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业化是中国建筑业发展的必由之路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547339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88.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工业化是中国建筑业发展的必由之路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建筑工业化是中国建筑业发展的必由之路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建筑工业化是中国建筑业发展的必由之路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建筑工业化是中国建筑业发展的必由之路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建筑工业化是中国建筑业发展的必由之路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筑工业化是中国建筑业发展的必由之路Word下载.docx

《建筑工业化是中国建筑业发展的必由之路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工业化是中国建筑业发展的必由之路Word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建筑工业化是中国建筑业发展的必由之路Word下载.docx

在建筑材料方面,积极发展经济适用的新型材料,重视就地取材,利用工业废料,节约能源,降低费用。

施工机械化:

这是建筑工业化的核心,即实行机械化、半机械化和改良工具相结合,有计划有步骤地提高施工机械化水平。

管理信息化:

运用计算机等信息化手段,从设计、制作到施工现场安装,全过程实行科学化组织管理,这是建筑工业化的重要保证。

长期以来,建筑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速度慢,与其他行业和国外同行业相比,大多数施工技术比较落后,科技含量低,施工效率差,劳动强度大,工程质量和安全事故居高不下,工程质量通病屡见不鲜,建设成本不断增大。

究其原因是:

建筑业目前存在着“四多”现象:

手工操作多,现场制作多,材料浪费多,高空作业多。

这“四多”现象一直影响着建筑业的形象,制约着建筑业的快速发展。

我们的大部分建筑业产值是靠拼体力,靠人海战术,靠加班加点,靠浪费能源、资源,甚至牺牲生命换来的。

在城镇化和城市现代化的进程中,在工程建设高潮的今天,建筑业企业必须从提高施工工效、加快工程进度、降低劳动者工作强度的角度出发,在全面提升施工技术水平上下功夫,尽快接近和赶上国外先进施工技术水平。

要实现建筑业的现代化,必须走工业化的道路,依靠科技进步,用建筑工业化、部品标准化、施工机械化、管理信息化的“四化”才能解决“四多”现象,并最终实现建筑业的现代化。

国内建筑工业化发展现状

我国预制混凝土结构研究和应用始于20世纪50年代。

直到80年代,在工业与民用建筑中一直有着比较广泛的应用。

90年代后,由于种种原因,预制混凝土结构在民用建筑中的应用逐渐减少,处于相对低潮阶段。

进入21世纪后,伴随着我国城镇化和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快速发展,能源与资源不足的矛盾越发突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形势日益严峻,原来建立在我国劳动力价格相对低廉基础之上的建筑行业,正在面临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升,逐渐成为制约我国建筑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我国建筑业企业生产效率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劳动生产率低:

我国建筑产业的人均年竣工面积仅为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1/4~1/5;

建造效率低:

同样一栋18层的住宅,国内以毛坏房交付需要13~14个月的建造时间;

类似日本的发达国家以精装修房交付,仅需要9~10个月时间;

行业整体质量水平偏低:

技术落后、机械化程度低,无标准化、流程化作业;

质量稳定性差:

传统施工方式容易受气候、人力、环境等诸多不可控因素影响;

劳动力紧缺:

民工荒已成建筑行业的普遍现象;

劳动力素质及专业性不高:

缺乏专业培训的临时性、业余性民工越来越多。

参照国际上建筑业的发展过程,当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人均1000~3000美元后,开发新型预制混凝土结构体系,实现工厂化生产就成为解决建筑业传统生产方式缺陷、促进建筑工业化快速发展的主要途径。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节能环保要求的提高,劳动力成本的不断增长,近十多年来,我国在预制混凝土装配式建筑方面的研究与应用逐渐升温,多家单位开展了这方面的工作:

如1998年南京大地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预制预应力混凝土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体系”;

2005年以来,北京万科企业有限公司的“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体系”,南通建筑工程总承包有限公司的“全预制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NPC)体系”,西伟德混凝土预制件(合肥)有限公司的“叠合板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体系”,台湾润泰集团的“预制装配式框架结构”,黑龙江宇辉建设集团的“预制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等,也陆续在工程中示范和应用。

