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阅读《论语》十二章复习试题七含答案 14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609665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阅读《论语》十二章复习试题七含答案 14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阅读《论语》十二章复习试题七含答案 14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阅读《论语》十二章复习试题七含答案 14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阅读《论语》十二章复习试题七含答案 14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阅读《论语》十二章复习试题七含答案 14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阅读《论语》十二章复习试题七含答案 14Word文档格式.docx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阅读《论语》十二章复习试题七含答案 14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阅读《论语》十二章复习试题七含答案 14Word文档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阅读《论语》十二章复习试题七含答案 14Word文档格式.docx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5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5)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55.文中谈学习态度的句子有哪些?

本文教导我们对待学习应有怎样的态度?

156.文中谈学习方法的句子有哪些?

本文教导我们对待学习应有怎样的方法?

157.文中谈品德修养的句子有哪些?

本文教导我们赢有怎样的品德修养?

【答案】

154.

(1)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

(2)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

(3)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

爱好学习的人,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4)军队可以改变主帅,但哪怕是一个最普通的人,也不可以改变志气。

(5)广泛地学习而且能坚定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教,多考虑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155.语句:

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态度:

学习应该谦虚好学,善于借鉴别人的优点,以学习为乐。

156.语句:

①学而时习之。

②温故而知新。

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方法:

注重复习,学思结合。

157.语句:

①人不知而不愠。

②吾日三省吾身。

③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④匹夫不可夺志也。

⑤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修养:

要宽容别人,心态平和;

要坚持自我反省;

要能坚守节操和志向,安贫乐道。

【解析】

【分析】

154.本题考查学生翻译句子的能力。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

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义为辅。

重点字词:

“殆”疑惑;

“博学”,广泛地学习;

“切问”,恳切地发问求教。

15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把握。

熟读文本,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

根据句意来判断,然后分类概括。

学习态度: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教导我们应该具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应该谦虚好学,善于借鉴别人的优点,以学习为乐。

15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把握。

学习方法: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教导我们在学习时,注重复习,学思结合。

15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把握。

个人修养:

人不知而不愠;

教导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宽容别人,心态平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王冕僧寺夜读

王冕者,诸暨人。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

听已,辄默记。

暮归,忘其牛。

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

母曰:

“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

冕小儿,恬若不知。

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

158.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曷不听其所为_________

②安阳韩性闻而异之________

15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冕小儿,恬若不知。

160.从本文中可以看出,王冕后来之所以能成为著名的画家、诗人,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158.通“何”,为什么。

意动用法,对……感到惊讶

159.王冕于是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

王冕是小孩子,却满不在乎,像没有看见似的。

160.其根本原因在于王冕幼时读书专心致志,好学不倦,并且达到入迷的程度。

这种坚定的志向、顽强的学习精神,是他后来成功的基石。

【解析】选自《王冕传》作者:

宋濂年代:

158.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实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

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

其中要特别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现象、一词多义的理解。

其中“异”是意动用法,“对……感到惊讶”的意思。

159.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

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其中“因”是“于是”的意思,“恬若”意思是“满不在乎的样子”。

点睛:

翻译语句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160.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

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王冕从小因读书忘记了放牛的事,可见他读书专心致志,当王冕住在寺庙里读书时忘记了周围的一切,孜孜不倦,到了痴迷的程度,学习刻苦。

可见,坚定的志向、顽强的学习精神是他后来成功的主要原因。

阅读课文《论语》十二章片段,回答问题。

《论语》十二章(节选)

①子曰:

②曾子曰:

③子曰:

④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⑤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⑥子在川上曰:

161.给加点字注音:

人不知而不愠()学而不思则罔()

162.解释下列句中加黑的词。

(1)思而不学则殆

(2)人不知而不愠

(3)与朋友交而不信乎(4)不逾矩

163.翻译下列句子。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乎?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64.经过了两千多年,孔子的话仍然闪烁着夺目的光彩。

请从选段中选择一则,谈谈对你的启发。

例:

启迪:

161.yù

nwǎng

162.殆:

疑惑愠:

生气发怒信:

真诚诚实逾:

越过超过

163.略

164.略

161.

试题分析:

这道题目考查学生对汉字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是语文学习中最基础的知识。

​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读、多记、多写,才能够准确无误书写出来。

考点:

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能力层级为识记A。

162.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即可,有时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

此题注意“信”是古今异义,这里是真诚诚实。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163.

