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化学九年第6章《溶解现象》word教案Word下载.docx
《沪教版化学九年第6章《溶解现象》word教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教版化学九年第6章《溶解现象》word教案Word下载.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混合物”
(讲解)从微观的角度想象:
当溶液达到均一、稳定的状态后,其中的溶质、溶剂的微粒及在作不停的无规则运动。
(讨论)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都是一样的。
()
任何无色透明的液体都是溶液。
3、溶液的应用
⑴演示:
硝酸汞与碘化钾反应的比较。
结论:
在溶液中反应最快,解释为什么?
⑵溶液的用途:
略(学生看书)。
4、乳化:
不溶的液体物质在其他物质的作用下,以小液滴的形式均匀悬浮在水中形成的乳浊液。
二、物质的溶解
1、定义:
物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均匀地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的过程。
2、物质溶解时伴随有热量的变化
⑴有些物质溶于水后温度明显升高如氢氧化钠
⑵有些物质溶于水后温度明显降低,如硝酸铵
⑶有些物质溶于水后温度变化不明显,如氯化钠
3、加速物质溶解的措施有
⑴溶解时不断搅拌;
⑵适当的加热;
⑶溶解前将固体物质粉碎。
本节小结:
1、溶液的概念、
2、形成溶液后温度的变化
3、加速溶解的措施。
布置作业:
P1581、2、3
第2课时
6.1物质的溶解
(二)
1、了解一些化合物的水溶液的导电性,通过分析溶液导电的内因和外因,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2、理解化合物的水溶液显电中性的原因;
3、形成水溶液后,凝固点、沸点的变化;
4、简单介绍酸、碱、盐的概念。
1、形成水溶液后,凝固点、沸点的变化
2、化合物的水溶液显电中性
溶液导电的内因和外因的分析
三、水溶液的某些性质
(一)凝固点、沸点的变化
P157活动与探究
少量固体物质溶于水后,使稀溶液的凝固点降低,沸点升高。
(二)水溶液的导电性
(演示)1、几组化合物导电性的测定实验
现象:
干燥的氯化钠晶体、硝酸钾晶体、氢氧化钠晶体、蔗糖晶体、酒精、蒸馏水都不导电,可以氯化钠溶液、硝酸钾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磷酸溶液却能够导电,蔗糖溶液和酒精溶液都不导电。
(分析)两种类型化合物水溶液导电的原因。
氯化钠晶体氯化钠溶液Na+、Cl-
Na+、Cl-水Na+、Cl-通电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不能自由移动能自由移动
不导电导电
H3PO4H3PO4溶液H+、PO43-
(分子)水H+、PO43-通电定向移动
(板书)某些化合物的水溶液导电的原因:
溶液里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
(提问)金属导线导电的原因是什么?
存在自由移动的电子。
2、化合物的水溶液显电中性的原因:
(电荷守恒原理)
在化合物里,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
(强调)“总数”
(小结)
1、不是所有的化合物溶于水后都能导电如:
蔗糖、酒精。
2、化合物离解后生成的阳离子个数不一定等于阴离子的个数。
(问题讨论)
为什么用湿手接触电器设备更容易发生触电事故?
引导是否由于水具有导电性。
(讲解)水不能导电,但它能让一些不导电的物质发生离解生成自由移动的离子,从而具有导电性。
3、思考:
⑴为什么氯化钠晶体不导电而它的水溶液导电?
⑵为什么氢化氢等不是由离子构成的而是由分子构成的,它们的水溶液也能够导电?
⑶为什么蔗糖晶体和它的水溶液都不能导电?
讨论:
灯泡亮的程度跟哪些因素有关?
跟一定体积的溶液里离子的多少有关,离子数目越多,导电能力越强,灯泡越亮。
4、酸、碱、盐的概念
⑴离解生成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
(强调)“全部”
⑵碱的概念
离解生成的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
⑶盐的概念
离解生成的金属阳离子和酸根离子。
(讲解)1、没有“全部”;
2、“铵根离子”看成是金属离子但不是金属离子。
(讨论)“盐中一定有金属元素”这句话对吗?
为什么?