从2007年末,北京“榆构万科住宅产业化研发中心”成立,从此开始了北京万科的住宅产业化之路。

在推进这一战略的过程中,北京万科采取了建立技术研发、与建设试点工程同步推进的本土化举措,先后委托清华大学、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抗震所和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结构所,进行相关的实验和研究工作,验证结构体系可靠性和施工可行性。

通过系列科研论证和实验楼、工业化实体楼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

从标准化、预制装配、全装修、部品集成、新技术应用五个方面着手进行工业化,在此基础上通过一定的手段实现产业化,并最终通过搭建平台实现绿色建筑。

北京万科实施住宅产业化在技术上存在以下几方面的优势:

外墙采用复合夹芯保温剪力墙体系;

外墙安装工艺;

防渗漏体系;

叠合楼板工艺;

预制楼梯等。

南通建筑工程总承包有限公司于2007年与澳大利亚康诺克公司进行合作,引进澳方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并结合国内的具体情况,经过两年的时间、数次专家论证,逐步进行修改和完善,现已初步形成较完整的全预制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NPC)体系。

它采取“浆锚”节点及钢筋混凝土后浇叠合的方法,将预制钢筋混凝土墙和预制叠合梁板、预制楼梯、预制阳台等构件连接组合成整体结构体系,具有装配程度高、缩短工期、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材料浪费、保护环境等优点。

NPC体系省级技术标准目前已通过国内专家的审查,并在江苏海门市中南世纪城工程中推广使用。

黑龙江宇辉建设集团从2005年开始,瞄准了住宅产业化发展方向,在借鉴众多企业PC结构部件的生产及施工工艺的基础上,坚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之路,依托哈尔滨工业大学的科研力量,开展对预制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技术的研究。

历经五年的实验,投入研发经费几千万元,进行了多项重大技术攻关,取得了40多项技术专利成果,研发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适合中国国情和区域情况的预制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技术,以及相配套的构件设计、构件预制、构件装配和施工工艺,主编了《预制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技术规范》省级地方标准。

采用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可以有效节约资源和能源,提高建筑功能和结构性能,改善了施工现场的环境和作业条件,减少建筑垃圾对环境的不良影响,有效实现“四节一环保”的绿色施工要求,实现低能耗、低排放的建造过程,促进我国建筑业的整体发展,实现预定的节能、减排目标。

目前,我国所发展的预制混凝土装配式结构,在建筑设计、构件生产、安装施工及结构受力分析、构件连接构造等方面均优于我国20世纪七、八十年代发展的传统装配式建筑结构,在建筑施工质量、节能减排效果、抗震性能、综合经济效益等多方面具有等同或优于现浇混凝土结构的性能。

我国住宅产业经过十多年的改革和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尤其是1998年以来,随着我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全国住宅产业投资的快速增长,大大改善了居民的住房条件,拉动了经济增长,扩大了就业。

住宅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第三产业中仅次于服务业和商业的第三大支柱产业。

“十二五”时期全国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任务3600万套,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的约束性指标。

因此,住宅产业在未来的二三十年内,都将是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发展空间十分巨大,是前景光明的朝阳产业。

根据统计,通过住宅产业化的途径,可以使住宅建造过程中的资源利用更合理,与现浇技术相比,现场建筑垃圾减少80%,材料损耗减少60%,建筑节能65%以上,住宅的性能更优,质量品质更佳。

同时项目开发周期仅为传统方式的75%,大大缩短住宅的建造周期。

中国的住宅产业经历了一个快速的发展过程,现在正处在一个重要的上升阶段。

如何摆脱现有的土地本位和规模型的单一开发模式,使住宅产业更加理性和有序发展,更加注重效率、品质和质量,这是关系到中国住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各国的经验表明,根本的出路是实现住宅工业化,使住宅产业形成一个完整、配套的工业生产系统。

南京大地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南京大地建设集团前身为南京市第二建筑安装工程公司,创建于1953年。

1994年被建设部列为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企业,1996年成立大地建设集团公司,2004年随着南京市国有建筑企业改制的全面推进,大地建设集团积极顺应时代潮流,实现整体改制目标,挂牌成立南京大地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集团下辖近30家子、分公司,足迹遍布海内外。

