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福建省闽侯第四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docx
《届福建省闽侯第四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福建省闽侯第四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福建省闽侯第四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
福建省闽侯第四中学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第I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木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历史上农耕文化对游牧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农耕文化发展较早,其体系也较为成熟和完整,对北方的游牧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在农耕文化向长城地带各少数民族地区传播扩散的同时,各民族文化也在向中原汇聚,使得中原文化在发展中也吸了各民族文化的养分和智慧,而且衣、食、住、行无所不包,塑造了长城地带文化的包容性和多样性。
据考证,从赵武灵王提倡胡服到清代的旗袍、马褂,古代中原民族上衣下裳、宽领褒袖的笨重服饰有了重大的转变。
伴随魏晋时期大批北方游牧民族从长城以北的东北地区或蒙古草原进入长城地带或其以南的中原腹地,“胡床”带入农耕地区并改突了中原民族席政而坐的习惯。
小麦、大麦以及磨面方法从西域和其他民族地区的传入,改变了中原汉族以五谷为饭的膳食种类。
家用畜力中的马,主要是从蒙古高原引入长城以南,汉代极为有名的汗血宝马传入中原方备受珍惜。
此外,在新疆阿拉沟、直儿沟等地西周至战国末期的墓葬中发现的骡子骨骼,经鉴定其最早应该是蒙古高原地区的游牧者培育出来约。
而在艺术文化方面诸如笛、琵琶、箜篌、胡琴等乐器以及音乐音律、歌舞杂技等自南北朝时传入中原后,对中原的戏剧、宋词、元曲均产生了极大影响;大同云岗等石窟艺术以及敦煌的璧画艺术等,都是长城地带各民族乃至世界艺术的汇聚。
民族融合发生、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多元一体中华民族形成、发展的过程。
不论是农业民族政权还是游牧民族政权,当他们主导中原后,自觉不自觉地都希望能够统一中国,这种思想的形成是长期以来民族融合最好的也是必然的趋势。
尤其是游牧民族政权入主中原后,想要稳定和谐发展就必须与农业民族的思想文化进行融合,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与汉民族契合,这正是农业民族与各民族不断融合最后形成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的重要过程。
虽然长城地带各民族的起源地域各异,但在几千年相互打交道的过程中,通过交流与学习所进行的“民族融合”已不再是简单的“汉化”或者“胡化”,而是更深层次的诸如文化、思想等方面的深度交融。
各民族文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保有自己风俗习惯的同时,又兼具其他民族的文化特征,这才使得中华民族文化朝着多元化方向不断发展,促成了中华民族真正的繁荣,塑造了中华文明的独特性和包容性。
费孝通说:
“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是近百年来中国和西方列强对抗中出现的,但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则是几千年的历史过程中所形成的。
”自从长城修建以来,长城内外逐渐形成了农牧两大经济体。
两千多年来,长城内的农业民族通过屯垦移民和通商等方式在这里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网络,把长城内外各民族联结在一起,成为中华民族自在民族实体行程中重要的一部分,长城见证了农牧发展的历史进程,也因此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历史上相对发达的农耕文化在农耕文化在影响北方游牧文化的同时,也吸收了各民族文化的养分和智慧,从而形成了长城地带包容性和多样性的文化。
B.从胡服、旗袍、马褂,到五谷杂粮和磨面方法,从胡床、骡子、汗血宝马,到琵琶胡琴和歌舞杂技,可以看出长城地带各民族对中原文化的多元影响。
