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单元总结九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156711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06.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单元单元总结九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第六单元单元总结九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六单元单元总结九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六单元单元总结九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六单元单元总结九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六单元单元总结九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docx

《第六单元单元总结九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单元单元总结九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六单元单元总结九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docx

第六单元单元总结九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单元总结

(一)知识导图

 

(二)能力导图

 

(一)知识要点

【文学常识】

1.《曹刿论战》选自《左传·庄公十年》。

《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是一部史学和文学名著。

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近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所编。

本文所写的战争是齐鲁两国间的一次战争,因战场在长勺,又称“长勺之战”。

2.《邹忌讽齐王纳谏》本文选自《战国策·齐策一》。

《战国策》着重记载了战国时期一些谋臣策士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是一部国别体史书。

文章题目中“讽”的意思是讽谏,指用含蓄的话委婉地规劝。

3.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4.司马迁,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人,西汉历史学家。

著有《史记》。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

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共三千余年的史事。

后人将这部书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并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5.《十五从军征》选自《乐府诗集》。

6.岑参,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其诗歌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7.辛弃疾,南宋词人。

字幼安,号稼轩,汉族,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人。

著有《美芹十论》等。

8.文天祥,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

9.张养浩,字希孟,号云庄。

元代著名文学家。

所作散曲以豪放著称。

【通假字】

1.孰视之。

孰:

同“熟”,仔细。

2.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有:

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3.发闾左適戍渔阳(“適”通“谪”,调发、流放)

4.为天下唱(“唱”通“倡”,首发)

5.固以怪之矣(“以”通“已”,已经)

6.将军身被坚执锐(“被”通“披”,穿着)

【古今异义】

1.小大之狱。

古义:

诉讼事件。

今义:

监狱。

2.牺牲玉帛。

古义:

祭祀用的牛、羊、猪等。

今义:

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

3.又何间焉?

古义:

参与。

今义:

中间。

4.弗敢加也。

古义:

虚夸,夸大。

今义:

增加。

5.再而衰。

古义:

第二次。

今义:

又一次。

6.必以信。

古义:

实情。

今义:

书信。

7.今齐地方千里。

古义:

土地方圆。

今义:

某一区域。

8.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古义:

君主左右近侍之臣。

今义:

方位词。

9.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古义:

时候。

今义:

秋季。

10.诚宜开张圣听。

古义:

扩大。

今义:

商店开始营业。

11.引喻失义。

古义:

道理。

今义:

意义。

12.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古义:

这里表示原因。

今义:

表示因果关系。

13.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古义:

感到痛心、遗憾。

今义:

极端憎恨或悔恨。

14.先帝不以臣卑鄙。

古义:

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

今义:

(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

15.猥自枉屈。

古义:

辱,这里有“降低身份”的意思。

今义:

卑鄙、下流。

16.由是感激。

古义:

感奋激发。

今义:

因对方的好意或帮助而感动并产生谢意。

17.若为佣耕(古义:

你;今义:

如果)

18.今亡亦死(古义:

逃跑;今义:

死亡)

19.等死,死国可乎(古义:

同样;今义:

相等)

20.今或闻无罪(古义:

有人;今义:

或者)

21.楚人怜之(古义:

爱戴;今义:

怜惜,怜悯)

22.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古义:

如果;今义:

心意真实)

23.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古义:

私自,偷着;今义:

隔开,不连接)

24.卒中往往语(古义:

到处;今义:

表示某种情况在一定条件下时常存在或经常发生)

25.而戍死者固十六七(古义:

十分之六七;今义:

十六或十七)

26.比至陈(古义:

等到;今义:

比较)

27.会天大雨(古义:

适逢;今义:

通晓)

28.藉第令毋斩(古义:

即使,假若;今义:

用在整数的数词的前面,表示次序)

【一词多义】

1.故

故克之。

(故:

因此,所以)

公问其故。

(故:

原因,缘故)

2.之

肉食者谋之。

(之:

代词,代指这件事)

