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十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616011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92 大小:100.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十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2页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十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2页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十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2页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十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2页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十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十Word格式.docx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十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十Word格式.docx(9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十Word格式.docx

  怎么做--用摄像机、手持话筒、做记录

  右图:

人物--兴趣小组成员

  地点--教室

  事情--猜谜语(或讲故事)

  

(2)指导学生说图意。

提示:

右图应安排好说的顺序,抓住中心人物的表情动作来说。

 

 (3)同学们在学校里参加过语文学科的哪些课外活动呢?

这些活动对你学习语文有哪些帮助呢?

  学生交流体会,教师顺势小结:

所以我们应当充分利用课外活动这一渠道学语文,在活动中增长见识,提高才干。

  四、课外延伸

  学习语文的渠道很多,我们不光可以在课堂上学,在校园里学,还可以在家庭中学,在社会这个大学校、大家庭中学。

除了书本上介绍的这些渠道以外,我们还可以找到许多其他的渠道。

你想试一试吗?

那就请你在课后好好地开动脑筋吧!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从地点上看,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渠道学习语文?

(板书:

家中、校内、校外)

  2.课本中给我们介绍了哪几种家中学语文的渠道?

听广播、用电脑、看电视)介绍了哪几种校内学语文的渠道?

课堂学习、课外活动)

  二、继续观察插图

  1.观察第2页下面的四幅图。

  

(1)弄清人物、地点、事情,然后说图意。

  ①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兴致勃勃地到工厂参观。

  ③同学们穿上小军装,参观军事基地,津津有味地听解放军阿姨讲解武器装备。

(引导学生适当展开想象,突出同学们热爱解放军的感情)

  ④少先队员深入农村,来到田头,挽起裤管,在农民阿姨的指导下学做农活。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进一步说出少先队员不怕脏、不怕苦的精神)

  

(2)教师小结:

同学们走出校园,融人社会,可以学到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我们不但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而且要做好记录和文字整理工作,让社会活动推动我们的语文学习。

 2.观察第3页卜面的四幅图。

  (])引导学生说出整体图意:

这四幅图的内容都是小学生在图书馆借阅课外书刊的情景。

  

(2)逐一说出图意。

  ①一位小学生在图书馆查找书名目录。

  ②同学们在阅览室里阅渎课外书报。

  ③同学们在图书馆的书架前挑选课外书刊。

  ④同学女』从金陵图书馆借到厂自己想看的书,满意而归。

  (3)教师小结:

高尔基说过:

"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书籍记载了人类几千年的文明,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我们无沦学习哪-门学科,都离不开课外阅读,学习语文更是如此。

阅读课外书刊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渠道,希望大家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

  三、总结与延伸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你丈知道了哪些学习语文的渠道?

社会实践、课外阅读)

  2.上节课我们曾经布置大家思考学习语文的其他渠道,你们想到了吗?

现在就请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吧!

(提示从家中学语文、校内学语文、校外学语文三个方面说。

只要学生说的对学习语文有帮助的就给予肯定,对说得较好的则板书在黑板上以示鼓励)

  以下内容尽量引导学生说出,如学生不能说出,可由教师给出。

  

(1)家中学语文。

  ①网上学语文。

  ②与家人交谈,学习生动活泼的群众语言。

  ③饲养小动物,种植植物,写观察日记,?

  

(2)校内学语文。

  ①自办墙报板报,参加兴趣小组活动:

  ②留心校园生活,做有心人,积累写作素材。

  (3)校外学语文。

  ①留心大街小巷中的字牌标语学书法-

  ②利用假期参加社区活动。

 ③发现有创意的广告,理解商家用心,学习语言技巧。

  3.总结:

处处留心皆学问。

生活和学习中处处有语文,只要我们做学习语文的有心人,养成多渠道学习语文的习惯,我们的语文水平一定能不断提高,语文能力一定会不断增强!

          第三课时

  一、看图导入,板书揭题

  打开课本,翻到第4页,看看上面的图中是谁在什么地方于什么。

(图上是老师正在教室里给同学们讲课,讲解关于修改作文的问题)好!

今天我也来给同学们讲--讲修改作文的问题。

文章不厌百回改)

  二、理解"

文章不厌百回改"

的意思

  1.齐读:

  2.提示"

厌"

、"

百"

的意思,:

厌,满足。

日.这里是虚指,表示多次、反复的意思。

  3.学生试说句意

  4.明确句意:

文章写好了,要经过反复修改,才能成为好文章。

  5.过渡:

为什么说文章要经过反复修改才能成为好文章呢?

