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根据图说出中国人口总数和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重,通过录像说出中国人口基数大,增长快的特点。
过程
方法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整理资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
价值观
教学
重点
难点
中国面临的人口问题。
人口与经济发展、环境的关系。
媒体教具
课本、地图册
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修改栏
教学内容
师生互动
导入新课:
同学们有谁知道我们伟大的祖国人口是多少?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是哪一个?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些知识。
讲授新课:
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我国人口为13.40亿,约占世界人口的1/5,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看课本第11页图1.10“中国人口增长示意图”。
提问:
我国人口增长的特点?
归纳:
新中国成立前,人口增长慢;
新中国成立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医疗卫生条件改善,人口增长快。
板书1.我国人口增长的特点:
针对这种情况我国采取了什么政策?
归纳: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把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大幅度下降,使世界70亿人口日推迟了5年。
板书2.人口政策: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提问观察图1.12,实行计划生育和不实行计划生育人口的变化?
不实行计划生育我国人口快速增加,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我国人口缓慢增加。
板书二、人口东多西少
1.人口分布不均
承转:
我国的人口分布不均。
请同学们看课本第13页图1.13回答东西部人口分布有何特点?
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西部地区人口密度小。
板书2.人口分界线:
黑龙江黑河到云南腾冲一线为界,此线东南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少。
学生讨论回答:
新中国成立前,人口增长慢;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把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学生讨论回答:
人口分界线:
板书设计
1.我国人口增长的特点
2.人口政策:
二、人口东多西少
2.人口分界线:
作业布置
课本P12页1、2题
教学反思
民族
使学生了解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社会主义国家;
并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知道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族区域自治,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本节内容主要讲述了我国的民族构成、民族分布特征及我国实行的民族政策。
培养学生阅读民族分布图的能力。
通过学习使学生养成正确的民族观。
我国的民族政策与主要少数民族的分布。
前边我们学习了我国的人口特点与分布等内容。
在我们社会主义大家庭中,除了汉族以外,还有不少兄弟民族。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中国的民族。
板书一、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1.我国有56个民族
教师给出数据(汉族占总人口的92%,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8%)。
学生活动:
让学生画出“汉族和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扇形图,使学生确认在我国各民族中,汉族人口最多,其他55个民族人口较少,但各民族不论人数多少,在祖国大家庭中是一律平等的。
引导学生回忆历史课上讲过的:
19世纪我国云南的少数民族抗击法军的英勇事迹和广西的少数民族在抗日战争时期,英勇抗击日寇的侵略,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
这些典型事例都说明了各民族人民共同反抗阶级压迫和外来侵略,共同缔造新中国。
为祖国的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做出了贡献。
板书2.各民族共同缔造和建设新中国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中国民族分布图”,并设问:
(1)指出我国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地区(按地理方位)。
(2)找出居住在五个自治区的主要少数民族和居住在云南、黑龙江、吉林省的主要少数民族。
由学生根据地图提供的信息,归纳出:
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
其中汉族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
板书3.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增长情况。
教师提供以下信息:
(1)我国在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区实行区域自治,先后成立了内蒙古、新疆维吾尔、广西壮族、宁夏回族、西藏等五个自治区。
还在部分地区成立了自治州、自治县、民族乡等自治机构,行使自治权。
(2)在我国,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
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有30多个民族有自己的文字,他们可以在日常生活、生产劳动、通信联系、学习、出版以及社会交往中,可以自由使用本民族的语言文字。
(3)我国宪法规定:
各民族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
教师设问:
根据以上的资料和信息,分组讨论我国的民族政策有哪些具体措施?
