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主题教学设计及反思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551096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6.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主题教学设计及反思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主题教学设计及反思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主题教学设计及反思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主题教学设计及反思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主题教学设计及反思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主题教学设计及反思Word下载.docx

《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主题教学设计及反思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主题教学设计及反思Word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主题教学设计及反思Word下载.docx

“玲珑剔透”是什么意思?

“象征”是什么意思?

(3)补充介绍“买卖街”“山乡村野”。

(4)指名读第二、三、四、五句。

读后讨论:

刚才读的几句话是把景点分成哪几类来介绍的?

(5)在圆明园浏览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齐读第六句。

“有如”是什么意思?

(好像)“流连其间”是什么意思?

在圆明园里,为什么好像漫游在天南海北,可以饱览中外风景名胜呢?

四、理解圆明园内收藏的历史文物。

1、默读第四自然段,想想这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讲的是什么。

2、学生自学后讨论:

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最珍贵”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

五、总结。

课文第二段从三个方面介绍了当年圆明园的辉煌,它不仅宏伟、壮观、美丽,而且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检查学生背诵第二段。

二、理解第三段。

1、指名朗读第三段。

2、各人小声朗读第三段,边读边想,英法联军采用了哪些手段毁灭圆明园的?

3、学生自学后讨论。

4、小结。

(一是抢掠,二是破坏,三是火烧。

5、再指名朗读第三段,读出气愤的语气。

三、联系全文,理解第一段。

1、齐读第一段。

2、“不可估量”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说“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四、朗读全文,体会中心思想。

1、自由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课文,你产生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集中到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这一中心思想上)

朗读课文。

教学后记:

为巩固这节课学到的表达方法和从课文中积累的语言,我设计了一个小练习。

先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进一步强化感受,再让学生说出最想说的话题,最后让学生以此为中心写一个片断,尽量使用这节课和平时积累的词语,效果不错。

22、狼牙山五壮士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痛歼敌寇、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学习他们爱护群众、仇视侵略者、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抄写自己受感动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五壮士英勇跳崖的部分。

教学重点:

理解描写五壮士痛击敌人和英勇跳崖的动作、神态的语句。

体会他们的思想感情和伟大精神。

1、生字生词卡片

2、录音机、课文朗读磁带。

教学课时:

3课时

一、谈话揭题,简要介绍背景。

二、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理清顺序。

三、学习课文第一、第二部分

四、布置作业:

练习朗读课文

一、复习导入,出示目标

1、指名读第一、第二部分。

(板书:

接受任务,诱敌上山)

2、说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

3、这节课你还想了解什么内容?

二、深入学习第三到第五部分,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

1、自读第三部分。

思考:

五壮士完成掩护任务后,为什么往三面是悬崖的狼牙山顶峰棋盘陀转移?

2、提问:

通过朗读,你读懂了什么?

还有什么不懂的?

引上绝路)

3、讨论:

(1)五壮士已经完成了掩护任务,为什么不走那条“可以追上部队”的路,而是不顾自己的危险,要把敌人引上绝路呢?

(2)“斩钉截铁”是什么意思?

这里比喻什么?

战士们为什么热血沸腾?

4、我们应该用什么感情来朗读这一部分?

(先自由读,再指名读。

5、指名分别朗读第四、第五自然段。

向顶峰攀登的过程中五壮士是怎样痛击敌人的?

6、提问:

读了这两个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英勇歼敌)

7、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8、指名朗读第五部分。

五壮士最后是怎样英勇跳崖的?

英勇跳崖)

9、讨论。

(1)这一段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写五壮士英勇跳崖的?

(2)五壮士为什么“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

你从五壮士“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中体会到了什么?

(3)面对五壮士的高大形象,你有什么心里话想说?

