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勤春节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575385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4.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勤春节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民勤春节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民勤春节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民勤春节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民勤春节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民勤春节Word文档格式.docx

《民勤春节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勤春节Word文档格式.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民勤春节Word文档格式.docx

从早晨就开始架柴生火,卸肉调汤。

辛苦了一天,从厨房端来的红艳艳的卤猪头猪蹄,还有香喷喷的黄焖羊肉,还要在炉子上炖两条麻辣鱼。

猪头肉,肥而不腻,蹄子当然是左手粘到右手的纯胶原蛋白。

妈妈就主打凉菜与面点。

海带粉丝,水晶粉皮,自制卤汤一浇,吃起来酸溜溜的,辣酥酥的。

时不时的还会有一股冲鼻子的芥末味。

俗话说的好:

春天的芥末秋天的蒜,春里的芥末清肺腮。

凉菜,实在是肉吃多了,解腻的好东西。

吃几嘴,拉一拉嗓门眼子,利索多了。

接下来就是给长辈们敬酒。

巷子里头,挨家挨户的的敬,相互敬。

敬长辈们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自从我记事起,就知道去敬酒。

这么多年来,小的长大了,大的变老练了,长辈都变成爷爷奶奶了。

还有好多娃娃是后来出生的,也个个都能端起盘子,拎起酒瓶子了。

在某些场合下,也能凑个数,陪陪杀场了。

就这样,代代相传,代代传。

最激动的时刻终于到来。

新年的钟声响起,鞭炮,礼炮如同春雷般,响彻大地。

不到零点,各家各户,早早就在外面挂好了鞭炮。

当然了,每次都等不到整点,就有点燃花炮的情况。

接下来,大多数人选择守夜。

各个屋里的灯都不关,开着,灯火通明。

现在年轻人都到外地发展了,几个月或者一年甚至几年不见的哥儿弟兄们,都聚到了一起,打麻将,挖牛九,打扑克,划拳喝酒,热闹非凡。

凌晨6点多,就有小年轻开始叫人了。

阵容庞大的街坊邻居们,骇骇浪浪的,各自抱着一捆柴火,拿着鞭炮和礼花,都聚到了庄子的东南头的柏油马路上,开始了隆重的篝火仪式,我们都叫“燎天蓬”。

在此值得一提的,就是有人在“燎天蓬”前,去看家里牛的卧相,牛头所指的方向。

牛头所指,就是所谓的大吉方。

这种判断是否有依据,

懂点周易八卦后,就会发现,老年人的这个办法还真便捷。

家里养的牲畜,在八卦万象归类中为子孙。

子孙又叫福神。

福神所临之地,必然没有烦恼,多福多贵。

老百姓,不求高管厚禄,只希望没病没灾。

牛头所指,恰恰是福地。

看似无据可依,却是大道至简。

柴火点着后,大家就开始朝着吉方,跨过火苗,跳起来。

诸如“东去东赢了,西去西成了”,“燎干净了,燎利吉了”等等由大人们喊着,我们都按个跳起来,好不开心。

在回家的路上,还要拣上一两根路上没有燃烧完的柴,取其谐音为“禄财”意为今年福禄双收。

到家里以后,上三柱高香,放炮。

这是大年初一日,第一炷香和第一把炮。

休息片刻,无论多么瞌睡,妈妈还是拾掇一下,把包好的饺子,还有斜三角面片,煮上全家吃。

这顿饭一定要早。

据说吃得太迟,今年一年办事都跟不上别人。

大年三十给爷爷奶奶磕头、初一拜大爹大妈、初二看外公外婆拜舅舅舅嬷、初三拜姑妈、初四拜姨妈、初五初六干亲家。

一年又一年,末日没有到来,生活还要继续。

民勤的风俗,还将一代一代的延续与传承。

希望,今年的春节,我在家。

作者:

胡宝国

民勤县三雷上雷一村

20XX年12月15日

篇二:

民勤的春节

民勤县第五中学初一级(9)班王静

进入腊月,春节的脚步渐渐进了,过完腊八,腊八粥的香味还未散完,民勤的人们就忙活开了。

杀机、杀猪、宰羊、买新衣?

