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螺纹套筒连接工艺试验报告实验报告范文模板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551851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直螺纹套筒连接工艺试验报告实验报告范文模板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直螺纹套筒连接工艺试验报告实验报告范文模板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直螺纹套筒连接工艺试验报告实验报告范文模板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直螺纹套筒连接工艺试验报告实验报告范文模板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直螺纹套筒连接工艺试验报告实验报告范文模板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直螺纹套筒连接工艺试验报告实验报告范文模板Word格式.docx

《直螺纹套筒连接工艺试验报告实验报告范文模板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直螺纹套筒连接工艺试验报告实验报告范文模板Word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直螺纹套筒连接工艺试验报告实验报告范文模板Word格式.docx

2、钢筋端部平头。

用切断机切18根直径为B22mm,长50cm的钢筋,将需要滚丝的一头端部切平,保证端头无弯折,扭曲。

3、初选连接参数。

接头性能等级为Ⅰ级、钢筋端头加工丝扣数为11扣。

4、滚轧螺纹。

将需要滚轧的钢筋按要求固定在钢筋滚轧直螺纹套丝机上,根据设备使用说明、操作规程及预先选定的丝扣数进行滚轧加工。

5、直螺纹丝扣检验。

滚轧成型的丝扣螺纹饱满,表面光洁,不粗糙,螺纹直径大小一致,螺纹长度,公差直径符合规范要求。

5、套筒连接。

用管钳将加工好的钢筋与套筒拧紧,钢筋与套筒咬合丝扣为10扣,外漏1扣。

6、加工好的试件共三组,每组三个,经现场监理认可后,送试验室检验。

四、质量标准及质量检验

1、接头性能等级

根据抗拉强度以及高应力和大变形条件下反复拉压性能的差异,接头应分为三个等级:

Ⅰ级:

接头抗拉强度不小于被连接钢筋实际抗拉强度或1.10筋抗拉强度标准值,并具有高延性及反复拉压性能。

Ⅱ级:

接头抗拉强度不小于被连接钢筋抗拉强度标准值,并具有高延性及反复拉压性能。

Ⅲ级:

接头抗拉强度不小于被连接钢筋屈服强度标准值的1.35倍,并具有一定的延性及反复拉压性能。

本工程二衬钢筋接头性能按Ⅰ级控制。

2、检验依据

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2003)。

3、检验单位

北京碧波立业技术检测有限公司。

4、检验结果

三组试件的抗拉断裂特征均为母材拉断,接头试件的抗拉强度均大于母材试件的抗拉强度(试验编号为:

2011-02186、2011-02187、2011-02188),检验结果为合格。

5、实际施工中抽检频率

接头现场检验应按验收批进行。

同一施工条件下采用同一批材料的同等级、同型号、同规格接头,应以500个为一验收批进行检验与验收,不足500个也应作为一个验收批。

五、施工注意事项

1、钢筋接头的加工应经工艺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

2、加工钢筋接头的操作工人经厂家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合格后才能上岗,人员应相对稳定。

3、加工直螺纹时钢筋端头应切平或镦平。

4、镦粗头不得有与钢筋轴线相垂直的横向裂纹。

5、钢筋端部不得有影响螺纹加工的局部游游弯曲。

6、钢筋丝头长度应满足设计要求,拧紧后的钢筋丝头不得相互接触。

7、接头安装前应检查连接件产品合格证及套筒表面生产批号标识;

产品合格证应包括适用钢筋直径和接头性能等级、套筒类型、生产单位、生产日期以及可追溯产品原材料力学性能和加工质量的生产批号。

8、滚轧成型的直螺纹要及时上保护套,以免在加工、搬运过程中损坏丝扣。

附:

钢筋原材合格证、常规检测报告及工艺性试验过程照片

 

直螺纹套筒连接工艺试验参数

工程名称

接头类型

直螺纹连接

直螺纹套丝机型号

GY-40C-11

母材型号、直径

HRB335、B22

套筒型号及规格

GC22型、A32.6mm×

55mm,

接头性能等级

Ⅰ级

套筒适用品种

HRB335、HRB400

试件断裂特征

母材拉断

钢筋端头丝扣数

11扣

检验形式

工艺检验

咬合丝扣数

10扣

试验组数

3组

接连后外漏丝扣数

1扣

取样操作人

程高峰

检验结果

合格

工艺说明:

直螺纹套筒连接是将钢筋连接端头采用专用滚轧设备和工艺,通过滚丝轮直接将钢筋端头滚轧成直螺纹,并用相应的连接套筒将两根待连接钢筋连接成一体的钢筋连接。

试件端头滚轧丝扣为11扣,连接时咬合丝扣为10扣,外漏丝扣为1扣的情况下送检,所取三组试件的断裂特征均为母材断裂,接头抗拉强度大于母材抗拉强度,符合Ⅰ级接头性能要求。