不对。
1、化合物的水溶液的导电的原因;
2、化合物水溶液显电中性的原因;
3、酸碱盐的概念;
4、水溶液的凝固点降低,沸点升高。
P1594、5、6、7、8、
第3课时
4.2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一)
1、掌握用溶质的质量分数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
2、初步了解如何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用溶质的质量分数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
烧杯、玻璃棒、托盘天平、量筒、药匙等
水、食盐等等。
(引入新课)
展示三瓶浓度不同,溶液质量大致相同的硫酸铜溶液。
观察:
判断哪个最浓?
哪个最稀?
思考:
溶液质量相同的情况下,决定溶液浓稀的因素是什么呢?
由溶质、溶剂的质量决定。
(讲解)溶液的“浓”、“稀”粗略地表示了溶液中溶质含量的多少?
一、溶液的组成
(讲解)概念
溶质
溶剂
(提问)1、溶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请举例说明。
2、溶剂可以是多种,请举例说明。
(小结)溶液的质量等于溶质的质量加溶剂的质量。
(练习)指明下列溶液中溶质、溶剂分别是什么?
(1)碘酒、
(2)75%的酒精溶液
二、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概念:
溶液中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叫做~。
一般用百分数表示。
这里的溶质必须是溶解了的物质。
2、定义表达式:
3、意义:
例如:
“5%的食盐溶液”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分析:
若说成是“每100g质量的溶液中有5g的食盐,95g的水”对吗?
溶液组成的变化趋势:
(1)若溶质不变,溶剂减少,则溶液_________溶液的组成_________;
(2)若溶质不变,溶剂增加,则溶液_________溶液的组成_________;
(3)若溶剂的量不变,溶质的量增加且全部溶解,则溶液_________溶液的组成_________;
(4)若溶剂的量不变,溶质的量减少则溶液_________溶液的组成_________;
4、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
如何配制100g的10%的硝酸钾溶液
(1)计算:
(2)称量(量取):
“称”——托盘天平(固体质量)
“量”——量筒、胶头滴管
(3)溶解:
烧杯、玻璃棒
若出现以下一些情况,则所配制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怎么样?
(其他操作都正确)
(1)若物体和砝码的位置放反了,则
(2)若量水时采用仰视,则
(3)若量水时采用俯视,则
(4)若在烧杯中搅拌时,有部分液体溅到了外面,]
(5)若在量水时,量筒里原来有一些蒸馏水,
(6)若将配制好的溶液转移到试剂瓶时有部分液体溅到了外面,则
1、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2、配制一定的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1、P1641、2、3
第4课时
4.2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二)
掌握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1、已知溶剂和溶质的质量,求溶质质量分数;
2、计算配制一定量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所需要溶质、溶剂的质量;
3、溶液稀释和配制问题的计算;
溶液的稀释问题。
例1:
将25g食盐放入100g水中,配制成溶液,求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直接根据定义表达式计算。
解:
略。
例2:
农业生产中通常用10~20%的食盐水来选种,现配制15%的食盐水200kg,需要食盐和水各多少kg?
关系式法
质+剂——液
例3:
把50g的98%的浓硫酸稀释成20%的稀硫酸。
求需要的水的质量。
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保持不变。
设需要水的质量为x,则
答:
强调:
“质量为x”,不要设成是“质量是xg”
例4:
配制500ml质量分数为20%的稀硫酸溶液需要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多少ml?
水多少ml?
(已知稀硫酸的密度为1.14g/ml,浓硫酸的密度为1.84g/ml)
m=ρv
设需要浓硫酸的体积为x,则
答:
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P1644、5、
1、在100g水溶有20g的食盐,再投入5g的蔗糖后也能全部溶解,食盐的溶质质量分数有何变化?
A、不变;
B、变小;
C、变大;
D、无法判断。
2、“把50g的10%的食盐溶液和50g的10%的食盐溶液混合,得到100g的20%的食盐溶液”这句话对吗?
3、把162页的例题改为:
通电一段时间后,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10%,试计算得到的氢气的质量是多少?
第5课时
6.3物质的溶解性
(一)
1、了解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2、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间的相互转化;
3、了解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跟溶液的浓稀之间的关系。
建立饱和溶液的概念。
试管、酒精灯、硝酸钾、滴管、烧杯
演示:
硝酸钾在一定水中的溶解情况。
在一定的温度下,一定量的水中,溶解硝酸钾的质量不能无限制的增加。
一、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1、概念
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溶解某种溶质的质量,不能再继续增大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反之,溶解某种溶质的质量还能继续增大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
“溶质的质量不能再继续增加”、“指明溶质的名称”
比较:
“不能再溶解”跟“溶解的量不能再继续增大”有没有区别?
