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世界格局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539294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战后世界格局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战后世界格局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战后世界格局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战后世界格局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战后世界格局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战后世界格局Word文件下载.docx

《战后世界格局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战后世界格局Word文件下载.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战后世界格局Word文件下载.docx

两极格局结束。

  (7)西欧、日本迅速发展,经济上日、西欧、美三足鼎立,政治上不再唯美国是从。

  (8)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一体化趋势迅速增强。

3、基本格局:

  

(1)第三世界崛起和西欧、日本的实力增长,冲击美苏两极格局。

  

(2)美苏冷战是战后四十年国际关系的核心。

  (3)苏联解体,世界格局呈现出多极化趋势。

(二)冷战中的对峙

1、冷战政策

  

(1)原因:

二次大战结束后,美国的经济、军事、政治实力居于世界第一位,它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但美国又不得不正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

  

(2)含义:

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

这种政策被称为冷战政策。

  (3)信号:

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

  (4)具体表现:

政治上,推行杜鲁门主义(1947年3月,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

他提出的“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加紧控制其他国家的纲领和政策,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

它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冷战开始。

);

经济上,实施马歇尔计划;

军事上,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5)美苏冷战局面的形成:

以杜鲁门主义为起点,美国在经济方面推行了援助西欧的“马歇尔计划”(即“欧洲复兴计划”),在军事方面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苏联采取了针锋相对的措施,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

至此,世界美苏对抗的两极格局的形成。

美苏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的对峙。

2、美苏争霸

  

(1)开始与结束的标志:

从20世纪50年代赫鲁晓夫担任苏联领导人后,美苏展开了长达三十多年的争霸。

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长达半个世纪的美苏两极格局结束。

  

(2)根本原因:

美苏两国意识形态的不同和各自国家的利益。

  (3)实质:

是美苏两国在实力的基础上对世界势力范围的划分。

  (4)过程:

  第一阶段:

20世纪的五六十年代,美攻苏守。

原因:

五六十年代,苏联的经济和军事实力远不及美国,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占据优势。

事件:

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

  第二阶段:

70年代,美苏争霸达到高潮,苏攻美守。

美国受经济危机冲击,经济增长趋于缓慢;

美国深陷越南战争,难以自拔,尼克松于1969年执政后,实行了战略收缩。

而苏联在70年代中期,随着经济军事实力的增加,转而采取进攻战略。

表现:

苏联把中东、非洲、南亚次大陆作为扩张的对象。

1979年12月,出兵占领了阿富汗。

  第三阶段:

80年代到90年代初,双方实行有限缓和。

长期争霸,使经济力量相对薄弱的苏联负担沉重。

80年代初,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提出以军备控制为中心的全球缓和战略。

美国因为大规模扩充军备,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务国,它的经济也遇到西欧和日本的激烈竞争。

因此,美国同意实行有限缓和。

1989年苏联从阿富汗撤军。

  (5)影响:

美苏的霸权主义政策,给两国带来了沉重的军费负担,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也给世界的和平和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6)认识:

美国等大国违背客观的历史潮流,实施霸权主义,导致恐怖主义泛滥,直接威胁世界安全、和平与发展。

3、两极格局的特点:

  

(1)两极格局下美、苏盟国互相争夺和对抗,阵线较分明、稳定。

  

(2)两个超级大国作为双方的盟主,在国际事务中起主导作用。

  (3)美苏“冷战”是斗争的主要方式。

  (4)体现着两种不同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

4、两极格局的评价:

  

(1)积极作用:

使世界顺利地实现了由战争到和平的转变,从而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了人民民主、社会主义事业和民族解放事业的发展和胜利,并为世界经济发展和科技革命创造了条件。

  

(2)消极作用:

体现了大国的强权政治;

保持和形成了不平等的国际关系和经济秩序,给许多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造成军事上的两极化和两大军事集团的对立,成为战后国际局势紧张和大战危险的根源。

(三)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1、原因:

  

(1)根源于世界经济力量多极化。

  

(2)两格局内部矛盾发展的结果;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竞争和抗衡(如欧共体、日本与美国的关系);

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如中苏破裂、苏东矛盾等)。

  (3)第三世界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提高,促进了美苏争霸格局的解体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2、出现:

60年代末70年代初已初露端倪,七八十年代更趋明朗化。

3、表现:

20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不复存在,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但是一个新的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还没有定型。

4、特点:

  

(1)和平过渡,它是在没有发生战争或世界大战的情况下出现的,它不是通过将战胜国的意志强加给战败国,而是经过长期“冷战”的较量引起的。

  