10、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

三、总结全文

四、布置作业

1、试着背诵课文最后一部分。

2、课外搜集有关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一、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练习背诵。

二、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三、课外延伸。

板书设计:

         22、狼牙山五壮士

 

                        顶峰歼敌

                  引上绝路       英

            诱敌上山             勇

      接受任务                   跳

                             崖

学生对抗日战争的历史的知识是几乎空白的,非常有必要我觉得有必要介绍一下当时的时代背景。

这样对课文的理解是有相当帮助的。

23、难忘的一课

教学要求

1.了解课文所讲的故事,并从中体会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

2.知道课文哪些内容围绕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详写。

学习这种表达中心思想的写法。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积累常用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并学习课文表达中心的写法。

教学难点 课文中三次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理解“我”每一次的感受。

教学时间 2课时。

板书设计

我是中国人    一笔一画地写,一遍一遍地读(火热真挚)

我爱中国     大声整齐继续更起劲    (很有感情)

         原来都是日本伟人

         现在都是中国伟人     (眼睛湿润)

         强烈的民族精神深厚的爱国情谊

作业设计:

  课内:

抄写词语、组词、理解课文后填空

  课外: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光盘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初识文意;

教学字词;

朗读课文,说说这个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果

一、课前谈话,激发兴趣,引入课文

审题:

难忘的一课。

设问:

谁给作者上的难忘的一课呢?

这难忘的一课的内容是什么呢?

为什么这么令人难忘呢?

这些问题大家想不想知道啊?

请大家赶快打开课文。

二、范读课文,初识文意

老师范读,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说一说讲了一件什么事?

(一位船员在一所普通的乡村小学上了一节令他终生难忘的语文课。

三、学生自学生字、词和课文

1.按生字表自学生字。

要求读准字音,记清字形。

查字典并结合课文理解词语。

读课后词语。

2.读通课文,思考:

①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

什么地方?

四、检查掌握情况

1.字音:

指名拼读,直读生字,注意纠正。

2.字形:

说说易错的字,易错的地方。

如:

“葛”注意笔顺,与“蔼”区别。

“崇”与“祟”的区别。

 3.词义:

结合课文理解。

 4.读课后“读读写写”的词语,不理解的提出来,大家讨论。

 5.指名读课文,回答刚才的问题。

 五、朗读课文,说说这个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果

 再问:

难忘的一课是什么内容?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

 那么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

请你划出来,并读一读。

 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七、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质疑,做标记。

                第二课时

讲读课文;

总结全文。

一、复习提问,引入本课时

学生提出不明白的问题。

(一)谁来说说“难忘的一课”是怎样的一个故事?

(注意说明时间、地点。

)那么这节“难忘的一课”是什么内容?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

(3次)

(二)三次出现在什么地方?

请同学们朗读课文划出来。

请同学自己读一读这句话出现的地方?

怎样出现的要读出来。

二、读讲第一次出现

1.指名读出这句话出现的地方。

2.问:

老师是怎样写的?

(一笔一画,认真吃力。

从这“一笔一画”、“认真吃力”你看出什么?

是怎样体会的?

说明什么?

“我”这时是怎样的感受?

(“光复”不久,老师就把自己刚刚学会的祖国文字教给学生,体现了对祖国的爱。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5自然段),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

三、读讲第二次出现

1.自己朗读第二次出现的地方。

他们是怎样朗读的?

划出这些词语。

(严肃认真,富有感情,大声地、整齐地、一遍又一遍)

3.谈谈你的体会,你的理解。

重点理解:

“好像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他们火热的真挚的心。

“火热的真挚的心”指的是什么?

(强烈的、深厚的爱国之情。

4.“我”这时有什么的感受?

(感动)

5.进行感情朗读训练。

四、按刚才学法学习第三次出现

1.指名读。

2.思考:

“我”是怎样说的?

为什么“激动”?

3.“我”这时是怎样的感受?

(激动,被这种强烈的民族精神,深厚的爱国情意所深深感动。

4.理解最后两句话的含义。

问:

“我”这时的全部感情是什么?

(浓烈的爱国情意,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民族精神。

5.朗读训练。

五、朗读全文,总结提高

1.说说课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中心思想)

 (表达了台湾人民及作者的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

2.围绕这个中心,课文哪些内容写得比较详细?