C.在相互打交道的漫长历史过程中,长城地带的“民族融合”不再是简单的“汉化”或者“胡化”,而是在保有自己风俗的同时,又兼具其他文化特征。
D.两千多年来,通过屯垦移民和通商等方式,长城内的农业民族在长城地带形成了巨大的网络,把长城内外各民族联结在一起,长城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我国在较早时期就发展了农耕文化,还有着较为成熟和完整的体系,在向长城地带各
少数民族地区传播扩散过程中,也推动了他们的文明进程。
B.在魏晋以前,中原人都是席地而坐,不懂磨面方法,也没有面食,直到魏晋时期大批北方游牧民族进入中原,带来了胡人的生活习惯,才改变了这种情况。
C.游牧民族主导中原后,总是希望统一中国,这样就必须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与农业民族相融合,这也是形成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的重要过程。
D.长城地带各民族有自己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文化起源地域,随着历史的发展,他们彼此交流,相互促进,在思想文化中已经变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城地带文化的包容性和多样性,根源于农耕文化向长城地带各少数民族地区传播扩散的同时,各民族文化也沿者长城一带向中原汇聚。
B.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融合,不仅在长城地带汇聚各民族乃至世界的艺术精品,也使中原的文化艺术例如戏剧、词、曲等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发展。
C.各民族的融合促成了中华民族的真正繁荣,但作为以个民族实体,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由自在到自觉的转化有一个过程,期间有着几千年的跨度。
D.长城修建以来,在它的内外各民族就不断进行着各方面的交流,因此长城不仅是农耕和游牧文化发展的见证者,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实用类文木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奥林匹克之父”顾拜且宋凤英
1863年新年的第一天,法国巴黎诞生了一个男婴。
这个名叫皮埃尔•德•顾拜旦的小男孩,在成年之后成为举世闻名的人物。
因为就是他,创办了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
顾拜旦是家中最小的一个孩子,从少年时代起就对体育有广泛的兴趣,喜爱拳击、划船、击剑和骑马等运动。
入学后,他很敬佩博学多才的修辞学老师卡龙神甫,因此对文史课程有浓厚的兴趣,并饶有兴味地涉猎了古希腊的灿烂文化。
在11岁生日那天,顾拜旦一口气读完了都德的小说。
当他读到那个沦陷区的老师在上完最后一堂法语课,转身在黑板上写下“法兰西万岁”时,不禁泪流满面。
对战争的痛恨、逃亡的悲苦,让少年顾拜旦暗下决心,迟早有一天要让祖国复兴,但并不是通过战争的手段。
中学毕业后,顾拜旦先进入法国著名的圣西尔军校就读。
不久,他从军校退学,进入巴黎政治学院。
此时,整个法国仍然笼罩在战败的阴影中。
法国正积蓄各种力量,伺机对德国复仇。
他希望古代奥运会的“神圣休战”传统能在复活的奥运会上得到传承,以激发人们的和平意愿,壮大世界的和平力量。
对于古希腊奥运会,顾拜旦充满憧憬之情。
特别是古希腊人在奥运会开始前,火炬手一边高举火炬奔跑、一边高呼“停止战争,去参加奥运会”。
顾拜旦感到,要让法国复兴,就应该走体育强国的道路,“用体育唤醒法国”。
不久,顾拜旦又前往英国留学,潜心研究了英国教育史,撰写过有关18世纪英国儿童教育家汤姆士•阿诺特教育思想的学术论文。
阿诺特有一句名言:
“运动是青年自我教育的一种活动。
”这句名言在顾拜旦的心灵中,诱发起致力于体育教育的火花。
当时,他还考察了英国教育和体育的现状,对那里学校的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和经常性的郊游十分赞赏,希望在法国各学校中也能设置体育课,培养学生集体主义思想和刻苦锻炼、强健体魄的精神。
那时,他对法国在1870年的普法战争中失利深感痛心,希望通过改革教育,增强民众体质,来振兴法国。
1875年至1881年间,在欧洲考古工作者们的努力下,奥林匹亚的古代奥运会遗址不断被挖掘出来了,而且每年都迅速地公布挖掘的结果。
因此,顾拜旦同其他一些对奥林匹亚感兴趣的人士一样,都能及时、详细地倾听到公布的情况。
当时他曾写道:
“德国人发掘了奥林匹亚的遗址,可是法兰西为什么不能着手恢复她古代光荣的历史呢?