结论:

采用上述参数,可满足本工程施工。

参考资料:

JGJ107-2003《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标准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

General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mechanicalsplicingofbars

JGJ107━2003

J257━2003

2003北京

第1页

批准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施行日期:

2003年7月1日

2003北京

第2页

公告

第134号

建设部关于发布行业标准

《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的公告

现批准《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为行业标准,编号为JGJ107-2003,自2003年7月1日起实施。

其中第305、605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原行业标准《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96同时废止。

2003年3月21日

第3页

前言

根据建设部建标[1999]309号文的要求,规程编制组在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制定了本规程。

本规程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

1修改了接头的分级和抗拉强度指标;

2取消"

割线模量"

改用"

非弹性变形"

控制接头的变形;

3修改了不同等级接头的应用范围和允许的接头面积百分率;

4修改了型式检验的接头数量和加载制度;

5对各类螺纹接头增加安装时拧紧力矩要求。

本规程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主编单位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本规程主编单位: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地址:

北京北三环东路30号;

邮政编码:

(1O0013)

本规程的参编单位:

冶金建筑研究总院

上海钢铁工艺技术研究所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二工程局施工科学研究所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员:

刘永颐徐有邻郁竑张承起

杨熊川霍箭云李本端

第4页

前言4

1总则6

2术语、符号6

21术语6

22符号6

3接头的设计原则和性能等级7

4接头的应用9

5接头的型式检验9

6接头的施工现场检验与验收10

附录A接头型式检验的加载制度12

附录B接头试件形式检验报告14

本规程用词说明16

第5页

1总则

101为在混凝土结构中使用钢筋机械连接,做到技术先进、安全适用、经济合理、确保质量,制定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房屋与一般构筑物中受力钢筋机械连接接头(以下简称接头)的设计、应用与验收。

各类钢筋机械连接接头均应遵守本规程的规定。

103用于机械连接的钢筋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1499及《钢筋混凝土用余热处理钢筋》GB的规定。

执行本规程时,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术语、符号

21术语

211钢筋机械连接rebarmechanicalsplicing

通过钢筋与连接件的机械咬合作用或钢筋端面的承压作用,将一根钢筋中的力传递至另一根钢筋的连接方法。

212接头抗拉强度tensilestrengthofsplicing

接头试件在拉伸试验过程中所达到的最大拉应力值。

213接头残余变形residualdeformationofsplicing

接头试件按规定的加载制度加载并卸载后,在规定标距内所测得的变形。

214接头试件总伸长率elongationrateofsplicingsample

接头试件在最大力下在规定标距内测得的总伸长率。

215接头非弹性变形Inelasticdeformaiionofsplicing

接头试件按规定加载制度第3次加载至06倍钢筋屈服强度标准值时,在规定标距内测得的伸长值减去同标距内钢筋理论弹性伸长值的变形值。

216接头长度lengthofsplicing

接头连接件长度加连接件两端钢筋横截面变化区段的长度。

22符号ykf--钢筋屈服强度标准值。

第6页fuk--钢筋抗拉强度标准值,与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1499中的钢筋抗拉强度值相当。

f0uk--接头试件实际抗拉强度。

f0mst--接头试件中钢筋抗拉强度实测值。

u--接头的非弹性变形。

u20--接头经高应力反复拉压20次后的残余变形。

u4--接头经大变形反复拉压4次后的残余变形。

u8--接头经大变形反复拉压8次后的残余变形。

εyk--钢筋应力为屈服强度标准值时的应变。

δsgt--接头试件总伸长率。

3接头的设计原则和性能等级

301接头的设计应满足强度及变形性能的要求。

302接头连接件的屈服承载力和抗拉承载力的标准值应不小于被连接钢筋的屈服承载力和抗拉承载力标准值的110倍。

303接头应根据其等级和应用场合,对单向拉伸性能、高应力反复拉压、大变形反复拉压、抗疲劳、耐低温等各项性能确定相应的检验项目。

304根据抗拉强度以及高应力和大变形条件下反复拉压性能的差异,接头应分为下列三个等级:

接头抗拉强度不小于被连接钢筋实际抗拉强度或110倍钢筋抗拉强度标准值,并具有高延性及反复拉压性能。

接头抗拉强度不小于被连接钢筋屈服强度标准值的135倍,并具有一定的延性及反复拉压性能。

305Ⅰ级、Ⅱ级、Ⅲ级接头的抗拉强度应符合表305的规定。

第7页

表305接头的抗拉强度接头等级Ⅰ级Ⅱ级Ⅲ级抗拉强度f0mst≥f0st或110≥fukf0mst≥fukf0mst135≥fyk注:

f0mst--接头试件实际抗拉强度;

f0st--接头试件中钢筋抗拉强度实测值;

fuk--钢筋抗拉强度标准值;

fyk--钢筋屈服强度标准值。

306Ⅰ级、Ⅱ级、Ⅲ级接头应能经受规定的高应力和大变形反复拉压循环,且在经历拉压循环后,其抗拉强度仍应符合本规程表305的规定。

307Ⅰ级、Ⅱ级、Ⅲ级接头的变形变形性能应符合表307的规定。

表307接头的变形性能接头等级Ⅰ级、Ⅱ级Ⅲ级单拉伸非弹性变形

(mm)u≤010(d≤32)u≤015(d>

32)u≤010(d≤32)u≤015(d>

32)总伸长度

(%)δsgt≥40δsgt≥20高应力反

复拉压残余变形

(mm)u20≤03u20≤03大变形反

(mm)u4≤03u8≤06u4≤06注:

u--接头的非弹变形;

u20--接头经高应力反复拉压20次后的残余变形;

u4--接头经大变形反复拉压4次后的残余变形;

u8--接头经大变形反复拉压8次后的残余变形;

第8页308对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结构构件,接头应满足设计要求的抗疲劳性能。

当无专门要求时,对连接HRB335级钢筋的接头,其疲劳性能应能经受应力幅为100N/mm2,最大应力为180N/mm2的200万次循环加载。

对连接HRB400级钢筋的接头,其疲劳性能应能经受应力幅为100N/mm2,最大应力为190N/mm2的200万次循环加载。

309当混凝土结构中钢筋接头部位的温度低于-10℃时,应进行专门的试验。

4接头的应用

401接头等级的选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混凝土结构中要求充分发挥钢筋强度或对接头延性要求较高的部位,应采用Ⅰ级或Ⅱ级接头;

2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应力较高但对接头延性要求不高的部位,可采用Ⅲ级接头。

402钢筋连接件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宜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l0中受力钢筋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的规定,且不得小于15mm。

连接件之间的横向净距不宜小于25mm。

403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接头宜相互错开,钢筋机械连接的连接区段长度应按35d计算(d为被连接钢筋中的较大直径)。

在同一连接区段内有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以下简称接头百分率),应符合下列规定:

1接头宜设置在结构构件受拉钢筋应力较小部位,当需要在高应力部位设置接头时,在同一连接区段内Ⅲ级接头的接头百分率不应大于25%;

Ⅱ级接头的接头百分率不应大于50%;

Ⅰ级接头的接头百分率可不受限制。

2接头宜避开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框架的梁端、柱端箍筋加密区;

当无法避开时,应采用Ⅰ级接头或Ⅱ级接头,且接头百分率不应大于50%。

3受拉钢筋应力较小部位或纵向受压钢筋,接头百分率可不受限制。

4对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结构构件,接头百分率不应大于50%。

404当对具有钢筋接头的构件进行试验并取得可靠数据时,接头的应用范围可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5接头的型式检验

501在下列情况时应进行型式检验:

1确定接头性能等级时;

第9页

2材料、工艺、规格进行改动时;

3质量监督部门提出专门要求时。

502用于型式检验的钢筋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当钢筋抗拉强度实测值大于抗拉强度标准值的110倍时,Ⅰ级接头试件的抗拉强度尚不应小于钢筋抗拉强度实测值f0st的095倍;

Ⅱ级接头试件的抗拉强度尚不应小于钢筋抗拉强度实测值f0st的090倍。

503型式检验的变形测量标距应符合下列规定(图503):

L1=L+4d(503-1)L2=L+8d(503-1)式中L1--非弹性变形、残余变形测量标距;

L2--总伸长率测量标距;

L--机械接头长度;

d--钢筋公称直径。

504对每种型式、级别、规格、材料、工艺的钢筋机械连接接头,型式检验试件不应

少于9个:

其中单向拉伸试件不应少于3个,高应力反复拉压试件不应少于3个,大变

形反复拉压试件不应少于3个。

同时应另取3根钢筋试件做抗拉强度试验。

全部试件均

应在同一根钢筋上截取。

505型式检验的加载制度应按本规程附录A的规定进行,其合格条件为:

1强度检验:

每个接头试件的强度实测值均应符合本规程表305的规定;

2变形检验:

对非弹性变形、总伸长率和残余变形,3个试件的平均实测值应符合本规程表307的规定。

506型式检验应由国家、省部级主管部门认可的检测机构进行,并应按本规程附录A

的格式出具检验报告和评定结论。

6接头的施工现场检验与验收

601工程中应用钢筋机械连接接头时,应由该技术提供单位提交有效的型式检验报

告。

602钢筋连接工程开始前及施工过程中,应对每批进场钢筋进行接头工艺检验,工艺

检验应符合下列要求:

第10页

1每种规格钢筋的接头试件不应少于3根;

2钢筋母材抗拉强度试件不应少于3根,且应取自接头试件的同一根钢筋;

33根接头试件的抗拉强度均应符合表305的规定;

对于Ⅰ级接头,试件抗拉强

度尚应大于等于钢筋抗拉强度实测值的095倍;

对于Ⅱ级接头,应大于090倍。

603现场检验应进行外观质量检查和单向拉伸试验。

对接头有特殊要求的结构,应在

设计图纸中另行注明相应的检验项目。

604接头的现场检验按验收批进行。

同一施工条件下采用同一批材料的同等级、同型

式、同规格接头,以5m个为一个验收批进行检验与验收,不足500个也作为一个验收批。

605对接头的每一验收批,必须在工程结构中随机截取3个接头试件作抗拉强度试

验,按设计要求的接头等级进行评定。

当3个接头试件的抗拉强度均符合本规程表305中相应等级的要求时,该验收批

评为合格。

如有1个试件的强度不符合要求,应再取6个试件进行复检。

复检中如仍有1个试

件的强度不符合要求,则该验收批评为不合格。

606现场检验连续10个验收批抽样试件抗拉强度试验1次合格率为l00%时,验收批

接头数量可以扩大1倍。

607外观质量检验的质量要求、抽样数量、检验方法、合格标准以及螺纹接头所必需

的最小拧紧力矩值由各类型接头的技术规程确定。

608现场截取抽样试件后,原接头位置的钢筋允许采用同等规格的钢筋进行搭接连

接,或采用焊接及机械连接方法补接。

609对抽检不合格的接头验收批,应由建设方会同设计等有关方面研究后提出处理方

案。

第11页

附录A接头型式检验的加载制度

A01接头试件型式检验应按表A01和图A01-1、图A01-2、图A01-3所示的

加载制度进行。

表A01接头试件型式检验的加载制度试验项目加载制度单向拉伸0→06fyk→002fyk→06fyk→002fyk→06fyk(测量非弹性变形)→最大拉力→0(测定总伸长率)高应力

反复拉压0→(09fyk-05fyk)→破坏(反复20次)大变形

反复拉压Ⅰ级Ⅱ级0→(2εyk→-05fyk)→(5εyk→-05fyk)→破坏(反复4次)(反复4次)Ⅲ级0→(2εyk→-05fyk)→破坏A02施工现场的接头抗拉强度试验可采用零到破坏的一次加载制度。

第12页

注:

1E线表示钢筋弹性模量2×

105N/mm2。

2δ1为2εfyk•L1反复加载四次后,在加载应力水平为05fyk及反向卸载应力水平为-025fyk处作的平行线与横座标交点之间的距离所代表的变形值。

3δ2为2εyk反复加载四次后,在加载应力水平为05fyk及反向卸载应力水平为-025fyk处作E的平行线与横座标交点之间的距离所代表的变形值。

4δ3、δ4为5εfyk•L1反复加载四次后,按与δ1、δ2相同方法所得的变形值。

第13页附录B接头试件形式检验报告

B01接头试件形式报告应包括试件基本参数和试验结果二部分。

宜按表B01的格式

记录。

表B01接头试件形式检验报告接头名称送检数量送日期送检单位设计接头等级Ⅰ级Ⅱ级Ⅲ级接头基本参数连接件示意图钢筋级别HRB335HRB400连接件材料连接工艺参数钢筋母材编号NO1NO2NO3要求指标钢筋直径(mm2)屈服强度(N/mm2)抗拉强度(N/mm2)试验结果单向拉伸试件编号NO1NO2NO3单向拉伸抗拉强度(N/mm2)非弹性变形(mm2)总伸长度高应力反复拉压试件编号NO4NO5NO6高应力

反复拉压抗拉强度(N/mm2)残余变形(mm)大变形反复拉压试件编号NO7NO8NO9第14页大变形2

反复拉压抗拉强度(N/mm2)残余变形(mm)评定结论负责人:

校核:

试验员:

试验日期:

年月日试验单位:

注:

接头试件基本参数应详细记载。

套筒挤压接头应包括套筒长度、外径、内径、挤压道次、压痕总宽度、压痕平均直径、挤压后套筒长度;

螺纹接头应包括连接套长度、外径、螺纹规格、牙形角、镦粗直螺纹过渡段坡度、锥螺纹锥度、安装时拧紧力矩等第15页本规程用词说明

1为便于在执行本规程本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

必须"

;

反面词采用"

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应"

不应"

或"

不得"

3)对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宜"

不宜"

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

可"

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时,写法为"

应符合……的规定"

应按……执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