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二节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同步备课教学案鲁教版必修3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612495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598.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二节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同步备课教学案鲁教版必修3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高中地理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二节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同步备课教学案鲁教版必修3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高中地理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二节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同步备课教学案鲁教版必修3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高中地理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二节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同步备课教学案鲁教版必修3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高中地理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二节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同步备课教学案鲁教版必修3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二节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同步备课教学案鲁教版必修3Word文件下载.docx

《高中地理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二节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同步备课教学案鲁教版必修3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二节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同步备课教学案鲁教版必修3Word文件下载.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地理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二节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同步备课教学案鲁教版必修3Word文件下载.docx

①同种植物开花初放日期自南向北逐步推迟。

②山脚森林茂密,山顶白雪皑皑。

③该国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范围的北界纬度明显高于其他国家。

(4)该国的传统民居多为木质结构,试分析其自然地理原因。

答案 

(1)C

(2)该国气候主要为季风气候且海洋性特征明显,降水丰沛,河流水量充足,地形受流水侵蚀和冲积作用明显;

该地地形坡度大,水力资源丰富。

(3)①主要影响因素是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

②主要影响因素是海拔的变化。

③主要影响因素是暖流的影响。

(4)该国森林资源丰富,取材方便,又多火山、地震,木质结构利于防震。

二、区域差异的比较——以日本和英国为例

1.自然环境的比较

(1)相似性:

都是岛国,面积相差不大;

大部分地处北温带,气候比较温暖湿润。

(2)差异性

区域

要素  

日本

英国

海陆位置

位于亚欧大陆的东侧

位于亚欧大陆的西侧

地形

以山地、丘陵为主。

平原狭小,多火山、地震

高原、低山、丘陵与平原、山谷交错分布

气候

北部为温带季风气候,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植被

森林覆盖率高,植物种类多样

以草地为主,植物种类比日本少

水文

河流短小湍急,不利于航行,但水力资源丰富

河网较密,流量平稳,大多有运河相通

矿产资源

贫乏

煤、铁、石油

2.经济发展的比较

都是发达的工业化国家,都充分发挥了岛国的优势。

要素   

经济发展特点

工业化起步较晚

工业化最早的国家

工业及其布局

高新技术产业在世界上地位突出。

“临海型”布局

传统工业曾在世界上地位突出。

“资源型”布局为主

农业

以种植业为主;

畜牧业以畜禽饲养为主

以畜牧业为主;

种植业中高产值的园艺作物居于重要地位

人口与城市

人口稠密、城市众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地带

人口密集,城市化水平高

读教材P10图1-2-3“英国”、图1-2-4“日本”,完成下列问题。

(1)日本和英国渔业资源都比较丰富。

其原因分别是什么?

(2)英国农业部门以畜牧业为主的原因是什么?

(3)分析英国发展工业的优势区位条件。

(4)日本的工业布局具有“临海型”的特点,其原因是什么?

答案 

(1)日本位于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交汇处,英国位于北大西洋暖流和沿岸寒流交汇处。

(2)英国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终年温和多雨,适合多汁牧草的生长,适宜发展畜牧业;

地形以平原为主;

市场广阔。

(3)地理位置优越;

交通便利;

煤铁石油资源丰富;

市场广阔;

经济基础雄厚;

发展历史悠久。

(4)日本国内矿产资源贫乏,所需工业原料多需从国外进口;

同时,日本国内市场狭小,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地区,这里港湾众多,海运便利,既有利于进口原料,又有利于出口工业产品。

 区域差异的比较

区域差异既包括自然地理要素的差异,也包括人文地理要素的差异,在进行区域差异比较时应该以自然地理要素差异的分析为“入口”,以分析人文地理要素差异为“出口”。

可从下表所示方面加以分析:

(1)自然地理要素

要素

主要内容

地理位置

纬度位置→温度带、气候的光热条件的差异

海陆位置(沿海、内陆、岛国等)→气候的大陆性与海洋性差异

板块位置→地壳稳定性的差异

气候类型及分布、特征、成因、光照、气象灾害等

组成、地势、山脉及走向等

河湖类型、河流径流量、含沙量、汛期、结冰期、流域面积、长度、流速等

地质

地质构造、地貌形态、地质稳定性等

植被类型、覆盖率等

土壤

土壤类型、肥力状况等

矿产资源的种类、数量、组合状况等

(2)人文地理要素

人口

人口数量、素质、年龄结构及人口变化等

科技

发展水平

交通、通讯

通达度、速度

政策

合理性、对外开放程度

城市

数量、规模、布局及发展、影响

农业发展水平、农业结构、农业地域类型、农产品种类、农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工业

工业发展水平、工业部门、工业地域及工业结构调整方向等

美国和中国分别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比较图中两国西部地区的自然环境等方面的特征,回答有关问题。

(1)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比较:

特征

相同点

不同点

美国西部

中国西部

位置

资源

(2)开发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比较:

开发条件

有利

不利

(3)按可持续发展观点,借鉴美国西部开发经验,你认为中国西部开发应采取哪些措施?

答案 

(1)见下表:

纬度位置相近(或均位于温带、亚热带)

濒临海洋

地处内陆

均以高原、山地为主

山脉南北纵列分布

山脉以东西走向为主

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

西岸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

缺失大陆西岸气候类型,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和高原山地气候

能源(石油、天然气、煤、水能)、有色金属(铜、铅锌)矿产均很丰富

缺少稀土、铁等矿产

有稀土、铁等矿产

(2)

开发

条件

能源、有色金属矿产丰富

西濒太平洋,海运便利

利用铁路(或第二亚欧大陆桥)与国际联系

多山、气候干旱、水资源紧张

生态环境更为脆弱

(3)①立法管理:

加强立法,实行科学管理;

②保护环境:

退耕还林,退耕还牧;

③农业:

促进农业专业化,利用现代科技提高生产率;

④工业:

利用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能源、冶金工业;

⑤交通:

利用陆上交通优势,促进对外贸易;

⑥城市:

因地制宜,推进城市化。

解析 

(1)地理位置应从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等方面分析;

地形主要分析其类型和特点;

气候从类型、降水和气

温特征方面分析。

资源特征结合图中信息分析即可。

(2)开发条件主要考虑资源、能源、交通状况及自然特征等。

(3)中国西部开发的目的是带动当地工业、农业、交通、城市的发展及保护环境。

以此为基础,再联系美国西部开发的经验,就可得出结论。

三、我国的区域差异

1.成因

2.划分依据:

地形和气候。

3.具体划分(如下图)

(1)三大自然区名称:

a.东部季风区,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c.青藏高寒区。

4.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内部特征及成因

(1)东部季风区

(2)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3)青藏高寒区

思考

1.青藏高寒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气温特点一样吗?

答案 不一样。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离海洋远,全年降水少,晴天多,气温的年较差和日较差大。

而青藏高寒区海拔高、空气稀薄,气温的日较差大,但由于海拔高、气温低,气温的年较差小。

2.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绿洲农业发展的有利自然条件有哪些?

答案 高山冰雪融水丰富,灌溉水源充足;

云量稀少,日照时间较长,光照资源丰富;

气温日变化大,有利于农作物的营养物质积累。

读教材P14图1-2-9,完成下列问题。

(1)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是依据单一指标划分的吗?

为什么?

(2)青藏高寒区和西北干旱半干旱区自然环境的核心特征分别是什么?

东部季风区内部的南北差异显著,形成基础是什么?

