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物知识点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581637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34.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生物知识点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1生物知识点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1生物知识点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1生物知识点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1生物知识点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生物知识点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生物知识点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生物知识点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生物知识点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②咽;

③食道;

④胃;

⑤小肠;

⑥大肠;

⑦肛门。

3、消化腺两大类:

①大消化腺:

唾液腺、肝脏、胰腺

②小消化腺:

胃腺、肠腺。

4、口腔:

①唾液腺:

①唾液腺分泌:

唾液

②唾液中含有:

唾液淀粉酶

③作用:

分解淀粉为麦芽糖

属于:

化学性消化。

②舌:

搅拌;

②:

属于物理性消化

③牙齿:

作用:

咀嚼;

5、胃:

①呈囊状;

②特性:

具有较大的伸展性;

③容纳食物:

2升左右;

④胃壁内有胃腺:

(小腺体)

①分泌胃液;

②内含胃蛋白酶;

③分解蛋白质为多肽;

化学性消化

   ⑤胃壁肌肉发达:

①肌肉收缩引起胃的蠕动;

②研磨和搅拌食物

6、小肠:

①消化系统的主要器官;

②长度:

6米

    ③肠壁内有肠腺:

①肠腺分泌肠液;

             ②肠液有多种消化酶;

             ③属于化学性消化;

7、肝脏:

①分泌胆汁

    ②胆汁不含消化酶;

    ③乳化脂肪为脂肪微粒;

    ④属于物理性消化。

8、胰腺:

①分泌胰液;

     ②胰液有多种消化酶;

     ③属于化学性消化。

9、营养物质的消化:

10、吸收

①口腔、咽、食道基本没有吸收作用;

②胃:

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酒精;

③小肠:

①吸收的主要场所;

②小肠很长、内表面有大量环形皱襞:

③皱襞上有绒毛状的突起:

小肠绒毛;

皱襞和小肠绒毛的作用:

增大吸收面积;

④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⑤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特点:

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⑥作用:

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

(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维生素、甘油、脂肪酸等)。

④大肠:

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

11.右图表示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在消化道各各器官(依次用A.B.C.D.E表示)内被消化的程度:

(1)图中的C代表消化道的胃部分,D代表消化道的小肠部分。

(2)图中的X代表淀粉的消化,Y代表脂肪的消化。

(3)图中D段内的消化液有肠液、胰液和胆汁。

(4)从图中可以看到蛋白质的消化开始于胃(填器官名称)

(5)营养物质的吸收主要发生在图中字母_D_所示的器官部位。

.

12.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为什么用37度温水?

答:

因37度接近(口腔温度),酶的_消化能力_最强。

13.食物在_消化道里将被分解成为_小分子物质_的过程叫消化。

物理性消化:

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的蠕动,将食物磨碎、搅拌,并与消化液混合。

牙充分磨碎,舌搅拌属物理消化,是形态改变。

化学性消化:

通过各种消化酶的作用,使食物中各种成分分解为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

因唾液中含淀粉酶,能将食物中少量淀粉分解成麦芽糖属化学成份改变是化学消化。

14.细嚼慢咽和狼吞虎咽那种更科学?

细嚼慢咽可充分磨碎,利于消化。

第三节:

合理膳食

1、合理膳食:

①营养物质比例合适,搭配合理

②良好的饮食习惯:

①一日三餐,按时进餐

②不偏食,不挑食

③不暴饮暴食;

④饭后不宜立即进行剧烈运动。

2、食品安全:

①食品原料的成分和质量问题;

②食品在加工、运输、储存、销售过程中产生的安全问题。

3、六类营养物质中最重要的能量物质是糖类;

备用能源物质是脂肪。

③蛋白质作用:

a是够成人体细胞的最基本物质b主要为人体生长发育。

受损细胞修复和更新提供原料(如“大头娃娃”的因为劣质奶粉中缺少蛋白质)“豆奶工程”是为正值生长发育的青少年,提供蛋白质和钙

4、缺维生素A;

皮肤干燥,夜盲症(植物性食物中不含VE,但含胡萝卜素,可以在人体内转化成VE)(如和尚素食,但并不缺含VE)缺维生素B:

神经炎、脚气病(多吃粗粮)缺维生素C:

坏血病、牙龈出血,抵抗力下降(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缺维生素D:

佝偻病(儿童),骨质疏松病(成年人)

5肝脏是最大的消化腺:

唯一不含消化酶的消化液是胆汁。

6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①小肠很长②内表面有皱襞和小肠绒毛,责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③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利于吸收④有肠腺,分泌肠液,利于消化。

①②④利于消化①②③利于吸收)

第二章:

人的生活需要空气

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1、呼吸系统的组成两大部分:

①呼吸道;

②肺:

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2、呼吸道:

(①鼻腔;

③喉;

④气管⑤支气管。

①鼻腔:

①鼻毛:

阻挡灰尘→清洁空气。

②黏膜:

分泌黏液→清洁、湿润空气。

③黏膜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温暖空气。

②咽:

①气体和食物的共同通道

②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的共同器官。

③喉:

①以软骨为支架

②使气体畅通

③是发声的器官

④气管:

①以“C”形软骨为支架

⑤支气管:

①树枝状的分支,越分越细

②分支末端形成肺泡

3、肺:

①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②肺泡:

①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

②肺泡数目很多、外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

③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组成这样的结构利于气体交换。

4、呼吸的四个环节:

①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呼吸运动完成);

②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气体扩散作用)

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氧与血红蛋白结合)

④组织内的气体交换。

5、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③呼吸运动:

通过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完成吸气和呼气的过程;

④呼吸肌两大类:

肋间肌(包括肋间外肌和肋间内肌;

)膈肌

⑤呼吸肌与呼吸的关系:

吸气都收缩,呼气都舒张。

6、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两大部分:

a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b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①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a发生在肺泡与血液之间;

b原理:

通过扩散作用来实现;

c结果:

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d意义:

a肺泡为血液提供氧气;

b血液把二氧化碳排入肺泡。

②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①发生在组织细胞与血液之间;

②原理:

③结果:

动脉血变为静脉血;

④意义:

a血液为组织细胞提供氧气;

b组织细胞把二氧化碳排入血液

①、AB段:

a表示肺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

b表示吸气;

c肋间肌和膈肌:

收缩;

d肺内容积:

增大。

②、BC段:

a表示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

b表示呼气;

c肋间肌和膈肌:

舒张;

缩小。

③、A点:

表示呼气结束,吸气开始的瞬间;

④、B点:

表示吸气结束,呼气开始的瞬间;

⑤、C点:

同A点。

8人体细胞要获得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必须经过如下①②③等过程来完成

外界空气

肺泡

血液

组织细胞

 

① 

② 

在这些过程中,发生气体交换的动力:

①呼吸运动

②、③气体的扩散作用

第二节、人体怎样获得能量

1、人体需要的能量来源:

①来源于食物;

②具体地说:

来源于有机营养物质。

2、食物中三大营养物质的热价:

a糖类:

17.15千焦/克;

b蛋白质:

c脂肪:

38.91千焦/克。

3、能量的释放:

①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②就是:

呼吸作用;

③主要在线粒体中完成。

4、影响能量消耗的因素:

因年龄、性别、体质、活动强度而不同。

第三节、空气质量与健康

1、影响空气质量的因素:

①工业废气;

②汽车尾气;

③生活垃圾污染;

④燃料燃烧;

⑤其它活动产生的尘埃。

2、空气质量影响人体健康:

空气中污染物能严重危害人和其他生物健康。

3、吸烟有害健康:

①吸烟会损害呼吸系统;

②严重损害多种器官系统;

③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在肺泡里沉积,加强致癌率。

④世界无烟日:

5月31日。

10、①肺:

气体交换的部位。

(痰是在气管和支气管中形成的)②既是消化系统又是呼吸系统的器官是咽,吃饭是不能说笑,是因为会咽软骨来不及盖住喉的入口,食物误入气管(人一分钟的呼吸16次)

11肺泡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

a:

肺泡外面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

b:

肺泡壁和毛细血管都只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c:

肺泡数量多。

⑨肺泡内的氧气进入毛细血管,需经过两层细胞,⑩二氧化碳浓度最高的部位是组织细胞,氧气最高的部位是肺泡(氧气最后在线立体中被利用)

第三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物质运输的载体

1、加了抗凝剂(柠檬酸钠)的血液会出现分层的现象。

血液可分为血浆和血细胞。

2、血浆中含量最多的成分是水(90%),血浆淡黄色半透明的液体,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送营养物质和废物。