二、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相互转化
将一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有哪些途径?
板书:
对大多数物质而言: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对少数特殊的物质是不适用这个结论的。
熟石灰。
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吗?
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码?
(板书)
三、溶液的饱和与否跟溶液的浓、稀之间的关系
在10ml水中分别溶解食盐和氢氧化钙,试比较溶解的量的多少?
在等量的水中溶解的食盐比氢氧化钙的质量要多得多。
在相同的温度下,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要比不饱和溶液浓。
饱和溶液的概念的理解。
P681、2、
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思考“过饱和溶液”的概念。
第6课时
6.3物质的溶解性
(二)
1、了解物质的溶解性的涵义及其分类(易溶、可溶、微溶、难溶);
2、了解固体溶解度的表示方法;
3、了解溶与不溶辩证统一的观点,正确理解“绝对不溶的物质是没有的”。
正确理解和应用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1、固体溶解度的表示方法;
2、正确认识溶解性与溶解度的联系及区别。
玻璃粉末、试管、烧杯、玻璃棒
蒸馏水、蔗糖、酚酞
比较食盐、蔗糖在10水中溶解情况。
不同的物质在同一种溶剂里溶解能力不同;
举例说明:
同种物质在不同的溶剂里溶解的能力不同。
§
4.3溶解度
一、溶解性
2、分类:
易溶、可溶、微溶、难溶
说明:
只能粗略地表示物质溶解能力的相对大小。
3、影响因素:
(讲解)
物质溶解性的大小主要由溶质、溶剂本身的性质所决定的,此外温度和压强对物质的溶解性也有一定的影响。
二、溶解度——固体溶解度
在一定的温度下,固态物质的溶解度通常用溶质在100g的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来表示。
2、理解注意点:
温度、
100g的溶剂(不一定是水)、
饱和状态、
单位:
克、
溶质和溶剂的名称要指明。
3、定义表达式:
4、含义:
“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g”这句话的含义是
有两种表述方法:
在20℃时,食盐在100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是36g;
在20℃时,食盐在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36g。
(练习):
P71表4-4
5、溶解度与溶解性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1)区别:
溶解性只是定性或粗略地说明物质的溶解能力的大小,是物质的一种物理性质。
通常用易溶、可溶、微溶、难溶描述,依据是物质在室温时的溶解度;
溶解度是物质溶解性的定量表示方法,是衡量物质溶解性强弱的尺度。
(板书):
难溶微溶可溶易溶
0.01g1g10g
(2)联系:
在一定条件下,物质的溶解度是一定值。
物质的溶解性强弱与其溶解度大小是一致的,即溶解性强的物质溶解度较大反之亦然。
(问题讨论):
如何理解“绝对不溶的物质是没有的”这句话?