”
为了实现自己的志向,顾拜旦对英国体育运动开展的情况进行了考察。
1887年,他做了《法国和英国中等教育制度对比》的报告,对英国将户外竞技游戏纳入教育内容给予很高评价,主张在法国学生中也开展竞技游戏,并以体育为重点来改革教育。
1888年5月,顾拜旦针对学生因学业过重而过分劳累的问题提出:
“唯一解决的办法是让孩子们游戏。
”
1899年,顾拜旦代表法国参加了在美国波士顿召开的体育训练大会。
与会期间,他进一步了解了世界体育发展的动态,敏锐地感到近代体育的发展正在走向国际化,一批国际性的单项体育联合会组织相继成立。
例如,1881年建立了国际体操联合会,1892年建立了国际赛艇联合会和国际滑冰联合会等。
这些组织都为现代奥运会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1890年,受法国政府委托,顾拜旦负责调查、研究大学的体育工作。
他借此机会,向世界上许多国家发出了体育状况调查表。
通过调查,顾拜旦发现国际上各个体育组织之间充满了矛盾和混乱,对立情绪十分严重,体育运动日趋商业化。
这使他意识到,可以凭借古希腊体育的历史经验和传统影响,来推进国际体育运动。
他同时深切地感到,应该尽快地以古代奥林匹克精神,把现代奥运会创办起来,用“团结、友好、和平”的精神来指导比赛,以消除体育领域内存在着的种种混乱的不良倾向。
1892年11月25日,顾拜旦发表了题为《复兴奥林匹克》的演说,他第一次正式提出了创办现代奥运会的倡议。
从1896年至1925年,顾拜旦一直担任国际奥委会主席,负责该组织的领导工作。
在他任职期间,国际奥委会成员由14个发展到40个。
同时,在他的支持下,先后成立了20多个国际专项运动联合会。
1924年,他因年事已高,主动辞去担任28年之久的国际奥委会主席职务,但他被聘为终生名誉主席。
1937年9月2日,顾拜旦因心脏病在洛桑与世长辞,终年74岁。
遵照他生前的遗愿,顾拜旦的遗体安葬在瑞士洛桑,而其心脏则安葬在古希腊奥林匹克的发源地--奥林匹亚。
他期望即使自己已长眠于地下,但其心脏仍能与奥林匹克运动的脉搏一起跳动。
(摘编自宋凤英《“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
【相关链接】
①1913年,顾拜旦精心地为国际奥委会设计了会旗,它象征着五大洲的团结,以及全世界运动员以公正的比赛和友好的精神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上相见。
②经过顾拜旦及其同事们的多年努力和精心筹备,“复原奥林匹克运动会代表大会”于1894年6月18日至24日在巴黎胜利召开。
会议一致通过复原奥林匹克运动的宪章,确定了现代奥运会的宗旨,正式成立了奥运会的永久性的领导机构——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本文质朴无华,用平实的语言向读者介绍了“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的主要经历,也展示了现代奥运会的创办缘起。
B.11岁生日那天,顾拜旦读了都德的小说并为之感动,于是下定决心通过体育教育振兴法国。
C.在顾拜旦形成自己的教育理念的过程中,英国教育对他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这主要是因为他曾在英国留学。
D.为了解体育领域内种种混乱的不良倾向,顾拜旦借帮助法国政府调查、研究大学的体育工作之际,发出了许多体育状况调查表。
5.促使顾拜旦走向体育之路的原因有哪些?
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4分)
6.顾拜旦为什么要创办现代奥运会?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借给你的温暖
江文胜
这天晚上,天下大雪,出奇的冷。
养猪专业户王老汉蜷缩在家里的火盆前,他不敢出门。
忽然,狗叫。
王老汉极不情愿地打开屋门,一股刺骨的寒风迎面刮来,他打了一个激灵。
王老汉哆哆嗦嗦地来到院子里,没见到任何人,可狗还在叫。
院子左边的一排房屋,是猪圈。
他逐一查看猪圈,仔细地数,总共60头猪连毛发都没少一根。
猪没被盗,狗为啥叫呢?
肯定有情况,不然,通人性的狗是不会无缘无故地瞎叫的。
果然,王老汉在那排距自己的住房最远的饲料库发现了“敌情”:
喂猪的苕片饲料少了一袋!