这是考查对文言文句子的理解和翻译。

翻译句子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

注意对句子中关键词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

能通过增补、替换、调整等手段来准确理解句子的意思。

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

164.

联系生活实际,个性化感悟是近几年文言文中考种常见的题型之一,是课内文言文阅读的拓展迁移。

要求选择一则,阐发个性化的有创意的阅读。

学生能扣住观点,说出自己的感悟,并能联系生活实际,扣原文主题进行小结。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能力层级为探究F。

课内文言文阅读,完成下题。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65.孔子曰:

”这句话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要向所有的人学习,学习好的,不要学坏的。

B.三个人在一起的时候,里面一定有我的老师,要学习老师的优点,指出老师的缺点,予以改正。

C.每个人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D.别人的优点应该学习,别人的缺点应引以为戒。

166.下面不是谈学习方法的为()

A.学而时习之B.逝者如斯夫C.学而不思则罔D.温故而知新

167.选择恰当的句子依次填入以下三句话的横线上,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1)学而不思则罔;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温故而知新;

(4)不亦乐乎

①“”,这是很有道理的,少数同学认为复习旧课是白白浪费时间,没有什么新意,这是不正确的。

②要想取得学业上的进步,必须学会拜师。

除了学校的老师外,社会上到处都能找到自己的老师。

所谓“”,这话一点也不假。

③为了办好这期黑板报,宣传组的同学设计刊头,撰写稿件,编辑资料,忙得“”。

A.

(1)(3)(4)

B.

(2)

(1)(3)

C.(3)

(2)(4)

D.(3)

(1)(4)

168.

(1)解释下列加点字。

温故而知新:

吾日三省吾身:

(2)翻译下面一则《论语》。

165.D

166.B

167.C

168.

(1)(2分)旧知识,以前学过的知识/反省

(2)(2分)曾子说:

“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

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

跟朋友来往是不是不诚实呢?

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

165.

”意思是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

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它包含了两个方面:

一方面,择其善者而从之,见人之善就学,是虚心好学的精神;

另一方面,其不善者而改之,见人之不善就引以为戒,反省自己,是自觉修养的精神。

166.

B.逝者如斯夫谈的是珍惜时间。

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

167.

这是考查学生默写古诗文的能力。

理解性默写则摒弃了死记硬背,要求考生通过反复诵读,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理解文意,难度要大一些。

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168.

(1)学生应了解文言的句读知识,学会有感情的朗读文言文,培养语感并能根据句子中词语的意思含义来划分句子节奏。

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比如句子的“主—谓---宾”有时还要注意一些特殊的用法。

(2)这是考查对文言文句子的理解和翻译。

”(《学而》)

”(《为政》)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雍也》)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述而》)

”(《子罕》)

”(《子张》)

169.《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____家经典著作之一。

宋代把《论语》《大学》《中庸》和《_________》合称为“四书”。

17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l)为人谋而不忠乎?

忠:

_________

(2)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信:

_________

(3)三十而立立:

_________(4)人不堪其忧堪:

__________

17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72.请你结合学习实际,说说对“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理解。

169.儒四书

170.竭尽自己的心力诚信立身,指有成就。

能忍受

171.孔子说:

“军队的可以改变主帅,但哪怕一个普通人,也不可以改变志气。

172.围绕“只读书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

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疑惑)。

”回答即可。

(意思符合即可)

169.试题分析:

最好的办法就是将这些篇目做一个系统的梳理,可按朝代和国籍编序,列出每一篇目的出处、作者、文章内容要点以及相关的资料等。

识记文学常识。

170.试题分析:

文言实虚词的学习和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首要环节,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和掌握常见实虚词的基本意义和用法,而且还要注意词语在上下文中的特殊含义和用法,这就要求学生能活学活用。

171.试题分析:

翻译文句是中考文言文阅读必考题型之一。

翻译文句,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翻译文句时要做到字字落实,要特别注意对关键词语的把握,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一般用对译法、替换法、调整法、保留法、增补法、删削法等办法进行翻译。

172.试题分析:

要求在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及作者观点态度的基础上,能联系社会、生活的实际和个人认识,对文章做出评价,阐发个性化的有创意的阅读。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家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