  三、出示小资料(用投影片打出)

  抗美援朝战争中,部队作家魏巍随;

志愿军战士来到朝鲜。

在朝鲜战场上,他每天都被志愿军战士的英雄事迹感动着。

于是,他写了-篇文章来歌颂志愿军战土。

在初稿中,他选用了二十多个感人事迹,后来,他对初稿进行了反复修改,删去了许多内容,最后只选取了三个事例,分别从革命英雄主义、爱国主义、国际主义三个方面歌颂志愿军战士。

文章改短了却更加精炼,更加感人,这就是有名的文章《谁是最可爱的人》;

  1.学生讨论:

魏巍为什么要反复修改自己的文章?

修改的结果怎样?

说明了什么?

  2.教师指点:

魏巍最初选取了二十多个事例,当然都很感人;

但由于事例太多,读者反而印象不深.所以他要反复修改,修改的

结果,长的变短,却更加精炼,更加感人、这正说明了"

好文章是改出来"

的道理

  3讨论:

作家写作要修改,我们小学生写作要不要修改呢?

(生答:

更应该)为什么呢?

  教师指点:

我们小学生学习写作的时间不长,作文当然不可能-次就写得尽善尽美,当中必然存在这样那样的缺陷,必须进行反复修改。

  四、继续观察第4贝下面的图

  1.图上是谁?

在干什么:

是怎么做的:

  生答:

图上是同学们在认真地修改作文。

  2.图上同学们修改作文时右哪些习惯值得我们学习?

(巩固基本的学习习惯)

  

(1)坐姿端正。

  

(2)握笔姿势正确。

  (3)书本、文具摆放整齐。

  (4)专心致志。

  五、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1.我们写好作文后应该怎么做?

  明确修改程序:

先通读全文,再逐段逐句边读原文边修改。

  2.发现需要修改的地方应该怎么做?

  明确修改方法:

用修改符号修改。

  六、观察第5页的插图,学习运用修改符号修改作文

  1.教师提示:

这是-位小学生的作文《小花猫》的一部分。

文章写好后,他在上面作了修改。

  2.清同学们读一读这段文字,看看里面修改了几处,是怎样修改的。

  3、清同学们一句一句地读,先读修改以前的。

再渎修改以后的。

想一想:

小作者为什么这样修改?

  明确:

  第一处和第六处:

语句多余。

第二处:

标点错误。

  第三处:

意思不完整,不连贯:

  第四处:

顺序混乱,应先写头部再写身体。

  第五处:

错别字。

  4.刚才我们看了小作者的修改,想一想:

我们自己修改作文的时候应该从哪些方面来考虑呢?

(1)错别字

(2)标点不当

  (3)用词不当(4)语序颠倒

  (5)语句多余(6)词语脱漏等

  5.你从小作者的修改中学到了哪些修改符号?

你还知道哪些修改符号?

  明确以下修改符号:

  删除插入

  更换调序

  6、运用修改符号修改好作文后应该怎么办?

  七、总结

1、同学们打好作文草稿后应该怎么做?

2、总结谈话:

学会修改作文不仅是一种知识,而且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习惯。

学会修改作文,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对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和语文能力会有很大的帮助。

教学反思:

学生联系自己作文,谈体会,通过比较,认识了修改作文的好处。

并意识到自己也能改出好文章。

1、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领会诗句内容,理解“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

体会作者绿化祖国、改造自然的豪情壮志。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知道“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

  教学难点:

    能读出绿化祖国、改造自然的壮志豪情。

  教具准备:

 录音机、挂图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国人民历来有在春天种草、植树造林的习惯,为此,专门设立这个节日----植树节。

    今天,我们学习一首描写少先队员积极参加植树活动的诗歌。

  二、初读指导

   1、听课文录音。

   2、自学生字词。

    

(1)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2)会读写生字。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锨镐 彩翼 荒山野岭 裸露 咆哮 枝繁叶茂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生字卡片

    

(2)指名分节读课文,理解词语意思。

       荒山野岭:

没有人烟的山岭。

       锨镐:

劳动工具。

       裸露:

没有东西遮盖。

       枝繁叶茂:

指树木长势好。

       咆哮:

形容水奔腾轰鸣。

   4、讨论:

    全文可分几部分?