答案 

(1)气候和地形。

 不是。

 原因:

在我国,气候和地形是决定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两个基本因素,土壤和植被则是反映自然地理环境的两面“镜子”,它们都是划分三大自然区的依据。

这说明了我国三大自然区不是依据某一自然要素划分的,而是依据综合指标划分的。

(2)高寒、干旱。

 热量差异。

 我国三大自然区的特点

东部季风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青藏高寒区

海拔较低,以平原、丘陵、高原为主

海拔较高,以高原、盆地为主

海拔最高,主要是高原、高山

季风气候,夏季普遍高温多雨

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气候干燥

高原和高山气候,气温较低

植被、土壤

植被以森林为主,土壤多为森林植被下发育的土壤

植被为草原、荒漠,土壤为荒漠植被和草原植被下发育的土壤

植被主要为荒漠、草原及高山草原灌丛,土壤发育程度很差,土层浅薄

代表性动物

熊、松鼠、熊猫、梅花鹿

骆驼、黄羊

牦牛、藏绵羊、藏山羊

外流河

多属内流河

西北部属内流区,东南部是许多大江、大河发源地

农耕业发达

畜牧业为主,有灌溉农业和绿洲农业

高寒牧业、河谷农业

众多

较少

很少

稠密

下图为“我国甲、乙两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说出两区域各自的优势自然资源。

(2)简述两区域发展工业相同的优势区位条件。

(3)为发挥区域资源优势,甲、乙两区域可进行的互补合作内容有哪些?

答案 

(1)甲区域的优势自然资源为能源资源、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或草场资源)。

乙区域的优势自然资源为水资源、海洋资源。

(2)有开放的政策优势;

都具有发展对外贸易的便利条件;

农产品丰富;

(3)甲区域可从乙区域引进资金、技术、设备、管理经验以及资源指向型产业等。

乙区域可从甲区域引进能源、矿产资源、农畜产品等。

解析 第

(1)题,由图中信息可知,甲区域为我国新疆地区,该地能源和矿产资源丰富。

乙区域为我国长三角地区,位于我国东部,能源、矿产资源缺乏,但距海近,水资源、海洋资源丰富。

(2)题,由第

(1)题可知,两区域在原料、燃料等区位条件上不相同,故只能从交通、市场、政策等方面来考虑。

第(3)题,甲区域为资源丰富区,乙区域为经济发达区,二者可优势互补。

知识小结

读“我国自然区划分示意图”,回答1~3题。

1.图中各区域,原始自然状态保存相对较完整的是(  )

A.ⅠB.ⅡC.ⅢD.Ⅳ

2.地跨淮河两岸的河南省信阳市被誉为“北国江南,江南北国”,原因是其地处(  )

A.亚热带与暖温带的交界区

B.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交界区

C.农耕区与畜牧业区的交界区

D.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交界区

3.Ⅱ自然区的传统腌制品多为蔬菜,Ⅲ自然区多为肉类。

造成腌制品“北素南肉”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南北物产差异B.饮食习惯差异

C.气候差异D.食用盐类的不同

答案 1.D 2.A 3.C

解析 第1题,我国青藏高原地区典型特征为高寒,对人类活动具有很大的制约作用,所以原始自然状态保存相对较完整。

第2题,河南省信阳市地跨淮河两岸,位于东部季风区,故为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

第3题,北方地区冬季寒冷,交通不便,在温室农业尚未推广的时代,冬季缺乏新鲜蔬菜,故多在秋末腌制蔬菜;

南方夏季气候炎热,肉类难以长期存放,故将肉类作为腌制原料。

由于区域所处的位置不同和自然环境的差异,各个区域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读图,回答4~6题。

4.造成甲、乙两国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洋流B.地形

C.大气环流D.人类活动

5.关于甲国与乙国在自然环境方面的相似性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都是岛国B.面积相差不大

C.气候比较湿润D.都多火山、地震

6.关于甲国与乙国经济发展差异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国工业化起步早,乙国工业化起步晚

