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石料场土地复垦方案报告书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554692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80.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砂石料场土地复垦方案报告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砂石料场土地复垦方案报告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砂石料场土地复垦方案报告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砂石料场土地复垦方案报告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砂石料场土地复垦方案报告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砂石料场土地复垦方案报告书Word文档格式.docx

《砂石料场土地复垦方案报告书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砂石料场土地复垦方案报告书Word文档格式.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砂石料场土地复垦方案报告书Word文档格式.docx

(4)根据复垦设计工程量,按照《土地开发整治项目预算编制暂行办法》和《土地开发整治项目预算编制定额》,结合甘肃省土地复垦征收的有关规定,预算项目土地复垦投资,说明复垦投资来源和安排,评价土地复垦效益。

(5)明确项目土地复垦的组织管理、技术、资金等各项保障措施及公众参与情况。

(6)调研砂石料场占用土地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属性,选择正确的评价标准,指出主要限制因子。

研究破坏的土地复垦规划或预定用途的适宜与否、适宜程度及其限制状况,科学的确定土地复垦方向,制定土地复垦规划和编制土地复垦方案的依据。

1.2编制指导思想和原则

1.2.1编制的指导思想

积石峡水电站甘河滩砂石料场项目土地复垦方案编制的指导思想是立足于科学性、合理性和方案可操作性三个方面。

(1)科学性

在编制理念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视土地复垦为该地区生产建设和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把土地复垦工作作为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项目区进行土地复垦,恢复和重建土地生态环境,并将土地复垦费用列入建设成本。

通过土地复垦,使工程建设与土地资源保护、水土保持和改善项目区及其周边生态环境相协调,路、田、林、草得到综合治理和建设,使石料场及其周边的生态环境恢复到破坏前的中等水平。

(2)合理性

积石峡水电站甘河滩砂石料场项目土地复垦与当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一致,并坚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原则,确定复垦后的土地利用方向。

(3)可操作性

土地复垦方案,是土地复垦工程初步设计及施工的依据。

在目前国家尚未出台土地复垦工程有关规范的情况下,本方案参照了《土地复垦技术标准(试行)》、土地开发整理可研及规划阶段有关的技术标准、技术规定和质量要求等编制的。

对复垦方案中涉及的土地破坏范围划定、破坏程度分级以及复垦工程标准、复垦工艺、设计方法、工程量计算、投资概算和配套图纸的绘制等,都是结合石料场主体工程设计和项目区的实际情况、《积石峡水电站甘河滩砂石料场预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和设计的,尽可能具有土地复垦的可操作性。

1.2.2编制的原则

从本工程建设和运行的自身特点出发,根据当地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情况,按照经济上可行、技术科学合理、综合效益最佳和便于操作的要求,结合砂石料场用地特怔和实际情况,体现以下几个方面的复垦原则:

(1)统一规划,统筹安排的原则,认真贯彻“控制增量、盘活存量、平衡总量、集约利用、实现生态退耕”的土地利用方针,统一规划土地复垦面积、数量、地点,统筹安排土地复垦工程量和复垦进度。

(2)因地制宜,优先用于农业的原则。

积石峡水电站甘河滩砂石料场项目位于农业区,占用耕地以后,对当地农业生产产生一定的影响,为了保证项目区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复垦后的部分土地应优先用于农业。

1.3编制依据

1.3.1法律法规及规范标准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1998;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1993;

(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

(6)《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

(7)《土地复垦规定》,1988;

(8)《土地复垦技术标准(试行)》,1995;

(9)《全国土地分类(试行)》,2002;

(10)《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2000。

1.3.2有关文件

(1)《关于加强生产建设项目土地复垦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6]225号;

(2)《甘肃省省国土资源厅转发关于加强生产建设项目土地复垦管理工作的通知》,甘国土资[2007]12号;

(3)《关于组织土地复垦方案编报和审查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发[2007]81号;

(4)《甘肃省省国土资源厅关于组织土地复垦方案编报和审查有关问题的通知》,甘国土资土[2007]25号;

