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综合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534639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2.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5 综合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5 综合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5 综合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5 综合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5 综合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5 综合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

《5 综合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 综合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5 综合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

这个内涵不是词句的字面意思,而要回到给定资料中,结合上下文表达的意思去理解。

(二)启示型分斩

启示型分析,主要要求考生准确理解给定材料中所体现的现象和问题,并从中得出经验或教训。

该题型的主要提问形式有“说明从……中受到哪些启示”“谈谈你从……中得到哪些启示…”“……提供了哪些启示”“应从……中吸取哪些教训”“对……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等。

【示例一】“给定资料3”介绍了密西西比河、亚马逊河、尼罗河等流域出现的生态危机以及各国政府的治理举措。

请对这些材料进行归纳,并说明我国治理黄河可以从中受到哪些启示。

内容具体,表述清晰,不超过300字。

【示例二】如何做好基层文化建设工作,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请你谈谈“给定资料1—3”对做好这方面工作有哪些启示。

紧扣“给定资料”,条理清楚。

不超过300字。

【示例三】请结合“给定资料”,对德国歌德学院的成功做法进行归纳,并说说对孔子学院的建立和发展有哪些启示。

归纳全面,内容具体,分析透彻,逻辑分明。

不超过400字。

【示例四】结合“给定资料10东梁煤矿被低价转让”这一事例,指出煤炭资源整合应从中吸取哪些教训?

概括准确,条理清楚,具有针对性。

300字以内。

【示例五】对原来红谷滩新区临街建筑物规范管理工作中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

不要写成文章,分条作答。

观点明确,体会深刻,表达准确,不少于100字。

(三)评论型分析

评论型分析,主要针对材料中出现的社会现象、事件、措施或观点,让考生对此进行评价并作出结论.主要提问形式有“请对上述观点进行评述”“对……进行分析,谈谈你的见解”“对此怎么评价”“就……进行分析评论”等。

“评论”“评点”“评价”“评述”等是该题型的关键词。

评论的对象包括两秘:

一种是针对某一个观点或现象进行评论(见【示例一】);

另一种是针对几种不同的观点或做法进行评论(见【示例二】和【示例三】)。

【示例一】阅读给定材料14,针对×

×

省强制执行带薪休假的措施,谈谈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观点明确,理由合理、充分,语言简练,字数不超过350字。

【示例二】社会道德下滑问题是近期社会关注和议论的热点问题。

“给定资料7”中学者K和W教授就此表达了各自的观点,请你指出他们的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观点明确,理由充分,简明扼要,300字。

【示例三】给定资料9、10中,L教授和T教授在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方式上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

这两种看法是什么?

你对此怎么评价?

理由是什么?

观点明确,层次清晰,简明扼要,语言流畅。

250字以内。

二、作答基本要求

综合分析类试题,最常出现的作答要求为:

条理清晰、观点明确、分析合理。

这三点是作答综合分析类试题过程中贯彻始终的要求,对作答题目具有指导性意义。

(一)条理清晰

条理清晰,就是要求考生在形成答案的过程中要做到有条有理、层次分明。

从结构上来说,条理清晰包含两方面内容:

一是根据具体情况,答案按照“总一分一t总一分一总”“宏观一微观”“总体一具体”“是什么一为什么一怎么做”或者时间顺序等结构进行组织,以体现逻辑层次。

二是使用能够区分层次的词汇:

首先……其次……再次……最后……;

一是……二是……三是……四是……;

一方面……另一方面……;

主要,次要;

直接,间接,根本等。

从内容上来说,条理清晰指的是一种逻辑思维,考生在形成答案的过程中要仔细斟酌,保证在落笔之前就已完成了对要点的加工整合。

如果逻辑混乱,形成的答案也将杂乱无章。

【示例】如何做好基层文化建设工作,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请你谈谈“给定资料1~3”对做好这方面工作有哪些启示。

【分析】本题要求谈谈基层文化建设工作的启示,考生在作答时需要分别从“尊重、保护民俗”“基层文化建设要贴近群众生活”“加强基层文化管理”三个层面,采用“总领句+(主旨句1+展开说明)+(主旨句2+展开说明)+(主旨句3+展开说明)”的形式组织答案,以符合“条理清楚”的作答要求。

(二)观点明确

观点明确,是指考生支持什么,反对什么,都要明确陈述,不能模棱两可。

观点不明确,在综合分析类试题中的主要表现如下:

一是对问题的评价缺乏明确观点:

二是对问题的性质、主要表现形式、成因、影响、后果和解决的必要性等缺乏明确概括,以罗列问题的表现形式代替对问题的定性,以问题的具体表现代替对问题的归纳;

三是对导致问题产生的原因、影响、危害、后果以及为什么要解决问题等,没有明确认识和清楚表述。

需要注意的是,观点正确是观点明确的前提,不正确的观点再清楚也是无用的。

考生要充分联系给定资料,在宏观把握材料大背景的基础上,透过现象抓本质,进而获得给定资料所要表达的实质观点,在作答中“为我所用”.