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为了突出中心。

3.朗读三次出现的“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所在的句子,体会思想感情。

六、总结深化

“一国两制”的政策使香港于1997年7月1日回到祖国怀抱;

澳门于1999年12月20日回归祖国。

我想,台湾人民也将在不久的将来回到祖国的怀抱。

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

为了让学生理解这么简单的一课,为何有这么大的意义,必须要给他们讲诉台湾沦陷在日寇铁蹄之下的日子,同时也要给他们讲讲郑成功的历史故事,让他们认识这位伟人。

24、最后一分钟

学习目标

1.认识5个生字

2.了解诗歌所表达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

收集与诗歌内容相关的文字资料、图片或影视资料,如香港的风土人情,地理环境,回归时的情景等.

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那个日子吗?

1997年7月1日.对,就是香港回到祖国母亲怀抱的日子.在那一刻,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香港的上空迎风飘扬;

在那一刻,美丽的紫荆花在香港四处开放,中华民族又圆了一个团聚的梦,祖国大地又亮起了一片自由的曙光.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歌:

《最后一分钟》.

初读感知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己认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后,同桌间互相检查,或教师指名读.

◆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可以在小组内互相交流.

◆默读诗歌,想想每节诗主要讲了什么.不懂的诗句提出来,和小组同学一起讨论讨论.

讨论交流

◆指名读诗,读后评价是否正确流利.

◆相互交流:

了解了些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文中四次提到“最后一分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体会诗歌内容

◆读第1节,想一想:

还有最后一分钟,香港就要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此时此刻,所有中国人的情感是怎样的?

(激动无比的.)读出这种情感.

◆读第2、3节,想一想:

作者分别想到了什么?

(百年的痛苦欢乐,挺直了中国人的脊梁,展~t-eq香港的土地和天空,~--?

-等条约终被撕毁,领土、主权的回归.)有感情地朗读第2、3节.(自豪、激动、喜悦.)

◆读第4节,想一想:

“第一朵紫荆”是什么?

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情感来读?

(急切、盼望.)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总结升华

◆读了这首诗,你懂得了什么?

(中国强大了,祖国领土更完整了,中国人是爱自己的祖国的,盼望祖国早日实现和平统一大业.)

◆观看香港回归时的图片或影视资料,感受那令人振奋的一刻.

布置作业

阅读有关回归的资料,了解香港的风土人情、地理环境,了解香港的过去与现在.

本课的教学必须注重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不必太多的讲解,读好了,就明白了。

口语交际·

习作七

教学内容“口语交际·

习作”以“勿忘国耻、振兴中华”为专题,是本组教材专题的延伸。

结合本组课文以及学生搜集的相关资料让学生畅谈中华民族受尽屈辱以及中华儿女奋力抗争的历史,写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目标

1、学写读后感,提高阅读和作文的能力。

2、通过交流搜集的资料,谈感想,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初步的演讲能力,增进学生对近代中国屈辱历史的了解。

4、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点

提高阅读能力,能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有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学写读后感。

教学难点

在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口头和书面的表达能力,做到语言精炼,感情真挚。

教学准备

1、整理在本组课文的学习过程中收集的相关资料。

2、一篇优秀范文《愤怒和惋惜──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

教学策略:

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时安排:

3课时。

紧扣原文,抓住重点;

联系实际,情感真实;

叙议结合,以“感”为主。

  教学过程:

第一、二课时 习作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学习了本组课文我想大家一定感触很深,对“圆明园”灿烂文化的追忆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痛恨我们难以忘怀;

狼牙山五壮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伟大的献身精神让我们深深感动;

《难忘的一课》《最后一分钟》字里行间饱含的强烈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让我们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这些感受我们能用自己的笔写下来吗?

读了文章、书籍,把自己的体会、感想写下来,就是读后感。

通过对本单元课文内容的激情回顾,激发学生爱国热情以及学写读后感的欲望。

 

二、自读阅读提示,了解写好读后感的方法

1、默读提示,边读边想:

你读懂了什么?

2、读后交流:

⑴ 什么是读后感?

