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新闻热点素材积累.docx
《高考新闻热点素材积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新闻热点素材积累.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新闻热点素材积累
2019年高考新闻热点素材积累
让疯狂的片酬回归理性1
古装剧热炒野史正史科普别滞后2
高铁“霸座”不妨纟内入黑名单3
“霸座”应付出代价,但人肉也得克制4
高铁“霸座男”道歉,能免惩处吗?
5
“睡眠教育”是全社会必做的作业6
热闹的书展,不妨多些冷思考8
对董明珠造芯片应给予更多支持9
30亿条用户数据被窃取,运营商应被追责10
让疯狂的片酬回归理性
孙佳山
2018年08月23日04:
44来源:
人民网一人民日报
近日,“天价片酬”再度成为舆论热点。
继中宣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家电影局等部门联合印发《通知》,要求加强对影视行业天价片酬、“阴阳合同”、偷逃税等问题的治理之后,爱奇艺等三家视频网站联合正午阳光等六大影视制作公司,共同发表了《关于抑制不合理片酬,抵制行业不正之风的联合声明》,首都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业协会、横店影视产业协会、中国电影导演协会等行业组织也纷纷发表相关声明,倡议加强行业自律、规范行业秩序,营造良好的影视文化创作氛围。
过去几年,不少影视明星的天价片酬、“阴阳合同”、偷税漏税等不良现象,受到社会各界的持续关注。
上一轮引发舆论热议的焦点,就是某电视剧两名主演的片酬高达1亿多元人民币。
影视明星的片酬达到电影、电视剧、电视综艺、网络视听节目等成本预算的2/3以上,一度成为
影视行业的潜规则。
过高的片酬,使得剧本、拍摄、制作等本应是影视制作链条更重要环节的投入被大幅缩减,使得电影、电视剧、电视综艺、网络视听节目更为严重地依赖大牌影视明星和金融资本介入,进一步挤压大量中小成本电影、电视剧、电视综艺、网络视听节目和三、四线及未成名演员的生存空间和话语权,导致文化娱乐工业生产要素供给的紊乱和失衡,折射出不平衡的供需关系,破坏了影视业可持续发展的健康肌体。
不仅如此,由于票房、收视率、点击量还直接影响着影视制作公司、电视台、视频网站以及电影、电视剧、电视综艺、网络视听节目的广告招商等经济利益,天价片酬所带来的“压力传导”,还会进一步引向票房、收视率、点击量造假。
近几年这方面的教训并不鲜见。
而在电影领域,前些年不断高涨的票房神话吸引了大量“热钱”涌入,有的影片某种程度上成为金融衍生品,从前期筹备、拍摄到后期制作、宣发都可以被打造成金融产品进行融资、信贷。
在极端情况下,影片甚至尚未面世就已经提前收回成本。
而另一方面,相关版权和衍生品等领域还很不规范,全面有效的监管机制和权益保障体系也尚未建立起来,影视产品的过度金融化潜藏着巨大危机。
让疯狂的片酬回归理性,让“阴阳合同”、偷税漏税等不良现象无所遁形,抓住了当前影视行业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回归创作、正本清源的治本之策,同时也是营造影视业风清气正、健康有序的创作氛围和市场环境的一个重要起点。
正如中国电影导演协会在声明中所说,“某些平台和制作机构之间存在的收视率、点击量造假,电影票房造假,制作发行垄断,宣发恶意竞争,乃至金融资本将影视作品工具化等现象,同样是会妨碍行业发展的症结问题”。
而上述乱象充分说明,市场不是万能的,纯粹意义的市场经济有其无法根治的弊端,维护推动当前影视业的健康发展,需要建立更为科学有效的调节机制和监管措施。
只有下大气力整合、调节近些年所累积的犬牙交错的行业利益格局,针对供需关系失衡的问题进行有效的供给侧改革,通过建章立制等强制性制度性规范,来约束金融杠杆的疯狂投机,进一步捋顺诸多扭结的、纠缠的行业结构,才有可能真正从根本上,让影视明星的片酬回归到正常区间,让文化娱乐工业的各生产要素的价格和价值相匹配,促使我国影视行业在良性健康的轨道上可持续发展。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影视业的发展有目共睹。
我国已经成为电视剧第一生产大国、第一播出大国,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世界第三大电影生产国,影视业的长足发展,凝聚了几代影视人的不懈努力,几代观众的信任支持。
新的时代,中国影视业正从影视大国向着影视强国进发。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宏伟目标的实现需要每一个影视工作者踏踏实实走好脚下每一步。
而千里之堤也往往溃于蚁穴,影视行业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整体,良好的发展局面来之不易,风清气正的大环境更需要大家一同维护。
这一次,关于天价片酬、“阴阳合同”、偷逃税等行业积弊,管理部门痛下决心,行业协会积极响应,受众和舆论广泛参与,让我们看到,影视业的基本面是好的,大多数从业者拥有文化自信、忧患意识和职业担当,有维护行业规范和秩序的自觉与使命,也让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会更好!
