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水倒虹技术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557017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59.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排水倒虹技术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排水倒虹技术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排水倒虹技术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排水倒虹技术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排水倒虹技术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排水倒虹技术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

《排水倒虹技术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排水倒虹技术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排水倒虹技术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

(1)根据工程地质结构,水文地质情况,仔细验算基坑开挖设计图,对可能引起的滑坡和崩塌体应采取有效的预防性保护措施,并仔细检查边坡的稳定性,必须确保基槽的稳定和安全,并保证不影响其正常使用。

所有的开挖工程均须先将地下水位降至基坑底高程以下0.5m后进行。

(2)对局部开挖深度大于3.5m的基坑选用挖掘机分两层开挖。

现场条件不适用机械设备的以及零星小量土方用人工完成。

在开挖过程中应注意地面水排除,修筑供机械进场和土方运输的临时道路、对易塌方边坡进行及时处理。

(3)根据设计要求,根据开挖深度,戗台以上坡比为1:

1.5,戗台以下坡比为1:

2,基坑底部宽度为倒虹宽度加每侧1m工作面;

为保证基坑安全在距离基坑底4m位置设置一道3m宽平台。

(详见附图)

(4)基坑开挖时,基坑两侧2m以内不得堆放弃土及其他荷载,基坑上口两侧设顶宽不小于40cm的截水沟,防止雨水流入基坑内,保护已开挖边坡免受冲刷。

为不破坏基础土壤结构,开挖至接近设计标高,保留不少于10~20cm厚的保护层,然后用人工开挖、修整,确保基坑的标高、平整度及边坡坡度符合设计要求,报项目部质检科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

若基底遇到其软弱土层时,及时报项目部人员,待有关部门确定了处理方案后,再进行地基的处理。

开挖时分层进行,技术人员要经常校核开挖平面位置、高程、边坡坡度等是否符合施工图纸要求。

3.3基坑土方开挖质量、安全控制措施

(1)在基坑开挖中,地基、地质情况是质量控制点的关键,基坑建基面必须会同业主、监理、设计单位共同验收以后方可进行结构施工。

(2)严禁扰动基底土壤,禁止欠挖,控制超挖的方法如下:

预先测出基坑坑底标高,用木桩在相应位置上标出,当开挖至坑底高程以上约20cm时应立即停止,等待下一工序开工时用人工清底整平,避免基底扰动,如发生超挖现象时,用碎石或者混凝土垫层进行找平。

(3)基坑开挖时,由专职安全人员在现场指挥,严格按照安装操作规程作业,质检人员在现场值班,监督工程施工质量的全过程,并对施工质量进行统计分析,找出质量缺陷原因,及时提出整改措施。

(4)在基坑开挖中,保证边坡稳定是基坑开挖安全保证的关键。

因此,必须根据情况,严格按规范及设计规定放坡,及时对开挖边坡进行检查,防止偏离设计开挖线。

(5)由于车辆较多,现场管理人员合理指挥机械,杜绝闲杂人员进入,同时在施工基坑周围设置安全警示标志,预防事故发生。

(6)现场施工中应该随时注意开挖坡度,防止坍塌,在上口开挖线2米内不准堆放土方,禁止吨位大的车辆在上口开挖线附近通行。

土方出土宜从已经开挖方向未开挖方向后退,不宜沿已经开挖边坡项部出土,应由上至下的开挖顺序,不得先切除坡脚。

(7)基坑开挖完成应立即进行人工清理,尽快验收并进行下道工序。

应做好雨季施工的准备,预存一定量的塑料雨布,下雨时对已开挖的基坑采取覆盖保护措施。

(8)夜间施工要有足够的照明,危险地带要设明显安全标志。

(9)实行质量岗位制,建立质量奖罚制度,加强职工质量意识,对各工种定期进行培训,质检人员和特殊工种人员应持证上岗。

制定各种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预案,并组织学习,提高施工参与者的安全意识。

(10)安排专人负责基坑边坡稳定监测和建筑物变形监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4机械人员配置