(读了文章、书籍,把自己的体会、感想写下来,就是读后感。

⑵ 如何才能写好读后感?

预设:

1、“读”是基础,只有仔细地阅读,认真地思考,深入地感悟,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体验到了文章的思想感情,读出了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才能有感而发写好读后感。

2、“感”是重点,要着重写出自己的感受,不宜过多地重复作品的内容。

3、为了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也可以适当引用相关的资料。

自学阅读提示,让学生自主提炼写好读后感的方法,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为习作做了良好的铺垫。

4、点拨:

平时在阅读文章或书籍时,可以在文旁圈点批注,随时记下瞬间的思考与感受,遇到相关的资料也可以随时积累下来,为写好读后感做好阅读等方面的准备。

三、阅读范文,感悟写法

1、自由阅读范文《愤怒和惋惜──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

边读边思考:

从这篇读后感中你体会到了写读后感的哪些方法?

2、小组讨论,习得写法:

通过读《愤怒与惋惜》,引导学生发现读后感的写法。

3、交流读后感的一般写法:

⑴ 紧扣原文,抓住重点:

读后感的“感”,必须是从原文引发出来的感想、体会,不要面面俱到,泛泛而谈,应集中到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或几点上来发表议论。

⑵ 联系实际,情感真实:

读了一篇文章,产生了对现实生活和自己思想上某些问题的思考,这才激发了“感”。

所以,写读后感一定要联系社会实际和自己的生活、思想实际。

联系实际一定要实事求是,写出自己的真实感想,忌说假话、空话、套话。

⑶ 叙议结合,以“感”为主:

读后感属议论文范围,但不同于一般的议论文,常用的写法是夹叙夹议。

可以适当引用原文中对自己教育最大、体会最深的章节、句段或人物的语言、精彩的场面等,在此基础上写出自己的感想。

为了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感受,还可以适当引用相关的资料。

另外,恰当运用一些平时积累的名言警句、古诗文名句和谚语等,也可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与感染力。

⑷ 一般来说,读后感的题目是“读《×

×

》有感”或“《×

》读后感”,当然,也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或自己最深的感受拟一个醒目、新颖的正标题,下面再写上副标题。

愤怒与惋惜──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

成功=刻苦+勤奋+机遇──读《岳飞苦练成帅才》有感

4、归纳写读后感的一般写法:

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读后感的写法,让学生在阅读、讨论、交流,在自我发现的基础上,归纳出读后感的一般写法以及要注意的事项。

四、独立选材、激情写作

1、同学们,本组课文的学习留给你的情感激荡还记忆犹新吗?

你们课下搜集的有关中华民族受尽欺凌的历史以及中华儿女奋力抗争、爱国爱人民的故事带来了吗?

在写读后感的时候,可以选择我们课文,也可以选择自己搜集的材料,你想写哪篇文章的读后感,请同桌交流一下。

2、交流写作内容,相机指导:

交流预设:

《难忘的一课》中“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在文中三次出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台湾人民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热情,那强烈的民族精神、深厚的爱国情意让我感动。

我决定写《难忘的一课》读后感,题目为──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读《难忘的一课》有感

学习了《狼牙山五壮士》我感受到抗日英雄的临危不惧、爱党爱民、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

写一写我们今后应该用我们的实际行动热爱祖国,振兴中华。

写作内容的交流激发了学生抒发内心感受的热情,使学生对于写作的思路更明晰,写作的重点更突出,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鼓励学生写出自己的感想。

3、自由选题,练习写作:

同学们已经选择了自己所要写的内容。

那就请拿起你的笔写出你的感受。

五、自改互评,定稿誊抄

1、写完后自己阅读,修改。

2、学生分作文小组互评互改,根据同学指出的不足进行修改。

3、选择典型作文,示范如何评价、修改:

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参与评价;

注意对语言的评价,抓住学生用的准确的语句进行积极评价;

抓住学生独特的感受进行积极评价;

