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培训试题及答案2中学语文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561953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技术培训试题及答案2中学语文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教育技术培训试题及答案2中学语文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教育技术培训试题及答案2中学语文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教育技术培训试题及答案2中学语文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教育技术培训试题及答案2中学语文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技术培训试题及答案2中学语文Word下载.docx

《教育技术培训试题及答案2中学语文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技术培训试题及答案2中学语文Word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技术培训试题及答案2中学语文Word下载.docx

第7题(单选题)在以学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中,自主学习策略的设计非常重要,是促进学生主动完成意义建构的关键性环节。

(C)对自主学习的具体实施措施和程序提供了比较完整的支持。

A.奥苏贝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B.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C.建构主义学与教的理论

D.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和教学理论

第8题(单选题)关于信息技术的教学应用,下列说法中你不赞同的说法是(A)。

A.代替教师的角色

B.创设学习情境

C.支持师生交流

D.展示教学内容

第二部分:

案例题(包括教案设计、资源准备、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

【说明】请您针对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完成一堂语文课的教学,课题为“荒岛余生”。

本试卷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考查教师的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其具体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环境、教学要求如下:

【教学内容】“荒岛余生”(语文人教课标版七年级下册)

【教学对象】初一下学期学生

【教学环境】多媒体网络教室

【教学要求】遵循国家课程标准,在先进教育理念指导下,基于给定的教学环境,恰当利用教育技术,进行教案设计、资源准备、实施教学并进行评价及反思。

教案设计(本部分共6个题,每题4分,满分24分)

在进行“荒岛余生”一课的教案设计时,应进行学习者和教学环境分析,确定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并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

下面是一份“荒岛余生”的教学方案设计,请阅读该方案并回答相应问题。

教学方案设计

一、概述

《鲁宾逊漂流记》讲述了主人公鲁宾逊传奇的人生故事,塑造了他坚毅顽强的冒险者形象。

课文节选部分为鲁宾逊海上遇险,落难荒岛之时。

这一部分围绕鲁宾逊落难荒岛之初的心理活动展开叙述,呈现给我们的是鲁宾逊在一段时间内的心态变化历程。

学习本文,了解鲁宾逊以顽强的意志力和超凡的创造力演绎生存神话的故事,能让学生从这一人物身上认识到生命的意义,汲取直面挫折的勇气,获得战胜困难的能量。

本文教学需要2课时。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鲁宾逊漂流记》这部作品,认识鲁宾逊这一人物形象。

(2)能归纳概括文章的内容。

(3)通过写作训练,提高写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

  第9题(单选题)本课教学目标分析中,"

过程与方法"

部分的分析以下表述中恰当的是(D)。

(4分)

  A.阅读《鲁宾逊漂流记》,确定本文在整部作品中的地位

  B.通过本文的学习,掌握遇难自救的本领

  C.阅读文章,了解本文的故事情节

  D.在了解《鲁宾逊漂流记》故事情节的基础上,体会鲁宾逊落难荒岛之初的心理活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第10题(单选题)作为本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以下表述中不恰当的是(A)。

  A.通过本文的学习,深入地了解《鲁宾逊漂流记》这部作品

  B.通过本文的学习,逐步养成坚毅顽强的意志品质和勤勉实干的精神

  C.通过本文的学习,认识生命的意义,懂得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热爱生活

  D.通过本文的学习,领悟认识生活的心态比生活的条件重要、精神的生存比物质的生存高贵的道理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第11题(单选题)在对学习者特征进行分析时,下列选项中属于对学生智力因素分析的是(B)。

  A.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

  B.初一学生阅读的书籍不多,对《鲁宾逊漂流记》这部作品不太了解

  C.学生对鲁宾逊这类冒险家的故事有很大的兴趣

  D.学生中的大部分人生活安逸,抗压能力差,遇到困难易退缩逃避

四、教学资源

✧✧ 

 

语文人教课标版七年级下册课本。

网络资源和PPT演示文稿。

  第12题(单选题)本课选择在多媒体网络教室中进行,是因为以下哪项教学活动的要求?