3.4.1机械设备配置

⑴机械设备配置

机械名称

机械型号

数量

挖掘机

CAT320

2

自卸车

20t

1

装载机

ZL50

⑵人员配置

人员名称

管理人员

3

技术人员

机械人员

6

普通工人

10

3.5基坑验收

(1)标准

优良标准:

1)主控项目全部符合质量标准。

2)一般项目逐项有90%及以上的检验点合格。

合格标准:

1)主控项目全部符合质量标准。

2)一般项目逐项有70%及以上的检验点合格。

基坑(槽)开挖检验项目和质量标准

项类

检验项目

质量标准

主控项目

基底要求

基底无扰动或地基处理后符合设计要求

降排水

开挖前地下水水位降至基础开挖面0.50m以下,保证干场作业

基底地基承载力

符合设计要求

一般

项目

边坡

不陡于设计值

基底高程

允许偏差:

(-50mm,0mm]

坑(槽)底宽度

不小于设计值

4、模板工程

4.1模板加工、安装和拆除的一般要求

(1)模板的设计、制作和安装应保证模板结构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能承受混凝土浇筑和振捣时的侧向压力和振动力,防止产生移位,确保混凝土结构外形尺寸准确;

(2)模板的制作和安装应满足施工图纸要求的建筑物结构外形,其制作和安装的允许偏差不应超过有关规范和招标文件技术条款的规定;

(3)模板表面应光洁平整,接缝严密,不漏浆,以保证混凝土表面的质量;

钢模面板厚度不小于3mm;

(4)模板安装过程中,应设置足够的临时固定设施,以防变形和倾覆;

竖向模板与内倾模板必须设置内部撑杆或外部拉杆,以保证模板的稳定性;

(5)竖向模板应设对拉螺栓,螺栓中部设止水板。

模板拆除时应将对拉螺栓两端的塑料帽取出,并回填不低于混凝土强度的水泥砂浆,回填平整;

(6)模板之间的接缝必须平整严密。

建筑物分层施工时,应逐层校正下层偏差,模板下端不得有“错台”;

(7)模板及其支撑上,严禁堆放材料及设备,混凝土浇筑脚手架不准与模板系统相连接;

(8)模板在每次使用前应清洗干净,并涂刷矿物油类的防锈保护涂料,不得采用污染混凝土的油剂。

(9)模板拆除时限,除符合施工图纸的规定外,还应遵守下列规定:

不承重侧面模板的拆除,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并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损伤时,方可拆除;

墩、墙、柱部位,在其强度不低于3.5MPa时,方可拆除。

承重模板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拆除。

粉煤灰和掺加磨细矿渣的混凝土在低温浇筑时应注意表面保温,拆模时间应适当延长;

单掺磨细矿渣混凝土的拆模时间不少于7天。

(10)模板、脚手架等周转材料场内运输采用拖板车运输,运至现场后利用履带吊吊到工作面上。

(11)模板施工中需要用到部分木材的,木材质量应达到Ⅲ等以上的材质标准,腐朽、严重扭曲或脆性的木材严禁使用。

木材须提前备料,干燥后使用,湿度宜为18%~23%。

4.2模板工程施工

4.2.1为减少模板接缝、提高混凝土外观质量,本工程箱涵计划采用钢模板进行施工,适当配以小型钢模板或木模进行配模,倒角模板和封头模板均加工定型钢模板。

箱涵外侧模板也采用3.0m的宽度,侧墙模板尺寸为1.5×

2.0m(高×

宽),底板侧模尺寸为0.8×

宽)。

4.2.2为保证混凝土外观质量,加固侧模的对拉螺栓采用φ14“三节式”可拆卸螺栓,在混凝土达到拆模强度并拆除侧模后,将可拆卸头卸落,回填不低于混凝土强度且颜色相近的水泥砂浆,回填平整并做好养护,防止开裂。