?

春节就这样拉开了序幕。

过了腊八,最忙的要属孩子了。

“姑娘爱花,小子爱炮”商场和街边的小摊旁就热闹的不得了。

漂亮的衣服和精致的小饰品博得了女孩子们百分百的回头率。

小摊旁,琳琅满目的玩具和鞭炮让男孩子们流连忘返。

大人们也忙了,买新衣、买春联、买窗花?

人们开始了隆重的预备年货了。

鞭炮噼里啪啦,腊月二十三就到了,俗话说: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三在民勤又称小年,这一天,大家要捏面人,做灶卷,祭灶爷,吹糖果。

在这天,祭灶爷是最严肃的事。

在祭灶爷时,人们会在灶台上贴出写有:

“上天言好事,下间送吉祥。

”的对联,位的是祈福来年风调雨顺,平安吉祥;

祭完灶后,就要放鞭炮的,这时小孩最高兴了,因为用麻杆拴着的长条鞭炮不仅漂亮,而且声音既响,放的时间又长,让人很是过瘾。

当然,美味的糖果和好看的灶卷、面人更让孩子们兴奋不已!

过了二十三,年味更浓,大家更忙。

孩子们在快乐中期待大年初一,大人们则在忙碌中迎接大年初一。

每在小年中,每家必须大扫除一次,据说:

在腊月二十四扫房子,可以扫掉一年中的晦气、病灾;

在来年平安、吉祥。

同时,还要把鸡、鱼、肉、汤、菜、饺馅、麻花、

油果子、油饼子、年馍馍、大干粮等应时点心都预备充足。

一是因为许多商店和超市一般在初一至初三会停业;

二是因为民勤人们有:

“初一日,骡马牲口闲一日”的习惯。

除夕真热闹,到了除夕,大年的序幕被正式拉开了,这一天,活动多,讲究也多。

清早起来,人们首先打扫庭院,街道,清理圈落,并将车辆农具搁置顺当,给骡马牲畜拴带红的布条。

中午吃过午饭后,家家户户就要贴对联,挂年画,准备年夜饭了。

到了黄昏,到处洋溢着欢乐喜庆的气氛和令人垂涎三尺的饭菜香味。

除夕夜,照民勤的规矩:

家家要灯火通宵,不许间断,为的是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除夕夜晚给财神照亮道路,让他给人们送来财源。

在外做事的人,几乎都会在这一天赶回家吃团圆饭。

要是不会来的,必须在除夕夜里打电话拜年。

在下出席,卵时一到,一家老小要按准备次序围坐在一起,分吃清炖排骨——俗称“装仓”,取来年五谷丰登之意。

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几乎没什么人睡觉,因为要给长辈祝酒,给父母守岁,还要观看春节联欢晚会,收压岁钱?

换了的笑声要持续到第二天凌晨——也就到了大年初二。

当东方启白的时候,人们再次沸腾起来,鞭炮声再次响起,男女老幼先行洗漱干净,换上新衣。

全家出动选一开阔地带,架起“火塔”迎喜神,俗称“燎天蓬”之所以叫“燎天蓬”听说在大年初一这一天,天宫由天蓬元帅掌管,为求吉祥平安,人们就在这一天点燃“火塔”口念祝词,围着火塔左转三圈,右转三圈,然后从“火塔”上跳过去三次,意为跳掉百病,绕回平安、财富、健康。

燎完天蓬后,人们还

要把五花八门的鞭炮样样放一些,回来时还要拉一个大树枝放到屋里,因为柴火的“柴”谐音为“财”这样做是为了让自家在这一年财源广进。

天亮之后,男人和孩子们到亲戚朋友家拜年,女人则留在家中待客。

在春节,人们都回家过节,看戏的、听小曲的、扭秧歌的、闹社火的、逛街的?