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第一部分:

(第1节)写“我们”踏着春风向荒山野岭进军。

    第二部分:

(第2-7节)写“我们”用双手为荒山披上绿装,使动物有了家园,让环境变得美丽。

    第三部分:

(第8节)“我们”要绿化祖国山山岭岭的决心。

    文章首尾呼应。

  三、指导写字

    鼠:

笔划较多,注意顺序、间架。

    描红、临写。

                第二课时

    指名分解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二、精读训练

   1、出示第一部分。

    

(1)自由读。

    

(2)讨论:

你读懂了什么?

    (3)想象:

同学们是怎样到荒山野岭进行植树活动的?

    (4)“春光染绿我们双脚”这行诗句,你是怎么理解的?

    (5)怎样读好这一节?

自己试一试。

(读出愉快、自豪的语气)

   2、第二部分

    

(1)自由读第2~~7节,想一想:

这部分写了哪方面的内容?

(热闹的植树场面,美好的遐想)

    

(2)指名读第2节,想象一下当时的场面。

(热火朝天)

      指名朗读,表现同学们劳动的干劲。

      锨镐/丁丁当当,

      奏响了植树歌谣;

      清水/哗哗流淌

      滋润着/颗颗树苗

    (3)讲解植树造林与水土保持的关系。

    (4)默读第3~~7节,思考:

      植树活动给荒山野岭带来了什么变化?

      交流。

      板书:

黄山披绿坡动物有家园环境变美丽

    (5)讨论:

      你觉得哪些诗句写得好?

为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对偶、拟人等手法的运用,写出了荒山换新颜的喜人景象,写出了动物无忧无虑的情景,写出了人们生活的欢乐、安宁)

    (6)指导朗读第3~~7节

      听课文录音。

      自由练习

      “开火车”朗读

      评议

   3、第三部分

    

(1)齐读

    

(2)这节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呼应开头,点名主题深化中心)

      (哪一个词呼应了开头,写出了荒山的变化,表现出植树意义之大?

  三、练习背诵

   1、引读助背。

  

 2、跟录音轻声背。

   3、配乐齐诵。

  四、作业:

默读课文,想象荒山植树后的美好景象,写一段话。

       枝繁叶茂 青山碧岭 茂密树丛

       搭窝筑巢 阵阵林涛 碧波荡漾

  要求:

1、自拟题目。

     2、层次清、语言美、尽量用上所提供的词语。

  板书:

                 1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荒山野岭

                   荒山披绿装

                   动物有家园(首尾呼应)

                   环境变美丽

                   青山碧岭

学生通过背诗歌,说诗意,展开联想,体会诗中意境,从而领悟诗歌表达的感情。

知道绿化荒山的好处。

2、只拣儿童多处行

  教学目标

   1.能分辨第1、3、5自然段中作者的见闻和联想,体会联

想的作用。

   2.学会“颐”“匣”“纽”“旺”“肢”5个生字,理解“成千盈百”“座无隙地”等13个词语的意思。

 3.领会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珍惜美好春光,珍惜少年时代,努力学习和锻炼身体。

  重点与难点

重点:

分辨课文第1、3、5自然段中作者的见闻和联想,体会联想的作用。

难点:

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教学准备:

录音、灯片。

3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二)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

  2.初读课文。

   

(1)听录音,思考:

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

   

(2)讨论:

按地点的转换来写。

    ①找出课文中表示地点转换的词。

(路过颐和园,知春亭畔,玉澜堂。

    ②给课文分段。

   (3)自读课文,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学生字新词。

  3.检查自学情况。

 

(1)正确书写带点的字。

    颐和园:

左边不是“巨”,“”有7笔,书空。

   

(2)读准带点的字。

魔术匣(xiá

)子。

   (3)理解词语,先解释带点的字。

    成千盈百:

盈,超出。

形容极多。

    座无隙地:

隙,空隙,空闲。

全坐满了,没有一点空的地方。

  4.布置作业。

   

(1)完成作业本第1、2题。

   

(2)朗读课文。

                第2课时

    深入学习第1、2、3段,分辨事物和联想。

  1.学习课文第一段。

   

(1)听录音。

   

(2)分辨第一自然段中哪些是作者的见闻?

哪些是作者的联想?

用“”划出联想,用“--”标出见闻。

全班讨论、交流。

   (3)自由读课文,划出你最喜欢的一个句子。

交流,说说理由,品读,体会。

(特别是第一自然段的最后一句,想象奇特,使人惊叹不已。

   (4)理解两句诗的意思:

①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

②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

先解释:

“解”“何在”“拣”的意思,再说说自己对两句诗的理解。

  2.学习课文第二段。

   

(1)自读第3自然段,找出作者联想的句子。

(个个鼻尖上闪着汗珠,小小的身躯上喷发着太阳的气息。

    理解这句的意思。

(形容小朋友充满了活力。

   

(2)这一段还怎样写儿童的神态动作?

