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安装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设备安装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设备安装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备注
1
氧化风机
台
4
更换
2
浆液循环泵
8
4台电机利旧
3
吸收塔搅拌器
吸收塔地坑排水泵
5
石灰石浆液输出泵
新增
6
除雾器冲洗水泵
7
吸收塔石膏排浆泵
三.作业条件及人员、机工具配备
3.1施工人员情况:
所有施工人员在施工前经技术交底和安全交底,并在交底单上签字。
熟悉图纸和有关技术要求内容;
熟悉作业指导书中的质量要求和质量控制点。
作业人员具有施工经验,特殊工种作业人员(电焊工、起重工、架子工、电工)全部经过专业培训和考试,持有效证件上岗。
3.2图纸及资料要求
为保证设备安装作业顺利进行,图纸、设备使用说明书及相关资料齐全。
3.3劳动力计划配备:
施工总负责:
1人技术负责人:
1人安装工:
6人
质量员:
1人安全员:
1人起重工:
1人
3.4主要机工具配备
名称
规格
备注
电焊机
10
链条葫芦
5T
只
角向磨光机
Φ125
砂轮切割机
平板车
辆
汽车吊
25T
临时租用
履带吊
350T
割刀皮带
付
9
钢板夹
割炬
套
11
拖线盘
21
其他小型机具
若干
3.5测量工具配备
检查测量工具配备有钢卷尺:
50m、30m、5m、1m平尺、角尺、游标卡尺各一把、垂线等。
四.施工流程
1.施工工序
熟悉图纸资料→开箱清点、检查→基础检查放线→设备落位(标高、水平、中心)粗找→地脚螺栓灌浆→设备精找→精找电机对轮→清洗、加油→试运、交工。
2.设备开箱
2.1设备开箱验收的条件:
设备主体已具备安装条件;
施工现场已准备可靠的零部件保管条件;
设备已进现场,装箱单及技术文件齐全。
2.2开箱检验由业主、监理、项目部技术负责人及施工班组参加,必要时请制造厂派代表参加。
2.3开箱前检查的内容:
清点包装箱数量、编号是否与设备文件相符;
检查包装箱外观有无破损,防雨、防潮层是否完好、包装箱在运输吊装中处理、放置是否合理。
2.4开箱后检查的内容:
设备及零部件的外观是否完好、油封、防震、防潮设施是否有效。
按装箱单内容清点零部件数量、校对其规格。
检查设备及零部件的外观质量,有无锈蚀或损伤。
2.5开箱检验记录:
将检查结果记入开箱检验记录,应包括:
箱数、箱号、检验情况、零部件缺损情况、处理意见等。
参加开箱检验人员在开箱检验记录上签字,并作为竣工资料存档。
3.设备基础验收
3.1基础复查验收应具备的条件:
基础混凝土工程已完工并已验收合格;
基础施工单位在基础上标出中心线、标高线、地脚螺栓或预留孔中心线;
3.2基础复验
设备安装前,应按《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规定的标准(见下表)对基础质量进行复查,土建应提拱混凝土标号及沉降观测点,将复查结果填入基础复查记录。
基础复查记录表如下:
项次
项目
允许偏差(mm)
坐标位置(纵横轴线)
±
20
不同平面的标高
-20
平面外形尺寸
凸台上平面外形尺寸
凹穴尺寸
+20
平面的不水平度①每米
②全长
垂直度①每米
预埋地脚螺全:
①标高(顶端)
②中心距(在根部和顶部两处测量)
+20
预埋地脚螺栓孔①中心位置
②深度
③孔壁铅垂度
预埋活动地脚螺栓锚板①标高
②中心位置
③水平度(带槽的锚板)
④水平度(带螺纹孔的锚板)
4.设备就位前基础的处理
4.1基础放线程序
清理基础表面,扫净表面的尘土和混凝土残渣。
对基础作定位测量,定出其中心和标高。