热闹非凡。

孩子们也特别爱逛街,因为不仅可以看春节独有的风景,还能骑到毛驴、骆驼,做羊车,最重要的是能买的春节特有的小玩意儿。

还没玩够呢!

转眼间,元宵节到了。

正月十四黄昏,家家户户在大门两侧将大红灯笼高高挂起。

入夜之后,点燃灯烛,于是二百里绿洲华灯齐放,闪闪烁烁的灯火蜿蜒于农庄村落之间。

美极了!

正月十五白天闹“社火”,夜晚观灯会,猜灯谜,逛灯会。

晚上,人们从四面八方汇集到中心广场,同赏元宵烟火汇演。

真个民勤县城欢声雷动,人语如潮。

“记得去年游上元,丰如流水马如龙”,一点不假,这句古诗最能概括元宵的热闹景象。

民勤的春节就这样结束在欢乐中。

民勤虽是小地方,但也和大城市过年一样热闹,而且过的十分有特色。

指导老师:

张建儒

篇三:

民勤民俗12

民勤民俗文化校本课程

苏武乡新河完全小学编印

民勤是个好地方..................................................-3-民勤小曲........................................................-4-民勤年时........................................................-6-清明节..........................................................-7-民勤端午节习俗..................................................-8-节日起源........................................................-9-中秋节.........................................................-10-重阳节.........................................................-10-腊八节.........................................................-10-祭灶...........................................................-11-祭灶对联.......................................................-11-婚娶...........................................................-12-其乐无穷的闹新房...............................................-13-丧葬习俗.......................................................-15-祭祀...........................................................-16-十分普遍的保娃娃...............................................-17-颇为讲究的留胡须...............................................-18-拜寿...........................................................-19-民勤独特的馍卷糕子.............................................-19-民勤古老的毛麻织品.............................................-22-社火...........................................................-23-早期庙会.......................................................-24-灯山会.........................................................-24-

民勤是个好地方

民勤县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流域下游,南依武威,西毗镍都金昌,东北和西北面与内蒙古的左、右旗相接,是镶嵌在古丝绸之路要道上的一颗绿色宝石。

具体地理位置在东经101°

49′41″—104°

12′10″、北纬38°

3′45″—39°

27′37″之间。

东西长206公里,南北宽156公里,总面积1.59万平方公里。

全县最低海拔1298米,最高海拔1936米,平均海拔1400米,由沙漠、低山丘陵和平原三种基本地貌组成。

民勤属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区,东西北三面被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包围,大陆性沙漠气候特征十分明显,冬冷夏热、降水稀少、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年均气温8.3℃,特别适

宜农作物生长。

民勤历史悠久,人杰地灵。

早在2800多年以前,这里就有人类生息繁衍,创造了“沙井文化”。

西汉武帝时,在县境置武威县、宣威县,后又置武威郡。

前凉除置宣威县外,收祖厉流民在汉武威县附近置祖厉县。

北魏置襄武县及武安郡。

唐初置明威府、明威戍。

唐大足元年(701),于县东北置白亭军,后降为白亭守捉。

明洪武中,置临河卫。

洪武二十九年(1396),置镇番卫。

清雍正二年(1724)改为镇番县。

中华民国17年(1928),以“俗朴风醇,人民勤劳”易名民勤。

民勤素有“人居长城之外,文在诸夏之先”的美称,历史上“文运之盛甲于河西”,是全省文化之乡和教育名县。

县城内名胜古迹和文物众多,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

值。

这里有国内独一无二的以苏武命名的苏武山,据专家考证正是当年苏武牧羊的地方;

这里有亚洲最大沙漠水库-红崖山水库,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瀚海之中;

这里有西部保存最完整的地主庄园-瑞安堡,雄伟宏奇,造型独特;