王老汉立马来了精神,他赶紧回到屋里,拉上三十岁出头的儿子金华出来寻找。
原来下了雪,现在雪停了,院子里从院门到饲料库、从饲料库到院门各有两行脚印,清晰可辨。
金华说:
“咱们跟着脚印去追那偷饲料的人!
”王老汉说,“这是一个人的脚印,咱俩去追,可以对付,铁证如山,看他如何狡辩。
”
父子俩一前一后顺着脚印一口气追到了蜡子山矿区宿舍。
脚印通到一间砖房的门前没了,别的砖房都熄了灯,只有这间房没有熄灯。
真是胆大包天啊!
做了贼还敢亮着灯?
王老汉这样想。
窗是玻璃窗,玻璃上结满了冰花。
左下角的一块玻璃没了,糊上了报纸。
王老汉用舌头舔湿了窗户纸,用手指轻轻一捅,报纸上便出现了一个小孔:
一个黑黑的瘦瘦的中年汉子,坐在屋里的矮凳上,他的头上还冒着热气。
啊!
那袋装有红苕片的大编织袋赫然放在他的面前。
床沿坐着一个双手笼在袖头里的老头,床头的被子下露出一个小脑袋,一个中年妇女站在这个黑汉子的对面。
王老汉父子猫着腰蹲在窗户外,大气不敢出,倾听着屋里的动静。
“粮,借来了。
这就是,红苕片,100斤。
你还愣着干啥?
还不快去熬苕片汤!
”汉子的声音。
“妈,快熬,我饿坏了,我要吃苕片汤。
”小孩的声音。
“亚龙,这粮是咋借来的?
”老人的声音。
“爹,我事先写好了借条,借条压在袋子下。
”汉子的声音。
王老汉一愣,心想,我怎么没注意到那借条!
真的有?
“这不是偷吗?
自打你从娘胎里出来,我是怎么指教你的?
做人要本分!
还好,留下了借条,人要凭良心。
但借粮容易还粮难哪!
矿上不开工资,啥时候能还上?
”老人的声音。
“爹,这个我想过。
车到山前必有路,活人不能让尿憋死,我还有一双手。
到春天,矿上如果还不能开支,我就到农村去帮工。
听说王老汉厚道,日子也过得殷实,不然我干吗要借他的。
我想去他那里,帮他干活,用工钱抵粮钱……”汉子的声音。
“快走!
”王老汉在心里喊。
他拉起儿子往家里赶。
进了院子,王老汉急奔饲料库,果然发现了那张借条:
家里无米下锅。
借一袋红苕干片。
春天还。
蜡子山矿区吴亚龙,此据。
某某年某月某日
上面还有一个用墨水作印泥盖的“吴亚龙”的私章。
太阳从蜡子山上露出头来。
吴亚龙推开屋门,见门口堆了一些东西:
一袋大米、一袋面粉、一大块猪肉、几条鲜鱼和一袋冻豆腐……吴亚龙像见到了天外来物似的翻来覆去地找,竟找不出一张哪怕是手指宽的字条……
7.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小说运用了外貌、神态、动作、心理、对话、细节等描写手法,生动形象地刻画了王老汉和吴亚龙的形象。
B.小说篇幅虽短,但作者围绕“借”字,将故事情节设置得曲折离奇,跌宕起伏。
C.小说以“借给你的温暖”为题,揭示了文章的主题,表现了淳朴的人性美。
D.这篇小说讲了一个感恩的故事,他把人物放在大饥饿的时代,用简洁的文字给人物设置了一个道德困境。
E.小说的结尾照应了题目,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而且,使得王老汉“诚信”的形象更为突出。
8.小说中两处写到“雪”,分别有何作用?
请结合文本简析。
(4分)
9.小说中王老汉和吴亚龙,哪一位是主人公?