(A)(4分)

  A.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上网查找《鲁宾逊漂流记》这部作品的相关资料

  B.教师指导学生概述本文内容

  C.学生课前通过网络阅读《鲁宾逊漂流记》这部作品

  D.学生完成教师提供的习题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文导入

教师活动:

1.[PPT]呈现插图。

引言导入《鲁宾逊漂流记》,请学生简述自己对这本书的了解。

2.通过局域网提供相关资料让学生阅读,进一步了解这部作品。

学生活动:

1.简述自己对《鲁宾逊漂流记》这部文学名著的了解。

2.通过局域网阅读相关资料,了解故事情节,感受人物形象。

设计意图:

“荒岛余生”是《鲁宾逊漂流记》的节选片断,对整部书的思想内容和人物性格有大致了解是学习本课的基础。

学生了解课文背景,便能深入地认识鲁宾逊面对困境、努力求生、战胜自我的精神。

  第13题(单选题)在"

课文导入"

环节,局域网的功能在于(D)。

  A.提供探究学习的情境

  B.充当协作学习工具

  C.充当学习评价工具

  D.进行资源共享与交流

(二)整体感知

1.指导学生初读课文。

2.指导学生概述文章内容。

3.指导学生通过网络查明本文节选自《鲁宾逊漂流记》中的哪一部分,引发学生思考这部分内容在鲁宾逊28年的荒岛生活中占有什么样的地位,并在后面的学习中引导学生解开疑问。

1.自读课文。

2.概述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3.查明本文节选自《鲁宾逊漂流记》中的哪一部分,思考这部分内容在鲁宾逊28年的荒岛生活中占有什么样的地位。

1.具备归纳概括的能力,是语文学习中要着力培养的能力之一。

本文篇幅较长,可练习速读;

文章思路清晰,但没有明确概括全段或全文内容的中心句,正好以此为素材,训练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2.在学生了解《鲁宾逊漂流记》并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他们思考本文所述内容在鲁宾逊28年的荒岛生活中占有什么样的地位,正是为了引导学生初步感知当人身处逆境时,良好的心态、顽强的意志、勤勉实干的作风对于人的生存是多么重要的道理。

当然,这时学生对这些道理的认识是感性的、模糊的,随着后面的学习,他们的认识将逐渐清晰、深入。

第二课时

(三)细读品味

1.鼓励学生指出自己感兴趣的段落,引导他们细读品味,并相互交流想法。

2.提出问题,指导学生就问题细读相应语段,并释疑解惑。

[PPT]呈现问题(分为四组):

一组:

(探询鲁宾逊心态的变化。

引导学生发现人在面临困境时,都会沮丧、痛苦和绝望,但差别在于有人打倒了“绝望”,有人则被“绝望”打倒了,进而认识到生存的心态比生存的条件更重要,以此激励学生直面挫折、战胜困难。

(1)面对逆境,鲁宾逊的心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如果鲁宾逊的心态不发生变化,他能在荒岛上生存下来吗?

为什么?

(3)你认为鲁宾逊能够活下去,最重要的是靠什么?

二组:

(考察鲁宾逊面临困境时的思考方式,引导学生学习他在困境中调整心态、鼓励自己的方法。

(1)鲁宾逊能够活下去,他是怎样为自己找理由的?

找到了哪些理由?

(2)鲁宾逊的思考方式有何特点?

你从他的思考方式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三组:

(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学会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并进一步认识到精神的生存比物质的生存更高贵、也更重要的道理。

(1)你认为鲁宾逊为什么要活下去?

他是否值得这样活着?

(2)鲁宾逊为什么一定要计算时间、保存书籍、写日记?

你觉得有必要吗?