这里有闻名国内外的沙生植物王国-沙生植物园,技术和勇气使这片沙漠变成沙生植物的胜地。

丰富的历史文化、独特的大漠风光吸引了从多的游客。

勤劳的民勤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民俗文化,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民勤人。

民勤小曲

民勤小曲子,最初称镇番小曲。

是流行甘肃省民勤城乡的曲牌体地方小剧种。

自清中叶起,民勤小曲即流传至内蒙古临河、磴口、阿拉善左右旗及新疆等地。

民勤小曲在全县范围非常流行,有“十里亭”、“绣荷包”、“下四川”、“小放牛”、“小姑贤”等60多个曲目。

各种曲调各地在不同年代都添有不同内容的唱词,或抄写成册,或心记口传。

每年正月,全县城乡各地组织的民间曲艺社相当活跃,成为一项重要的业余文化活动。

近年来,县文化馆曾多次组织人力走访歌手,现场录音录词,广泛搜集,荟萃成集,进行发行,供业余演唱队演唱。

历史与形成

民勤小曲源于当地和从内蒙流传而来的民歌“西调、二人台,后又与江、浙、山、陕等地移民的俚曲小调相融合,在清之前期即已形成。

据《镇番遣事历鉴》载,清道光十一年,“二分沟胡兆庠是年创戏社,领五徒游艺湖坝”。

清同治间,民勤小曲进入兴盛时期,职业性小曲戏班“容尤堂”,曾“游艺于口外,凡历三年乃归。

”十五年,民勤东湖艺术人刘发杰组建秦和班,将民勤小曲正式搬上舞台演出。

建国后,民勤小曲在音乐、表演、唱腔等方面经过挖掘整理、改进提高,曾多次参加省、地、县会演。

民勤小曲介绍

民勤小曲曲调丰富,有100多种,优美动听。

道白多用民勤方言,恢谐通欲,亲切感人。

表演带有地蹦子社火特色,男角唱时蹦蹦跳跳,女角唱时摇摇摆摆。

善用扇子、手帕等小道具做戏,人又称“地蹦子”。

角色行当最初仅有小生、小旦、小丑称“三小戏”;

迨清末发展为生、旦、净、丑等行当俱全。

服装多因陋就简,以生活服装代用。

但亦有一定规制:

男角着长袍,外罩红或兰色短大襟棉袄,腰围裙带,头戴“凉壳”或“缨帽”。

官宦披各色绣袍,戴官帽。

小生于白上衣之上套黑或兰色背心。

老旦围裙,套青袄,梳刘海。

正旦着红或绿大襟袄,下着花裙,头梳髻,别簪。

富贵者插各色花,带昭君裙,两鬓插蝶翅白纸花。

小旦一如正旦,惟脑后垂大辫。

男角常执扇着帕,女角如之,两手执着与男角相反。

化妆简单,无固定谱式,仅略施脂粉而已。

民勤小曲戏剧目较多,仅艺人口传即有五十多本,其中如《箍马盆》、《麒麟送子》、《大保媒》、《打懒婆》、《二瓜子吆车》等为独擅剧目。

建国后挖掘、整理的剧目如《闹书馆》、《下四川》、《小姑贤》等至今仍在演出。

新编剧目《周月月》对小曲剧本、音乐、表演、舞台美术诸方面做了有益探讨。

民勤小曲较有影响的班社,清代有胡兆庠戏社、陈友生容尤堂;

民国有泰和社(后改演秦腔》等。

名艺人先后有曹开兴、高培阁、周玉文、田志书、陈生致等。

民勤小曲特色

一、特有剧目多

仅现已搜集到的剧目,属独有剧本二十余种,其中《二瓜子吆车》、《打懒婆》、《怕老婆顶灯》、《脏官告状》等都是西北地区少有的剧目。

尤其《二瓜子吆车》,与全国表现苏三起解的剧目全然不同,《中国戏曲志》将其列为小曲戏中的代表作品。

一是独幕折戏多。

传统剧目除失传的《鸳鸯谱》、《王祥卧冰》、《月光带》等,几乎全部是折戏,适于城乡地摊演出,这也是小曲戏广泛流传的主要原因。

三是贤良义士戏多。

与宣扬封建伦理道德观念有关。

民勤小曲戏的传统剧目,分三种类型。

一为小曲戏,二为二人台,三为弹词。

小曲戏有只说不唱的,如《瞎子观灯》;