公司自成功改制以来积极转变发展思路,找准市场定位,调整发展战略,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目前,已形成房地产投融资、建筑工业化、外经外贸和工程施工等“四大板块”多元化经营格局。

主要经济指标已连续六年以20%以上速度稳步递增。

公司在多元化发展的同时,实施科技兴企战略,依靠科技进步使新企业焕发出勃勃生机。

2011年至2012年已有八项专利获得授权,其中两项为发明型专利。

近年来还主编了三项国家级工法及一项国家行业标准,多项科研成果通过住建部和省建设厅组织的专家鉴定。

企业资信为江苏省人民政府AAA级、中国建设银行AAA级。

1996年起通过质量、安全、职业健康管理体系评审。

先后荣获“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第233位”、“全国500家最大建筑企业第76位”、“全国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全国先进施工企业”、“全国建筑业科技领先百强”、“2010年建筑业最具成长性百强企业第37位”、“全国用户满意单位”、“江苏省综合实力百强企业”等各类荣誉称号超百项。

连年被江苏省政府命名为“重合同、守信用企业”。

所建工程质量有口皆碑,除获一批金陵杯、扬子杯奖项以外,还获得了十项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奖)以及“建国六十周年精品暨经典工程”奖,并多次获得省、市先进外经企业光荣称号。

2004年被商务部授予对外承包权、对外贸易权和对外援助成套项目施工企业A级资格。

2008年取得新加坡建屋局A2级资质。

转型发展使公司变单纯地追求规模扩张向集约化、精细化生产发展,变靠劳动密集型向科技进步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发展,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同步增长使公司步入了良性发展的快车道。

(1)强烈的转型意识,促进公司的转型早、准、稳

大地建设集团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始终把握三条原则:

一是紧紧围绕主业,做与主业相关的产业、产品的开发;

二是始终坚持科技先导,创新发展的原则,做科技含量高的产业和产品;

三是确立向建筑工业化转变、产品工厂化生产的方向发展的原则。

大地建设集团制定的转型发展蓝图中,把“准”和“稳”作为转型是否成功的主要考核指标。

所谓“准”就是选择的方向要准,市场需求的前景预测要准,经济效益预测要准;

所谓“稳”,就是不一哄而上,不急功近利,前期的“功课”要做扎实。

不能搞“拿来主义”,无论是洋技术还是新技术,都必须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消化、完善后再筹备上马。

“十年磨一剑”,经过艰难的摸索和创新,集团公司在企业转型升级,走建筑工业化道路方面取得了预期的成效。

绿色、低碳、环保、节能意识深入人心,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激励着我们为社会健康发展多作贡献的决心和信心。

(2)多元化经营,着力打造以建筑工业化为核心的特色产业链

南京大地建设集团在“三项原则”的指导下,坚定不移地推进产业链的有效延伸,不断优化内部产业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了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

目前,已形成以投融资为龙头,以建筑工业化为核心,以专业施工安装为支撑,具有投资、研发、设计、生产、施工直至交付优秀建筑产品的综合能力。

“四大板块”产业相生互补、良性循环、综合系统、特色鲜明。

投融资板块:

以房地产、股权投资、资产管理为核心的投融资板块,近十年来已有数百万平方米商品房上市。

2009年为了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公司在柬埔寨日月湾西哈努克省海岸边购置土地100公顷,首期推出13公顷用于兴建五星级旅游度假村及房地产开发,目前已开工建设,预计2013年可具备接待能力。

公司在该板块的中长期投资业绩良好,为公司的发展增强了后劲。

建筑工业化板块:

作为公司计划上市的平台,公司采取创新发展的模式来打造该业务板块。

这个板块的发展满足我国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的需求,符合国家建筑工业化发展导向。

通过大地工业园这个载体实现专业化、规模化生产,所生产出来的预制构配件已成功应用于对外承接及本集团公司投资开发建设的各项工程,共300多万平方米的各类建筑中。

外经外贸板块:

大地建设集团凭借多年承接海外工程积累下来的经验,先后在法国、日本、阿尔及利亚及新加坡、乌兹别克斯坦、毛里求斯、巴巴多斯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完成了大量的经援、BT工程、总承包建筑等外经工作,多次获得省、市先进外经企业光荣称号。