B.甲国农业以畜牧业为主,乙国农业以渔业为主

C.甲国工业以“资源型”布局为主,乙国工业以“临海型”布局为主

D.甲国传统工业曾在世界上地位突出,乙国高新技术产业在世界上地位突出

答案 4.C 5.D 6.B

解析 第4题,图示甲为英国,乙为日本。

英国属温带海洋性气候,日本为季风气候,造成两国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大气环流。

第5题,英国位于板块内部,地壳运动不活跃,火山、地震少;

日本位于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

第6题,英国的气候条件利于多汁牧草生长,乳畜业发达;

日本为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农业以水稻种植业为主。

7.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美国本土简图。

材料二 美国甲地到乙地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示意。

材料三 密西西比河是世界第四长河,也是北美洲流程最长、流域面积最广、水量最大的河流。

(1)与同纬度欧洲西部比较,美国中部平原气候大陆性强,试分析原因。

(2)结合材料二,推断甲、乙两地农业类型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3)结合图文材料,简述密西西比河航运发达的自然条件。

答案 

(1)西部高大的山地阻挡了来自太平洋的西风气流,使得中部平原受海洋影响小;

中央大平原南北贯通,夏季墨西哥湾暖湿气流北上,使得中东部较同纬度欧洲西部气温高;

冬季,来自北冰洋的冷空气长驱南下,使得中东部较同纬度欧洲西部气温低,加大了气温年较差,加剧了气候的大陆性。

(2)甲:

种植业;

乙:

畜牧业。

原因:

甲地降水量大于蒸发量,为湿润半湿润地区,适合种植业发展;

乙地降水量小于蒸发量,为干旱半干旱地区,适合发展畜牧业。

(3)流域面积广,支流多,流量大,通航里程长;

流经平原地区,水流平缓,结冰期短,通航时间长。

解析 

(1)读材料一,美国西部高大的山地阻挡了来自太平洋的西风气流,使中部平原受海洋影响小。

中央大平原南北贯通,夏季墨西哥湾暖湿气流北上,使中东部较同纬度欧洲西部气温高。

冬季来自北冰洋的冷空气长驱南下,使中东部较同纬度欧洲西部气温低,加大了气温年较差,加剧了气候的大陆性。

(2)结合材料二分析,甲地降水量大于蒸发量,为湿润半湿润地区,适合种植业发展。

所以甲地的农业类型为种植业,乙地的农业类型为畜牧业。

(3)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分析,密西西比河是世界第四长河,流域面积广,支流多,流量大。

中、下游流经平原,水流平缓,便于航运,通航里程长,结冰期短,通航时间长。

专项提能2 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不同区域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人们的生产、生活特点有许多不同,区域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等也存在着差异。

从图中找到区域的位置信息。

长江三角洲位于北纬30°

附近,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

松嫩平原位于北纬45°

附近,地处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

分析两区域的区域特征。

区域地理特征包括自然地理特征(气候、地形、水文、植被、自然资源)和经济地理特征(人口、城市、工业、农业、交通)。

气候:

长江三角洲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松嫩平原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

土壤条件:

长江三角洲水稻土为主,人均耕地少;

松嫩平原黑土为主,人均耕地多。

矿产:

长江三角洲矿产资源贫乏;

松嫩平原石油等矿产丰富。

描述两区域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农业:

长江三角洲水热充足,发展水田耕作业、水产业,一年两熟或三熟;

松嫩平原受水热条件限制,发展旱地耕作业、畜牧业,一年一熟。

工业:

长江三角洲为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松嫩平原为我国重化工业基地。

近年来,随着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加速推进,中国已初步形成东部发展、西部开发、中部崛起和东北振兴的四大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的新格局。

读“成渝经济开发区发展规划图”和“辽中南工业区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成渝经济开发区发展规划中,与北部产业发展带相比,南部产业发展带的城市分布特点和优势分别是什么?

