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解放战争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582808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25.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解放战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解放战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解放战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解放战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解放战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解放战争Word文档格式.docx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解放战争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解放战争Word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解放战争Word文档格式.docx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3课《内战爆发》。

一、重庆谈判

1.抗战胜利后的形势

抗日战争胜利后,主宰中国命运的政治力量主要有哪些?

共产党、国民党和美国。

他们对中国的发展前途提出了什么主张。

材料一 今天的中心工作在于消灭共产党,日本是我们外部的敌人,中共是我们国内的敌人,只有再消灭中共才能完成我们的任务!

——蒋介石1945年在国民党六大上的讲话

材料二 我们这次大会是关系全中国四亿五千万人民命运的一次大会。

……我们应当用全力去争取光明的前途和光明的命运,反对另外一种黑暗的前途和命运。

我们的任务就是这一个!

——毛泽东在中共七大开幕词中的讲话

材料三 (美国)在中国所追求的长远目标是推动建立一个稳定、统一的亲美政府,而短期目标首先是“阻止共产党完全控制中国”。

——《美国外交文集》

(阅读材料,分组讨论各派主张和结局)

(总结)消灭共产党,维护一党专制,甚至不惜使用武力,这是国民党的主张;

争取民主与和平是中国共产党的主张;

而美国的主张是实行“扶蒋反共”政策,维护其在华利益。

由此看来,中国面临两种前途:

一种是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社会,一种是建立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专制统治。

只有一个结局:

内战不可避免,烽火必定再燃!

2.重庆谈判

(展示材料)

材料一 蒋介石邀请毛泽东去重庆谈判的电报:

万急,延安

毛泽东先生勋鉴:

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幸勿吝驾,临电不胜迫切悬盼之至。

蒋中正

八月十四日

材料二 我们明知共产党不会来渝谈判,我们要假戏真做,制造空气。

——国民党《中央日报》总主笔陶希圣

蒋介石一边运兵,一边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在十天之内三次打电报邀请毛泽东到重庆商谈和平。

这是蒋介石发给毛泽东的第一封电报,从字面上看,蒋介石急于邀请毛泽东去重庆谈判。

他这样做,又有什么真实意图呢?

请同学们结合材料,讨论交流。

(分组交流)

为了进一步赢得内战的准备时间,也为了制造舆论来欺骗人民,蒋介石想用谈判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欺骗人民,如果毛泽东不去,想把内战的责任推到共产党身上。

展示:

视频《毛泽东等赴重庆谈判》

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1945年8月,毛泽东在周恩来等人的陪同下,到达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

这次谈判结果如何?

签订了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

那么,“双十协定”的内容有哪些?

之后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的内容有哪些?

双方同意以和平、民主、团结、统一为基础,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

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和平建国等。

会议内容:

讨论了建立联合政府、和平建国纲领、召开国民大会、修改宪法草案、整编军队等问题,并通过一系列决议,再一次确定了避免内战、和平建国的方针。

重庆谈判与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为中国实现民主统一、和平建国带来了一线曙光。

二、国民党发动内战

通过谈判,我党赢得了政治上的主动权,国民党则陷入了被动。

政治上的较量失败,但蒋介石自认为做好内战准备之后,公然违背“双十协定”,撕毁政协决议,正式开始与共产党进行军事上的较量,全面内战打响了。

国民党军队乘美国登陆舰开往东北和美国飞机空运国民党军队到内战前线。

1946年6月,蒋介石单方面撕毁协定,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

(播放《中原突围》片断)

这是一场美帝国主义出钱出枪、蒋介石出人的反共反人民的内战。

全面内战爆发后,蒋对我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没想到损失惨重。

在第二年由全面进攻改为重点进攻,攻守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

三、解放区军民的自卫反击

1.粉碎全面进攻

解放战争初期国共力量对比

国民党

共产党

拥有军队

430万人

约130万人

武器装备

接收100万日军装备,取得美国大量武器

基本是步枪

拥有人口

3亿多人

1亿多

拥有地区

大城市,绝大部分铁路交通线

小城镇、乡村、偏远地区

  教师:

在敌众我寡、敌强我弱的局势下,怎样才能赢得战争,成为当时决定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

请同学们设想一下,如果你是当时中国共产党领导层,想一想怎样才能粉碎敌人的全面进攻,赢得战争胜利?