(5)《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

(6)《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中发[1997]11号;

1.3.3技术资料

(1)《1997-2010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

(2)《积石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0-2010年)》;

(3)《积石峡甘河滩水保方案》。

1.4设计水平年及目标

土地复垦实施方案需要达到的目标是:

重建永久景观地形、恢复土地生产能力,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土地收益、恢复和改善土地生态环境等。

通常土地复垦目标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

破坏土地复垦率、土地复垦程度、复垦检验合格率、植被恢复率、植被覆盖度、减少破坏土地面积和土地复垦面积等。

砂石料场项目属于材料类项目,项目区所在地属于典型的农业区。

根据项目区自然气候条件、地形地貌、各施工单元的土地破坏强度,确定方案设计水平年为2012年。

1.5服务年限

方案服务年限原则上为项目建设期限,根据《积石峡水电站甘河滩砂石料场项目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工程计划2006年下半年开工,总工期为73个月,故本工程复垦方案服务年限为2006年6月至2012年7月,但考虑到当地实际情况,将2012年9月复垦年限调整至2013年5月。

1.5.2待开采区服务年不确定性

复垦规划图中的1#、2#地块,截止2009年12月勘察设计的土地复垦规划量59.74hm2不包括尚未开采地块复垦计划。

带开采地块的开挖量视积石峡电站工程用料强度,何时用料才能确定土地复垦工程量。

2项目及项目区概况

2.1项目概况

2.1.1项目名称、性质及隶属关系

(1)项目名称:

积石峡水电站甘河滩砂石料生产项目。

(2)项目性质:

积石峡水电站甘河滩砂石料场项目因工程需要所破坏的自然地貌生产区为复垦类项目。

(3)隶属关系:

甘河滩砂石料场项目由甘肃同舟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复垦

2.1.2地理位置

甘河滩砂石料场位于甘肃省积石山县,大(大河家镇)刘(刘集)公路(简易公路)从甘河滩区域穿过,并与省道—大青公路相通。

大刘公路以南东侧(崔家庄)隶属甘肃省积石山县刘集乡管辖的边远行政村,其余区域属于甘肃省积石山县大河家镇的甘河滩村和梅坡村,砂石料场生产区以上流域面积12.05km2。

2.1.3工程规模及开发任务

按工程类别大小区分,积石峡水电站甘河滩砂石料场项目属Ⅴ等工程,为开采类项目。

根据地质勘察参考资料,砂石料场区域界定:

北面以甘河滩村为界,

南面以简易公路为界,

西侧基本以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初步设计阶段的边缘为界,

东西宽约480m,南北长约1300m,总面积约69.74hm2,开采有效深度8~15m,高程为1984m~2050m。

积石峡水电站甘河滩砂石料场工程主要经济技术特性具体见表2-1。

表2-1甘河滩砂石料场工程特性表

一、工程基本概况

项目名称

积石峡水电站甘河滩砂石料场

开采地点

甘肃省积石山县

所在流域

黄河干流

工程等级

Ⅴ等

开采单位

甘肃同舟工程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工程总投资

3965.2万元

工程开采期

2006年6月至2012年7月

二、水文气象及主要建筑物

序号

项目

单位

数量

备注

水文气象

1

多年平均气温

0C

8.7

2

多年平均降雨量

mm

480

3

多年平均蒸量

2131.4

4

多年平均风速

m/s

3.1

水文

甘河滩砂石料场地面高程

m

1960~2060

黄河段河面高程

1770

砂石场特性

净砾石储量

万m3

378.44

净砂储量

112.45

有用层体积

720.8

工程规模

主要建筑物等级

5

次要建筑物等级

三、工程占地

临时施工占地

hm2

69.74

四、开采量

总开采量

754.06

净开采量

612.68

无用量

141.38

本项目主要由砂石料料场区、建筑用地区、弃土弃渣区、水系统占地区、淤泥池占地区、未破坏面积组成见表2-2。

表2-2甘河滩砂石料场工程项目组成表

砂石料料场区

占用的耕地以及荒草地区

建筑用地区

办公区

生活区

砂石料生产区

弃土弃渣区

砂石料开挖中产生的废弃物堆积区

水系统占地区

大口井及其周围占地区

淤泥池占地区

沉积淤泥池

未破坏面积

项目实施过程中未破坏的土地面积

甘河滩砂石筛分生产系统主要承担积石峡水电站工程约113.4万m3混凝土所需骨料的生产任务和坝体填筑所需250万m3的坝体填筑料。

甘河滩砂石料场可开采储量为612.8万m3,根据骨料平衡计算结果,由于天然骨料级配不理想,可利用各种骨料级配的成品骨料除中石外均富余量较大,可利用料中石较为短缺,弃料量为141.38万m3。

砂石加工系统布设在料场北侧,地势平坦,范围狭长,开采深度最大21m,料场最远处距加工系统1220m,开采运输条件较好。

根据料场开挖高度,结合地形条件,在征地范围内设计、施工一条毛料运输主干道,再从该主干道分别设3条临时道路运输至加工系统。

临时道路主要利用边铲边挖边爬,同时推土机配合整平,临时路随着开挖部位变化,逐层改变。

道路坡度不大于10%。

主体工程总占地69.74hm2。

其中砂石料场场区41.2809hm2,建筑用地区8.19336hm2,弃土弃渣区2.5543hm2,水系统占地区4.18177hm2,淤泥池占地区3.053hm2,未破坏面积10.4765hm2。

统计见表2-4。

表2-4主体工程占地情况统计表单位:

hm2

预测区域

开采区

直接影响区

面积(hm2)

砂石料场场区

31.2809

41.2809

8.19336

2.5543

4.18177

3.053

10.4765

2.2项目所在地区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概况

2.2.1项目所在地区自然环境概况

(1)气象与水文

据气象站资料统计,甘河滩砂石料场区域属大陆性气候。

冬寒夏凉,日温差较大,无霜期145天,项目区干旱少雨,降水集中,蒸发量大,空气干燥。

雨季主要集中在5~9月份,多年平均降水量480mm,最大风速24m/s,风向ESE。

详见表2—5。

表2-5甘河滩砂石料场区域主要气候特征表

多年平均最高气温

15.7

多年平均最低气温

2.3

多年绝对最高气温

38.2

多年绝对最低气温

-19.9

多年平均降水量

无霜期

d

145

2131

最大风速

24

最多风向

ESE

由于甘河滩砂石料场位于积石峡水电站右岸阴家山南侧,属陆地料场,且甘河滩砂石料场地面高程为1960~2060m,积石峡黄河段河面高程大约为1770m,因此在料场砂石料开采加工期可不考虑黄河防汛措施。

但甘河滩砂石料场位于崔家峡谷出口约3km,工程区以上流域面积12.05km2,因此,在工程建设期要考虑料场区及崔家峡谷的防洪问题,拟定本砂石料开采工程结束后,在开采砂石料后遗留的区域北侧向崔家峡河道斜向开挖一道季节性排洪渠,确保恢复后的耕地和其它地段的防洪安全。

(2)地形地貌

甘河滩砂石料场位于积石峡水电站右岸阴家山南侧,崔家峡谷出口约3km处,崔家峡谷常年有流水,流量相对较小,每年5~7月份受当地老乡浇地影响,崔家峡谷下游的干沟沟内基本无流水,其它月份干河沟内有流水;

料场区地形南高北低,地面高程1960-2060m,坡降6.9%。

从东向西大致可分为三个地带,东地带:

地貌外表为草皮干河滩,露出的漂石表面上生长低级菌类植物,呈黑色斑点状;

西地带:

是积石峡电站工程需要的砂石料经开采后破坏,形成的坑、槽密布,砾石裸露,少覆盖;

中地带:

人工覆土造田,田界四周为干砌块石围墙及渠系。

料场基本呈长方形,南北长约1300m,东西平均宽约480m,面积69.74hm2,其中人工覆土造田面积16.87hm2,荒草地地52.87hm2。

漂石大者1m以上,小至孤石、砂石土,堆积厚度25m之多,说明地质历史曾多次发生迅猛而特大洪流,加之南部山区抬升,岩体风化剥蚀之剧烈,物资来源丰富,洪流携带大量石块渲泄而下,将巨量的砂砾石堆积于下游,无地表水流,地下水位降低。

为典型洪(冲)物积干河滩景观。

(3)工程地质及地震情况

积石峡水电站坝址区出露的基岩主要为白垩系下统河口群砂岩和砾岩,根据岩性组合分五大层(K11~K15),第四系沉积物主要分布在山顶及岸坡上的黄土类土,河床及两岸零星分布的冲积砂卵砾石层,洪坡积碎石土等。

甘河滩砂石料场地面高程1960~2060m,为洪冲积物组成。

砂砾石层厚度大,最厚为25.06m,绝大部分砂砾石裸露地表,覆盖层甚薄。

局部为新改造的耕地。

该产地砂砾料中,砾石磨圆度和分选性差,含泥量较大,超径漂石、卵石多,但岩性坚硬。

砾石成份以花岗闪长岩为主,砂为石英、长石、岩石碎屑等。

本区地震烈度按Ⅶ度设防。

(4)土壤与植被

项目区位于河谷干河底床,土壤质地为石料混合地,以重壤和粘土为主。

底床河谷杂草稀疏,外表为草皮干滩,露出的漂石表面上生长低级菌类植物,呈黑色斑点状。

2.2.2项目所在地社会经济概况

积石山县为撒拉族、东乡族、回族自治县,是汉族、撒拉族、回族、东乡族等多民族集聚区,总人口22.38万人,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51.88%,国内生产总值为17924万元,一、二、三产业构成分别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6%、25%、39%。

全县土地总面积740.10km2,实有耕地面积183.22km2,其中水平梯田116.52km2、条田12.34km2、有效灌溉面积49.89km2、保证灌溉面积34.88km2、粮食播种面积160.68km2,经济作物面积25.48km2,林地面积45.29km2。

工程拟建区域左岸为青海省民和县官亭镇、右岸为甘肃省积石山县大河家镇。

官亭镇由汉、回、土族等民族组成,总人口1.59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02万人,农业总产值2315万元;

大河家镇由汉、回、保安、东乡、撒拉、土族等民族组成,总人口1.40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14万人,农业总产值1265.58万元。

该区地处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区内气候干旱,地势相对平坦,日照充足,光能资源丰富,农业气候的光热条件是两岸民和县和积石山县最优地区,适宜种植各类农作物,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等,油料作物有油菜、胡麻等,同时可种植蔬菜和瓜果等。

2.3项目区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现状

水土流失蚕食农田、造成沟床下切、河床抬高、土地利用结构失调,滑坡、崩塌,干旱、暴雨等自然灾害发生,加剧水土流失,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对本地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工农业生产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

项目区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第四副区,位于临夏盆地西面区,项目区占地面积69.74hm2,水土流失类型主要以水力侵蚀为主。

项目区位于临夏州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

据调查,土壤侵蚀模数为1986t/km2·

a。

土壤容许流失量为1000t/km2·

近年来,积石山县广大干部群众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带领下,将全县水土保持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水土保持工作从点到面,从单项分散治理逐步发展到按小流域集中连片综合治理,从单纯治理转向防治并重、预防为主,从防治型治理转向开发型治理,并逐步走上了科学化、规范化轨道。

2007年底,全县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6.5千hm2,其中基本农田18.38千hm2,水保林24.03千hm2,经济林5.56千hm2,种草2.0千hm2,封山育林育草2.09千hm2,谷坊52座,沟头防护22道,涝池37个,治理程度达到78.7%,为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生态文明做出了贡献。