实验验证。
1、了解溶解性;
2、理解溶解度的概念。
1、P752、
2、课课练:
课时5
第7课时
6.3物质的溶解性(三)
1、了解温度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关系;
2、了解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3、常识性介绍气体溶解度的表示方法及温度、压强对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关系;
4、掌握简单的(公式型)溶解度的计算;
(可放到习题课中讲)
溶解度曲线
复习:
固体溶解度的定义及含义;
二、固体溶解度
5、影响因素:
——温度
溶质、溶剂本身的性质——决定性因素
表示方法:
列表法;
溶解度曲线法;
(看书)完成P74习题3
(小结)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1)比较同一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大小;
(2)比较不同物质在相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
(3)比较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及大小;
(阅读)图4-6、图4-7
小结:
(1)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2)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不明显;
如食盐(氯化钠)
(3)极少数的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如熟石灰(氢氧化钙)
三、气体溶解度
(看书)
2、温度、压强对气体溶解度的影响:
温度升高,气体溶解度减小;
温度降低,气体溶解度增大;
压强增大,气体溶解度增大;
压强减小,气体溶解度减小。
四、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比较
详见:
P指35
(板书)饱和溶液的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之前的换算:
(练习)试比较S与P的大小。
五、有关溶解度的简单计算(不作过高的要求)
课课练P57例2
把151g的20℃时的氯化钠溶液蒸干,得到40g的氯化钠,求氯化钠在20℃时的溶解度。
t℃时,硝酸钾溶液200g蒸发掉5g水后析出晶体2g,又蒸发掉5g水后析出晶体3g,则该温度下硝酸钾的溶解度。
20℃时,227g不饱和溶液,如果加入45g的某物质或蒸发125g的水都能使其达到饱和,则20℃该物质的溶解度。
1、温度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
2、有关溶解度的计算。
P754、6、
大多数固态物质溶于水时吸收热量。
如硝酸铵
少数物质溶解时有放热现象,如氢氧化钠固体、等等。
第8课时
6.3物质的溶解性(四)
1、常识性介绍混合物分离的概念;
2、常识性介绍过滤和结晶这两种方法的基本原理、适用范围和基本操作,体验分离物质的方法是由混合物中各成分的性质所决定的;
3、了解混合物分离的实际意义。
过滤法、结晶法分离混合物的基本原理
结晶法分离几种可溶性固体的原理
(复习)课课练P609溶解度曲线
补充:
将t2℃时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试比较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
_____________
自然界中的物质绝大多数是混合物。
为了适应各种不同的需要,常常把混合物里的几种物质分开,得到较纯净的的物质,这叫做混合物的分离。
新授课:
4.5混合物的分离
一、过滤
(学生看书)
1、过滤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2、过滤法分离混合物适用于哪些范围?
(板书)2、适用范围
不溶于液体的固态物与液体的分离;
可溶性晶体与饱和溶液的分离。
“固态物”与“液体”能否是同一种物质?
能,例如:
冰水混合物。
(复习)过滤操作中应注意哪些方面?
“一贴”:
“二低”
“三靠”
例题分析:
粗盐的提纯。
(1)溶解:
烧杯、玻璃棒、(搅拌)
(2)过滤:
铁架台、烧杯、漏斗、滤纸、玻璃棒(引流)
(3)蒸发:
蒸发皿、酒精灯、玻璃棒(加快蒸发、防止药品局部过热飞溅出来)。
二、结晶
1、什么是晶体?
什么叫结晶?
2、结晶的常用方法有哪两种?
分别适用哪些范围?
1、蒸发溶剂
(1)适用范围:
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不大的物质。
(2)基本原理:
(3)举例:
盐场晒盐
这里的“蒸发溶剂”跟以前学的“蒸发”有没有区别?
2、降低温度:
——冷却热的饱和溶液
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比较明显的物质。
分离硝酸钾、氯化钠的混合物。
3、结晶分离几种可溶性固体的原理
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悬殊越大越容易分离。
硝酸钾(氯化钠)——冷却热的饱和溶液
氯化钠(硝酸钾)——蒸发溶剂
1、混合物的分离的意义;
2、过滤法、结晶法的基本原理、适用范围。
P801、2、
课课练:
课时7
第9课时
复习第六章溶液
1、了解溶液、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等基本概念和固体溶解度的表示方法;
2、掌握用溶质的质量分数表示溶液的组成,初步学会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
3、学会过滤、结晶等混合物分离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4、掌握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技能。
1、溶液、饱和溶液、溶解度、溶质质量分数的重要概念的理解;
2、有关(溶解度)和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1、溶解度的概念;
2、溶解度、溶质质量分数的综合计算。
2、特征:
3、组成:
“溶质与溶剂是相对而言的”
4、分类:
(1)给定条件下分类: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①定义;
②转化;
(提问)溶液饱和与否跟溶液的浓和稀有什么联系?
(2)不限条件粗略分:
“浓与稀溶液”
5、溶质含量的度量
(1)溶质质量分数:
②定义表达式;
③含义。
(2)有关计算;
(3)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
步骤:
①计算;
②称量(量取);
③溶解
6、溶质溶解性的度量
(1)固体溶解度:
②表达式;
③含义;
④温度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
——溶解度曲线
(2)气体溶解度:
(提问)压强与温度对气体的溶解度的影响。
二、混合物的分离
1、过滤
应用:
2、结晶
结晶法分离溶液中有几种可溶性晶体的混合物。
巩固练习:
P79-80
同教学目标
课课练;
课时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