工程施工板块:

公司在传统建筑施工方面坚持走品牌化道路,广泛采用住建部推广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取得良好的成效。

近几年完成了一批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工程为代表的省市重点工程,在市政、道桥等方面也取得了良好的业绩。

市优金陵杯、省优扬子杯及国家优质工程、鲁班奖的获得使工程质量水平和公司形象不断提升。

(3)管理转型,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管理是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

大地建设集团坚持不懈地推进管理创新,积极探索管理创效的新途径,走出了一条质量效益型发展的路子。

根据公司规模扩大和多元化经营的实际情况,2007年初集团公司提出创新管理模式。

在全面预算管理、项目预算管理、内控体系的建立、人才团队的建设以及打造高效的执行力方面不遗余力,采用管理界的新方法、新理念、新工具,使公司的管理逐步适应改制企业的需要,适应市场的发展,走上了正规化、制度化的路子。

2008年公司董事会郑重地提出了在全公司推行全面预算的管理。

根据集团公司的组织架构及管理层级的特点,采取了柔性控制和刚性控制相结合的方式。

就整个预算管理体系而言,以“柔性控制”为主,但就预算管理分解、落实责任指标而言,又强调“刚性控制”,从不同的方面对预算执行过程实施控制,保证公司生产经营过程向既定的目标发展。

加强公司内控机制的建立一直是大地建设集团关注的重点。

近几年来先后完成了《企业管理标准》、《内部控制规范》等一系列文件的制定与改版,文件内容涉及到公司各管理层与执行层。

经过各部门及各子、分公司对目标进行分解,层层落实,责任到人。

旨在合理保证公司经营管理全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公司实现发展战略,为公司依法治企提供必要依据。

通过季度检查、年度考核与薪酬挂勾的方式促进了各项纲领性文件有效推行,使企业管理工作向规范化、制度化迈出坚实的步伐。

公司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对加强人才团队建设不遗余力,将“精兵简政”和“吐故纳新”相结合,精简岗位设置,减少管理层次,着力打造利于人才成长的“发展环境”和企业“人文环境”,着重加强对三类人才的梯队建设:

一是核心技术人才;

二是管理人才;

三是高技能人才。

实践证明公司对三类人才梯队的建设大大加快了工作节奏,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切实达到了增效的目的。

(4)科技先导,创新发展,稳步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

大地建设集团在积极延展产业链条,大力开发节能、环保、绿色建材产品的同时,紧紧依托企业省级技术中心的技术研发优势,内联外合,不断研发新型节能建材产品并努力提高现有产品科技含量,持续推动产品技术升级,向高新技术企业和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的目标大步迈进。

通过大力推动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再创新,着力突破制约集团经营发展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

逐渐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的技术优势,增强了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

围绕国家提倡的绿色环保理念,把节能、节地、节材、节水和环境保护融入到工程设计与建造过程中。

经过逐年的积累,已形成了大地建设集团自有的核心技术和创新发展能力,不断提升建筑工业化的水平。

为了进一步推进建筑工业化发展进程,公司于2007年设立“南京大地建设新型建筑材料有限公司”,同时购置土地兴建“大地工业园”,专业从事建筑工业化部品的研发与生产。

南京大地建设新型建筑材料有限公司是大地建设集团全资子公司,位于江宁上坊南京大地建设工业园内,占地面积12万m2,现有职工700余人,其中各类技术经济专业人员120余人。

主要生产和销售房屋工厂化预制构件、市政工厂化预制构件、装饰类构件及商品混凝土、预拌砂浆等系列产品。

2011年,“南京大地建设新型建筑材料有限公司”被列为江苏省民营科技企业、省高新技术企业入库企业。

“基于节能保温的预制装配整体式结构体系”、“PC节能保温墙板”、“轻质高强超抗冻融水泥文化石”等三项产品已被江苏省科技厅认定为高新技术产品。

年生产能力为:

1.世构体系构件50万m2(建筑面积)

2.地铁盾构管片30000m

3.预制地下顶管10条地下通道(三条巷、大屠杀纪念馆、中山东路等地下人行通道混凝土顶管均为该公司生产)

