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589699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47.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日期

教学内容

节数

备 

1

8.31—9.6

始业教育

学生谈话

2

9.7—9.13

我看到了什么(1课时)

校园的树木(1课时)

正式上课

3

9.14—9.20

大树和小草(1课时)

观察水生植物(1课时)

4

9.21—9.27

植物的叶(1课时)

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1课时)

5

9.28—10.4

植物有哪些相同特点(1课时)

国庆放假

6

10.5—10.11

寻访小动物(1课时)

蜗牛

(一)(1课时)

7

10.12—10.18

蜗牛

(二)(1课时)

蚯蚓(1课时)

8

10.19—10.25

蚂蚁(1课时)

金鱼(1课时)

9

10.26—11.1

动物有哪些相同特点(1课时)

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

10

11.2—11.8

复习

11

11.9-11.15

期中考试

12

11.16-11.22

谁更硬一些

比较柔韧性

13

11.23-11.29

它们吸水吗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14

11.30-12.6

砖和陶瓷

给身边的材料分类

15

12.7-12.13

水和食用油的比较

16

12.14-12.20

谁流得更快一些

比较水的多少

17

12.21-12.27

我们周围的空气

空气占据空间吗

18

12.28-1.3

空气有重量吗

19

1.4-1.10

复习考试

20

1.11-1.17

21

1.18-1.24

22

1.25-1.31

期末考试

三上册始业教育课

【教学目标】

1、通过生生交谈和师生对话,通过填写调查表格,展示与教材相关知识和学习方法的前概念,提供已有知识经验基础和学习背景,为确立今后的学习目标打下伏笔。

2、讨论适合本班科学学习的学习模式,用较科学的方法分好学习小组,提出一些感兴趣的科学过程评价方法,讨论形成常规的科学学习制度。

3、初步了解本学期的学习任务和内容,了解课外需要完成的一些科学辅助学习内容。

【教学准备】调查表格。

【教学过程】

1、自由谈话,了解科学学习背景:

师:

暑假中,看或做了哪些有关科学的事情?

请共享。

把经历过的科学发现过程或科学疑问记录下来和大家共同研究,把家中的百科全书等科学资料分享放在教室里供全班课余阅读交流。

2、讨论交流,形成科学学习制度:

生:

确定新的4人小组学习单位,小组长每月轮换。

推选2位科学课代表,明确相关责任和权利。

讨论每月科学之家栏目的操作方法(从优秀作业展览、资料汇萃、创新方法选编等方面分工合作。

3、阅读反思,了解科学学习内容:

组织学生看封面,了解图中意思。

阅读目录,本年级科学有哪些内容呢,让我们也来了解一下。

有哪些内容需要课外补充完成,请做好记录。

完成调查表内容:

针对三上册教学内容已经有的初始概念呈现及问题提出。

小结:

我们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有待于通过课堂内外的科学学习来逐一解决,当学期结束后,回过头来再来看一看这份调查表,希望我们从中看到自己成功了。

三上教科版科学第一单元植物

第一课我看到了什么

知识与技能:

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

过程与方法:

1.初步认识真正的观察应该是有目的的,制订观察的方法和步骤有利于观察的进行。

2.用各种感官观察大树。

3.借助放大镜、皮尺等简单的工具对大树进行观察和测量。

4.用简单的词语记录观察的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懂得从图片上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亲自观察事物会对事物有更多的认识。

2.发展观察大树的兴趣,体会到生命体给我们带来的生机勃勃的感受。

3.在观察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观察的目标和方法,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对大树的观察要指向生命体这个核心概念。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

一些观察用的测量工具(如皮尺、放大镜等),观察记录纸。

一、引言

1.校园里、大路旁、山坡上……到处我们都能看到植物,同学们对校园里的植物最熟悉的是哪些呢?

2.就让我们从身边的熟悉植物——大树开始观察研究吧。

二、看照片上的大树

1.教师讲解:

这是一幅梧桐树的照片,请大家仔细地看图,你能发现有关这株梧桐树的哪些特点?