螺栓按间距600×

600mm布置。

4.2.3保证混凝土止水效果,在对拉螺栓的中间位置加焊止水板,止水板与螺栓之间应满焊,不得有空隙。

模板缝内夹海绵条,作为嵌缝材料,以保证拼缝严密,无漏浆现象。

4.2.4箱涵混凝土分两次浇筑成型,第一次浇筑底板混凝土,并侧墙浇筑至斜角以上20cm,第二次浇筑侧墙和顶板。

箱涵外侧模板采用分块拼装连接、整体加固的方案,采用φ50钢管作横竖围檩进行加固,可有效保证模板的刚度和整体性。

4.2.5根据测量放样提供的尺寸和控制点进行模板安装。

模板安装要有足够的强度、钢度和稳定性,以保证混凝土浇筑后结构物的形状和相互位置等符合设计要求,因此,在模板安装过程中,设置足够的临时固定设施,以防模板变形和倾覆。

模板安装前要清理其表面的杂物,对已变形的模板进行校正。

模板表面涂脱模剂以保证其光洁平整;

钢模面板涂刷矿物油类的防锈保护涂料,不采用污染混凝土的油剂,不影响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的质量;

模板按其使用部位分类编号,妥善保管。

模板拼接严密紧闭,以免漏浆。

浇筑过程中派人对模板值班巡视,加强保护。

模板安装先要制订专门的模板安装措施经监理工程师审批后才能实施。

2.6根据以往施工经验,底板倒角处混凝土容易出现孔洞、混凝土表面气泡较多、有砂眼或砂线等质量通病。

孔洞的预防措施有:

先浇底板再浇倒角,以降低底板混凝土流动性,倒角混凝土浇筑后暂停适当时间以降低倒角混凝土的流动性,然后再进行倒角混凝土振捣,暂停的时间要控制在底板混凝土初凝之前。

还可以采取在倒角下端增加水平段模板,使倒角内混凝土不易流出的方法,来避免出现孔洞缺陷。

对于气泡多,有砂眼或砂线等质量问题,计划采取在倒角模板内侧加贴透水模板布的方法解决。

透水模板布具有如下优点:

能降低混凝土表层水灰度;

减少气泡、砂眼和裂纹,使混凝土表层致密、坚实;

抵抗侵蚀,延长使用寿命;

不需要脱膜剂,可重复使用;

降低整体费用。

4.3模板安装方法

4.3.1底部和中部工程侧模板

所有底部和中部工程侧模板均使用组合大块钢模板,采用纵横围令Φ50mm钢管加固,围令间距为600mm*600mm。

地步模板加固的地龙木水平支撑封底、木斜撑及Φ8mm钢筋拉条封口的办法拼装。

中部模板用Φ14~Φ16对拉螺栓固定,对销螺栓孔的布置双面要对应,避免斜拉。

4.3.2顶部模板

对暗涵顶部模板,用大块钢模板,下步采用钢管支撑固定,钢管满堂架支撑间距为900mm*900mm,并用Φ14~Φ16对拉螺栓固定顶部模板,间距为600mm*600mm,对销螺栓孔的布置双面要对应,避免斜拉。

对拉螺栓两端均采用钢质“3”型卡定位,以确保螺栓不滑动。

4.4模板校核

拼装后的模板必须进行整体校核,故此才能保证安装的模板位置正确、垂直度符合规范规定、稳定性满足使用要求。

模板的校核过程也是全面检查的过程,包括边线位置、模板接缝、垂直度、平整度、稳固性、断面尺寸和顶口平直度及高度适宜度等。

对底部工程侧模板,底边线采用顶拉相结合的办法校正,保证模板内边线与放样的砼边线相吻合;

顶口采用拉直线后,以直线为准调整斜顶撑及斜拉条的办法校核;

垂直度采用水平尺校核。

校核合格后应预以充分加固,确保稳定。

对高度较高的模板,采用先校正底部顶撑及拉条,稳固后逐步向上分层校核。

校核时采用上部外挑重垂球,根据底部校正线逐层调整螺栓及斜拉条;

