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成员会办公室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601723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成员会办公室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成员会办公室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成员会办公室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成员会办公室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成员会办公室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成员会办公室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成员会办公室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成员会办公室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成员会办公室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项目实施情况调研。

对前两年实施的项目进行抽样实地调研,总结项目申请、评审、启动、经费管理等环节实施的经验和问题;

(2)科研仪器管理模式与资助结构调研。

针对科研仪器经费需求差异大,经费规模和研制复杂程度不同等特点,调研提出管理模式与资助结构的特性和要求,研究制定适合不同规模和特征的仪器类项目管理模式与资助结构;

(3)管理办法研究。

针对不同规模科研仪器项目在项目申报、评审、立项实施直至结题验收和后评估等环节中的管理要求和特点,形成规律性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提出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管理办法;

(4)经费管理研究。

专项项目的研究经费管理是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经费管理调研的基础上,提出经费管理的改进思路和内容,更加适合大项目特别是仪器类项目的管理。

如经费预算的模式、拨款模式、经费申请科目设计、经费监理等;

(5)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指南研究。

根据重大仪器专项基本内涵、特点以及主要管理要求,基于各学科领域对科研仪器设备发展需求和发展重点研究,提出编制重大仪器设备项目年度申请指南的基本框架和原则,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布项目指南提供研究支撑。

预期目标:

(1)项目总结报告,对以上各项调研成果进行系统性阐述;

(2)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项目管理办法初稿;

(3)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2015年度项目指南初稿;

(4)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实地调研报告集。

资助额度:

30万元

专题2:

地理科学学科关键词与专家多源信息的关联方法研究

面对日益增加的基金申请量,为了保证指派工作的科学性,并提高指派效率,我委部分试点学科尝试在现有申请代码的基础上,通过提供研究方向和学科关键词,实现了申请书表达的规范化。

如何根据学科特点,从现有学科设置的关键词体系出发,关联学科关键词与评议专家论文、项目等多源、开放信息,是建立申请书与评议专家科学、长效的匹配机制的关键。

(1)面向科学基金项目通讯评审专家辅助指派管理工作需求,针对目前学科关键词与评议专家的论文、项目等信息的表述差异,研究两者之间的关联方法;

(2)利用上述关联方法,基于专家的论文、项目信息实现其属性描述中学科关键词与研究方向的自动确认、更新与定量评价;

(3)基于申请项目评审专家计算机智能辅助指派结果,对关联算法质量进行评估。

针对学科关键词与评议专家论文、项目信息表述不一致这一关键问题,制定两者之间的关联方法,为基金指派过程中申请书与评议专家的科学匹配提供支持,并根据辅助指派中的实验结果,对关联方法进行评价,形成研究报告。

20万元

 

专题3:

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实施效果分析与发展战略研究

为稳定地支持基础科学的前沿研究,培养和造就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和群体,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自2000年起资助创新研究群体项目。

该项目重点资助国内优秀中青年科学家为学术带头人和骨干的研究群体,围绕重要研究方向在国内开展基础研究。

该项目实施近15年来,相关学科领域在科学创新、团队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1)重点调研交叉学科群体的资助效果和发展经验,为将该类创新研究群体作为未来资助的增长点提供政策参考;

(2)了解国内科研团队的培育方法,开展国内外比较研究;

(3)收集主要国家科学基金组织和重要科学研究管理机构在创新研究群体方面的资助项目信息,比较分析他们在创新研究群体资助条件、模式、规模以及管理办法等方面的特点,从中发现可以借鉴的管理经验;

(4)对在创新研究群体项目管理中现存的主要问题进行深入调研,从而为持续改进和优化基金项目管理提出政策建议。

通过统计梳理创新研究群体项目的资助信息,分析创新研究群体的发展现状,总结近15年来创新研究群体基金的实施效果,探讨创新团队与人才成长的基本规律,对创新研究群体的合理规模和发展速度进行预测研究,形成研究报告,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制定创新研究群体的战略规划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

10万元

专题4:

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资助与管理模式研究

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是1996年设立的专项基金,目前属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人才培养资助体系。

该基金旨在坚持促进基础研究与教育有机结合,依托国家理科基础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加强对本科生的科研训练,提高实践能力,激发科学兴趣和创新意识,为科学研究提供高素质的人才储备。

该基金实施近20年来,对于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学科均衡发展以及促进科研与教学相结合起到了重要作用。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高校学科建设在不断发展变化,该基金定位和资助格局沿用20年前设立之初的定位是否合适,同时该基金评审、评估、评价指标体系应该如何调整,还有目前国家各部门建立了人才项目,如何做好衔接等一系列问题,特设立此委托任务。

(1)系统总结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实施以来所取得的经验及在推动基础科学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