大型基础、连动设备基础用经纬仪测量,放出纵横中心线,用墨线在基础面标出纵横中心线。
小型基础用钢尺和墨线画出中心线。
用水平仪测量,在基础四周的基础侧表面画出水平基准线
根据纵横中心线放出设备各部位中心线和地螺栓中心线。
全部中心线用墨线划出。
4.2准备安装的地脚螺栓须符合下述标准:
地脚螺栓的规格必须符合图纸规定。
螺栓的质量、长度符合规定要求,与螺帽配合良好,螺栓头部符合图纸要求。
地脚螺栓放入基础孔以前洗净防锈油脂。
5.设备就位、找平和灌浆
5.1设备就位和找平
将设备吊至基础上,垫三、四组已准备好的垫铁、这些垫铁组的标高差不超过1mm。
按基础上中心线,用撬棍撬动设备,找正纵横中心,设备中心位置较高时,用线锤对准中心线找正。
用螺旋小千斤顶或撬棍调整设备高度,找水平,以垫铁垫平。
找平方法为三点找平法。
在设备一端的两侧各入一组垫铁,另一端中心放一组垫铁、调整两侧垫铁找横向水平,中心一组垫铁找纵向水平。
初步找平:
用方水平仪、在设备上预先确定的位置检查设备的纵横水平、以斜垫铁微调至符合规范要求。
确定设备纵横水平基准的原则:
设备主轴、主要工作面、加工时的基准面和其它与上述各部位吻合的位置。
逐个穿好地脚螺栓,螺纹涂油脂拧上螺帽垫圈、螺纹露出螺帽4-7扣。
垫入其余的垫铁组,这些垫铁组与设备底座不接触,留1-2毫米的间隙。
复查设备中心位置、标高和纵横水平度,合格后初步找平工作结束。
5.2二次灌浆
地脚螺栓二次灌浆由土建班组施工。
安装、土建班组办理工序移交手续,填写工序移交记录。
灌浆的配合比由现场技术人员根据基础标号确定,其标号高于基础标号一个等级。
灌浆前检查和处理好基础予留孔,孔内不能有杂物,地脚螺栓与孔壁距离须大于15mm,地脚螺栓与孔底距离大于100mm。
用水刷洗孔壁使之干净湿润,地脚螺栓杆上不能有油污。
浇灌的混凝土宜用碎石料,不得使用大块石料。
浇灌时用人工捣固,四周均匀捣实,并随时扶正地脚螺栓,捣固后保持螺栓垂直,并位于螺栓孔中心,地脚螺栓不垂直度不超过10/1000。
混凝土二次灌浆后做好养护工作和灌浆记录。
5.3设备的精平
精平前必须达到下述条件方能进行:
基础二次灌浆混凝土强度已达到设计强度的75%;
设备垫铁已按标准全部安放就位;
需拆开设备部件作找平基础面的设备精平前,应确保防雨和防尘。
清洗找平的基准面上的油污和尘土。
核对设备的位置与标高。
拧紧地脚螺栓和锲紧垫铁同时进行,进行纵横向找平,以斜垫铁调整设备水平度,直到地脚螺栓全部拧紧,垫铁全部垫实,设备水平度达到标准规定,精平工作结束。
设备精平后垫铁应达到下列要求:
(1)每个地脚螺栓附近至少有一组垫铁。
(2)相邻两组垫铁距离为500-1000mm。
(3)垫铁的总面积满足设计负荷要求。
(4)每组垫块不宜超过五块,厚垫铁放在最下层,设备精平合格后将垫铁点焊牢固,金属结构架下的垫铁与底座点焊牢固。
(5)斜垫铁成对使用。
(6)设备找平后,垫铁须露出设备底座外缘,平垫铁露出10-30mm。
斜垫铁露出10-50mm,垫铁组伸入设备底座面的长度应超过地脚螺栓孔。
6.设备安装和试运行
6.1安装前检查
按设备基础验收和处理的有关规范规定对设备基础进行验收和处理。
并对设备及附件进行检验,核对设备的主要安装尺寸,应与工程设计相符。
6.2设备的安装
对有底座的设备整体就位、找正、一次灌浆、精平,按相应标准执行。
不带底座的设备,先安装设备本体,初平本体后,以本体初平电机,一次灌浆,精平时先找正本体,按本体找正电机。
以本体中分面,轴外伸部分,底座水平为找正基准面。
设备的纵、横向水平度允差为0.1/1000。
测量时以加工面为基准。
联轴器的同轴度,皮带轮轴的平行度和轴向偏移允差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
当无规定时,应符合现行标准JBJ23-96《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的规定。