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由小组代表归纳总结本组的结论,经过全班评议,在教师的帮助下,得出以下几点意见:
板书二、我国的民族政策
(1)各民族一律平等。
(2)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
(3)国家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比发展。
(4)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5)各民族有使用自己的语言文字和保持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
教师总结:
刚才同学们总结了我国的民族政策,总结得很好。
我国各族人民在党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平等互助,亲密团结,为国家的统一和中华民族的昌盛做出自己的贡献。
我国有56个民族。
人口最多的是壮族,超过1000万,满、回、苗、维、彝、土、蒙、藏族人口超过500万。
我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东北地区。
大杂居、小聚居
一、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各民族共同缔造和建设新中国
3.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
二、我国的民族政策
课本P20页1、2题
地形
理解地形、地势、山脉等概念,认识并知道不同走向的主要山脉。
能够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本节内容主要讲述了中国的地形、地势、山脉等概念,认识并知道不同走向的主要山脉以及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和主动探究的能力,使学生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
。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初步培养学生树立人与自然环境要和谐相处、协调发展的基本地理观念,从而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我国的地势、地形基本特征。
运用地图观察判断我国地势、地形的基本特征。
结合地图,使学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
引导学生自学课文22~23页图文,提问学生,这是什么图?
生:
《中国地形图》,使学生对地形有一感性认识,同时也通过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师:
顾名思义,地形是指地球表面各种各样的______。
(学生:
形态);
地势(板书)是指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______?
(生:
趋势、总趋势)
哪个答案更合理呢?
总趋势)那么,我国的地形地势有什么特征呢?
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和探讨的问题。
看课本p27页《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并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观察地图。
我国地势最高的阶梯是第几级阶梯?
它位于哪里?
学生:
第一级阶梯;
昆仑山脉—祁连山脉以南、横断山脉以西、喜马拉雅山脉以北。
第二级阶梯位于哪里?
昆仑山脉—祁连山—横断山一线以北以东,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以西的地区。
我国地势最低的一级阶梯是第几级阶梯?
第三级阶梯;
位于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以东至海为界。
海岸线向东向南是我国近海的什么海底地形?
大陆架。
同学们仔细阅读图2.9,观察并判断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依次以哪些山脉为分界线?
第二、三级阶梯依次以哪些山脉为分界线?
前者以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为分界线;
后者以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为分界线。
小结:
从简化了的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图2.9)上可以看出:
从西南部的青藏高原向北向东,各类地形呈阶梯状逐级降低。
课堂活动:
认识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界线及其影响。
填图填表:
前面我们已搞清了我国地势的基本特征是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我国的地势自西向东分为三级阶梯。
那么我国三级阶梯以哪些山脉为界,各以什么地形类型为主,海拔高度有什么特点?
下面同学们参照图2.2和24页图2.4,在图2.3中相应位置标出三级阶梯的界线(山脉)名称(字的排列,横写从左向右,竖写自上而下),并填写下表(事先已印制):
阶梯名称主要地形类型海拔(单位:
米)
第一级阶梯山地、高原4000米以上
第二级阶梯高原、盆地1000~2000米左右
第三级阶梯平原、丘陵500米以下
近海大陆架200米以下
分组探讨:
我国地势特征对我国的自然环境要素(气候、河流)和东西部的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呢?
教师补充小结:
(1)地势对气候的影响: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洋上的湿润气流(夏季风)向我国内陆推进,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了较为丰沛的降水,有利于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发展农业生产。
(2)地势对河流的影响:
俗话说: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西高东低的地势,必然造成我国的大江大河自西向东奔流入海。
难怪古人有诗云:
“一江春水向东流”“大江东去”“滚滚江水东逝去”。
河流流经阶梯交界处落差的变化:
河流从第一级阶梯流向第二级阶梯,再从第二级阶梯流向第三级阶梯,落差由大变小、水流由急变缓,水能资源由丰富变贫乏(由大变小)。
河流落差大的河段便于人们建设水电站,利用其丰富的水能资源发电,支援工农业生产和改善人民生活条件。
教师补充小结:
地势对交通的影响有两方面:
一方面,向东流淌的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经济联系,有利于促进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西部地区经济的大开发。
另一方面,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也成为我国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
课堂小结:
通过以上学习,我们搞清了我国地势的基本特征是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阶梯状分布。
我国的地势自西向东分为三级阶梯,这样的地势对我国的气候、河流以及东西部的经济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地形是指地球表面各种各样的______。
趋势、总趋势)。
第一级阶梯;
第二级阶梯:
课本P28页2题
地形和地势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我国地势的基本特征,这节课,我们接着了解我国地形的基本特征。
同学们回想一下什么是地形,它包括哪五种类型?