(2)成渝经济开发区和东北地区都具有发展工业的优势,试分析共同的区位条件。

(3)试比较成都平原与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差别。

项目

成都平原

东北地区

农业地域类型

生产特点

答案 

(1)沿(长)江分布。

 水资源丰富,水运便利。

(2)丰富的矿产资源;

便利的水运;

广阔的市场。

(3)

水稻种植业

商品谷物农业

单产高、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

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

40分钟课时作业

下图中甲、乙两国分别为传统、新兴的鲜切花生产国。

读图,完成1~3题。

1.比较甲、乙两国降水特点及其成因(  )

①甲国受西风带和暖流影响,全年降水较丰沛且季节分配均匀 ②甲国受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影响,降水季节差异大 ③乙国受赤道低压带影响,全年降水丰沛且季节分配均匀 ④乙国受地形影响,降水季节差异大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2.与甲国相比,乙国发展鲜切花生产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

①热量丰富 ②光照充足 ③地形平坦 ④水源丰富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3.与乙国相比,甲国维持其在世界鲜切花市场竞争力的优势条件是(  )

A.专业化、规模化生产,鲜切花价格较低

B.土地丰富,天然花卉品种较多

C.培植历史久,劳动力成本较低

D.技术含量高,鲜切花质量较优

答案 1.B 2.A 3.D

解析 第1题,根据两图的经纬度判读,甲为荷兰,乙为肯尼亚。

如果不能判读出国家,也可以从纬度结合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及图中的信息来判读,甲图中的“北海”可判定该区域为欧洲西部,处于西风带,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乙处于赤道地区,位于东非高原,为热带草原气候。

第2题,从纬度即可得出,乙国的纬度低,所以热量丰富,乙国为热带草原气候,光照比甲国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充足。

第3题,主要比较甲、乙两国鲜切花生产的社会、经济条件。

甲国为发达国家,又位于温带地区,与作为发展中国家且位于热带地区的乙国相比,劳动力成本、鲜切花价格、天然花卉品种数量都不占优势;

甲国为传统鲜切花生产国,生产历史悠久,技术水平高,质量优。

下图所示的西伯利亚地区是俄罗斯的一个重要开发区,这里针叶林广布……据此回答4~6题。

4.该地区的区域地理特征包括(  )

①地广人稀 ②气候宜人 ③交通便捷 ④矿产丰富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5.该地区南部人口密度相对较高,这主要是由于南部(  )

①气温较适宜 ②位于平原地带 ③开发历史较长

④经济相对发达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6.20世纪后期以来,该地区内部呈现人口由南向北的迁移趋势,这主要是由于北部(  )

A.人口密度低B.开发了新资源

C.交通条件改善D.市场广阔

答案 4.D 5.C 6.B

解析 第4题,该地区是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地区,纬度高,气候寒冷,地广人稀,交通不便,由图中可知矿产资源丰富。

第5题,该地区南部纬度相对较低,气温较适宜,开发历史较长,经济相对发达,因而人口密度相对较高。

第6题,20世纪后期以来,俄罗斯开发了新资源,该地区内部呈现人口由南向北的迁移趋势。

以武汉、长沙、南昌三城市为中心的经济区被称为我国的“中三角”。

读图回答7~9题。

7.与“长三角”地区相比,“中三角”地区具有的明显优势是(  )

A.工业基础雄厚B.水陆交通便捷

C.自然资源丰富D.劳动力素质高

8.下列关于“中三角”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商品农业发达,机械化水平高

B.经济联系密切,发展潜力巨大

C.城市带动农村,城市化水平高

D.生态环境良好,环境质量优良

9.三城市所在平原曾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历史上就有“湖广熟,天下足”的美誉,但现在其地位逐渐下降,其主要原因除人口增长迅速外,还有(  )

A.城镇化迅速发展,粮食种植面积减小

B.大量的退耕还湖,导致耕地面积锐减

C.棉花价格的上涨,棉花种植面积增大

D.休耕制度的实施,导致耕地大量闲置

答案 7.C 8.B 9.A

解析 第7题,“中三角”自然资源比长三角丰富,C正确;

“长三角”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