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练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615024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2.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阅读练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初中语文阅读练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初中语文阅读练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初中语文阅读练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初中语文阅读练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阅读练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

《初中语文阅读练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阅读练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语文阅读练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

据不完全统计,这十年中,有上万航天人参与了我的研制,进行的各类试验也不下千次。

⑧在未来我国探月工程三期“绕”“落”“回”的最后一步,从月球上采集月岩标本返回地球,这就需要强大的运载能力,我自然当仁不让。

而空间站工程核心舱及实验舱,每个舱都是20吨级,自然只能靠我托举上天。

还有我国二代导航二期工程、火星探测等国家重大工程任务需要高性能、高可靠的运载工具,也只能由我来担当唯一男主角。

⑨这就是我,中国进入空间的擎天重器!

(《科普中国》,有改动)

1、根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长征五号“庞大的身躯和强大的心脏”体现在哪些方面?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⑤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有哪些作用?

(3分)

3、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是否可以删去?

为什么?

(4分)

在运载能力上,我的能力和国外现在主流大型运载火箭大体相当。

4、对文章大意理解错误的一项是(3分)()

A、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的箭体结构、推进系统、电气系统、发射模式为中国航天进入更大的舞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B、之所以说长征五号运载火箭芯级腰围从3.35米到5米是一个质的飞跃,是因为要加工制造5米的箭体结构需要克服很多技术难题。

C、长征五号运载火箭被称之为“冰箭”,是因为作为推进剂的液氢液氧接近低温的极限。

D、因为具有强大的运载能力,长征五号运载火箭能够在未来完成从月球上采集月岩标本返回地球等任务。

(二)被微信撕碎的生活

胡珉琦

①微信是一种即时聊天工具,比起qq,它更方便、更快捷,功能更强大。

每天我们在微信中醒来,在微信中睡去,我们舍不得错过每一条朋友圈的新鲜事。

我们无论饭前饭后都要照相,刮风下雨都要自拍,看到名牌就要合影……

  ②一群朋友聚在一起,第一件事不是相互问候,而是寻问wifi密码,当wifi终于连上,第一时间就是拍照并上传到朋友圈。

那一刻,谁说我们不是在“为朋友圈而活”?

随着微信用户数量的增长,朋友圈也开始迅速膨胀,随之而来的是各种代购信息、心灵鸡汤、养生秘籍,不堪其扰。

种种被朋友圈绑架的行为,让“逃离朋友圈”的行动正悄然兴起。

  ③对此,专家认为,自我觉察非常重要。

必须意识到,刷屏的行为是否真实地影响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如果是,就需要进行控制和管理。

  ④随着微信的流行,人们所接收的信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以高度碎片化的形式出现。

对此,人们的评价褒贬不一。

  ⑤脑科学得出的一种结论是,这种形式会严重分散人的注意力。

因此,有科学家相信,这种“浅尝辄止”的方式,会使大脑在参与信息处理的过程中变得更加“肤浅”。

支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互联网的危险在于,它提供的知识与信息资源过于丰富,让人们以为再也不需要将这些知识与信息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而碎片化的阅读会“矮化”阅读者的文化。

这是因为,他们已经没有耐心和习惯去阅读一本书籍,甚至是一篇长文。

而文化是思想的产物,它需要创造者付出时间和专注力。

  ⑥不过,反对者并不这么看,他们认为这低估了年轻人在网络上获取知识的深度,忽略了一个重要的特征:

那就是“数字一代”往往是用建设性的方法与信息互动来感受信息并获取信息。

  ⑦你知道“同辈压力”吗?

就是朋友之间要做同样的事情,说同样的话,穿同样的衣服,遵循同样的规则。

网络时代,人们的“疯狂”并不是真正源于对信息的渴求,而是害怕被“out”。

  ⑧韩寒曾写道:

“身边的碎片越来越多,什么都是来得快去得快,多睡几个小时就感觉和世界脱节了,关机一天就以为被人类抛弃了……”