四组:

(把握鲁宾逊的精神,学习他的精神。

在鲁宾逊的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1.指出自己感兴趣的段落,自读品味,与老师同学交流阅读了这些语段的想法。

2.结合教师提出的问题,细读相应语段,解答问题。

在阅读中,各人会对不同的内容产生兴趣。

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引导他们对各自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思考,既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又能让他们在交流中感受到思想碰撞的快乐。

同时,在学生自我解读本文的基础上,围绕教学重点提出问题,引发思考,能将他们对作品内蕴的挖掘推向更深层次。

  第14题(单选题)在"

细读品味"

环节,教师设计了四组问题让学生选择完成,这里体现的教师的教学思想以下表述中不恰当的是(C)。

  A.教师考虑了学生个体的差异性

  B.教师尊重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体验

  C.教师考虑了学习成果评价的易量化性

  D.教师考虑了学习任务的可选性

(四)写作训练

设计写作训练题,指导学生写作。

[PPT]呈现写作题目:

(1)鲁宾逊的生活质量调查报告:

人们总是在寻求更好的生活,这里既包括物质的,也包括精神的。

请你对鲁宾逊的生活质量做个调查,写一则调查报告,并做出结论。

(2)生存大挑战:

设想你也像鲁宾逊一样流落荒岛,你会想些什么,又会怎么做呢?

发挥想象,写一篇短文。

(3)写一则人物评论,说说你对鲁宾逊的看法。

(4)我们现在的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生活富足,但自杀轻生的事件屡见报端。

设想鲁宾逊知道了这些情况,他会作何感想?

试着揣摩鲁宾逊的想法,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写一写。

(5)有的同学感慨早出晚归,学习负担重,生活枯燥,爸妈唠叨,知心朋友少,不太满意现状。

你对目前的生活满意吗?

学了这篇课文,写写你对自己生活的看法。

选择一个题目,进行写作。

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教学评价设计

请完成以下习题。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横线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鲁宾(bīng)逊抵御(yù

)b.沮(zǔ)丧泅(qiú

c.搁(gē)浅冻饿之虞(yǔ)d.斫(zhuó

)痕帐篷(pé

ng)

2.根据意思归纳出在课文中出现过的成语。

①听到了从来没人听到过的事。

形容事物新奇罕见。

()

②形容态度非常严肃认真。

③不生长草木庄稼的荒地。

二、阅读下面选段,完成后面的习题。

⑴现在我要开始过一种世界上闻所未闻的yōuyù

()()而寂寞的生活了,所以我要把它的经过从头至尾,按着次序记下去。

依我的计算,我来到这个可怕的海岛上,是在9月30日。

当时,那初入秋分线的太阳,差不多正在我的头顶;

所以依我的观测,我是在北纬9度22分。

⑵大约在我上岸十一二天之后,我忽然想到,既然缺乏书、笔和墨水,我一定会忘记计算日期,甚至连安息日和工作日都会忘记。

为了防止这样,我便用刀子在一个大柱子上刻上这几个字:

“我于1659年9月30日在此上岸。

”把它做成一个大十字架,立在我第一次上岸的地方,在这个方柱的两边,我每天用刀子刻一个斫痕,每七天刻一个大一倍的斫痕,每一个月刻一个再大一倍的斫痕,这样,我就有了一个日历,可以计算年月日了。

⑶其次应该提到的是,在我历次从船上搬下来的许多东西中间,我还弄到了一些价值不大而用处却不小的东西,我却忘记把它们一一记下来。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那些笔、墨水、纸;

船主、大副、炮手和木匠的几包东西;

三四个罗盘,一些数学仪器,日规,望远镜,地图,航海书籍之类。

这些东西,我当时也不管它们有用无用,都把它们收拾在一起。

同时,我又找到了三本很好的《圣经》,它们是随着我的英国货物一起运来的;

在我上船的时候,我曾把它们打在我的行李里面。

此外还有几本葡萄牙文书籍,其中有两三本qǐdǎo()()书和几本别的书籍,我都把它们小心地保存起来。

同时还有一件不应该忘记的事情,就是我们船上还有一条狗和两只猫,关于它们的历史,我下面还要谈到。

我把两只猫都带到岸上;