血细胞可分为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红细胞:

数量最多,无细胞核,具有运输氧的功能。

男:

5.0ⅹ1012个/L(血红蛋白120-160g/L)

女:

4.2ⅹ1012个/L(血红蛋白110-150g/L)运输氧和

部分二氧化碳过少:

贫血病

白细胞:

数量少,有细胞核,具有吞噬病菌,防御和保护作用。

(4—10)ⅹ109个/L,过多:

炎症

血小板:

量最少,无核,具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

(1—3)个ⅹ1011个/L过少:

流血不止

2、血红蛋白是一种含铁蛋白质,呈红色,决定了血液的颜色,它的特性是:

在氧含量高的地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易与氧分离

3、贫血是指红细胞的数量少或血红蛋白的含量少,前者的原因是营养不良,后者原因是缺铁,应多吃含铁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4、动脉:

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位的血管。

动脉血:

含氧量丰富,颜色鲜红。

静脉血:

含氧量较少,颜色暗红。

静脉:

将血液从身体各部位送回心脏的血管。

5、血浆:

加抗凝剂,血细胞在下,血浆在上,淡黄色半透明液体,含纤维蛋白原。

血清:

不加抗凝剂,血液凝固后在血块的周围出现的黄色透明液体,不含纤维蛋白原。

2、血浆:

①成分:

水、无机盐、蛋白质、葡萄糖、尿素等

②血浆所占血液比例:

55%;

③血浆颜色、状态:

淡黄色液体;

④血浆功能:

①运载血细胞;

②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

3、血细胞:

①包括:

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4、红细胞:

①数量最多,(体积居中);

②没有细胞核;

③形状:

呈两面凹的圆饼状;

④富含血红蛋白:

①一种含铁的蛋白质;

②血红蛋白的特点:

①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

②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

⑤红细胞的功能:

主要功能是运输氧,也运输部分二氧化碳。

5、白细胞:

①数量最少,体积最大;

②有细胞核;

③能作变形运动,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吞噬细菌。

④功能:

吞噬病菌,防御疾病。

6、血小板:

①体积最小,(数量居中);

②没有细胞核;

③形状不规则;

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

7、输血与血型:

①ABO血型系统:

A型、B型、AB型、O型;

②输血原则:

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④献血量:

成年人的血量约为体重的7%-8%,失血达1200ML以上会有生命危险。

一次失血不超过400ML不会影响健康。

提倡无偿献血。

一次献血200---300ML,不会影响健康。

①O型血可以给A,B,AB,O型血的人输血,但O型血人受伤;

只能接受O型血;

AB型血只能给AB型人输血,但可以接受A,B,AB,O型血②有小肠流出的血液是营养物质最多的静脉血(是营养物质增加的静脉血)

物质运输的器官

1、血管分为三种类型:

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2、动脉:

①功能:

把心脏中的血输送到全身各处;

②分布:

大多数分布在身体较深的部位;

③特点:

管壁厚、弹性大、管腔相对较小、血流速度快。

3、静脉:

把血液从全身各处送回心脏;

②有的分布较深,有的分布较浅;

管壁薄、弹性小、管腔相对较大、血流速度较慢。

④分布于四肢的静脉,内表面有静脉瓣→作用:

防止血液倒流。

4、毛细血管:

①进行物质交换;

②分布:

数量多,分布广;

管壁极薄、管腔很细、血流速度最慢。

5、心脏:

①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

②大小:

如本人的拳头

③心脏分四腔:

①上左:

左心房;

②下左:

左心室;

(心壁最厚)

③上右:

右心房;

④下右:

右心室。

④心壁厚薄:

①心室壁比心房壁厚

②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厚

③左心室壁最厚

⑤心室都连动脉:

①左心室连主动脉;

②右心室连肺动脉;

⑥心房都连静脉:

①左心房连肺静脉;

②右心房连上、下腔静脉。

⑦瓣膜:

①心房与心室之间的瓣膜叫房室瓣;

②心室与动脉之间的瓣膜叫动脉瓣;

③四肢静脉内表面有静脉瓣;

④瓣膜的作用:

房室瓣心房与心室之间向心室开心房→心室

动脉瓣心室与动脉之间向动脉开心室→动脉

静脉瓣在四肢静脉内向心脏方向开静脉→心房

心室收缩时,房室瓣关闭,动脉瓣开放;