  ⑨2014年冬天,韩剧《来自星星的你》火遍全中国。

朋友圈中讨论着各种相关的话题。

根本用不着推荐,因为周围人几乎都在观看。

那时候,如果你不知道“都教授”,恐怕就没什么可聊的了。

  ⑩我们处在一个对信息遗漏恐惧的时代,每个人都害怕自己会错过些什么。

我们担心就在眨眼的那一刻,一个大机会就溜走了。

其实,真正可怕的是,因为害怕这种错过,急于想要跟上时代的节奏,而乱了自己的步伐。

  ⑾新媒体能够满足人们对于信息的需求,这是不可否认的。

但是,它无法代替诵读经典所能带给我们的心灵上的收获。

新媒体只是丰富了我们的阅读方式,但不会彻底颠覆我们的阅读习惯。

  ⑿微信仅仅是用来填补碎片时间的工具,大块的时间仍然是应该用来正经地工作、学习,以及阅读严肃作品。

事实上,有阅读习惯的人并不会放弃深度阅读的时间。

无论在地铁上还是航班上,发达国家乘客手持书本阅读的比例明显高于国人。

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更早受益于新技术的人恰恰也更懂得抵御它、控制它。

我们并不是要反对新媒体,而是必须时常反思,并对此保持警惕。

无论何时,人类都不能被技术主宰。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微信让我们拥有了更方便、快捷的交流方式,但因为控制不好和管理不当,不少人被朋友圈占据了生活。

  B、随着微信用户的增加,朋友圈迅速膨胀,各种碎片化的信息随之而来,人们不堪其扰,纷纷逃离朋友圈。

  C、微信以碎片化的形式传递信息,带来了阅读方式的改变,但是这会使人们丧失阅读书籍的耐心和习惯。

  D、文中的“同辈压力”,是说朋友之间,你知道的我也必须知道,你有的我也必须有,否则我就落后了,就有“压力”。

  E、发达国家乘客手持书本阅读的比例明显高于国人,也可以说明,有阅读习惯的人不会因为微信而放弃深度阅读。

2、简要概括“被微信撕碎”的“生活”的具体表现。

3、第⑧⑨两段在文章中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4、微信的流行导致信息以高度碎片化的形式出现,从文章中可以看出,人们对此有哪些看法?

(三)关于疫苗你知道多少

  ①近日,山东济南非法经营疫苗案在朋友圈发酵刷屏,不少人因“疫苗之殇”之类的自媒体内容而产生恐慌,甚至对疫苗本身科学性和安全性产生了怀疑。

情绪化的表达外,关于疫苗的常识普及显得尤为重要。

  ②疫苗是什么呢?

孩子出生后,父母都会带着他们去打疫苗,但是什么是疫苗,疫苗是如何分类的?

大多数人对此都是糊涂的。

深圳市疾控中心免疫规划科主任医师黄芳介绍,疫苗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别,广义的概念是指所有的免疫制剂,即包括用于感染性疾病和非感染性疾病的预防性疫苗和治疗性疫苗;

狭义的概念是《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中所规定的,疫苗是指为了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流行,用于人体预防接种的疫苗类预防性生物制品。

  ③疫苗的作用颇大,它能够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从而使机体获得预防该疾病的免疫力。

天花这样的烈性传染病得以消灭,正是得益于疫苗。

④疫苗是如何分类的?

根据《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疫苗分为第一类疫苗和第二类疫苗。

第一类疫苗是指政府向公民提供的,公民应当依照政府的规定受种的疫苗;

第二类疫苗是指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

此次山东济南问题疫苗都是第二类疫苗。

此外,根据疫苗的抗原性质,疫苗则可分为减毒活疫苗、灭活疫苗和组分疫苗。

  ⑤疫苗如何保存?

保证疫苗质量的关键是保证冷链的正常运转。

冷链是指为保证疫苗从疫苗生产企业到接种单位运转过程中的质量而装备的储存、运输冷藏设施、设备。

冷链设备、设施包括冷链车、疫苗运输工具、冷库、冰箱、疫苗冷藏箱、疫苗冷藏包、冰排及安置设备的房屋等。

  ⑥疫苗的运输和储存都有温度的要求,黄芳介绍,除了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要求在-20℃下避光保存,运输过程可在冷藏条件下进行,其他疫苗均要求是2℃~8℃避光保存和运输。

⑦疫苗保存失当不会变“毒疫苗”?

疫苗保存的关键是需要冷藏,那么疫苗是不是时时刻刻都离不开冷链呢?

黄芳介绍说,疫苗都有一定的热稳定性。

疫苗都要通过热稳定性试验,即在37℃的情况下,至少可以保证一周效果稳定。

举个简单例子,为了保证苹果的新鲜。

我把它放在冰箱里并调节到一定温度。

如果我家停电了,我的苹果就不能吃了吗?

显然不是,所以说,疫苗短时间地脱离冷藏环境的风险只是有效期缩短,在疫苗的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即使出现数小时脱离冷藏环境的情况,只要没有长期高温度暴露,疫苗还是可以正常使用的。

⑧如果超过了疫苗热稳定性可以耐受的范围,或者未经冷藏保存和运输的疫苗,造成的后果只能是疫苗失效,不会变成“毒疫苗”。

其对人体造成的危害是会造成免疫失败,不能获得保护,同时也有可能会出现疫苗接种后的不良反应。

⑨但是,依然会有人心存疑虑,为什么有人在打了保存完好的疫苗后,身体出现了种种不适,那么疫苗到底安全吗?