至于那条狗,它是在我第一次搬东西上岸的第二天自动跳下船来,qiú

()到岸上,来找我的,后来做了我多年的忠仆。

我并不想它替我xiá

n()什么东西,也不想它替我做个什么伴,我只想它同我说说话,但是它却办不到。

自从我找到笔、墨水和纸以后,我用得非常节省。

事实证明,如果有墨水,我就可以把事情记得非常清楚;

如果墨水用完了,我就记不成了,因为我想不出任何方法制造墨水。

1.根据拼音在文中括号内填上正确的字。

2.

(1)

(2)段详细叙述了鲁宾逊计算时间的方式,作者为何要花这么多笔墨写其计算时间呢?

答:

3.段(3)的划线句表达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

4.“在我历次从船上搬下来的许多东西中间,我还弄到了一些价值不大而用处却不小的东西”,可是一开始“我却忘记把它们一一记下来”,这时才觉得特别“值得一提”;

书,“我都把它们小心地保存起来”,墨水,“我用得非常节省”,这些变化说明了“我”此时怎样的心态?

5.以文中“我”的思维方式,假如“我”在荒岛上没遇到那只大船。

我会怎么做呢?

6.选文结尾说,鲁宾逊在荒岛上“想不出任何方法制造墨水”。

假如你处在这样的情况下,能想出制造墨水或墨水替代物的方法吗?

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1.d2.①闻所未闻②郑重其事③不毛之地

二、1.

(1)忧郁

(2)祈祷(3)泅(4)衔2.因为鲁宾逊记录时间,是为了清楚地了解自己是怎么活着的,可能活多长时间。

记录时间,正表明了鲁宾逊对生存下去充满信心。

3.十分孤独,急于寻找倾诉对象。

4.说明“我”此时决定要顽强地活下去。

5.想其他求生的办法;

开拓荒岛上的资源。

6.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如可寻找深色植物汁液和黑色矿物粉末、捕捉海中的乌贼(墨鱼)提取墨汁等。

资源准备(本部分共8个题,每题4分,满分32分)

在备课时,需要搜集一些和“荒岛余生”这节课相关的图片和文本资料,并准备PPT演示文稿来辅助教师进行课堂教学。

  第15题(单选题)在为本课准备PPT演示文稿时,如果错误删除了某一张幻灯片想要还原,则可使用工具栏上的(D)按钮。

  A.保存

  B.新建

  C.复制

  D.恢复

  第16题(单选题)在为本课准备PPT演示文稿时,教师希望在标题幻灯片上将一幅插图衬在标题的下方作为背景,则可使用以下方法中的(C)。

  A.选中插图,选择"

工具"

菜单中的"

版式"

  B.选中插图,选择"

右键"

"

叠放次序"

中的"

置于顶层"

  C.选中插图,选择"

置于底层"

  D.选中插图,选择"

动作设置"

  第17题(单选题)在制作本课PPT演示文稿时,教师希望将(用PPT呈现的)五个写作训练题目在同一张幻灯片上以不同的方式顺序呈现,以下操作中正确的是(D)。

  A.在"

幻灯片放映"

菜单中选择"

幻灯片切换"

,进行相关设置

  B.在"

  C.在"

格式"

幻灯片版式"

  D.在"

自定义动画"

,进行动画效果设置

  第18题(单选题)用Word软件为本课教学评价准备习题时,教师需要在文档中将个别文字用斜体进行标识,以下操作方法中正确的是(C)。

  A.选中文字,点击工具栏中的"

字体颜色"

按钮

  B.选中文字,点击工具栏中的"

加粗"

按钮

  C.选中文字,点击工具栏中的"

倾斜"

  D.选中文字,点击工具栏中的"

字符底纹"

  第19题(单选题)用Word软件为本课教学评价准备习题时,给文档中部分文字增加边框的操作方法是(C)。

  A.选中文字,在工具栏中点击"