【示例】“给定资料7”提到,山西煤炭资源整合是场大进小退、优进劣退的改革,请结合资料内容,谈谈这一观点得出的主要依据。

观点明确,条理清晰,具有针对性。

【分析】“观点明确”,首要的要求是一定要有观点。

本题作答要求部分有“观点明确”这一要求。

而题目中明确给出了要求考生分析的观点——“山西煤炭资源整合是场大进小退、优进劣退的改革”,且这个观点是正确的,针对这种情况,考生在书写答案时,依然要将该观点在答案中予以体现(最好是答案首句),否则,必然扣分。

(三)分析合理

要做到分析合理,需把握以下三点:

第一,找准、找全分析对象;

第二,分析要合乎事理,符合逻辑:

第三,结合材料,不添加个人判断。

1.找准、找全分析对象

找准、找全分析对象,是确保分析合理的前提。

如果分析对象都搞错,分析再合理,最终也会与正确答案差之千里。

【示例】“给定资料7”引用了上海某研究所G所长的话“美国人把搁浅的鲸鱼推入大海,这值得赞扬:

鲸鱼被非洲难民捕食,这也应赞扬,因为它救活了一群人”,请说明这表达了G所长怎样的观点。

简明、准确地阐释观点,不超过200字。

【分析】此题的分析对象是上海某研究所G所长的那句话,以分号为界,这句话包括两个方面,如果考生只分析前面一个分句或者后面一个分句,显然是无法得出全面、正确的答案的。

2.合乎事理,符合逻辑

即分析必须符合客观对象自身存在与发展的规律;

符合由低到高、由简单到复杂、由显到隐、由外到内、由重到轻、由主要到次要的事物客观顺序和认识顺序、表达顺序(可以是正向,也可以是逆向,不管正向排列,还是逆向排列,都必须符合正确的顺序);

也要符合辩证法关于联系发展、内因外因、量变质变、对立统一、原因结果、偶然必然、现实可能、内容形式、现象本质等原理。

3.结合材料,不添加个人判断

综合分析的作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适当引申,但严格依据给定资料依然是原则。

也就是说,在分析过程中对观点事例的判断,不能凭考生自己的主观判断来决定,而是要严格依据给定资料,无论是观点还是论据,都要在给定资料中找到依据。

【示例】黄河健康生命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三善,即‘善淤、善决、善徙’,这是一个为几千年历史所反复证明的基本事实”。

结合对这句话的理解,谈谈对黄河自身规律的认识。

【分析】本题要求结合对资料中某一句话的理解谈谈对黄河自身规律的认识,要理解这句话,就要对其中的“三善”作出准确的解释。

这里的“善”应当理解为“易于”,从字面上解释就是“容易淤积、容易决口、容易改道。

”判断的依据全部来源于给定资料。

资料中提到“历史上黄河口居民‘十年河东,十年河西,的险恶局面”,说明黄河容易改道;

一一碗河水半碗沙’,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之一”

说明黄河容易淤积;

“从公元前602年至1938年的2540年间,黄河下游共决口1590次,改道26次”说明黄河经常决口。

部分考生将“善”理解为“善于”,则属于主观臆断,没有结合资料,以至于在理解上偏离了其真实含义。

第二节 词句阐释

一、词语阐释

(一)作答方法

作答词语阐释题,主要目的就是给题目中要求解释、理解的对象下定义,通过总结材料中的要点,得出一个确切的概念。

具体作答流程如下:

1.解释内涵

从逻辑学的角度来看,概念具有“内涵”与“外延”两个属性。

内涵是指一个概念所概括的思维对象本质特有的属性总和,外延是指一个概念所概括的思维对象的数量或范围。

阐释词语首先需要做的也是明确该词语的内涵,解释其实质。

内涵可以从字面意思进行简单推导,也可从一般认识出发。

2.阐释外延

要从给定资料中找出该词语的外延。

外延的确定必须回到给定资料中,找到该词出现的位置,以给定资料的内容为基础,将要解释的词语与特定的事件或事物联系起来,结合材料中的事例对词语进行适当拓展。

3.总结加工

对关键词要表达的内容、重要性、多个词语间的关系等进行总结、加工,要符合“准确、简明”的作答要求,并用顺畅的语言将答案工整地书写出来。

(二)例题精解

1.作答要求

根据“给定资料2”,对专家们所说的“技防”“人防”加以解释。

2.给定资料(节选)

如果地铁站台或者行驶中的地铁列车失火了,大量乘客如何有效疏散?