⑩A.美国疾控中心指出,正如所有药物一样,疫苗也可能导致副作用。

每个机体对疫苗的反应都可能不同,人们在接种疫苗时应对医生说明自身特殊情况。

在大多数情况下,疫苗接种不会出现过敏等明显副作用,疫苗接种产生的严重伤害事件是罕见的。

⑾以乙肝疫苗为例,世界卫生组织《预防接种安全性监测——免疫规划管理人员预防接种不良事件监测指南(第二版)》对部分疫苗的异常反应研究显示,接种乙肝疫苗引起的过敏性休克发生率为1.1/100万剂次。

⑿美国疾控中心同时指出,对于疫苗的谣传、误解和一些媒体误读有时会误导家长,而一些与疫苗接种无关的身体状况有时也会被人与疫苗联系起来。

⒀B.预防接种自发明以来,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是目前公认的最成功、最具成本效益的卫生干预措施之一。

不可否认,预防接种确实存在风险,而我们不能因小概率的风险,就忽视预防接种给整个社会带来的巨大健康收益,如果因为恐惧而拒绝预防接种的话,才是真正的“疫苗之殇”。

(选自搜狐新闻2016年3月23日,有删改)

1、本文说明对象是什么?

围绕说明对象介绍了哪些内容?

2、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疫苗都有一定的热稳定性,即在37℃的情况下,所有疫苗至少可以保证一周效果稳定。

B、没有冷藏而失效的疫苗并不会直接引起死亡,但失效疫苗不能起到保护作用,有可能会引发死亡。

C、本文综合使用多种说明方法。

第④段最后一句话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在抗原性质的标准下,将疫苗分为三类,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D、本文运用逻辑顺序,条理清晰地给我们介绍了疫苗的相关知识,减轻了大家对失效疫苗的恐慌。

3、说明文的特点之一是用语准确。

请从文中A、B两处划线句中任选一句,分析加点词的作用。

4、为了降低未冷藏的疫苗流入市场给社会带来的不良影响,你有哪些建议?

(四)净化网络“雾霾”需要理性精神

王晓刚

①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发帖、跟帖、评论、围观、“吐槽”等已经像我们的呼吸一样自然而然,不仅成了广大网民参与讨论社会公共议题的主要渠道,也成了我们自身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与言论的大解放如影随形的是,各种不文明的网络用语也随着“潘多拉盒”的打开而成泛滥之势。

②互联网无疑为人类的言论自由提供了迄今为止最为强大的技术支撑,同时也使人类言论自由观念更加深入人心。

然而,对网络世界语言的乱象给予应有的关注也十分必要。

进入网络世界,就会发现各种极端言论、偏激言论处处可见,而且越是“出格”就越容易赢得一片“点赞”叫好;

对事件的争论也往往变得简单粗暴,乃至退化成偏激的人身攻击;

各种粗俗言论将“国骂”从线下转移到了线上,甚至将网络“骂战”发酵成网络“约架”。

这难道是我们期望的结果吗?

③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很难见到“网络版”的语言生态。

在我们最朴素的道德判断中,也没有多少人希望自己的生活中充斥着诸如此类的低俗语言,无论是对亲人、朋友、同事,还是对待陌生人,我们都希望保持基本的尊重、礼貌和教养。

几乎没有人希望低俗的网络语言从“虚拟”变成自己所处的“现实”。

然而,现实中的自律意识,一旦上网便消失得无影无踪。

④显然,人们对洁净的语言有着线下和线上的双重标准,而且到目前为止,网民们还没有像珍惜清洁的空气那样珍惜自己以及自己的父母、孩子、朋友共处的网络空间。

而要深刻地改变这种观念,人类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但如果回顾大自然的“报复”和人类“环保意识”的觉醒、深化和普及过程,我们也会坚信:

网络环境污染的严重后果,最终将会把网络环保意识强制性地灌输到网民的头脑之中。

⑤但我们不能坐等这种后果发生之后才姗姗来迟地觉醒,而要从现在起就付出努力,推动网络环境向清爽健康的方向发展。

正如德国学者埃利亚斯在《文明的进程》一书中所言,每一种文明的表现绝非天然如此,而是一个不断演化的过程,是历经数百年心理积淀、规范的结果。

因此,我们不能等待一种结果,只能付出努力去推动。

⑥“亡羊补牢,未为迟也。

”如果我们从现在就开始付出努力,或许几十年后互联网世界将回馈给我们一片“蓝天”。

要知道,我们在“十面霾伏”面前,可以把责任推卸给“排污大户”,但在网络世界,我们都是内容的生产者和发布者,都是形成网络语言生态的一分子。

因此,要还网络语言环境的那一片“蓝天”,需要每个网友从自身做起,从管住自己的“嘴巴”做起。

(选自《光明日报》2016年5月14日,有删改)

1、净化网络“雾霾”,我们需要保持怎样的理性?