字符缩放"

  B.选中文字,在工具栏中点击"

表格和边框"

  C.选中文字,在工具栏中点击"

字符边框"

  D.选中文字,在工具栏中点击"

下划线"

  第20题(单选题)在为本课准备PPT演示文稿时,教师希望在一张幻灯片上的几行文本前增加标识符号,以下操作方法中正确的是(C)。

  A.选中幻灯片上的几行文本,选择"

  B.选中幻灯片上的几行文本,选择"

幻灯片设计"

  C.选中幻灯片上的几行文本,选择"

项目符号和编号"

  D.选中幻灯片上的几行文本,选择"

  第21题(单选题)在PPT演示文稿的一张幻灯片上,模板的内容对主题内容造成了干扰,想在本张幻灯片上去除模板内容可采用的方法是(C)。

  A.取消现有模板

  B.使用新模板

  C.选择"

背景"

,选中"

忽略母版的背景图形"

并"

应用"

  D.选择"

全部应用"

  第22题(单选题)在为本课准备PPT演示文稿时,教师希望通过点击一张幻灯片上的文字直接跳转到另外一张幻灯片,可以使用(C)功能。

  A.插入制表符

  B.动作设置

  C.超链接

  D.字体设置

教学实施(本部分共3个题,每题4分,满分12分)

在完成教学规划和教学资源准备后,您将进入教学方案实施阶段。

在这一阶段,您需要解决一些在课堂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包括硬件设备的简单操作、教学资源的使用以及课堂活动的组织和管理。

  第23题(单选题)本课预先准备的PPT演示文稿到教室中使用时,发现幕布上的影像严重偏色,下列选项中最可能的原因是(D)。

  A.教室中的计算机没有接通电源

  B.投影仪没有接电源

  C.没有安装Office办公软件

  D.投影仪出现故障

  第24题(单选题)在"

环节,教师让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分组选择完成某组问题,结果第四组问题没有任何人选择,对于这样的情况,教师应采取的策略以下表述中不恰当的是(D)。

  A.在解决前三组问题之后引导学生共同思考回答第四组问题

  B.将第四组问题合并到第三组问题中让第三组同学完成

  C.在按照兴趣分组选择时了解到这一情况,引导部分学生选择第四组问题

  D.放弃第四组问题

  第25题(单选题)个别学生在课堂上拟好了写作训练中某一题目的提纲,将提纲Word文档用电子邮件发给了教师。

在给定的邮箱环境下,教师将批改后的Word文档发还给学生最可取的操作是(C)。

  A.通过"

转发"

进行回复

  B.将文档的内容复制到邮件正文区,然后发送

  C.以"

附件"

的形式回复

  D.把批改意见写到邮件正文区,然后发送

教学评价(本部分共3个题,每题4分,满分12分)

在完成教学规划、教学资源准备和教学方案实施后,您将进入教学评价阶段。

在这部分中,您需要评价已完成的课堂教学及学生的学习情况。

这部分中既有关于教学评价与反思基本知识方面的试题,也有需要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来回答的教学评价与反思方面的试题。

  第26题(单选题)在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后,教师用Excel创建了一个学生成绩表。

教师在Excel数据表中获得学生最高分的方法是(B)。

  A.使用"

函数"

求和"

  B.使用"

最大值"

  C.使用"

平均值"

  D.使用"

计数"

  第27题(单选题)在本课教学实施之后,教师认为在"

环节,应该对每组学生完成的问题进行汇总点评,这说明教师进行了(D)方面的反思。

  A.教学目标

  B.教学效率

  C.教学过程

  D.教学对象

  第28题(单选题)根据您对教学评价的理解,关于本课教学评价以下提法中不正确的是(C)。

  A.通过课后习题进行评价可以反应学生的学习情况

  B.教师通过习题进行的评价不是总结性评价

  C.教师的课堂点评属于定量评价

  D.教师通过课堂观察可以判断学生的学习情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