(2)竞争过渡,美国、日本、西欧、中国、俄罗斯五个力量中心存在着相互竞争、相互制约的关系,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世界各地区和国家。

  (3)长期过渡,这次格局的过渡是以和平方式进行的,新格局终归要通过世界主要力量之间长期较量、斗争、妥协来实现,加之两极格局瓦解后,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会轻易退出历史舞台,这就决定了新旧格局交替必然是一个渐进演变、曲折反复的过程。

5、评价:

五个力量中心存在着竞争制约,使霸权主义受到更多的制约和限制,有利于世界安全与稳定。

6、如何面对:

在新的世界格局的形成过程中,经济实力越来越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各国都致力于实现长期、稳定和持续的经济发展,力争在新的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

7、当今世界影响世界安全和平的主要因素:

  

(1)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

  

(2)霸权主义利用并介入这些矛盾和纷争,将其转化为国际冲突,直接威胁到世界和平。

例如,科索沃战争。

(四)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1)市场机制的广泛建立,为经济全球化疏通了商品流通渠道。

随着更多的国家走上市场经济的道路,并逐步与国际接轨,出现了世界各国均广泛参与国际分工和交换的局面。

同时,在世界贸易组织的积极推动下,各成员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大幅下降,为商品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通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越来越多的国际金融机构、保险机构等服务性机构参与国际贸易活动,极大地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2)科技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是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力。

科技发展历来是人类社会进步和世界经济发展的源泉。

近年来,科技的不断发展,不仅成为世界经济新的增长领域,也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提供了快捷、便利的现代化手段。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大规模应用,经济信息得以广泛传播、资本的跨国流动速度大大加快,商品交易日益网络化、全球化。

  (3)国际金融的发展是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催化剂。

随着科技的进步,国际金融机构更加现代化,相互联系更为紧密,国际资金融通速度随之加快,国际金融市场的相互依存度空前加强。

  (4)跨国公司蓬勃发展,成为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关键因素。

跨国公司为获取超额利润,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企业内部分工,形成国际生产和营销网络,使一国的生产与多国的生产紧密相联。

跨国公司的全球性经济活动,带动了贸易、资本、科技等各个领域的进一步国际化,从而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5)冷战的结束为经济全球化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冷战之后,世界形势总体上趋向缓和与稳定,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各国均利用难得的和平年代大力发展经济,以增强综合国力作为战略重点,经济因素在国家关系中的作用日益突出。

许多国家把经济安全提到了战略高度。

商业竞争手段也不断创新,国家之间正形成一种新的互动机制,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

  (6)国际协调机制不断加强,成为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要条件。

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经济协调机制日趋完善。

越来越多的国家形成了区域性和跨地区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定期或不定期会晤机制,就共同感兴趣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进行磋商,协调政策立场,制定行动计划,等等。

2、表现:

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

跨国公司的影响加大;

生产活动的全球化趋势加快。

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成立,这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3、影响:

  

(1)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世界经济发展;

  

(2)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处于不利地位;

  (3)经济全球化对中国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4、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使得各国国家间经济往来的障碍逐渐减少,经济联系加强,各国经济相互依存、互相竞争。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置身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中,可以引进国外的投资和技术,学习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促进经济发展,从而抓住机遇,迎头赶上。

但由于中国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相对较弱,在国际竞争中常常处于不利境地,发达国家向中国转移污染,国际经济风险对我国的影响加大,这要求我们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结合起来,制定防范风险的有效政策。

总之,经济全球化对我国是一柄双刃剑,我们要兴利除弊,争取主动,获得更大的发展。

(五)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两极格局的比较

1、相同点:

  

(1)都是在世界大战破坏了原有世界体系的基础上建立的。

  

(2)都通过一系列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瓜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新的国际体系。

  (3)都是大国意志的体现,其内容体现了大战前后各大国力量对比的消长,打上了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

  (4)都随着各国力量的消长而瓦解、破坏。

  (5)都建立国际政治组织作为其工具。

2、不同点: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体现了英、法、美等帝国主义大国的意志,而两极格局体现了美、苏两国的意志。

  

(2)前者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而后者则是资本主义大国同社会主义大国的暂时妥协。

  (3)前者是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格局;

后者则超出了欧洲的范围,反映了欧洲地位的下降。

  (4)前者是建立在战胜国对战败国掠夺的基础之上,必然随着德国等的崛起而破产;

而后者则是两个战胜国的妥协。

  (5)前者的主要矛盾是战胜国与战败国及战胜国之间的矛盾,后者则是两种不同社会制度间的矛盾。

  (6)斗争形式:

前者是经济和军备竞争;

后者是“冷战”和争霸。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