设备没有精平,不准进行配管施工,配管时不能给泵体以附加应力。
6.3设备的清洗和检查
试车前检查设备内有无杂物,盘动转子应灵活,无阻滞无异常声音。
如有异常应拆开检查。
设备出厂时已装配、调试完毕的部分不得随意拆卸。
确需拆卸时应经现场技术负责人研究确定后进行,拆卸和复装按设备文件规定进行。
软填料不可压得过紧,待运转时调整。
但必须加够填料。
机械密封须清洗干净后复装。
6.3试车
6.3.1试车前的检查内容:
驱动装置已经过单独试运转,其转向应与设备要求的转向一致;
对各紧固件连接部位的坚固情况进行检查,不得松动;
润滑清洗应良好,润滑油或油脂按规定添加;
附属设备及管路是否冲洗干净。
管路应保持畅通;
安全保护装置是否灵活、可靠;
盘车灵活,声音正常。
6.3.2无负荷试运转
在无负荷状态下运转1~3分后,测量起动电流和运行电流是否符合设备技术文件要求。
6.3.3无负荷试车达到的标准:
运转中无不正常的声响;
各紧固部件无松动现象;
轴承的温升符合设备技术文件要求。
6.3.4负荷试车
(1)负荷试车由建设单位派人和安装单位派人参加,在无负荷试车合格后进行负荷试车。
(2)设备运转正常,压力、流量、温度和其它要求均符合设备文件的规定。
(3)运转无杂音。
(4)无泄漏。
(5)各紧固位不松动。
(6)滚动轴承温度不高于80℃,滑动轴承温度不高于70℃。
(7)轴封填料温度正常,软填料宜有少量泄漏,泄漏不应大于设计的规定值,如无规定时,应符合现行标准的规定。
机械密封的泄漏量不宜超过5cm3/h(每2分钟3滴)
(8)原动机的功率或电动机的电流不超过额定值。
(9)安全保护装置灵活、可靠。
(10)设备振幅符合设备文件规定或规范标准。
6.3.5试运转结束后、做好下列工作:
(1)关闭出、入口阀门和附属系统阀门。
(2)放净泵内的积液。
(3)长期停运的泵,采取保护措施
7.设备本体配管
7.1设备本体管道安装,须在主体精平合格,附属设备固定并找正合格后进行。
7.2润滑油管道在安装前要彻底清洗干净,如采用碳钢管作润滑油管路时,其内部必须除锈处理,宜采用酸洗法除锈。
7.3按管道安装标准配管。
7.4管道安装注意事项:
注意封闭各部开口管口,严防杂物进入;
配管时严禁强制组对,按配管标准设立支架,支架不得支承在机体上。
8.泵、风机安装
8.1泵安装
整体安装的泵,纵向安装水平偏差不应大于0.10/1000,横向安装水平偏差不应大于0.20/1000;
并应在泵的进出口法兰面或其它水平面上测量,解体安装的泵纵、横向安装水平偏差均不应大于0.05/1000.并应在水平中分面、轴的外露部分,底座的水平加工面上测量。
解体泵安装时,应测量转子叶轮,轴套,叶轮密封环,平衡盘、轴颈等主要部位的径向和端面跳动值,其允许偏差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
泵试运转前的检查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驱动机的转向应与泵的转向相符;
②、应查明管道泵和共轴泵的转向;
③、应检查屏蔽泵的转向;
④、各固定连接部位应无松动;
⑤、各润滑部位加注润滑剂的规格和数量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有预润滑要求的部位应按规定进行预润滑;
⑥、各指示仪表、安全保护装置及电控装置均应灵敏、准确、可靠,
⑦、盘车应灵活,无异常现象。
8.2风机安装
8.2.1搬运和吊装
风机搬运和吊装时,绳索不得捆绑在转子和机壳上盖或轴承上盖的吊耳上,机壳内涂有保护层时,应仔细保护,不得损坏。
8.2.2整体安装的风机,纵、横向安装水平偏差不应大与0.1/1000,并应在轴承箱中分面上进行测量。
