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心理学试题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559830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心理学试题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管理心理学试题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管理心理学试题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管理心理学试题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管理心理学试题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管理心理学试题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管理心理学试题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心理学试题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管理心理学试题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③爱的需要:

朋友、爱情、归属的需要;

④尊重的需要:

自尊和受人尊重;

⑤自我实现的需要。

3.组织变革的内容。

①组织结构;

②技术革新;

③环境改善;

④人员变化;

⑤战略调整。

4.关于领导有效性的生命周期论的主要内容。

①该理论是美国的卡门首先倡导的。

②要点是,领导者的行为要与被领导者的成熟度相适应,随着被领导者的成熟度从不成熟、初步成熟、比较成熟到成熟,领导的方式也依次要经过从命令式、说服式、参与式到授权式的变化。

③成熟度意味着有成就感、有负责任的意愿和能力、有工作经验和受过一定教育等。

三、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试解释公平理论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对组织管理工作的指导意义。

理论:

①人需要保持公平感。

②公平感是通过比较而获得的,用自己的报酬和贡献与别人的或自己过去的报酬和贡献进行比较。

若比值相等则会有公平感;

若不等,则其中一方易产生不公平感。

③一旦产生不公平感,人就会设法消除不公平感,方法包括降低自己的贡献;

增加别人的贡献;

增加自己的报酬;

降低他人报酬;

找一个报酬和贡献的比值比自己还小的人比较。

指导意义:

①职工需要保持公平感,公平感会对工作积极性产生重要影响。

②要在各种评比中坚持公平,使工作效果与报酬紧密挂钩,防止各种不正之风。

③要提供合适的渠道使职工能消除其不公平感。

④领导者要严格要求自己,利用好权力,努力作公仆。

1.请结合本人的个性心理类型,描述一下你的职业规划。

参考答案:

(1)指一个人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所形成和发展的比较稳定的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的综合。

(2)个性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价值观;

个性心理特征包括气质、性格、能力等

(3)结合本人的个性心理,进行职业规划

 

试题2

1.社会人假设:

人的最大动机是社会需求,只有满足人的社会需求,才能对人有最大的激励作用。

2.群体凝聚力:

指群体成员彼此吸引以及他们分担群体目标的程度。

3.领导:

是指引导和影响个人或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实现目标的行动过程。

4.组织结构:

就是表现组织各部分排列程序、空间位置、聚集状态、联系方式以及各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模式。

5.正式群体: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人性假设的X理论的基本观点与措施。

①一般人对工作具有天生的厌恶。

②大多数人必须予以强制、控制、督导,给以惩罚的威胁,才能促使人为达成目标而努力。

③一般人大都宁愿受人监督,性喜规避责任,志向不大,但求生活安全。

①任何一个组织绩效之低落都是由人的本性所决定的。

②强调集权化管理。

③组织的基本原则是阶梯原则。

④强调组织需要重于个人需要。

2.列举非正式群体的特征。

①以某种共同利益、观点、爱好为基础,以感情为纽带;

②有较强的凝聚力和行为一致性;

③自然涌现领袖;

④有一套见效快的不成文的奖惩制度和手段;

⑤有较灵敏的信息传递渠道;

⑥较强的自卫性和排外性。

3.组织变革与发展的阻力有哪些?

⑴来自个体的阻力:

①习惯;

②安全;

③对个人经济利益的关注;

④避免不确定性的倾向;

⑤选择性信息加工。

⑵来自组织的阻力:

①结构惯性;

②改革的有限性;

③群体压力;

④对既存权力关系的威胁;

⑤对专业知识的威胁。

4.态度及其构成成分。

态度是指个体对社会事物所特有的心理倾向。

包括判断、评价和行为倾向。

态度由三种成分构成,即:

认知成分、情感成分、意向成分。

三、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试解释期望理论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对组织管理工作的指导意义。

⑴理论:

①美国心理学家弗卢姆认为,激励力量是目标实现的期望值和目标效价的函数。

②激励员工的必备条件是:

员工应确信优秀绩效或某特定行为一定会带来某种报酬;

员工应感到外部报酬是有吸引力的;

员工应确信某种水平的个人努力将使他能够达到组织的绩效标准。

另外,报酬是否能体现出平等感,对个人进一步努力会产生重要影响。

(10分)

⑵指导意义:

①管理者要了解员工的需求,以便确定对员工有吸引力的报酬。

②制定难度和数量适宜的目标,以便确定适当的成功概率。

③向职工宣传报酬的好处,同时提供一定的条件,促进目标的实现。

④坚持报酬的公平公正。

2.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谈谈通过管理心理学的学习,你有什么心得与体会?

根据学生答案酌情给分。

试题3

1.领导:

3.态度:

是主体对一定对象相对稳定的综合性内在的心理倾向。

5.组织:

为了达到特定的共同目标,经由各部门分工合作和不同层次的权力和责任制度,而合理地协调一群人的活动。

1.人性假设的Y理论的基本观点与措施。

管理措施①任何一个组织绩效低落都应归于管理。

2.简答气质在管理工作中的意义。

①管理者的气质:

管理者的气质不会对工作有决定性影响,但不同的管理工作对气质类型会有不同的要求。

②气质与职业:

一些特殊工作或工种对气质有特殊要求,故安排工作是要考虑气质类型与工作的搭配。

③气质与管理教育:

在对不同气质类型的员工进行管理和教育时,要区别对待,不搞一刀切;

在任务分工和人员组合搭配时,也应注意不同气质类型的特点,以达到优化组合。

3.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主要内容。

4.分析组织变革的内容。

1.试解释公平理论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对组织管理工作的指导意义。

2.解释生命周期领导理论主要内容,并分析其对管理工作的指导意义。

④分析指导意义(8分)。

酌情给分。

试题4

1、泰勒(F•W•Taylor):

泰勒是美国古典管理学家,科学管理的创始人,被公认为“科学管理之父”。

他不断在工厂实地进行试验,系统地研究和分析工人的操作方法和动作所花费的时间,逐渐形成其管理体系——科学管理。

泰勒的主要著作是《科学管理原理》(1911)、《科学管理》(1912)、《计件工资制》。

2、目标管理:

由美国著名管理学家杜拉克(P.Drueker)提出。

目标管理是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而使组织和个人取得最佳业绩的现代管理方法。

目标管理既是一种管理制度,也是一种制订计划、进行控制、进行人事评价和对组织整体绩效作出评价的方法。

3、组织承诺:

是指组织成员认同组织的目标与价值观,把实现和捍卫组织的利益和目标置于个人或小群体直接利益之上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属于态度范畴。

这个概念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

(1)个人对组织目标和价值观的强烈信念和认同。

(2)个人愿为组织的利益付出巨大努力的愿望。

(3)个人渴望保持在该组织中的成员资格。

组织承诺指组织成员对组织的承诺,而不是组织对其成员的承诺。

4、心理契约:

“心理契约”本是社会心理学提出的概念,被管理心理学借用和移植过来,研究组织中复杂而微妙的人际关系,特别是上下级间的关系,成为一件具有敏锐而深刻洞察力与剖析力的工具。

它的内容是交往双方彼此间对于对方所抱有的一系列微妙而含蓄的期望。

5、组织文化:

组织文化应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某一组织(包括企业、学校、医院等)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共同价值观、精神、行为准则等,及其在规章制度、行为方式和物质设施中的外在表现。

1、解释“经济人”假设的主要理论观点。

(1)多数人天生是懒惰的,他们都尽可能逃避工作。

(2)多数人都没有雄心大志,不愿负任何责任,而心甘情愿受别人的指导。

(3)多数人的个人目标都是与组织的目标相矛盾的,必须用强制、惩罚的办法才能迫使他们为达到组织的目标而工作。

(4)多数人干工作都是为了满足基本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因此,只有金钱和地位才能鼓励他们努力工作。