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何承矩字正则。
幼为棣州衙内指挥使,从继筠讨刘崇,擒其将胡澄以献,论功授闲厩副使。
太平兴国五年,知河南府。
时调丁男百十辈转送上供纲,承矩以为横役,奏罢其事。
徙知潭州,疏为政之害民者数十事上之,悉被容纳。
凡六年,囹圄屡空,诏嘉奖之。
米信知沧州,以其不习吏事,命承矩知节度副使,实专郡治。
时契丹挠边,承矩上疏曰:
“若于顺安砦西开易河蒲口,导水东注于海,资其陂泽,筑堤贮水为屯田,可以遏敌骑之奔轶。
其无水田处,亦望选兵戍之,简其精锐,去其冗缪。
”太宗嘉纳之。
属霖雨为灾,典者多议其非便。
承矩引援汉、唐屯田故事,以折众论。
乃以承矩为制置河北缘边屯田使,俾董其役。
由是自顺安以东濒海,广袤数百里,悉为稻田,民赖其利。
淳化四年,擢知雄州。
契丹精骑数千夜袭城下,伐鼓纵火,以逼楼堞。
承矩整兵出拒,迟明,列阵酣战久之,斩馘甚众,契丹遁去。
秩满,召还,拜引进史。
州民百余谒阙贡马,乞借留承矩,赐金紫,诏许再任。
真宗嗣位,以事有缓急,难于匀济,命承矩为四路都转运使,要切之务,俾同规画。
丁内艰,时以边兵稍息,农政未修,起复授置缘边安托使,且诏边民诱其复业。
承矩曰:
“契丹闻之,必谓诱其部属也。
”乃易诏文为水旱流民之意。
王钦若时知枢密援汉虫达周仲居改诏请罪承矩帝曰承矩任边有功当优假之第诏自今朝旨未便者奏禀进止。
景德元年,入朝,进领英州团练使。
时议防秋北鄙,承矩犹屡表请行,上以其老闵之,不许。
三年卒,年六十一。
特赠相州观察使,赙钱五十万,绢五百匹,中使护葬。
(选自《宋史·列传三十四》,有删节)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钦若时知枢密/援汉虫达/周仲居/改诏请罪承矩/帝曰/承矩任边有功/当优假之/第诏自今朝旨未便者/奏禀进止/
B.王钦若时知枢密/援汉虫达/周仲居改诏/请罪承矩/帝曰/承矩任边有功/当优假之/第诏自今朝旨未便者/奏禀进止/
C.王钦若时知枢密/援汉虫达/周仲居/改诏请罪承矩/帝曰/承矩任边有功/当优假之第/诏自今朝旨未便者/奏禀进止/
D.王钦若时知枢密/援汉虫达/周仲居改诏/请罪承矩/帝曰/承矩任边有功/当优假之第/诏自今朝旨未便者/奏禀进止/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平兴国”是皇帝的年号,年号是历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
B.“金紫”,指“金印紫绶”,即黄金印章和系印的紫色绶带,借指高官显爵。
唐宋后指金鱼袋及紫衣,是唐宋的佩饰和官服。
C.“秩”的本意是根据官员的功过确定的官员俸禄,引申为俸禄。
“秩满”是指官员在年终评定时获得了最高等级。
D.“转运使”,是封建王朝主管运输事务的官职。
宋初为集中财权,置诸路转运使掌一路财赋,“都转运使”一般由官高位重者担任。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何承矩作战勇敢。
年轻时他担任棣州衙内指挥使,跟随着何继筠讨伐刘崇,捉住了他们的将领胡澄来进献,论功被提拔了官职。
B.何承矩爱惜百姓。
做河南府知府,上奏停止征调壮丁转送上交朝廷的货物的差役;做潭州知州,上奏施政中危害百姓的事达数十件。
C.何承矩善于谋划。
为了增加水田,他建议掘开河道,同时可以遏制契丹骑兵;他率军打退契丹数千骑兵;并为恢复边塞农业做过贡献。
D.何承矩熟习政务。
太宗曾多次采纳他的建议,并下诏褒奖;真宗让他谋划重要事务,即使朝廷大臣弹劾他私自改动诏书,也不予追究。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其无水田处,亦望选兵戍之,简其精锐,去其冗缪。
”太宗嘉纳之。
(5分)
(2)时议防秋北鄙,承矩犹屡表请行,上以其老闵之,不许。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15题。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① 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
铁骑无声望似水。
想关河:
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
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
鬓虽残,心未死。
注释:
①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14.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雪晓清笳乱起”句突出了边地风光特色,也渲染了战争气氛。
B.“铁骑无声望似水”句,形象地描绘了军队阵容的整肃与声势的浩大。
C.“清笳乱起”和“铁骑无声”一动一静,以动衬静,手法巧妙。
D.“想关河”中的“想”是“推测”、“猜想”的意思。
“雁门西,青海际”两句,代指宋金对峙的前线地区。
E.“漏声断”中“断”,是断断续续的意思。
作者通过“雪晓”“寒灯”“断漏”“斜月”等意象,写出了清冷的意境。
15.陆游与辛弃疾同为南宋著名爱国词人,本词与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表达的思想感情和主要运用的艺术手法都非常的相似。
请问两首词都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请简要分析。