有只唱不说的,如《闹书馆》;

更多的则唱念做兼有。

二人台多由二人彩唱,少有念白。

有些曲目与小曲戏剧本无大差异,表演亦较相近,如《亲家打架》、《转亲家》等。

弹词即长篇叙事民歌,语言淳朴,叙事性强,多不表演,仅为一二演员自弹(拉)自唱。

有些间以白口,有些插进数板或韵句。

纵横观之,弹词当属二人台的雏形,小曲戏则滥觞于二人台。

二、地区民歌融合而成

民勤小曲戏的音乐,是在民勤民歌与内蒙河套地区民歌的基础上,吸收晋、陕、浙等地移民带来的民间小调而成,属于曲子牌连辍体制。

眉户剧传入民勤后,因其音乐风格与小曲戏唱腔、曲式近似,故眉户音乐很快被吸收入民勤小曲戏中,相互融合,丰富了小曲戏的表现力。

至今,只有少数艺人还能分清哪些曲调是原来民勤小曲戏的,哪些是后来传入的眉户曲子,多数艺人和一般观众已很难辨别了。

三、“老调”

艺人们把原小曲戏音乐称“老调”,把眉户剧音乐称“新调”。

民勤小曲戏的间奏音乐大部分沿用秦腔、眉户的曲牌,如:

八谱、纱帽翅、大开门、小开门等。

也有一部分是根据民歌改编的,如:

哭皇天、游春、送大哥等。

民勤小曲的演唱一般均用本噪(即真身),个别调如扬调、花腔等采用真、假结合的演唱方法。

其中不少唱腔的结尾或中间部分采用“接声”(即帮腔)的处理方式,有独特之处。

民勤小曲的乐队伴奏分文武场面,文场乐器主要有大头板胡(亦称曲胡)、三弦、二胡、笛子、唢呐等,主奏乐器为板胡与三弦;

武场乐器主要有梆子、四页瓦、飞子(碰铃)等。

小曲戏原来用的乐器很简单,后来逐步丰富了起来。

七十年代末,演出时增加了扬琴、唢呐、板胡、鼓、小锣、大锣、铙钹、堂鼓、吊镲等。

四、民勤小曲的表演

民勤小曲的表演,大都经过清唱、坐唱、彩唱等阶段,才发展到地摊和舞台表演。

民勤小曲早在明初设卫立县之初,曲子就逐渐形成,到明代中叶,开始进入庙堂,成为娱神娱人的主要活动形式。

当时称小曲艺人为唱家、弹家、拉家。

一人演唱,十数人帮腔,气氛十分热烈。

迄明末清初,小曲戏被搬上乐楼、戏台,演出有故事情节的小戏。

清乾隆时,建立起多个以大庙命名的“小唱会”。

道光时,“小唱会”为众多的家班所代替,这些家班除随社火队在地摊“拉小场”演出外,主要以赶庙会唱会戏为主。

清末民初,小曲戏尚能与秦腔以风搅雪的形式演出。

进入民国,小曲戏不敌秦腔,基本被赶下舞台,重新回到地摊演出和社火队中。

曲子戏以唱为主与曲子戏剧本有直接关系。

曲子戏本来就是说唱文学的一种,发展成戏以后,虽然改变了过去那种以第三人称叙述的方法,但宾白和动作表演的比例,除个别戏外,仍然所占比重甚少。

“一唱到底”的戏占有很大比例,这就给除唱以外的做、念、舞、打等表演手段的发展,造成了不少困难和限制。

曲子戏的表演中,程式规范并不十分严格,相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