地形是指地球表面各种各样的形态的总称,它包括山地、高原、平原、丘陵和盆地。
接着,引导学生读图2.2(《我国地形分布图》),找一找这五种地形类型在我国是否都有?
五种地形类型在我国都有,从而得出我国地形复杂多样的基本特征。
(板书)地形复杂多样
从图2.2上可以看到,我国不仅有纵横交错的山脉,雄伟广袤的高原,一望无际的平原,还有群山环抱的盆地以及起伏和缓的丘陵。
提到地形,我们自然地就想到了山地和山脉。
什么是山脉?
同学们回忆一下。
学生答后,教师补充小结:
山地的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峰峦起伏,坡度陡峻。
有的山地呈条带状分布,并且沿着一定的方向延伸很长,这样的山地就叫做山脉。
讲解:
从图2.6可以看出: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高大而绵长的山脉,犹如一条条卧伏的巨龙,纵横在中华大地上,把祖国江山妆扮得雄伟壮丽,多姿多彩。
这些山脉多为东西走向和东北—西南走向,南北走向和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较少。
那么,山脉走向是怎么回事呢?
我国又有哪些不同走向的山脉呢?
请看投影。
图2.6“中国陆上主要山脉图”,引导学生读图、观察,判断:
1.读图2.6后,判断我国主要山脉的走向,说一说我国东西走向、东北—西南走向和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各有哪些?
哪些山脉还是省区界线?
下面,同学们在课本26页《中国陆上主要山脉图》上,用不同颜色的彩笔,分别将近似东西走向的山脉连接起来。
如先将天山、阴山和燕山连成一线;
将昆仑山、秦岭和大别山连成一线;
将喜马拉雅山脉和南岭连成一线;
再将长白山和武夷山连成一线;
将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和雪峰山连成一线;
将贺兰山和横断山连成一线。
可以看到,这些山脉将大陆分隔成许多网格,高原、盆地和平原就分布在这些网格中,山脉也往往成为我国地形区或省区的大致分界线。
观察图2.6“中国地形网格”,请同学们对照图2.4,将山脉两侧的地形区名称认真地填写在下表中。
山脉(分界线)
两侧地形区
西侧
东侧
横断山
云贵高原
巫山
四川盆地
太行山
华北平原
大兴安岭
内蒙古高原
山脉
北侧
南侧
天山
准噶尔盆地
昆仑山
青藏高原
从《我国地形分布大势图》上可看出,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不同走向的山脉犹如大地上隆起的一根根脊梁,纵横交织在祖国大地上,构成了我国地形的骨架。
(板书)山脉和山脉之间镶嵌着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
读图:
我国有哪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呢?
同学们在《我国地形分布大势图》上分别找出来,并注意它们的方位、名称及其写法。
教师小结:
我国四大高原依次为西南部的青藏高原、北部的内蒙古高原、中部的黄土高原和南部的云贵高原;
四大盆地依次为新疆天山南侧的塔里木盆地、北侧的准噶尔盆地、青藏高原东北部的柴达木盆地和横断山脉以东的四川盆地;
三大平原依次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
本节课我们首先明白了我国复杂多样的地形特征,在此基础上着重搞清了我国不同走向的山脉及其两侧的主要地形区。
地形是指地球表面各种各样的形态的总称,它包括山地、高原、平原、丘陵和盆地。
山地的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峰峦起伏,坡度陡峻。
一、地形复杂多样
1.主要山脉
2.四大高原
3.四大盆地
4.三大平原
课本P25页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