(6分)
(三)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面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
(5分)
(l)辛弃疾在《永遇乐·京日北固亭怀古》中,由回忆往昔转入写眼前实景,表明沦陷区的人民已经安于异族统治的句子是“,,”。
(2)韩愈《师说》中认为“学生不一定比不上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的原因是:
“,。
”
第II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画线成语的使用,全都错误的一项是(3分)()
①24日凌晨意大利中部发生6级以上地震,地震给意大利三个大区造成严重损毁,灾区大量建筑坍塌,满目苍痍。
②“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创新试验区的规划建设正有序推进,完成这个任务,不能自出机杼,也不能只服务我们本地。
③就谭嗣同个人的最终结局而言,他没有像康有为、梁启超那样及时离开,暂时保全生命,而是以飞蛾扑火的方式,在大光中绽放自我,留下生命的灿烂。
④在学术研究中出现聚讼纷纭的现象并不奇怪,这种争论有利于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也有利于学术观点的自由表达。
⑤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把项目工作作为经济工作中提纲挈领、纲举目张的重要抓手,以此扩大有效投资需求。
⑥看着她站在灯光灯下落落大方的样子,我怎么也难以把她和十年前那个和人说话都会脸红的腼腆姑娘联系起来。
A.①④B.②③C.③⑤D.④⑤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站在2016年的起跑线上,回望曾经的风云激荡、前瞻远方的漫漫征途,我们不禁感到自豪和喜悦,不由得不生出憧憬和渴望。
B.G20杭州峰会展现了中国作为东道主的好客与包容,不仅向世界经济发展和全球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而且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博大文化与发展成就。
C.2016年10月19日凌晨,神州十一号飞船和天宫一二号空间实验室成功交会对接,两名航天员顺利进驻天宫二号实验室,并开展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
D.在里约残奥会上,中国残奥代表团共获107枚金牌、81枚银牌和51枚铜牌,239块奖牌的骄人成绩连续第四次占据金牌榜与奖牌榜双第一。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如今,我们对大自然的感应①______不如一棵树。
一棵树②______知道什么时候抽芽、开花、结实、落叶等,③______把它的生命经验记录在一圈圈或松或紧的年轮中,④______我们呢?
有许多年轻的孩子甚至不知造玫瑰、杜鹃什么时候开花,⑤______不要说⑥______声音的体验中体会秋天来临了。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
尚且
而且
但是
且
于
B
甚至
/
并且
而
更
从
C
尚且
还
或者
/
更
在
D
还
尚且
还
但
/
向
20,在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5分)
行书是一种统称,分为行楷和行草两种。
它是在楷书的基础上起源发展的,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的不足而产生的。
因此,行书是①。
“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②,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
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
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
③;而楷书是文字符号,艺术性相对不足,相比较而言,草书艺术性高,而实用性相对不足。
21.下面是某城市读书节标志的主体图案,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90个字。
(6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郭川,“中国职业帆船第一人”。
这位31岁时已任大型国企副总的青岛男子,在42岁时却毅然选择成为职业竞技帆船赛手,不停刷新自己和中国的帆船运动记录。
他说帆船运动让他找到了“生命中注定属于他的东西”,“回归了真实的自我。
”2016年10月郭川在单人不间断跨太平洋创纪录航行时在夏威夷附近海域失联。
对郭川的人生选择,你有什么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三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l.B张冠李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