如果12级台风登陆上海,那些高层建筑上的玻璃幕墙顶得住吗?

……这一个个“如果”,都是上海某大学防灾救灾研究所的一个个科研课题。

上海某报记者报道:

最近在全市开展的“我为城市安全献一计”活动,引起了研究所专家们的密切关注。

一方面,他们为市民居安思危意识的增强和诸多防灾好点子欣喜;

另一方面,专家们很想提醒:

“防灾不能只考虑技术手段——给城市打造‘金刚罩’,更得在‘人防’上多下工夫,而恰恰在这方面,我们大有改进和提升的空间。

“城市公共交通若都能配备全程监控,运行和安全系数就更高了”;

“上海越江隧道已经有10多条。

针对可能遭遇淹水事故的危险,不妨装上安全阀门,需要时可用来挡水”;

“预防高楼玻璃幕墙掉落,应该对建筑做整体风洞试验”……这些意在为城市套上一个水火不侵“金刚罩”的设想,很有道理,提出这些建议的专家中不乏院士。

“但我们不得不面对现实:

一座城市不可能为了防范一些小概率的灾害事故,不计代价地增添防灾设施。

”该研究所专门研究城市地下建筑安全与灾害的H博士,对地铁渗水和隧道渗水实地考察过多次,他对于一些学者提出为越江隧道增设“挡水阀门”的建议,并不完全认同。

他说,“据我了解,国内有个别隧道安装过这样的阀门,但可以想象,常年用不上;

后来有一次搞演习时决定用一下,却发现阀门由于年久失修,机械失灵,根本没法动。

H博士想用这个案例说明两个道理:

第一,为了小概率事故而砸重金设防,心理安慰作用远远大于实际作用,要不要这么做,应全面考量;

第二,如果装备上了,则怎样保养维护,工作人员能不能熟练操作,都是必须重视的“人防”环节,否则,当有朝一日预想中的特大灾害真的发生,“金刚罩”极有可能派不上用场。

“防灾设施,从理论上说总是不足的,因为它们应对的往往是适当程度的、发生概率较高的灾害事故。

”研究火灾防范的C研究员力挺H博士的观点。

这位研究员对轨道交通实地考察过多次,他关注的焦点是地铁站点和车厢里的消防设施。

他注意到,站台和车厢里的屏幕会经常播放视频.告诉市民一旦发生火灾险情如何紧急疏散,强调必须做到的一些要领。

当被问道“地铁里有没有专门的消防逃生通道”的问题时,C研究员回答:

上海地铁的逃生通道,其实就是我们平时上上下下的那些楼梯,并没有其他特殊通道。

他说:

一旦有险情发生,要减少人员伤亡,最关键的是工作人员能否在最短时间内有序地疏散人群,工作人员需要定期演练:

我们现在似乎更看重灭火器数量够不够,是不是放在容易找到的地方,但险情出现时现场肯定乱,工作人员能不能及时顺利地拿到灭火器?

会不会熟练使用?

这些都是必须予以重视的问题。

或许有乘客就在灭火器旁边,但又有几个人会用?

“老实说,怎么用灭火器,我还真不知道。

”说这话的,是另一位年轻的研究员Y博士。

防灾专家也不会用灭火器?

她坦率承认,并随即以此为例指出了城市公众教育的许多薄弱环节。

“无论社区里的大爷大妈,还是写字楼里的白领,防灾知识都是从小册子、展板、讲座或者网络上看来的。

且不说所知有限,即使认为不少人一无所知,也并不为过。

而且就算有人并非一无所知,也未必有用,因为没有转化为能力。

”Y博士说,汶川大地震、上海“11-15”特别重大火灾事故发生后,很多单位都搞过安全演练,可很大程度上是“演戏”。

大楼里有消防箱,但如何打开?

消防箱里有灭火器,但如何操作?

应急避难场所在哪里,怎样利用?

这些关键的内容,演练过吗?