8.2.3电动机与风机找正时,无中间传动轴的联轴器的径向位移不应大于0.025mm,轴线倾斜度不大于0.2/1000。
具有中间传动轴的,应计算并留出中间轴的热膨胀量,然后确定两轴间的距离,测量同轴度时转动轴系应每隔90度分别测量中间轴两端每对半联轴器两端面之间四个位置的间隙差,其差值应符合设计要求。
8.2.4可调动叶片在关闭状态下与机壳的径向间隙符合技术文件规定,无规定时,其间隙的算术平均为转子直径的1/1000∽2/1000。
8.2.5可调叶片及其调节装置在静态下检查其调节功能、调节角度范围、安全限位的可靠性和角度指示的准确性,各供油系统和液压系统无泄露现象。
进气室、扩压器与机壳之间,进气室、扩压器与前后风筒之间应对中、贴平,各部分的连接不得使机壳产生叶顶间隙改变的变形。
8.2.6罗茨风机的纵、横向安装水平应在主轴和进气口、排气口法兰面上进行测量,偏差不应大与0.2/1000。
8.2.7风机的试运转
试运转前,应确定电机的转向与风机的转向相符,各固定连接件无松动,各润滑部位加注润滑剂的规格和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各指示仪表、安全保护装置及电控装置均应灵敏、准确、可靠,盘车应灵活、无异常现象,叶片可调的风机,应将可调叶片调节到设备技术文件规定的启动角度。
风机启动时,各部位无异常现象,启动可调叶片时,其电流不得大于电动机的额定电流值。
五.安全文明施工措施
1.起重作业安全施工措施
1.1经常性检查起重设备的技术性能。
1.2定期检查起重机工具的性能。
1.3起重有如下情况的需开作业票
1.3.1重量起吊达到负荷90%以上
1.3.2两台及两台以上机械抬吊同一物件的
1.4起吊绑扎应牢固,吊物未固定时严禁松钩。
1.5遇大风(六级以上)、大雾、雷雨等恶劣天气不得进行起吊且夜间严禁吊装作业。
1.6起重指挥人员必须经有关部门进行培训并经考试合格,取得合格证方可上岗指挥。
1.7严格遵守“十不吊”规定。
a、超过额定负荷不吊。
b、指挥信号不明;
重量不明;
光线暗淡不吊。
c、吊索和附件捆绑不牢,不符合安全要求不吊。
d、吊挂重物直接加工时不吊。
e、歪拉斜挂不吊。
f、工件上站人或浮放活动物不吊。
g、易燃、易爆物品无防护措施不吊。
h、带有棱角锐口物件未垫好不吊。
i、埋地物品不吊。
j、领导违章指挥不吊。
2高空作业施工措施
2.1高空作业前检查安全带完好。
2.2高空作业必须带好安全带,并应挂在上方牢固的地方、连接并配合好差速器的使用。
2.3高处吊装烟道应在其区域处搭设脚手架,且相应设置栏杆及安全防护网,上下脚手架应走斜梯或梯子。
3安全文明施工措施
3.1所有参加施工的人员都必须遵守公司各项安全规程,并经安全考试及教育,合格后方能上岗。
3.2配合大件所搭设的架子应牢固,临时支撑应有足够的强度。
预制件组装时铆工与起重工应相互协调。
拼装时应特别注意安全,尤其是盖顶板时,应对临时支撑重新加固后再割除老的加固点,避免盖板伤人。
4大锤木柄的木质应坚实,安装应牢固,锤头应平整,不得有缺棱、裂纹和卷边等缺陷。
5打锤时严禁戴手套。
两人及两人以上同时打锤不得面对面站立。
6使用磨光机、切割机、割炬应戴好防护眼镜。
7电器设备外壳应具备良好的接地装置。
8大件拼装、翻身、移运时,应有专人指挥起吊作业,信号明确。
吊钢板用的夹具使用方法要正确,有些材料需人工搬运时应统一指挥,步调一致。
9起吊用工器具必须与起吊重物相匹配,保证足够的安全系数。
起吊过程必须有防棱角措施。
使用的梯子必须符合安全要求。
10搞好现场的文明施工,机工具电源电线合理布置,成品、材料堆放有序,施工场的边角废料及时清理,集中堆放、回收。
平台上构件组装后残留的靠铁、斜撑要及时清除,消灭可能引起事故的隐患,做到工完料尽场地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