(你能发现几点?

2.学生汇报:

从图上看大树,我看到了什么?

(要求仔细倾听,并大胆说出新的发现,同时区分哪些是真正从照片上获得的信息。

三、回忆中的大树

1.教师引导:

照片拍得很清楚,但是我们从照片上发现的东西并不多,那么生活中你曾经看到过的大树与这照片上的有什么不一样吗?

回忆我的大树,我曾经看到过什么?

3.教师激趣:

同学们的汇报内容真丰富,有的内容大家都看见过,有的内容有人还从来没看见过,而有人可能从来都没真正看过一棵大树呢?

是不是?

想去仔仔细细地看一棵真正的大树吗?

4.学生交流:

为什么想看真正的大树?

(再去看一看,是不是能看到更多的内容!

会不会也有树瘤?

是不是也有小动物?

是不是还有其它东西?

5.教师总结:

这样带着目的去仔仔细细看大树的时候,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6.学生小组交流并汇报:

如果现在来到一棵大树下,我想观察什么?

我们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

四、观察真正的大树

1.交流:

教师引导孩子们交流在头脑中制订好的观察大树的个人计划。

(观察内容、观察方法、需要借助的工具等)

2.活动:

现在让我们一起去观察一棵真正的大树,我们肯定有更多的发现。

同时把观察到的信息,用简短的词语记录下来。

(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老师带学生按计划开展真正的实地观察活动。

3.评价:

回教室后每小组互相欣赏各自的观察内容,说说从不同的记载中如何体会到观察的大树是一个生命体。

同时推选一位同学的记录单张贴于科学活动专栏内供大家欣赏,其它同学的记录单上交给老师阅读欣赏。

(张贴的记录单要有典型特色。

4.总结:

观察一棵树让我们获得了这么多的信息,观察一棵树让我们发现了一个生机勃勃的生命世界,那么,观察更多的树呢?

请在课外继续观察不同的树。

板书设计:

1、我看到了什么

作业:

1、作业本P1

2、每课一练P1

教学反思:

看到的是什么?

这是三年级的孩子真正意义的第一节科学课。

我想处理好兴趣和习惯是我第一单元的常规工作重点。

既要保护孩子浓厚的学习兴趣,又要有利于促进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

课堂上,在看图中的大树时,孩子们关注大树的结构较少,能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了解树的结构,并试着去描述。

在回忆曾经看到过的大树时,孩子们显示出来的东西并没有我想象的多,结合图片他们讲到了叶、树干、藤蔓、树的形状等信息,联想部分说到了鸟巢、树干上的动物,也有少部分孩子说到低下的小草和周边的环境。

当老师说道想不想去校园看大树时,学生显的非常的兴奋。

教师在引导孩子们讨论时,大部分孩子能说出自己想观察的是什么,怎么观察。

但是实际观察时,孩子最感兴趣的是观察树上的小动物,很容易被树上的小动物吸引,而对于诸如树根、果实、花、叶片长度等相关特点关注明显不够。

显然他们的认知和行为还有一定的差距。

在观察的过程中,我也发现,大多数孩子能用放大镜去观察,他们这么做,有很多孩子是因为对放大镜产生了好奇,急于想使用,而对真正观察的结果并不是很注重,教师在以后的观察活动中还要注意有效的引导学生如何使用工具。

本课还呈现的一个孩子的特点是大部分孩子能在老师和同伴的提醒下及时记录,但是记录的速度比较慢,以致影响了他们的观察,以后的课中教师指导和调整孩子们的记录,使观察更有效

第二课校园的树木

科学概念:

1.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

2.树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有一定的生存需要。

1.用各种方法观察一棵树,描述一棵树。

2.用简图描述树的整体形状。

用拓印树皮的观察树干。

3.用实物来补充语言描述的不足。

能客观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能继续关注树木的变化。

【教学重点】能尝试通过对树有序的观察描述和比较后指向树木作为生命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比较讨论树木的相同之处。

校园中选定一些大树供各小组观察所需,同时为各小组准备:

一张观察记录纸,一支蜡笔,一把软尺,一个放大镜。

一、观察树木的方法

1.总任务:

分小组进行观察,每个小组尽量观察不同的树木;

小组内要分工明确,每个人要有观察任务;

描述一棵树,完成一篇观察笔记。

2.分任务:

我们所要观察的树长在校园的哪个地方?