心室舒张时,动脉瓣关闭,房室瓣开放。

动脉中没有任何瓣膜。

6、心率:

①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

②成年人平均心率:

75次/分;

③正常变动范围:

60—100次/分;

血液循环的途径

1、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

2、体循环:

(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全身各处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3、肺循环:

(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

4、体循环和肺循环没有先后之分,是同时进行的。

5、血液循环的共同点:

心室→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房。

6、体循环的意义是:

为组织细胞提供氧气和养料

同时带走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及其它代谢废物

7、肺循环的意义是:

到肺泡处获得氧气并将二氧化碳由肺泡排出体外。

8、体循环使:

动脉血变为静脉血(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9、肺循环使:

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肺泡里的气体交换)

10、血压:

血液在血管内向前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侧压力。

我们通常所说的血压是体循环的动脉血压。

它的表示方式:

收缩压/舒张压可用血压计在上臂肱动脉处测得。

其数值通常用千帕(千帕斯卡)来表示。

心脏收缩时,动脉血压所达到的最高数值,叫收缩压。

心脏舒张时,动脉血压所达到的最低数值,叫舒张压。

健康成年人收缩压正常值是:

12~18.7千帕,舒张压为8~12千帕。

11血液循环系统由心脏和血管组成。

手上的“青筋”指的是静脉。

13脉搏是指动脉的搏动,次数与心率相同,但意义不同,它测量的部位在桡动脉。

适当参加体育锻炼能促使心肌发达,增强心脏功能。

饮酒对心脏和血管有害。

第四章:

人体废物的排出

1、泌尿系统的组成:

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

2、肾脏的结构组成:

肾皮质、肾髓质、肾盂。

3、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肾单位;

4、肾单位的组成包括:

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

①肾小球:

实际上是一个血管球,内流的是血液

经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后,进入肾小囊的液体是原尿

②肾小囊:

内为原尿

③肾小管:

原尿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后,由肾小管流出的是尿液人体内废物的排除

5、排泄:

排出二氧化碳;

尿素和多余水。

方式:

①出汗②呼吸③排尿,排遗;

排除食物残渣如排便

6、①泌尿系统组成:

肾脏(形成尿液);

输尿管;

膀胱(暂时储存尿液)、尿道(肾脏为主要器官)②构成肾脏基本单位为肾单位(有100万个);

包括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③肾小球为毛细血管球:

即是肾单位的组成成分,有属于循环系统④肾小球两端都连着动脉血管(为入球、出球小动脉)肾小球,入球小动脉,出球小动脉里都是动脉血。

⑤尿液形成过程:

肾小球过滤作用。

肾小管的重吸收。

C当血液流经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被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每天形成150升)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吸收回到血液,剩下的水、无机盐、尿素形成尿液。

⑥血浆与血液相比血浆少了血细胞。

血浆与原尿相比,原尿中无蛋白质。

原尿与尿液相比,尿液中无葡萄糖⑦如果尿液中有蛋白质,可能是肾小球病变。

(肾小球过滤异常);

如果尿液中有葡萄糖;

可能胰岛素分泌不足。

⑧从肾脏流出的是尿素含量最少的静脉血(应为尿素随尿液排出)⑨排尿意义:

a排出废物b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维持组织细胞正常功能

7.几种液体间的区别:

如下图所示

①血液与血浆的区别:

血浆中不含血细胞

②血液与原尿的区别:

原尿中不含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

③血浆与原尿的区别:

原尿中不含大分子蛋白质

④原尿与尿液的区别:

尿液中不含葡萄糖;

第五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1、内分泌系统由内分泌腺组成,包括:

(垂体、甲状腺、胸腺、肾上腺、胰岛、性腺)

2、垂体:

分泌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

①生长激素幼年时期分泌过少:

侏儒症;

②生长激素幼年时期分泌过多:

巨人症;

③生长激素成年时期分泌过多:

肢端肥大症;

3、甲状腺:

分泌甲状腺激素;

①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

甲亢;

②甲状腺激素幼年时期分泌过少:

呆小症;

③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

④缺碘:

①造成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少

②甲状腺肿大;

称地方性甲状腺肿(大脖子病)

4、神经系统

(1)、组成:

①中枢神经系统:

①脑;

②脊髓。

②周围神经系统:

①脑神经;