顶口同样采取拉直线法校正。

所有支撑在校正过程中应全面检查,以确保其强度和刚度充足;

所有拉筋必须顺直,持力相对均衡,强度满足要求(均为Φ8mm以上的合格圆筋)。

待各项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后,填写模板安装质检表,报监理工程师抽检合格并签证后进行下一工序施工。

施工过程中严禁在支撑上堆存物品,严禁在斜拉条上随意悬挂重物,严禁施工人员随意撤掉支撑、随意拉动拉条。

浇筑过程中,必须派专人负责值班。

4.5模板拆除

混凝土模板的拆除考虑到混凝土上的荷载及混凝土的龄期强度,不承重侧面模板在混凝土达到其表面及棱角在拆模时不致损坏时的强度后拆除,承重模板达到下列要求后,方可拆除模板。

结构类型

结构跨度(m)

按设计的混凝土强度标准的百分率(%)

≤2

50

>

2,≤8

75

8

100

拆模时间的确定主要是砼强度决定的,但在实际工作中主要是按浇筑后的时间决定拆模时间,为此,项目部试验室应根据砼部位及气温等情况,经试验后将强度时间折算成天数(或小时),以便决定各部位砼的拆模时间。

模板拆除时必须按顺序进行。

先拆除拉条及支撑,再拆除纵横围令(有对拉螺栓的应先拆除螺栓),侧面模板按自上而下的顺序拆除,承重模板从边块或分缝处拆除。

高度超过了3米以上不能人工直接接下来的或大块模板,均需用小滑子滑到地面,严禁直接下抛而损坏模板及底部成型砼。

拆除后的模板应马上分类清理并按规划存放,以备再次使用,不再使用的模板经清理和养护后运出施工现场存放。

对拉螺栓拆除后,应及时用高标号砂浆将两端凿毛后封堵,且尽可能与整体表面一致。

4.6人员配置

人员

模板加工安装

4.74.6模板安装工序施工质量优良、合格标准:

1优良标准:

2合格标准:

模板安装检验项目和质量标准

检验项目

模板强度、刚度、稳定性

符合规范要求

模板表面

光洁、无污物

模板拼装

严密,不漏浆,支撑牢固、稳定

4

底模表面高程

[-5mm,+5mm]

5

截面内部尺寸

基础

[-10mm,+10mm]

墩、墙、柱、板、梁

[-5mm,+4mm]

预埋管、预留孔中心线位置

[3mm]

轴线位置

(5mm)

相邻两板面高差

(2mm)

表面平整度

4.8本段分部工程模板工程计划2011年5月22日至2011年6月22日完成。

5、钢筋工程

5.1钢筋加工

5.1.1加工前,根据设计规格及长度和数量等,结合不同的加工工艺,核算确定每种钢筋的下料长度,以确保准确。

钢筋下料后经调查进行弯曲(细料采用手摇扳手弯制,粗筋使用机械弯制)。

钢筋弯制时,放样确定弯曲点,并根据每种钢筋的回弹强度确定弯曲角度。

正式弯制前,对大批量弯制的钢筋,应先经过试弯合格并确定有关技术数据后,方可批量弯制。

5.1.2电弧焊人员必须经专门的对焊工艺培训,同时取样进行检验,合格后方可上岗操作。

各种钢筋加工成型后其允许偏差不得大于规范规定:

受力筋全长净尺寸±

10mm;

箍筋各部分长度的偏差为±

5mm;

弯起筋弯起位置的偏差为构件±

20mm,大体积砼±

30mm;