(作者为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
《人民日报》(2018年08月23日23版)
古装剧热炒野史正史科普别滞后
作者:
吴云青
古装剧热播之际,不仅是文化宣传单位“该”出手以正视听之时,也是一个对公众进行正史科普的绝佳机会
最近有两部演绎乾隆故事的清宫戏正在热播,《延禧攻略》里把富察皇后视为“白月光”的乾隆,在《如懿传》里对“如懿”一往情深,这种设定让网友笑称“电视剧不能连着看”。
令人联想起前几年流行雍正清宫戏的时候,雍正也在不同的电视剧里跟不同的女子谈着轰轰烈烈的恋爱。
古装剧不是历史剧,上述几部说到底不过是披着历史外衣的言情剧,不必要求它们完全忠实于历史,但它们对历史的附会越能自圆其说,将“野史”“假历史”深入人心的影响力就越大,客观上会给很多观众造成错误、混乱的认知,破坏公众的历史常识基础。
因此,附会历史的古装剧越是热播时,严谨的历史科普类节目越是不能缺位、不宜滞后。
不要小看了古装剧附会历史的影响力。
人在吸收信息时难免受到先入为主的心理暗示,假如对相关历史缺乏了解,也就缺乏辨别能力,很容易被这类剧带着跑。
现在不少影视剧在制作上比较有精品意识,比如《如懿传》宣传该剧组在礼仪细节、服装造型上的严谨,这是好事。
但遗憾的是,相当一些剧存在剧本层面的硬伤,包括历史、逻辑、常识等谬误,前不久就有几部古装剧的“中医梗”被指出错。
《鹿鼎记》里韦小宝讲过一个撒谎的诀窍,就是多讲真实的细节,细节足够真实,整体的谎言更容易取信于人。
古装剧也好,伪历史小说也好,把历史细节与虚构情节完美结合固然体现了创作者的功力,让作品更加好看,但也确实更加考验众多观众和读者的判断力,稍不留意就会被“忽悠”住。
当然,这绝不是说为了减轻作品对受众的误导,就不应该追求细节真实,只是在陈述这个客观存在的现象。
有些文学、影视作品不可能摆脱依附历史的内容虚构,或许也不用承担区分真实与虚构的责任,这正是文化宣传等部门该“出手”之时。
电视台能不能适时播出一些关于清帝的纪录片?
访谈节目能不能请来相关历史学家对热播剧里的矛盾之处做些点评?