2、网络“雾霾”指什么?

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具体表现?

3、请分析文章第⑤段使用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4.阅读下面的材料,结合上文回答问题。

新华社北京5月16日电(记者罗宇凡)由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主办的2015年度“五个一百”网络正能量精品评选结果正式揭晓。

据了解,这是中央网信办成立以来首次开展全网正能量精品评选活动,旨在倡导广大网民自觉传播和弘扬正能量。

本次活动共计610余家单位及1000余名网友推荐了正能量榜样1300余个,正能量作品和专题活动6000余项,所有入围作品厚重多元、亮点纷呈、喜闻乐见,包含了全网2015年发挥网上正面引导作用的优秀榜样和作品。

“五个一百”刷爆朋友圈,红遍网络空间,网民参与投票数高达1.2亿人次,点击量突破10亿次。

问题:

请你说一说这种网络正能量精品评选活动能够起到哪些作用。

(五)道是缺憾却完美

①车尔尼雪夫斯基说:

“既然太阳上也有黑点,人世间的事情就更不可能没有缺憾。

”是的,缺憾是人生的一种常态,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正因为有不完美,人们才会不断地弥补、完善。

我们应该正视缺憾,追求完美。

  ②身体的病残是一种缺憾。

对待这种缺憾,有的人恨,恨它们破坏了本该有的完美,恨它们破坏了本该有的幸福。

可转念想想,如果霍金拥有健康的身体,如果邰丽华能言善听,如果史铁生可以向着大海奔跑……完美,就真的存在了吗?

因疾病缠身的缺憾,霍金用超凡的意志在轮椅上,给现代物理科学添了完美的一笔;

因听说障碍的缺憾,邰丽华在舞蹈方面逐渐显露天赋,给舞台艺术添了完美的一笔;

因双腿瘫痪的缺憾,史铁生爱上了写作,他的《命若琴弦》《我与地坛》给文学艺术添了完美的一笔。

由此可见,身体病残的人也可以创造人生的完美。

  ③人生的不如意也是一种缺憾。

现实生活中,人们总是向往美好,排斥缺憾,但出现错误,遭受挫折和失败,往往是难以避免的事情。

面对这些缺憾,有的人徘徊不前,半途而废;

有的人唉声叹气,急流而退;

有的人甚至自暴自弃,悲观绝望。

  ④“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西楚霸王“无颜见江东父老”的乌江自刎,是不是令人潸然?

其实,胜败乃兵家常事,不会有谁认为项王渡江而逃有失颜面,不会有谁认为这是项王人生中的一个缺憾,除了他自己。

他因为这所谓的缺憾迷失了方向,因为这所谓的缺憾放弃了梦想,因为这所谓的缺憾,给本可以完美的明天画上了休止符。

  ⑤项王拒绝缺憾、放弃梦想,将自己的人生结束在了缺憾中,他永远跨不到那个叫“完美”的殿堂。

其实在人生这场戏中,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艺术家,只要能正视人生的不如意,就可能将缺憾转变为完美。

  ⑥1868年,美国3M公司发明了一种胶水,却不是很成功。

这种胶水看上去很粘,可就是粘不牢东西。

这一缺憾一直困扰着工程师福莱。

直到1974年,福莱参加礼拜翻开歌本时,书签掉了下来,他突然想起那次不成功的发明,于是灵机一动:

把这种胶水粘在书签上,书签不就掉不下来了吗?

通过实验,一种带粘性的书签涎生了,无论把这种书签粘贴到哪儿,它都会乖乖地呆在那儿,不需要时把书签揭下来,也不会对书有任何损伤,而且往上写字也非常方便,这就是不干胶便利贴的前身。

便利贴一经问世,便十分畅销,至今仍是3M公司的不败商品,并持续演化出其它无痕挂钩等明星产品。

一次失败未必永远失败,工程师福莱就是一个人生的智者,他将生活的缺憾智慧地转变成了完美。

  ⑦__________?

面对缺憾,我们无须听从命运的安排,要以坦然的心态逆势起飞,不被缺憾羁绊,勇敢地走出阴影;

面对缺憾,我们要用坚强的毅力将缺憾化作一种动力,凭借坚韧不拔的努力营造完美;

面对缺憾,我们还应有智慧的思考、创新的意识,改变缺憾带来的不利因素,最终得到一个完美的结果。

  ⑧当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