②脊神经。

(2)、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神经元(神经元又叫做神经细胞)

①神经元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

②突起又分为树突和轴突(树突短而分支较多,轴突长而分支较少)

③长的树突和轴突叫做神经纤维(神经纤维的末端叫做神经末梢)

④神经纤维集聚成束及外面的结缔组织膜组成神经。

(3)、脊髓:

①灰质:

(分布在脊髓的中央)(由许多神经元的细胞体组成,有低级的神经中枢)

②白质:

(分面在灰质的周围)(由许多神经纤维组成)

(4)、脑:

①大脑、②小脑、③脑干;

①大脑:

①两大脑半球,大脑半球的表面是灰质,里面是白质

②灰质也由神经元的细胞体组成,是高级的神经中枢,包括:

躯体运动中枢(管理躯体对侧的运动)

躯体感觉中枢(管理躯体对侧的感觉)

视觉中枢、听觉中枢、嗅觉中枢、味觉中枢

语言中枢(人类所特有)

②小脑:

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

③脑干:

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

如呼吸中枢、心血管运动中枢

(5)、人体的调节有两大调节系统的调节:

①神经系统的调节(神经调节)

②内分泌系统的调节(激素调节)

①、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为:

反射;

②、反射的结构基础叫反射弧

③、反射弧的组成包括五个部分①感受器②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④传出神经⑤效应器

④、反射的类型:

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①非条件反射:

(先天、简单、低级、牢固)

②条件反射:

(后天、复杂、高级、不牢固易消退)

③条件反射中有人和动物共有的条件反射(具体刺激引起的反射)

④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抽象刺激(语言、文字)引起的。

第6章:

免疫与健康

一.人体的免疫功能

1、人体的三道防线:

①第一道:

皮肤和黏膜;

②第二道: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③第三道:

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2.抗体:

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了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就会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

3.抗原:

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病原体等)

4.免疫:

最初指人体对病原体的抵抗力。

现指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人体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健康.

5.疫苗:

通常是用杀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于人体后,可产生相应的抗体.

6.计划免疫、意义:

二、传染病及其预防

1、病原体:

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

2、传染病的两个特性:

传染性;

流行性。

3、传染病的四大类型:

呼吸道传染病;

消化道传染病;

血液传染病;

体表传染病。

3.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①传染源;

②传播途径;

③易感人群。

4.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①控制传染源

②切断传播途径

③保护易感人群

三.安全用药

1、安全用药:

①处方药(R);

②非处方药(OTC)。

2、说出一些常用药物的名称和作用。

例如:

牛黄解毒片可用于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等疾病的治疗。

新速效感冒片可用于伤风引起的鼻塞、咽喉痛、头痛发烧等疾病的治疗。

3、概述安全用药的常识。

——分析药品标签包含的信息。

药物的主要成分、适应症、用法与用量、药品规格、注意事项、生产日期和有效期等。

27、人粪尿无害化处理:

①沼气池(甲烷菌等在无氧条件下,产生沼气(主要成分是甲烷))②高温堆肥(用了呼吸作用原理;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形成高温,杀死病菌虫卵)③生态厕所(地下设沼气池)

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28、①虹膜相当于黑眼珠,巩膜相当于白眼珠,晶状体(像双凸透镜,相当于相机镜头)瞳孔(在亮处变小,在暗处变大,相当于照相机光圈)视网膜(内膜,有感光细胞,相当于胶卷)②形成物象在视网膜,形成大脑皮层视觉中枢。

③人眼球完好,看不见可能是视神经或大脑皮层视觉中枢受损④近视原因:

①晶状体过度变凸②眼球前后径过长,物象落到视网膜前方。

近视应带凹透镜,远视相反。

29、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

大脑皮层有运动、感觉、视觉、听觉等多种重要生命活动的神经中枢。

小脑有_____________作用。

喝醉酒的人走路不稳是因为酒精麻醉了_____。

30神经系统调节生命活动的基本方式是________,反射的结构基础是_______,它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部分。

如何区分简单的反射和复杂的反射?

____________________。

31、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胰岛素各有什么作用?

如果异常会有什么表现。

32、人体生命活动重要靠神经调节,其次是激素调节。

33、全球性大气污染问题包括酸雨、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

温室效应是因为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不断增加。

可以通过植树造林来调节生物圈的碳—氧平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