(畅所欲言,只要言之有理就予以肯定)

引导学生分析认识:

强敌面前,如何防御?

制定正确的战略战术是战争和战役走向胜利的关键。

毛泽东提出:

我们在战略上要藐视敌人,在战术上要重视敌人。

1946年8月,毛泽东又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

这样,就使中国人民坚定了同美蒋反动派作斗争的信心和勇气。

针对敌强我弱提出了“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有生力量”的作战方针,以“运动战”为主。

什么叫运动战呢?

就是集中优势兵力,指的是在每次战役上集中绝对优势于敌人的兵力,必须六倍、五倍、四倍、至少三倍于敌,对孤立、薄弱之敌加以歼灭,这样就克服了整体上的劣势。

而我军不计一城一地的得失,把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作战目标,在敌消我长中就会逐渐从整体上扭转我军在兵力上的弱势。

从1946年7月到1947年2月八个月的作战中,我们放弃了100多座城市,却歼灭敌军70多万人。

敌军由于战线太长,每占一个城市都得分兵把守,机动兵力大为减少,只得放弃全面进攻。

2.粉碎重点进攻

全面进攻被粉碎后,国民党调整作战策略,改全面进攻为重点进攻,重点进攻陕北解放区与山东解放区。

(1)中共中央转战陕北

转战陕北示意图

中共中央是如何指挥、粉碎敌人对陕北进攻的?

主动撤离——保存实力;

“蘑菇”战术——拖垮敌人;

引进“口袋”——全歼敌军。

(2)山东解放区

在国民党重点进攻陕甘宁的同时,另一个重点进攻的目标是山东。

(展示《孟良崮战役形势图》,指导学生结合地图以讲故事的形式介绍这一战役的情况。

或利用影视资料制成多媒体)孟良崮战役的胜利粉碎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集团密谋消灭人民革命力量,坚持独裁和内战的方针,在美国“扶蒋反共”政策的扶持下,公然发动内战。

但为了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同时把不愿和平的罪名强加到中国共产党身上,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

为了争取国内和平,毛泽东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达成了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

但国民党公然违背“双十协定”,悍然发动对中原解放区的进攻,全面内战爆发,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制定了正确的作战方针,先后粉碎了敌人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1.国共双方谈判的目的

2.谈判成果:

“双十协定”的签署

1.全面进攻阶段:

进攻中原解放区

2.重点进攻:

进攻陕北、山东解放区

1.作战原则与方针

2.转战陕北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知道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了解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史实,知道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简析国民党南京政权覆亡和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土地改革、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及南京解放等基本史实,并把握解放战争发展到这一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战略决战。

通过列表整理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有关知识和结合地图讲述三大战役战况,培养学生动手和应用相关历史信息的能力。

2.通过对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军队优劣势、强弱势、成败势的发展演变进行分析,归纳出蒋家王朝的覆灭是历史的必然;

培养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历史史实,归纳综合得出结论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大战役和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

分析国民党垮台的原因,认识渡江战役捍卫了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维护祖国统一的历史作用。

学生朗诵: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这首毛泽东的《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不仅表明了人民解放军锐不可当,使中国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且表达了统一中国、维护领土主权独立完整这样一种心声。

渡江战役如何发起?

渡江之前江北广大地区是怎样解放的?

下面我们学习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来解决这些问题。

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展示图片与材料)

材料一 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

就一般情况来说,占乡村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地主富农,占有约百分之七十至八十的土地,残酷地剥削农民。

而占乡村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雇农、贫农、中农及其他人民,却总共只有约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土地,终年劳动,不得温饱。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

公布中国土地法大纲的决议》(1947年10月10日)

材料二 经过土地改革运动,解放区出现的新面貌主要是:

广大农民对中国共产党更加信任和拥护,工农联盟以及解放区的人民民主政权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加强。

广大农民从封建的生产关系中解放出来,生产积极性空前提高,解放区农村的经济面貌得到明显改观。

大批青壮年农民踊跃参军,配合解放军作战,人民解放战争有了巩固的后方和最基本的人力和物力保证。

思考:

中国共产党实行土地改革的原因是什么?