小大之狱。

(之:

助词,的)

公与之乘。

(之:

代词,代指曹刿)

公将鼓之。

(之:

助词,起补足音节的作用)

3.美

吾妻之美我者。

(美:

认为……美)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美:

俊美,好看)

4.孰

孰视之。

(孰:

同“熟”,仔细)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孰:

疑问代词,哪一个)

5.若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若:

及,比得上)

门庭若市。

(若:

如,像)

6.朝

朝服衣冠。

(朝:

早晨)

于是入朝见威王。

(朝:

朝廷)

7.行

性行淑均。

(行:

读xínɡ,名词,品德)

行阵和睦。

(行:

读hánɡ,名词,古代军队的编制)

8.论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论:

判定)

每与臣论此事。

(论:

谈论)

9.遗

以光先帝遗德。

(遗:

读yí,动词,遗留,特指先人遗留下来的)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遗:

读wèi,动词,给予)

10.忠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忠:

动词,效忠)

进尽忠言。

(忠:

形容词,忠诚的)

11.上

辍耕之垄上(上面,方位名词)

使外将兵(皇上,名词)

12.应

佣者笑而应曰(回答,动词)

宜多应者(响应,动词)

13.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编次,动词)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旅行)

或行军(在途中停留,动词)

14.会

会天大雨(适逢,副词)

皆来会计事(集会,动词)

15.数

扶苏以数谏故(屡次、多次,副词读音为shuò)

卒数万人(几,数词读音为shù)

16.将

项燕为楚将(将领,名词)

上使外将兵(率领,动词)

17.行

行收兵(行军,动词读音为xíng)

乃行卜(做,进行,动词读音为xíng)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行列、队伍,名词读音为háng)

18.书

乃丹书帛曰(写,动词)

得鱼腹中书(字条,名词)

19.号

号令召三老(下令、命令,动词)

号为张楚(宣称,动词)

20.令

令辱之(使、让,动词)

召令徒属曰(号令,动词)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派,动词)

藉第令毋斩即使、假若,连词)

21.以

扶苏以数谏故(因为,介词)

固以怪之矣(通“已”,已经,副词)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把,介词)

祭以尉首(用,介词)

以激怒其众以便,连词)

22.之

辍耕之垄上(去、往,动词)

怅恨久之(无实义,助词)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的,助词)

二世杀之(他,代词)

23.王

陈胜王(称王,动词读音为wàng)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中国古代皇帝以下的最高爵位,名词读音为wáng)

24.故

扶苏以数谏故(原因,名词)

广故数言欲亡(故意,副词)

25.为

为坛而盟(筑,动词)

功宜为王(称,动词)

士卒多为用者(被,介词)

为屯长(做,担任,动词)

26.当

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在,介词)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应当,动词)

【词类活用】

1.神弗福也。

福:

名词作动词,赐福,保佑。

2.一鼓作气。

鼓:

名词作动词,击鼓。

3.小信未孚。

孚:

使动用法,使……信服。

4.朝服衣冠。

服:

名词作动词,穿戴。

5.闻寡人之耳者。

闻:

使动用法,使……听到。

6.吾妻之美我者。

美:

意动用法,认为……美。

7.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面:

名词作状语,当面。

8.王之蔽甚矣。

蔽:

动词作名词,这里指所受的蒙蔽。

9.以光先帝遗德。

光:

名词作动词,发扬光大。

10.亲小人,远贤臣。

亲:

形容词作动词,亲近。

远:

形容词作动词,疏远。

11.攘除奸凶。

奸凶:

形容词作名词,奸邪凶恶的人。

12.法皆斩。

法:

名词作状语,按法律。

13.天下苦秦久矣。

苦: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苦、苦于。

14.死国可乎。

死:

动词的为动用法,为……而死。

15.乃丹书帛曰。

丹:

名词作状语,用丹砂。

16.置人所罾鱼腹中。

罾:

名词作动词,用网捕。

17.固以怪之矣。

怪: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奇怪。

18.夜篝火。

夜:

名词作状语,在夜间;篝:

名词用作动词,用笼罩着。

19.狐鸣呼曰。

狐:

名词作状语,像狐狸一样。

20.皆指目陈胜。

指:

名词作动词,用手指;目:

名词作动词,用眼神示意。

21.尉果笞广。

笞:

名词作动词,用鞭、杖或竹板打。

22.将军身被坚执锐。

坚:

形容词作名词,坚硬的铠甲;锐:

形容词作名词,锐利的武器。

23.皆刑其长吏。

刑:

名词作动词,惩罚。

24.忿恚尉。

忿恚: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恼怒。

25.会天大雨。

会:

名词用作动词,下大雨。

【文章主旨】

《曹刿论战》记叙了鲁国以弱胜强的长勺之战的史实,表现了曹刿在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卓越的军事才能,说明了“只有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把握好战机,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的道理。

《邹忌讽齐王纳谏》本文生动地记述了邹忌劝谏齐王要采纳群言,使齐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的故事,说明了“国君必须广泛采纳各方面的批评建议,兴利除弊,才可以兴国”的道理;同时也告诉人们:

不要被一些表面现象蒙蔽,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不犯或少犯错误。

《出师表》主要写了诸葛亮在出师北伐前向后主刘禅提出的三条建议,表达了诸葛亮“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表现了他忧心国事、鞠躬尽瘁的忠心。

《陈涉世家》以陈胜、吴广的活动为线索,生动地再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过程,生动地塑造了陈胜这一农民起义领导者和组织者的光辉形象,表达了对这一场得到广大人民支持的、反对暴力统治的农民起义的肯定。

《十五从军征》是一首揭露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的汉代乐府民歌,描绘了一个“少小离家老大回”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情景,反映了当时在黑暗的兵役制度下平民百姓的悲惨遭遇。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着重描写边塞特有的奇特风光,表现出边塞将士生活的艰苦,同时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和因友人返京而产生的惆怅之情。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讽刺了南宋统治者在金兵的侵略面前不敢抵抗、昏庸无能。

全词饱含着爱国、卫国的强烈感情。

《过零丁洋》诗人概述了自己的身世命运,表现了其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

《山坡羊·潼关怀古》揭示了人民悲惨命运的根源,指出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如何改朝换代,人民依然过着痛苦的生活,并借此表达作者自己的伤感、悲愤之情。

【写作特点】

《曹刿论战》1.中心清楚,详略得当。

2.运用对话,语言精练。

《邹忌讽齐王纳谏》1.情节完整,人物生动。

2.语言形象,对话生动。

《陈涉世家》1.运用对话描写刻画人物形象。

2.选材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3.前后照应,结构严谨。

《出师表》1.议论、记叙、抒情相结合。

2.语言率真、质朴、恳切、精练。

《十五从军征》1.围绕老兵的返乡经历及其情感变化谋篇布局,巧妙自然。

2.运用白描手法绘景写人,层次分明,语言质朴,且以哀景写哀情,情真意切。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构思新颖奇特,内涵丰富宽广,色彩瑰丽浪漫,气势磅礴,意境鲜明独特。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1.怀古伤今,意境高远。

2.以问句的形式抒怀。

3.运用典故。

《过零丁洋》1.运用双关、对偶、比喻的修辞手法。

2.直抒胸臆。

《山坡羊·潼关怀古》全曲采用的是层层深入的方式,由写景而怀古,再引发议论,将苍茫的景色、深沉的情感和精辟的议论三者完美结合,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字里行间充满着历史的沧桑感和时代感,既有怀古诗的特色,又有与众不同的沉郁风格。

(二)能力要点

能力要点一:

朗读课文,疏通文句,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词语意义的能力,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能力详解】

文言文教学,首先要克服语言上的障碍,掌握文言常用词语,理解词义,把握句式,培养借助语境推断文言词语意义的能力。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要达到这一层次的目标,反复、多种形式的诵读是很好的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