4.预制混凝土沉井100座

5.外墙饰面砖系列产品100万m2

6.常规构件10万m3

1998年,大地建设集团通过广泛调查研究,从法国PPB国际公司引进“预制预应力混凝土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体系”(简称“世构(SCOPE)体系”,下同)的设计、生产、施工安装成套技术。

该体系的设备和大型模具均从法国进口,包括2套柱生产线(1套4根,长14m/根);

2套梁生产线(1套2条,长72m/条);

2套板生产线(长78m、宽2.5m∕套);

集下料、震动、平整为一体的程控自动播料机;

预应力整体张拉设备等。

另外还配套了混凝土搅拌站和蒸汽养护设备,并设立了一个二级试验室。

大地建集团引进的世构体系,其核心技术是采用现浇或预制钢筋混凝土柱,预制预应力混凝土梁、板,通过钢筋混凝土后浇部分将梁、板、柱及节点连成整体的新型框架结构体系。

该体系符合建筑工业化的发展方向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精神,属建设部“十二五”推广的建筑业“十项新技术”之一。

其预制梁、板采用先张法施工工艺,预制板受力主筋采用抗拉强度标准值为1570N/mm2高强预应力钢筋,强度设计值1110N/mm2,相当于普通现浇板主筋(常采用I级钢筋)强度设计值的5倍左右;

预制梁受力主筋采用抗拉强度标准值为1860N/mm2高强预应力钢绞线,强度设计值1320N/mm2,相当于现浇梁主筋(常采用II、III级钢筋)强度设计值的4倍左右。

在工程实际应用中,世构体系主要有以下三种结构形式:

1、采用预制柱、预制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梁、板的全装配框架结构。

2、采用现浇柱、预制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梁、板的半装配框架结构。

3、仅采用预制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适用于各种类型的结构。

应用世构体系新技术,与一般常规框架结构相比,具有显著的优越性,主要概括如下:

1、采用预应力高强钢筋及高强混凝土,梁、板截面减小,梁高可降低为跨度的1/15,板厚可降低为跨度的1/40,建筑物的自重减轻,且梁、板含钢量也可降低20~30%,与现浇结构相比,价格可降低10%以上。

2、预制板采用预应力技术,楼板抗裂性能大大提高,克服了现浇楼板容易出现裂缝的质量通病。

而且预制梁、板均在工厂机械化生产,产品质量更易得到控制,构件外观质量好,耐久性好。

3、梁、板现场施工均不需模板,板下支撑立杆间距可加大到2.0~2.5m,与现浇结构相比,周转材料总量节约可达80%以上。

4、梁、板构件均在工厂内事先生产,施工现场直接安装,既方便又快捷,主体结构工期可节约30%以上。

5、梁、板均不需粉刷,减少施工现场湿作业量,有利于环境保护,减轻噪音污染,现场施工更加文明。

6、与普通预制构件相比,预制板尺寸不受模数的限制,可按设计要求随意分割,灵活性大,适用性强。

在生产、施工过程中,南京大地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东南大学和江苏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共同对世构体系在工程中的应用工艺进行了研究,其研究成果《世构体系成套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研究》通过了江苏省建设厅组织的的鉴定。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

世构体系经过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形成了适合我国国情的一套完整的技术体系(包括设计软件、技术规程、图集和施工工法等),并在抗震设计、节点构造、施工安装等方面有所创新。

与现浇框架相比,可显著降低梁、板结构高度,节省工程结构造价10%以上。

充分证明世构体系成套技术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对于推动我国建筑工业化和建筑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结束语

目前,江苏省的南京、苏州、无锡和南通等城市已建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建筑工业化基地,生产混凝土剪力墙、叠合板、梯段板和框架柱、梁等预制构件,广泛应用于商品房、经适房、保障房以及工业厂房的建设。

北京、上海、广东、安徽和东北地区推广应用工业化装配整体式结构的力度也越来越大。

一批国家和省级技术标准、施工工法已公开发行,预制装配式施工技术也列入2010版“建筑业十项新技术”之中,中国建筑工业化的高潮即将来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