我们怎么按顺序来观察一棵树?

(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

3.交流:

我们可以用哪些新的观察方法来观察新的内容?

(画简图、测量树干粗细、闻树叶、看果实、拓印树皮、捡拾标本、对比法……)

4.比较:

我们能比书上的观察记录记得更好吗?

(先用简单的词语记录下来,回到教室后整理成观察笔记。

二、观察记录一棵树

1.从远处观察整棵树,我们怎样记录?

(树冠形状、树的高度等)

2.从近处有序观察树的各个部分,我们会有哪些新的发现?

这棵树真大!

看看我捡到的树叶和果实。

这是树的果实。

这是我的树皮拓片。

(拓印树皮图案的方法:

把白纸紧压在树干上,先用手指在纸上反复按压,再平捏蜡笔在纸上涂擦,使凸起的部分染上颜色。

3.让我们一起来把观察到的内容记录下来吧。

要写出观察的时间、地点、小组成员。

要按观察的顺序来记录。

最好能贴上收集到的实物标本。

三、整理我们的观察记录

1.整理:

分小组根据观察记录整理成观察笔记。

2.描述:

分小组描述一棵树:

这是我们组的观察记录,能猜出是校园里的哪一棵树吗?

3.比较我们的观察记录,思考、交流:

我们观察了哪些树?

这些树的生长需要什么样的条件?

不同的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通过深入讨论,我们发现了这么多的大树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请选定一棵你喜欢的大树,在课外继续观察它,它会怎样变化?

把你的意外发现都记录下来,同时把精彩的发现张贴于科学学习栏目内。

(对总结的内容须得从学生实际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学生能发展到什么程度就总结到什么程度,书上总结内容仅作样本供参考。

树的不同之处:

树冠有大小

树干有粗细

有的树皮光滑,有的粗糙

结的果实不一样

叶片不一样

……

树的相同之处:

它们都长在泥土里

都需要阳光、水

都有树干、树皮

都有树叶、果实

1、作业本P2

2、每课一练P2

3、观察大树,写一篇观察日志

《校园的树木》是小学科学是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二课时。

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这一课时应该带学生走出教室,走进校园观察树木进行记录。

由于三年级学生比较小,初次接触写作文,对于观察记录更不会写,此外如何观察学生也不会。

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在今年的教学中,我在学习第一课时时,首先指导学生进行观察课本上的大树的照片,看看能看到些什么,然后让学生想想自己在日常中看到的大树,你又对大树了解了些什么,使学生真正明白:

要想对大树了解的更多、知道的更多,带着这样的目的去看大树的时候,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这样调动了学生观察的兴趣和兴奋劲。

怎样观察呢?

怎样写观察记录呢?

在第一课时的时候我就知道学生阅读课本第7页小朋友的观察记录,使学生明白观察要有一定的计划,所以在观察前要写出观察计划,小组内要做好人员分工和准备好观察所用的物品。

这样才能观察全面、详细。

通过上课,我有以下收获:

一、教师对于室外观察要做好组织和引导。

由于在开学初我就给学生分好了组,所以在上课时,我首先领着学生在校园里认识了一下校园中的树木,然后指定不同的小组观察不同的树木。

在观察活动开始前,我简单的介绍了观察记录表的做法和强调了室外观察的纪律,然后让学生分组开始观察。

二、学生的观察记录参差不齐

学生在观察记录时非常兴奋,自顾自得,根本不注意合作。

即使小组内观察的同一棵树,观察记录也不一样。

在观察记录时,即使老师一再强调,学生还是没有合作。

这就要求在学生分组整理观察记录中小组之间要进行合作、交流,说出自己看到的,记录本组成员说的自己没有看到的,整合自己的观察记录,让自己的观察记录完善。

三、指导学生多种方法观察大树。

在学生观察认识大树时,我进行巡视指导。

如可以通过用手围、用胳膊抱的方法进一步感知树干的粗细,可以“拓印树皮”、“拓印树叶”“画树叶和树的形状”来认识树皮和树叶。

通过用手摸来认识树皮的粗糙程度。

让学生在具体实践中通过树皮拓片的比较,学生可以发现树皮的粗糙程度不同,这样的课外实践既迎合了学生的兴趣同时也寓教于乐。

第三课大树和小草

1.小草和大树一样,具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2.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植株的高矮、茎的粗细和质地。

3.大树和小草都有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用简图画出小草的主要形态特征,能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

体会到小草和大树一样,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体,具有爱护小草,不践踏小草的意识。

【教学重点】找大树和小草的相同点,体会陆生植物生命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

几种常见的小草,最好有三叶草(黄花酢浆草)和狗尾草;

一条樟树枝和它的果实、叶片。

一、认识常见的小草

1.师生交流:

在校园里不仅有高大的树木,还有低矮的小草。

我们认识这些小草吗?

这些小草长在校园的哪些地方?

2.教师指导:

对不知名的小草怎么认识?

提供认识的方法及资料。

二、观察记录狗尾草

在校园、田野、路旁、果园中都能找到狗尾草,为什么叫狗尾草?

是呀,它的果实串毛茸茸的,很像狗尾巴。

它是一年生杂草,各地都有分布。

2.观察记录要求:

运用前面学过的观察顺序、观察方法、记录方法来观察记录一株狗尾草。

3.小组学生活动:

观察狗尾草,我们用简图把它的样子画下来。

上台描述互相补充:

这是我们观察的狗尾草。

(能把狗尾草的主要特征根茎叶果实大致画下来即可。

4.组间活动:

比较不同的草,找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

(启发引导:

从植物器官及生存环境、生长年限、生长变化规律等方面比较)不同的小草千姿百态,各有差异,但是它们之间存在着很多共同特征,说说你对小草的想法,是呀,小草虽小,但也十分可爱,我们应当呵护它们。

三、比较樟树和狗尾草

1.引导讨论:

可以从哪些方面比较樟树和狗尾草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2.比较完成对比表格:

樟树

狗尾草

颜色

软硬

粗细

质地

形状

大小

气味

3.交流汇报:

樟树和狗尾草的相同和不同。

引导学生了解:

像樟树茎一样的茎叫木质茎,像狗尾草一样的茎叫草质茎。

(让学生在汇报中能使用这些词语即可,不要求对概念进行背诵,以下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例同。

四、整理相同和不同

1.比较汇报内容:

总结大树和小草的不同之处,记录在下面圈图的非交叉位置中。

2.全班讨论:

大树和小草有哪些相同之处,记录在下面圈图的交叉框内。

(这是教学重点)

大树小草

3.总结:

从以上唯恩图的表达内容中我知道了树和草的共同点有根茎叶,有的会开花、结果、有种子(基本形态结构相同);

都长在土壤中,需要阳光、水分等(基本生活环境和生活需要相同),我还知道了树和草的寿命不同,树是木本植物,草是草本植物,他们的具体结构特征也各有不同。

(唯恩图的作用是梳理学生的观察比较结果,形成比较明确的概念,并显示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

比较相同点就是为了让学生初步体会到植物生命体的特征,从而指向本单元的核心概念。

对概念内涵的梳理还得从学生实际出发。

3、大树和小草

草质茎草本植物

木质茎木本植物

1、作业本P3、4

2、每课一练P3

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观察了校园的树木,并有了初步的观察方法,所以在上课前用迁移法引导学生观察小草就非常自然。

