增加大棚内单位面积种植的蔬菜数量

C.适当提高大棚内的光照强度

D.增加大棚内的昼夜温差

14.某学校科学兴趣小组想设计一个实验,来模拟研究CO2浓度增加是否会加剧“温室效应”。

他们查阅了有关数据:

CO2

空气

25℃,标准大气压,气体的比热

0.684kJ/(kg·

℃)

0.72kJ/(kg·

0℃,标准大气压,气体的密度

1.96g/L

1.29g/L

并设计了下面的实验和操作步骤:

图3713

Ⅰ.在两只同样的玻璃瓶里分别充满CO2和空气,并编号为甲、乙,塞紧带有同样温度计的橡皮塞。

再把两只玻璃瓶放在阳光下照射(如图),观察甲、乙瓶中的温度变化。

Ⅱ.阳光持续照射,间隔一定时间测量两玻璃瓶温度值,并记录(见表)。

时刻

9:

23

28

33

38

43

48

甲瓶温度(℃)

13.0

19.8

23.5

26.0

26.4

27.0

乙瓶温度(℃)

19.0

22.8

25.0

26.5

53

58

10:

06

11

25

27.5

27.8

28.0

28.1

27.4

27.9

(1)写出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

__CaCO3+2HCl===CaCl2+CO2↑+H2O__。

(2)往瓶中充CO2时,验证瓶中已充满了CO2的方法是__用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观察火焰是否熄灭,若火焰熄灭,则说明二氧化碳已集满__。

(3)该实验中,照射同样时间,根据表中数据,比较甲、乙两瓶温度变化的规律是__开始一段时间内,甲瓶温度高于乙瓶(或甲瓶比乙瓶升温快),最后两瓶温度趋于一致__。

(4)该实验中,在阳光照射下,影响甲、乙两瓶温度不同的原因,除了CO2的温室效应以外,还有的可能原因是(写出一点即可)__两种气体的比热不同,瓶中气体的质量不同(合理即可)__。

(5)有同学认为根据该模拟实验的目的,实验设计存在问题,你认为是(写出一点即可)__该实验没有模拟地球的生态系统,实验中用了纯净的二氧化碳(合理即可)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