解放区是如何进行土地改革的?

它对解放战争的胜利起到了什么作用?

答案:

(1)原因:

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解放区的发展,解放区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实现耕者有其田。

(2)过程:

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

大纲规定:

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制定了土地改革的总路线。

(3)作用: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二、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1.千里挺进大别山

材料一 毛泽东对这一次战略部署作出的生动比喻:

蒋介石把他的主要兵力集中于陕北、山东,搞“重点进攻”,好比两个拳头一张,胸膛就露出来了。

这样的兵力部署很像一个哑铃,两头粗,中间细。

两头力量强,还有攻势;

中间力量弱,处于防御。

我们就攻其薄弱部分,从中间突破,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胸膛。

材料二 邓小平说:

“我们好似一根扁担,挑着山东和陕北两个战场,我们要责无旁贷的打出去,把陕北和山东的敌人拖出去,我们打出去的担子愈重,对全局愈有利。

(1)为什么选择大别山作为战略进攻的地点?

(2)这一战略部署有什么意义?

(1)大别山接近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在此创建革命根据地,可以直接威胁到南京和武汉两大重镇,减轻陕北和山东解放区的压力。

(2)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图片展示:

2.三大战役

(1)双方力量的变化

1947年夏天,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阶段,标志着蒋介石二十多年的反动统治开始由发展转向灭亡。

特别是到1948年8月,战争的形势发生了更明显的变化。

进入1948年8月时国共的态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学生1:

人民军队人数上升到280万,解放区面积扩大,军民士气高涨。

学生2:

国民党军队人数下降到365万,军民士气低落,危机四伏,国民党收缩到一些战略要地。

教师总结:

经过两年作战,敌我力量发生显著变化。

人民解放军已由130万增至280万人,军队士气旺盛,斗志昂扬。

解放区面积已占全国的1/4,人口占全国的1/3,土地改革大部分完成,后方更加巩固,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

(2)过程

(结合《三大战役示意图》,讲解每次战役的概况。

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引导学生先全面看书,后小组学习、合作探究)

阅读教材第115-116页内容,对重要的年代、人名、地名等作出醒目的阅读标记。

(归纳,出示表格)

三大战役

战役

名称

作战部队

和指挥员

战役时间

歼灭和改编

敌人数

意义

历史意义

辽沈

东北人民解放军

林彪、罗荣桓

1948年9月-11月

47万多人

解放东北全境

淮海

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

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谭震林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55万多人

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

平津

东北人民解放军和华北人民解放军

林彪、罗荣桓、聂荣臻

52万多人

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合作探究】为什么要用和平手段解放北平?

(小组合作学习)

(1)和平民主是当时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2)可以避免不必要的伤亡,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保护古迹和文物,保护环境不受破坏。

淮海战役中,我军投入的兵力为60万人,而敌人在徐州地区的总兵力达80万余人,为什么在人数相对处于劣势的情况下,我军能够迅速取得胜利?

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教师:

不错,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是革命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

正因为这样,陈毅才说“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3.南京解放

展示《渡江战役》视频及图片等资料,使学生感受百万雄师过大江的雄壮威武和国民党军队土崩瓦解的穷途末路之势;

知道4月23日南京解放,意味着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

此后,解放军以秋风扫落叶之势,继续追歼国民党残余军队。

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合作探究】纵观以上几场战役,请同学们讨论一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战胜了国民党军队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讨论,回答)

(归纳)共产党:

打的是人民的战争,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

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解放军的英勇善战。

国民党:

发动的是反人民的内战,不得人心;

政治孤立,贪官横行,统治腐败;

军队厌战。

国民党发动内战,违背了抗日战争胜利后和平民主的历史发展趋势,也违背了全国人民的利益和意愿,不得人心,必然走向失败。

共产党代表全国人民的利益和要求,顺应了抗战后和平民主的历史发展趋势,所进行的事业是正义的、进步的,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经过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国民党反动政权被推翻,新中国如东方升起的太阳,光焰普照大地。

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二、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1.千里挺进大别山:

战略进攻序幕

2.大决战:

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3.南京解放:

国民党结束在大陆统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