(5)人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多数人都是符合上述设想的人;

另一类是能够自己鼓励自己、克制感情冲动的人,这些人应负起管理的责任。

2、解释需要、动机和行为之间的关系。

一般来说,当人产生某种需要而又未得到满足时,会产生一种不安和紧张的心理状态。

在遇到能够满足需要的目标时,这种紧张的心理状态就转化为动机,推动人们去从事某种活动,向目标前进。

当人达到目标时,紧张的心理状态就会消除,需要得到满足。

这时,人又会产生新的需要。

这是一个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使人不断地向新的目标前进。

3、简述评价奖励制度好坏的维度。

(1)重要性。

组织制定的奖励制度应被多数人认为是有重要价值的。

(2)数量上的灵活性。

奖励制度要适应组织成员的不同特点,在数量上有灵活性的特点。

(3)使用的频率。

一般来说,奖励使用的次数越多,对职工工作绩效的影响也会越大。

(4)可见性。

奖励要使人看得见,摸得着。

(5)低成本。

制定奖励制度时也必须考虑成本问题。

4、组织文化创造包括哪几个各阶段?

(1)对环境变化的察觉和改革的决断;

(2)新价值观的创造;

(3)企业象征的形成与组织内外的信息交流;

(4)组织结构的变革;

(5)组织成员意识和行动的变化。

1、结合实际谈谈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组织中的非正式群体。

非正式群体是自然形成的一种无形组织,它是一种非正式的联合体。

非正式群体具有以下特征:

以某种共同利益、观点和爱好为基础,以感情为纽带,有较强的内聚力和行为一致性。

非正式群体的存在是一种客观现象,它有一定的作用,但这种作用受某些条件的制约。

当非正式群体的组织结构与正式群体组织相一致时,它能促进正式群体,使之能更好地发挥预定的劳动生产功能。

但是,当非正式群体的组织结构和正式群体不相一致时,尤其是当正式群体的领导人失去在非正式群体成员中的威信时,容易引起两种群体之间的冲突,甚至阻碍正式群体的正常工作。

(10)

管理者必须重视非正式组织的作用,力争创造条件,使之与正式群体配合。

如果处理得当,就可使非正式群体起到正式组织机构的作用,处理不当就会产生对立情绪,造成对抗局面。

(5)

联系实际加以阐述。

2、结合实际谈谈群题发展的阶段及培养群体精神的途径。

一个群体的发展一般要经历形成阶段、震荡阶段、稳定阶段、运行阶段、整休阶段五个阶段。

在形成阶段,群体的成员首次相聚到一起,此时大家对彼此还不是很了解,对任务也不甚明了。

因此

群体成员之间比较有礼貌,成员对领导也表现出较高的依赖;

进入震荡阶段,群体中每个成员开始有自己的发现。

人们开始不断产生冲突。

在这个阶段,群体的领导者容易受到各方的攻击,领导者在本阶段的中心任务是领导或引导成员之间进行对话和理解;

在稳定阶段,成员经过前两个阶段的磨合,开始能够理解对立和差异,信息在群体内部可以得到共享,合作成了群体的核心;

运行阶段同时也是群体取得上佳业绩的阶段,在这个时期,群体成员包括领导者已经确定了各自的角色,他们在互相讨论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措施与方法;

第五个阶段为整休阶段,群体的存在在时间上是有限的,随着时间的推移,群体的成员结构可能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群体结构有可能退回到某一个前面的阶段。

培养团队精神的途径:

1、兼顾个人和集体。

2、培养团队精神要正确导入价值观和功利观。

3、培养团队精神要兼顾工作效率与员工关系。

试题5

1.群体规范:

是群体所确定的每个成员都必须遵守的行为标准。

它常常是一个可以接受或容忍的范围,而不是一些细则,它常常是约定俗成的,不成文的,而不是通过一定的程序正式规定的

2.领导方格图理论:

方格图理论也是分析领导行为的二维方法,一维为纵轴称为“对人的关心程度”,一维为横轴称为“对生产的关心程度”,再将横轴与纵轴划分为1至9个标度,作为衡量关心人和关心生产程度的标准。

3.组织结构:

组织结构是管理主体形式管理职能,经过设计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结构模式。

组织内外环境变化,是组织结构变化的决定性条件。

4.群体决策:

是领导者以过研究和思考,从几种方案,几种计划,几种意见或几种安排中,选择出一种最好的方案、计划、意见、安排的过程。

5.组织变革是一个组织为了生存和发展从现有状态向期望的未来状态的转变过程。

1.简答合理的领导结构。

(1)年龄结构。

老中青合理的结构特征。

(2)知识结构。

领导班子成员的知识构成状况。

(3)智能结构。

包括思维、学习、研究、创造、组织、执行、宣传和公关能力等。

(4)心理结构。

指领导班子成员气质、性格、品行等个性特征的合理搭配。

2.简述奥德弗的ERG理论的基本内容。

ERG理论认为人存在以下三类核心需要①生存需要:

是维持人的存在或生存的需要,相当于马斯洛理论中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

②相互关系需要:

是个体对社交、人际关系和互相尊重的需要,相当于马斯洛理论中自我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③成长需要:

是个人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取得自尊、自信的需要,相当于马斯洛理论中的自我尊重和自我实现需要。

3.简答目标设置应坚持的原则。

(1)目标应当是具体的。

(2)目标应当是难度适中的。

(3)目标应当被个人所接受。

(4)必须对达到目标的进程有及时、客观的反馈信息。

(5)个人参与设置的目标要比别人为他设置的目标更为有效。

4.简述工作设计的主要内容。

①工作内容。

这是工作设计的重点。

一般包括工作的广度、深度、工作的自主性、工作的完整性以及工作的反馈五个方面。

②工作职责。

主要包括责任、权力、方法以及工作中的相互沟通和协作等方面。

③工作关系。

表现为协作关系、监督关系等方面。

④工作结果。

包括工作数量、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和效益等。

⑤工作结果的反馈。

包括工作本身的直接反馈和来自别人对所做工作的反馈。

三、论述与应用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结合实际,试论组织文化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1)导向作用;

(2)激励作用和凝聚作用;

(3)规范作用;

(4)创新作用和辐射作用。

2、甲、乙、丙、丁四人是同一车间的操作工。

甲进厂才3天。

乙已工作半个多月了,能在师傅指导下进行劳动。

丙刚开始独立从事操作。

丁则已是老工人了。

请用领导生命周期理论,谈谈如何对他们进行有效管理?

(1)阐明生命周期理论的基本内容。

(2)甲是不成熟工人,宜用高组织低关系的命令式的领导方式。

(3)乙是初步成熟工作,宜用高组织高关系的说服式的领导方(4)丙是比较成熟工人,宜用低组织高关系的参与式的领导方式。

(5)丁是成熟工人,宜用低组织低关系的授权式的领导方式。

试题6

2.目标管理法:

3.组织结构:

4.内在报酬:

由工作本身所带来的报酬,包括胜任感、成就感、责任感、受重视感、影响力感、价值感等等内心感受或体验。

5.组织承诺:

是指组织成员对组织的承诺,是指组织成员认同组织的目标与价值观,把实现和捍卫组织的利益和目标置于个人或小群体直接利益之上的态度和行为方式。

1.非正式群体有哪些特征?