对于习作中出现的问题,以协商的形式达成共识。

4、学生再次修改,定稿誊抄。

自我评价,学生互评,典型作文评价,多渠道,多角度,提升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

六、总结习作成果,鼓励勤写读后感

本次习作,同学们感情真挚,感受真实独特,有的写出了对侵略者任意践踏我家园的不满和痛恨,并且感受到“落后就会挨打”为了让祖国不再遭受欺凌,我们的祖国必须富强;

有的写出了对革命英雄的无比崇敬和爱戴;

有的写出了海外游子对祖国的热爱和依恋;

还有的写出了自己作为新时代的中华儿女的思考和抱负,立志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努力学习,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祖国文字浩淼而深厚,很多文章让我们读了都感觉余音绕梁,深受启发。

请同学们在今后读书时,时常拿起自己的笔,写一写自己的感受,真正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第三课时  口语交际

一、主持演讲比赛,激情导入

1、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有高瞻远瞩、面向未来的宽广胸襟,但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只有牢记历史教训,保持清醒的头脑,锐意进取。

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才能绵延不息、繁荣昌盛。

2、同学们的读后感,非常震撼人心,催人奋发。

写完读后感,你心中是否还有许多的话要说呢?

今天我们就以“不忘国耻,振兴中华”为专题举行一次演讲比赛。

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习作,列一个简单的提纲,想一想自己想说些什么?

二、启发思维,小组交流

1、动笔列提纲。

2、小组内试着讲一讲,互评。

三、推荐演讲,互相点评

1、同学们在组内讲的有声有色,有些同学还恰当地运用手势、表情来配合演讲。

下面,请每组选配代表进行第一轮的比赛。

2、各组代表演讲:

提醒听众注意力集中,听完以后热情鼓掌。

3、刚才的演讲中,哪位同学的演讲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可以是肯定同学演讲中的优点,也可以是忠肯地提出建议。

4、总结怎样演讲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⑴ 围绕一个主题。

⑵ 抓准几个方面。

⑶ 列举有力事例。

⑷ 组织通顺语言。

⑸ 表达有声有色。

四、自荐演讲,自评

1、鼓励同学们根据刚才同学们的建议,调整自己的演讲思路。

2、谁愿意走上讲台,尽情抒发自己对祖国深深的爱。

演讲示例:

           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1860年10月6日那天吗?

这是中国人民永远难忘的日子,英法联军侵入北京城,闯进了圆明园,施以兽行,这是作为中国子民一辈子的耻辱。

我伤痛啊!

清朝的政府是那样的软弱,那样的无能,看这些可恶的强盗在我国的领土上,横行霸道,熊熊大火整整在圆明园燃烧了三天三夜,而那些清朝的皇亲国戚、达官贵人竟然无动于衷,我又怎能不伤痛呢?

黑暗终于过去了,迎来了灿烂的光明。

这一缕缕的阳光为我们抹去了黑暗的阴影,迎来了辉煌的荣耀!

难忘1997年香港重回祖国的怀抱;

不能忘2003年我国成功地加入世贸组织;

更不能忘2005年,神州“六”号载着人类的梦想探索宇宙。

如今,这东方睡狮已经觉醒,我们国家已经成为举世瞩目的体育强国,彻底洗刷了“东亚病夫”的耻辱。

截止至今,我国运动员共获1498个世界冠军,打破世界纪录1054次,令外国人刮目相看。

你听,你听,08年奥运会的脚步已越来越近;

你看,你看,“五福娃”高唱“北京欢迎您!

”向全世界人民发出诚挚的邀请……

同学们,作为世界上最坚韧民族的一员,作为龙的子孙,让我们时刻谨记“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为中华之腾飞而读书!

最后让我大呼一句: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五、评选“最佳演讲奖”,总结

同学们,祖国母亲身上的伤痕和悲痛我们怎能忘怀?

但不忘历史不等于铭记仇恨,我们应该做的是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努力学习,不让历史的悲剧重演,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

回顾·

拓展七

1.学习读后感的写作方法,写一篇读后感.

2.通过习作和口语交际,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3.进一步提高学生搜集和运用资料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整理本组学习过程中收集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