最近《延禧攻略》还带火了故宫里的延禧宫,据说不少游客“慕名而来”,这也是个正史科普的机会。
说起来,古装剧热播之际,不仅是文化宣传单位“该”出手以正视听之时,也是一个对公众进行正史科普的绝佳机会。
毕竟,热播剧调动了公众对那段历史的好奇心,传播效率比平时更有保障。
高铁“霸座”不妨纳入黑名单
张涛
2018年08月23日08:
36来源:
法制日报
高铁是一面镜子,照出每个人的文明素质。
对乘车行为加以规范和约束,不仅关系到交通出行秩序,也关系到整个社会文明水准的提升
8月21日上午,在从济南到北京的高铁上,一名男乘客霸占了一女乘客靠窗的座位,并以站不起来为由,拒绝回到自己的座位。
经列车长及乘警劝说无果,当事女乘客被安排到商务车厢。
列车长劝说男乘客的视频被发布到网上后,该男乘客的做法遭到网友的批评(8月22日《北京青年报》)。
对号入座是乘坐高铁等交通工具的基本规则,这既可保障购票乘客的应有权益,也有利于维护交通出行秩序。
乘客可以自行协调调换座位,不过必须征得对方的同意。
而在这一事件中,男乘客先是抢占了女乘客的座位,在女乘客明确表示不愿调换座位时,仍拒绝让出座位。
这一奇葩行为,让众人大跌眼镜。
不过,与“霸座”行为相比,高铁工作人员对于“霸座”者的束手无策更值得关注和反思。
在女乘客找到乘务员反映后,先是列车长出面和男乘客进行沟通,然后又找来乘警进行劝说,却始终无果。
最终,女乘客被安排到商务车厢就座,直到终点也没能回到自己的座位。
霸占他人座位固然是不对的,但由于相关规定对于违反对号入座没有具体处罚措施,高铁工作人员只能以劝导为主,没有更有效的办法。
尽管男乘客的做法遭到其他乘客的指责,相关视频发到网上后也引来网友批评但单纯的舆论谴责,并不能让当事人产生羞愧感,从而自觉约束行为。
或许在一些人看来,“霸座”虽然可气,但也没什么大不了。
同一车厢的座位并无区别,坐在哪里都一样,当事女乘客大可不必和男乘客较真,自己坐到男乘客的座位就是了。
其实,与“霸座”较真看似小题大做,实则是在抵制不文明行为。
这名女乘客不仅是在维护自己的乘车权益,也是在捍
卫出行规则。
铁路进入高铁时代,公众的规则意识也应与时俱进。
维护公共交通出行规则,显然不能靠女乘客一个人战斗。
去年1月,中国铁路总公司发布《铁路旅客信用记录管理办法(试行)》,将“扰乱铁路站车运输秩序且危及铁路安全、造成严重社会不良影响”等七种失信行为,纳入铁路旅客信用信息记录管理。
今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文明办、最高法等多部门联合发布文件,有前述七种失信行为的行为责任人将在一定时间内被限制乘坐火车。
“守信者走遍天下,失信者寸步难行”,以黑名单的形式治理旅客失信行为是一个好办法。
不过,从现实操作看,黑名单管理制度尚有待完善的地方。
去年5月,一则老人在高铁上乱扔瓜子皮被阻,怒将瓜子分撒整节车厢,并怒斥清洁工的视频在网络上疯传。
网友看完后纷纷替清洁员打抱不平,很多人更是要求将这位老人列入黑名单,禁止其再乘坐高铁动车。
不过,对照相关规定,这位老人的做法虽然涉嫌扰乱运输秩序、造成社会不良影响,却并未危及铁路安全,很难将其列为失信行为。
同样,高铁“霸座”也不符合现行的旅客黑名单标准。
高铁是一面镜子,照出每个人的文明素质。
对乘车行为加以规范和约束,不仅关系到交通出行
秩序,也关系到整个社会文明水准的提升。
有关部门不妨认真总结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对试行办法
及时予以修订完善,将“霸座”“乱扔垃圾”等不文明行为纳入黑名单范畴,倒逼失信者对于规则产生敬畏。
“霸座”应付出代价,但人肉也得克制
2018-08-2310:
53来源:
光明网-时评频道
作者:
任然
男子高铁上“霸座”所掀起的舆论还在继续发酵。
最新的报道指出,当事男子孙先生已就事件回应称,当时态度不太好,现在对自己的行为很后悔,并向女乘客表示道歉。
除此之外,事件中还有一个被忽视的细节,那就是“霸座”男不出意外地遭遇了网友的人肉。
公然“霸座”,屡劝不改,甚至还“强词夺理”,这样的行为最终遭遇舆论曝光,被千夫所指,确实不值得同情。
事实上,在智能手机普及的当下,一个人的道德和行为失范可能对应的舆论惩罚,当事人是应该要有所预期的。
不过,回到舆论惩罚的角度,对某一行为的舆论谴责是一回事,对当事人进行“扒光”式人肉,又是另外一回事。
这起事件中,涉事男子头像虽然在主流媒体的报道中多被打码处理,但互联网上,有关此事的无码视频和当事人照片随处可见,涉事男子的姓名、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等个人信息也均在网上被公开,不少网友甚至是一边调侃“涉及隐私请大家尽量不要转发”,一边以实际行动扩散传播男子的隐私信息。
有关网络人肉的正当性和边界问题,几乎在每次的网络事件中都会被讨论,个中道理也早就不言自明。
此次事件中,由于当事男子明目张胆的“霸座”行为没能得到列车方面的有效干预,反倒进一步激发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