2.列举群体决策的方法。

①头脑风暴法(振荡法)

②德尔菲法

③提喻法(哥顿法)

④方案前提分析法

⑤非交往型程式化决策术

3.“自我实现的人”的假设的基本内容。

Y理论实际是“自我实现的人”的假设的概括。

“自我实现人”概念是由马斯洛提出来的,但Y理论是由麦格雷戈总结提出的。

Y理论基本内容如下:

(1)一般人都是勤奋的,如果环境条件有利,工作如同游戏或休息一样自然。

(2)控制和惩罚不是实现组织目标的唯一方法。

人们在执行任务中能够自我指导和自我控制。

(3)正常情况下,一般人不仅会接受责任,而且会主动寻求责任。

(4)在人群中广泛存在着高度的想象力、智谋和解决组织中问题的创造性。

(5)在现代工业条件下,一般人的潜力只开发了一部分。

4.凯尔曼的态度形成三阶段是什么?

答:

(1)服从,服从是指人们为了获得报酬和避免惩罚,而采取的表面顺从的行为;

(2)同化,同化是指人们不是被迫而是自愿地接受他人的观点、信念,使自己和他人或团体形成一种友好的关系;

(3)内化,内化是一个人真正地从内心深处相信并接受他人的主张、观点。

1.一企业有两个生产同类产品的车间,A车间的凝聚力明显弱于B车间,但A车间的生产效率又明显高于B车间。

请分析以上现象的成因以及上级主管部门提高B车间生产效率的对策。

(1)对群体凝聚力与群体生产效率之间的关系的研究表明,凝聚力的状况对生产效率有着重大的影响,诱导是除凝聚力外的另一重要变量,两者共同影响生产效率。

无论凝聚力强弱如何,积极诱导都能提高生产效率,并且在凝聚力强的组生产效率更高;

而消极诱导则明显降低了生产效率,并且在凝聚力强的组生产效率更低。

此外,凝聚力强的群体比凝聚力弱的群体更易受诱导因素的影响,在积极诱导条件下凝聚力强的群体的生产效率更高,在消极诱导条件下凝聚力强的群体的生产效率反而更低。

在本案例中,A车间虽然凝聚力弱于B车间,但车间主管理采取的是积极诱导方式;

而B车间虽然凝聚力强于A车间,但车间主管采取的是消极诱导方式,而且正因为其凝聚力强,所以在消极诱导下,其生产效率则更低。

(2)从管理角度讲,上级主管部门应对B车间主管的思想状况、态度、动机等方面进行了解,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教育,劝其纠正自己对车间群体的诱导方式;

如拒不纠正,可考虑撤换其职务。

2.试解释双因素理论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对组织管理工作的指导意义。

这是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F.Herzberg)提出的理论。

“保健因素”(Hygienefactors),就是那些造成职工不满的因素,它们的改善能够解除职工的不满,但不能使职工感到满意并激发起职工的积极性(和工作本身相关性不大)。

这些因素往往是由外界的工作环境产生的,主要包括公司政策、行政管理、工资报酬、工作条件、与上下级的关系、地位和安全等方面的因素。

“激励因素”(Motivationfactors)。

就是那些使职工感到满意的因素,唯有它们的改善才能让职工感到满意,给职工以较高的激励,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工作本身相关性很大)。

激励因素主要包括工作富有成就感、工作成绩得到社会认可、工作本身具有挑战性、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工作所赋予的发展机会和责任等。

(1)要区别对待不同人的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

对某些人来说,赫茨伯格列入保健因素的项目条款可能正是他们的激励因素。

(2)注重对职工的内在(工作本身)激励。

有效的管理,应在保健因素的基础上,多采用工作丰富化的激励因素,给员工更多的主人翁感,适当授权;

减少过程控制,实施目标管理;

多安排有挑战性的工作,扩大工作范围;

及时表扬与肯定,使其感到受重视和信任;

增强成就需要,让工作本身成为一种强有力的激励因素。

(3)注意保健因素,让保健因素保持适当水平,创造良好的工作外部环境和条件,消除员工的不满情绪和态度。

(4)善于把保健因素转化为激励因素。

利用双因素理论发放奖金,就必须把奖金的发放与企业的经营好坏,以及部门、个人的工作业绩挂起钩来,若奖罚不明,奖金就由激励因素变成保健因素,企业虽然相安无事,但奖金再多也起不到激励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