(2)在广泛调研有关部委人才项目尤其是教育部拔尖人才计划的基础上,分析目前我国基础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所面临的历史机遇和挑战,按照贯彻落实“更加侧重基础、更加侧重人才、更加侧重前沿”的战略导向,提出该基金的资助定位的调整建议;

(3)梳理现有资助结构,根据不同学科人才培养的共性和特殊性,提出资助范围与重点;

(4)探索研究以培养本科生为主的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项目的评审、评估方式和评价指标体系。

以完善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的资助格局和管理模式为目标导向,总结该基金20年来实施效果,探讨基础科学人才成长的基本规律,形成研究报告,为基础人才培养基金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专题5:

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野外实习共享服务网研究

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资助地学和生物学野外实践能力提高项目。

十五年来,地学和生命科学领域针对不同类型、不同主题、不同地域在全国布局了十多个野外实习基地,各野外基地在条件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资源共享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对于加强野外技能的训练,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是由于各野外实习基地建设内容、标准以及开放实习时间等问题,又缺乏统一的数据共享服务平台,严重影响了野外实习基地效益的最大发挥。

为了实现野外基地资源共享,充分发挥野外实习基地的功能和作用,特设立此委托任务。

(1)调研地学、生物学野外实习基地现状,总结各野外实习基地资源共享方面经验;

(2)针对地学和生命科学全部基地的野外实习的内容,提炼虚拟实习平台建设的需求;

(3)设计基于GIS方法的系统架构、数据库和系统功能;

(4)提出虚拟实习平台建设和可视化展现系统间的数据交换与数据集成标准、规范;

(5)建设野外实习虚拟共享服务平台,实现系统的查询、演示、管理等功能。

面向野外实习基地资源网络共享的迫切需求,设计野外实习资源整合和共享服务方案,研究与建设野外实习基地虚拟实习共享服务网。

为社会公众对于地学、生物学领域的科学普及提供查询和浏览功能,向全国师生提供网络开放的各野外基地的虚拟实习环境,实现现有野外实习基地资源的共享,成为展现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成果的信息门户,并为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科学管理提供辅助决策工具。

50万元

专题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立项、申请和评审情况调研与规范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是面向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科技发展的重大需求,选择具有战略意义的关键科学问题,汇集创新力量,开展多学科综合研究和学科交叉研究,充分发挥导向和带动作用,进一步提升我国基础研究源头创新能力。

遴选立项工作是重大项目实施的关键。

“十二五”之初,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改变了重大项目的立项机制,目前是由各科学部在分管委主任的领导下,通过科学部专家咨询委员会进行遴选。

“十二五”以来,共立项35个重大项目,现已资助31个。

其中化学科学部6个,数理、工材、信息科学部各5个,生命和地球科学部各4个、医学科学部2个。

(1)“十二五”以来各科学部重大项目立项准备、遴选立项、指南制定和评审等方面的组织特点调研与分析;

(2)各科学部重大项目申请竞争性分析与探讨;

(3)“十二五”以来各科学部重大项目的学科交叉情况综合分析。

通过调研分析“十二五”以来重大项目的立项、申请和评审情况,强化重大项目组织特点,形成科学部重大项目立项、指南制定和评审规范。

专题7:

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及其研究计划运行机制调研

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CGIAR)是世界上最大的专门从事公益性农业科技研究与示范推广的国际机构,下属15个研究中心,建有世界上最大、种类最齐全的种子库,是解决世界重大农业问题的先驱,被业内形象地称为“世界农业科学院”。

CGIAR从2008年起着手开展了新一轮的机构改革,以解决资金短缺、机构臃肿、效率低下等实际问题。

目前CGIAR的改革已经基本完成,重组了相关机构,设立了CGIAR研究计划(CRP)等。

中国一贯重视与CGIAR的合作,在种质资源交换与新品种选育、合作研究、高层人才培养等诸多方面紧密合作。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CGIAR的相关研究中心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合作,如资助中国科学家与CGIAR科学家开展合作研究和召开学术研讨会等。

当前如何调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CGIAR及其研究中心的合作策略,适应CGIAR改革后的新举措,如何围绕CRP开展合作,提高合作效益,更好地服务于我国农业科技的发展,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为此,有必要针对CGIAR改革后的机构组成、运行模式、重点领域和区域,特别是CRP的运行机制等进行系统调研,梳理中国与CGIAR合作的现状和问题,提出具体建议,为更好地谋划与CGIAR的合作提供政策参考。

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改革后的CGIAR组织机构和管理机制;

CRP的运行机制、优先领域、重点国家和地区等;

CGIAR下属重要中心的基本情况、优先领域和合作重点等;

中国与CGIAR合作状况及问题分析;

加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CGIAR及其研究中心合作的政策建议。

详细了解改革后CGIAR的组织机构和管理机制以及CRP的运行机制和优先领域等,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CGIAR如何围绕CRP开展合作以及与CGIAR主要研究中心开展合作提供思路和建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