钢筋转角的偏差为3°

6~12mm圆筋制成箍筋,其末端弯钩长度根据受力主筋直径不同取75~105mm。

下料前具体计算确定,加工后的钢筋分类挂牌存放,同时在存放及运输中严防成型钢筋再变型。

5.2钢筋的焊接

5.2.1钢筋的焊接质量是确保钢筋整体强度的重要环节。

在钢筋加工厂,钢筋主要通过电弧焊钢筋对接至设计长度,电弧焊前清理边角毛刺及端面铁锈、油污和氧化膜等,经打磨露出金属光泽,不得有氧化现象。

5.2.2现场钢筋的连接采用电弧焊焊接的钢筋,满足以下条件;

采用搭接焊焊接,单面焊焊缝长度不小于10d;

焊缝高度为被焊钢筋直径的0.3d但不小于4mm。

焊缝宽度为被焊钢筋直径的0.7d但不小于10mm。

钢筋与钢板连接时,焊缝高度为被焊钢筋直径的0.35d,但不小于6mm;

焊缝宽度为被焊钢筋直径的0.5d,但不小于8mm。

钢筋焊接电焊条均采用J506。

力学性能试验取同一台班内,由同一焊工完成的200个同级别、同直径钢筋焊接接头应作为一批,每一批次取三根试件,做抗拉强度试验。

5.2.3所有焊接操作人员,要确保各类电焊机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及时掌握各种电焊机的主要性能及参数,根据母材及天气等情况,选择最佳的参数用于实际操作,确保焊接质量。

5.3钢筋安装

5.3.1钢筋在安装前要重新对规格、尺寸、形状、数量等进行核实,对照设计图纸和配料单进行全面检查,设计、配料单、实物三者吻合后方可运输及安装。

安装前,根据设计资料进行放线和摆筋,同时根据部位情况,确定架立筋的设置,确保安装后的钢筋符合要求。

钢筋在安装过程中主要通过铅丝绑扎和点焊进行,绑孔采用20~22#铁丝,绑扎点次及绑扎方法要符合规范及规程要求,点焊主要是用于成片钢筋与架立筋的固定,点焊要牢固,点次要均布,同时不能严重损伤受力筋。

5.3.2受力筋的接头位置应相互错开,在同一截面内,受拉区其接头的截面积占受力筋总面积的百分率要符合下列规定:

电弧焊不超过50%,绑扎接头不超过25%,同时,绑扎接头在受压区也不得超过50%。

受力钢筋焊接、机械接头要设置在最小弯矩处并错开布置。

5.3.3为了满足钢筋保护层的要求,钢筋绑扎过程中及绑扎后,要严格控制好保护层。

对底板等底部工程钢筋的保护层主要用预制好的、厚度统一的砂浆垫块控制,同时控制好上下层筋的间距,这样可确保上下钢筋网的保护层符合要求;

四周与模板间的保护层,由于钢筋下料误差较小,模板安装后经检查合格,故在钢筋摆放及绑扎过程中注意两端与模板间的距离平均即可满足要求。

如发现钢筋偏长或有大于保护层的不足长,即说明不是钢筋下料不对就是立模位置有误,应停止安装查明原因。

对立面钢筋网,高度方向主要通过控制钢筋下料长度和搭接长度及砼浇筑高程来有效地保证保护层厚度;

对侧面钢筋网与模板间的保护层,利用预制符合要求的、带有铁丝的高标号砂浆垫块经捆绑后垫在模板及钢筋网之间来保证。

5.3.4水平钢筋网成型后应及时采取措施予以加固,以防砼浇筑时将钢筋网压离设计位置;

同时,加固成型后,严防上人及堆存物品。

竖向钢筋网成型后,同样要及时加固,以防止在立模前及立模过程中发生扭曲变形现象。

5.3.5钢筋安装成型后要妥善保护,同时砼浇筑过程中要有专人值班、保护、整修。

5.4机械人员配置

5.4.1机械配置

型号

钢筋切断机

GJ40

钢筋弯曲机

GW40

钢筋调直机

GT4-14

交流电焊机

BX3-500

5.4.2人员配置

加工人员

安装人员

电弧焊人员

5.5钢筋制安工序施工质量优良、合格标准:

钢筋制安检验项目和质量标准

质量标准

钢筋的数量、材质、规格尺寸、安装位置

钢筋接头的力学性能

焊接接头和焊缝外观

无裂纹、脱焊点和漏焊点,表面平顺,无明显的咬边、凹陷、气孔等

套筒的材质及规格尺寸

钢筋连接

施工检验项目质量标准见表4.5.2-1

5.6本段分部工程钢筋制安计划2011年5月22日至2011年6月22日完成。

6、混凝土工程

6.1原材料

6.1.1水泥品种:

符合国标《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2007要求的P.O42.5的低碱硅酸盐水泥(含碱量<

0.6%);

本单位将按照招标文件要求,选用旋窑生产的年产量超过100万吨的大型水泥厂产品。

6.1.2拌和、养护混凝土用水必须符合《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DL/T5144-2001及招标文件技术条款的有关规定。

6.1.3根据本工程招标文件技术条款,工程中使用的骨料计划采自发包人勘查的料源(中砂采用当地产的机制砂)。

采用的骨料应遵守南水北调干线标准《预防混凝土工程碱骨料反应技术条例》(试行)的有关规定。

砂料应质地坚硬、清洁、级配良好,细度模数控制2.4~3.0范围内。

6.1.4粗骨料选用二级配,分成5~20mm和20~40mm两种。

骨料应质地坚硬、清洁、级配良好,力学性能符合《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2006)规范中有关规定。

6.1.5不同粒径的骨料应分别堆存,严禁相互混杂和混入泥土。

6.1.6粉煤灰级别不低于Ⅱ级,其使用及其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其质量指标应符合有关标准要求。

粉煤灰的运输和储存,严禁与水泥等其它粉状材料混装,以避免交叉污染。

6.1.7为改善混凝土性能,提高混凝土质量和可泵性,合理降低水泥用量,提高混凝土抗裂性能,拟在混凝土中掺加具有高效减水、引气和泵送效果的复合性外加剂,另外夏季施工可在混凝土中掺加缓凝剂。

6.1.8所用外加剂应选用高效低碱产品,其掺加量应经过试验确定,并得到监理人的批准。

不同品种外加剂应分别储存,在运输与储存中不得相互混装,以避免交叉污染。

6.1.9本工程混凝土配合比拟委托业主和监理认可的、有相应资质的试验室进行设计,控制混凝土总碱含量不超过3.0kg/m3。

6.2配合比

6.2.1本工程配合比计划委托有相应资质的试验部门进行。

6.2.2配合比试验方法符合SL352-2006的规范要求,要求混凝土总碱含量不得超过2.5kg/m3。

6.2.3施工过程中需要对配合比进行适当调整时,必须重新得到监理的批准。

6.3混凝土拌和与运输

混凝土采用集中拌和站(JS1000)拌和,各种材料掺量应严格按照监理批准的混凝土配料单执行。

拌和程序和时间均应通过试验确定。

6.3.1在拌制现场浇筑混凝土时,本单位将严格按照现场试验室出具的并经监理人批准的配料单进行配料和拌制,不得擅自更改配料单。

如现场条件变化,需修正有关参数,需验室出具修正指标并经监理工程师同意后方可实施。

6.3.2拌和设备安装完毕后,本单位将会同监理进行设备运行操作检查。

检测合格方投入使用。

在使用中经常检查设备运行状况,使之处于良好的工况状态。

拌和设备要经常进行检查和保养,确保设备运转正常,并保证电子自动称量系统具有足够的精度。

6.3.3混凝土拌和应符合《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DL/51442001第7.1的规定,拌和程序和时间均应通过试验确定,且纯拌和时间应不少于有关的规定。

6.3.4对因混凝土拌和及配料不当,或因拌和时间过长而报废的混凝土弃置在监理指定的场地。

6.3.5拌和用水由本工程供水系统供给,水质符合招标文件技术条款要求的水方可使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