维恩图是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它的作用是梳理同学们的观察比较结果,形成比较明确的概念,并显示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

在比较大树和小草的异同时,因学生在课堂中已经对小草的特点有了一定的认识,所以很容易得出大树的特点。

教师要重点引导得出相同点,让学生初步体会到植物生命体的特征,如都是有生命的,都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等,从而达到本课也是本单元的核心概念。

第四课水生植物

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水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用简图画出水生植物的主要形态特征,能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

在观察中提出问题,探究水葫芦浮在水面的秘密。

培养研究水生植物的兴趣,体会到水生植物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个体。

【教学重点】利用维恩图总结水生陆生植物作为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教学难点】探究水生植物适应水生环境的结构特点。

几种常见的水生植物,其中最好有水葫芦和金鱼藻,一个水槽,一张记录纸。

一、认识常见的水生植物

1.陆地上生长着许多植物水中也生长着许多植物。

出示实物或图片,这就是两种常见的水生植物水葫芦和金鱼藻。

你课外调查到的水生植物有哪些?

你曾经看到过哪些水生植物?

(补充认识水花生、浮萍、莲、菱、菖蒲、茭白等。

二、观察水葫芦和金鱼藻

1.观察记录:

塑料袋中装有水葫芦和金鱼藻,分发给各小组,要求放入水槽中(为了使金鱼藻能沉在水底有利于观察和简图记录,可在其底部粘橡皮泥),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样子,并用简图把它们画下来。

2.思考:

把橡皮泥去掉,比较观察水葫芦和金鱼藻在水中有什么共同之处?

对,都能浮在水面上,会有什么秘密呢?

3.探究:

尝试剖开水葫芦的叶柄,我们会有什么发现?

这种海绵状气囊结构很轻,所以能浮在水面上(适应水生植物的环境)。

其它水生植物是不是也有相似的结构?

请课外继续探究。

三、比较水葫芦和金鱼藻

水葫芦和金鱼藻有哪些相似之处?

(除了形态结构特征外,还可以稍作拓展,如它们都会繁殖后代,都会死亡等。

)它们是水生植物,它们的生长需要什么条件?

四、比较水葫芦和狗尾草

水葫芦等水生植物与陆生植物狗尾草等又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与前堂课学生总结的陆生植物的唯恩图进行比较,再次填写维恩图,完成对植物生命体特征的梳理。

(都有根茎叶、都会繁殖后代、寿命都短、都是草本植物,都需要阳光、水分和空气等)

4、水生植物

水葫芦:

叶柄膨大充满海绵体,浮在水面上

1、作业本P5、6

2、每课一练P4

3、观察水生植物

《水生植物》是三上科学第一单元的第四课,学生有了前面几课对陆生植物大树和小草的观察,掌握了一定的观察方法。

但是相比陆生植物而言,学生对水生植物的认识就比较少了,这就需要老师的精心引导。

在上课之前我就已经带领学生初步认识了几种常见的水生植物,并且试着让有条件的学生去准备水葫芦、水花生、金鱼藻、浮萍等水生植物,并且做好安全教育,一定要在家长的陪伴下去准备这些材料,危险的地方不能去。

学生在自己准备材料的过程中,已经对这些植物有了初步的探索,激发了学生学科学的兴趣。

第五课植物的叶

树的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功特征。

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叶也是有生命的,叶从叶芽开始生长,到最后衰老死亡,完成了一生。

统计捡到的树叶的数量和树叶的种数;

根据一定的判断依据,划分出同一种树叶和不同种的树叶。

发展研究树叶的兴趣,培养爱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态度和意识。

【教学重点】开展观察叶生命现象的活动,建构起叶也是有生命的科学概念。

【教学难点】是否是同一种树叶的判断。

学生自备材料:

捡一些落叶。

同一种植物的新鲜叶和落叶。

教师准备:

一条有大小不同叶片生长的树枝。

一、统计收集到的树叶

课前大家分别从不同的地方收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