3土地复垦可行性分析

3.1已破坏土地现状

经实地勘察积石峡水电站甘河滩砂石料场工程,目前正处于项目高峰期砂石料开采阶段,原土地开采破坏面积为59.26hm2,直接影响区域达到69.74hm2。

3.2拟破坏土地预测

3.2.1土地破坏成因分析

土地破坏成因分析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将导致对土地破坏形式的不同,从总体而言项目建设对土地的破坏主要表现为挖损、压占、和占用等方面。

挖损主要指建筑物基础的挖填和料场的取料等,破坏了土壤结构,彻底改变了土壤养分的初始条件,而且增加了水土流失及养分流失的机会,若不及时采取相应的回填措施,将会形成深坑,并且影响周边植物的正常生长,加快了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的速度。

复垦种植难度较大,自然植物难以生长,由此引发了水土流失、生态恶化、土地减产等一系列的社会和环境问题。

压占主要指征工程施工设置的材料厂、仓库、存料场、施工营地等临时施工场地及施工便道压占土地。

因固体数量庞大,种类繁多,物理化学性质复杂,从而将会对压占的土地造成严重的破坏。

我国北方干旱地区风沙多,气候干燥,由此引起碴尘四处飘扬、严重地污染大气,给当地居民的生活生产带来影响。

占用是指原有的土地利用类型变为砂石料场场区,场房等。

从土地使用用途上讲,是由原来的农业用地等改变为建设用地,虽然土地资源仍然在发挥着使用价值,但减少了农业等用地的面积,仍需复垦后补充。

这部分土地的扰动不存在破坏,并且一直持续到该砂石料场停止开采,故土地的挖损、压占是土地破坏的主要原因。

土地破坏的类型及分布

根据积石峡甘河滩砂石料场工程预可研报告,本次土地复垦所涉及的土地破坏预测年限为2008—2012年,土地破坏面积范围包括建筑物占地、料场、弃土弃渣场、施工场地及施工便道、水库淹没等。

根据建设期间的情况,项目建设对土地的破坏类型主要表现为压占、挖损、占用等方面。

减少土地破坏的对策及减少面积

(1)项目建设用地要根据国家和甘肃省制定的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及生产建设的实际需要合理确定,避免土地的无效占用和破坏。

(2)合理规划,严禁在可能造成土地重大破坏的地段取土,严禁滥采乱挖,采易弃难的不合理现象。

(3)依据“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复垦治理”的原则,对已经破坏的土地,可从生态环境优化、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等多方考虑,因地制宜,采取多种措施,边建设、边复垦恢复生态环境。

3.2.2拟破坏土地预测

预测单元及预测时段

(1)预测单元划分

根据项目建设特点和建设时序,结合当地自然环境概况、社会经济概况和土地复垦方向,将项目区划分为若干预测单元。

预测单元的划分,要遵循以下原则:

1)地形地貌及土地利用现状相似原则;

2)工程破坏、占压土地方式一致性原则;

3)原始土地立地条件相似性原则;

4)复垦方向一致性原则;

5)便于复垦措施统筹安排,分区整体性原则。

根据以上原则,将项目区分为砂石料场场区、建筑用地区、弃土弃渣区、水系统占地区、淤泥池占地区5个预测分区。

(2)预测时段

根据项目建设破坏、占压土地资源的特点,将预测时段分为工程建设期和自然恢复期两个时段。

工程建设期:

工程建设期由于大量的采料、弃渣、施工建设等活动的存在,形成采坑、人工固体堆积物、非稳定的人工边坡,不可避免地会破坏、占压土地,是破坏土地的高发期。

因此,工程建设期是土地破坏预测的重点时段。

自然恢复期:

自然恢复期不存在新的破坏和开挖,土地破坏仅是工程建设期破坏的土地通过各类水土流失形式的扩展,随着各项土地复垦措施和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土地破坏将逐步得到扼制,项目区的土地生态环境将得到恢复和改善,直至达到新的平衡状态。

根据该项目建设期和自然恢复期土地破坏的特点,确定本方案土地破坏预测复垦工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