找出来读读议议。

 

  3.学习课文第三段。

   

(1)指名读第5自然段,找出联想的句子,反复读,体会联想的作用。

   

(2)熟读第6自然段。

   (3)为什么说“花也和儿童一样”?

  4.总结。

   

(1)配乐朗读课文。

   

(2)完成作业本上第3题。

                第3课时

   1.学习课文第四段,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2.完成练习。

  1.学习课文第四段。

   

(1)齐读第9自然段。

   

(2)把“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

”这个双重否定句换一种说法。

   (3)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就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

  2.领会中心,全文总结。

   

(1)完成课后第3题,领会文章中心思想。

    ①这篇课文重点写春还是写儿童?

(两者都写了,相互交融。

    ②第

(1)、(3)都停留在表面,只有

(2)才体现了作者的情感,反映了作者的写作目的。

   

(2)放重点段朗读录音,训练朗读。

  3.布置作业。

   

(1)完成作业本上第4、5题。

 

(2)选做题:

作业本上第6题。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采用读议法,让生通过议论,探究理解课文大意,并结合课外阅读冰心作品,懂得冰心是一位关心儿童的作家,曾写过许多反映儿童生活的作品。

比如《再寄小读者》《小橘灯》等。

从而理会只拣儿童多处行的意境。

3、早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作者写梅花的用意。

   3.通过课文语言材料,体会并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具准备  挂图、投影片

  三、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今天老师带领同学们去浙江绍兴访问鲁迅先生早年求学的地方--三味书屋。

在三味书屋的东北角上有一张鲁迅先生曾经用过的书桌,在书桌上鲁迅曾刻了一个字“早”你们想知道这个“早”字的来历吗?

   2.板书课题:

13早

  二、范读课文(听录音)

    听课文录音,提出学习要求:

课题“早”指什么?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三、自读课文(自学要求):

   1、读准宇音,认清生字字形,读顺每句话。

   2、画出不懂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了解它们的意思,仍然不懂的请做上记号。

  四、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帮助纠正字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

    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

   2、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对学生不懂的词语教师作适当讲解。

  五、指导书生字

   1.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

   2.引导评价,适当范写。

   3.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六、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练读课文

               第二课时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二、精读讲解:

   1、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你知道了哪些知识?

还想知道哪些知识?

   2、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

    

(1)三味书屋的陈设(第三自然段):

     ①按方位顺序介绍三味书屋:

      南墙上----匾

      东面正中----画

      画前面----先生座位

      四面----学生书桌

      东北角上----鲁迅用过的一张书桌

     ②出示三味书屋的挂图,请学生说说三味书屋的陈设。

     ③当你看到鲁迅先生用过的书桌时会想到什么呢?

而作者看到鲁迅先生用过的书桌又想到了什么?

   

(2)鲁迅在桌上刻“早”的原因(第6、7自然段)

     ①自由读

     ②思考:

      鲁迅迟到的原因是什么?

      鲁迅后来迟到过吗?

为什么?

   (3)描写梅花的句子(第五自然段)

     出示:

迈进后园,蜡梅开得正盛,几乎满树都是花。

那花白里透黄,黄里透绿,花瓣润泽透明,像琥珀或玉石雕成的,很有点冰清玉洁的韵致。

梅飘香而送暖,梅花开的时候,正预示着春天的到来。

二十四番花信风,一候是梅花,开得最早。

     a.自由读,想想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b.指名说

     c.理解“润泽透明”、“冰清玉洁”、“韵致”等词的意思。

     d.腊梅花美在哪儿?

     e.指导朗读这段话。

     f.作者为什么要写梅花呢?

  三.朗读全文

  四.总结课文

    学了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1.朗读课文。

   2.按方位顺序,写一段话介绍你的教室或房间。

本课教学让生从“早”入手,通过合作学习,体会鲁迅早立志早成材的良苦用心,并学会了按方位叙述的方法。

4、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理解作业4中带点词语和诗句的意思,说说《绝句》所描绘的景色。

   3、通过领会诗句内容,感悟古诗选词炼局的精妙和丰富的内涵,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时间]两课时。

  一、揭示课题

    春天是万紫千红的,春天是千姿百态的,占往今来无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