再说,演练一次肯定不行,就算学到点东西,很快便会淡忘,必须定期训练。

日本人应付地震有一套,那是在定期、再三的演练中练出来的。

在这些专家看来,“人防”的漏洞和缺陷,远比“技防”不足更可怕。

专门研究风灾防控的Y博士曾多次去浦东陆家嘴,这一地区有几十栋玻璃幕墙大楼,且不止一次发生过玻璃掉落事故。

这些玻璃幕墙建筑能不能抵抗12级以上大风,这正是她的科研课题。

她告诉记者,风常被认为是玻璃幕墙掉落的“元凶。

”,但实际上,在建筑工作安装玻璃时可能就已经埋下了隐患。

“在安装时,把螺丝拧得过松固然不行,但过紧也会使玻璃幕墙受力失衡,从而出现细小的裂缝。

”她说,如果把大楼玻璃幕墙的掉落视作对城市安全的一种威胁,那么减少威胁的关键同样在“人防”。

如果在定期清洗幕墙的同时,增加一道“体检”关,绝大多数玻璃掉落事故就可以避免。

3.作答思路

第一步:

解释内涵

本题要求对“技防”和“人防”进行解释,属于词语阐释。

解题时要先说明概念的内涵,为概念下定义,结合本题来看,需要指出“技防…‘人防”具体指什么。

在给定资料中,“技防”有较明确的定义,从资料中“防灾不能只考虑技术手段——给城市打造‘金刚罩…这一表述,就可以明确总结出“技防”的概念。

面对于人防,资料并没有过于明确的表述,但是在具体措施方面,我们却可以进行总结。

从表述中,我们可以分析得出人防是强调技术之外人的因素。

第二步:

阐释外延

解释了关键词的内涵之后,再对关键词的外延进行适当阐释。

进一步结合给定资料,找出给定资料中具体的技防、人防措施,一一列举、补充阐释。

考生要根据“技防…‘人防”的内涵对提取出的具体措施进行判断、甄选、归类,切忌张冠李戴。

第三步:

总结加工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在本题的特殊环境中,“技防“‘人防”是相互补充的两种手段,并且很容易从字里行间看出作者的思想倾底,。

因此,需要对两者关系进行阐述。

这部分要点可以从给定资料2第二段提取出来。

将上述提炼出来的要点进行整合,用流畅的语言进行表述即可得出答案。

在答题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分层次作答,将“技防…‘人防”以及两者关系做分层处理,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

4.参考答案

“技防”指用技术手段为城市配备防范设施,给城市打造“金刚罩”。

如安装公共交通监控系统、为隧道装上安全阀门、为建筑做整体风洞试验等。

“人防”指“技防”外的人为防范。

如防灾意识、防灾减灾和逃生要领、应急疏散能力、保养维护和熟练操作安全设施能力、事故隐患检查程序等。

防灾不能只考虑技术手段,更要注重人为防范。

二、句子理解

1.直接点明本质含义

在作答此题型时,首先要迎合阅卷人的阅读习惯,把最重要、最能体现问题的本质含义写在最前面,引领整篇答案。

2.回到资料深入阐述

回到题目引述的观点或语句所在的资料,仔细分析其与前后内容的联系,了解观点或语句的背景信息,以及出现在此处的目的和意义,从而对观点或现象进行更深一层的阐释。

这里必须以具体资料内容为依托,对整段甚至全篇资料进行深度挖掘,提炼完整的有用信息。

3.结合实际适当引申

适当引申作出权威结论,该结论要联系实际,为解决实际问题作出指导。

考生可采用“因此”“所以一”“由此可得”等标志性词汇,以使答案首尾呼应、重点突出。

“给定资料3”中科菲·

安南指出:

“志愿精神是联合国精神的最终体现。

”谈谈对这一表述的理解。

准确、简明,不超过200字。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以“互相关爱,服务社会”为主题,深入开展城乡社会志愿服务活动,建立与政府服务、市场服务相衔接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举措。

什么是志愿服务?

有人认为日常生活中的善举就是志愿服务,有人认为志愿服务是不能有任何酬劳的,还有人认为只有出钱没有从事实际服务工作的不算志愿服务,那么到底什么是志愿服务?

美国社会工作协会认为,追求公共利益、本着自我意愿与选择而结合的一群人称为志愿服务团体,参与这种团体工作的人称为志愿者,而这种团体工作则称为志愿服务。

志愿服务是任何人自愿贡献时间和精力,在不为物质报酬的前提下为推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和社会福利事业而提供的服务。

联合国前秘书长科菲·

安南在“2001国际志愿者年”启动仪式上的讲话中指出:

“志愿精神的核心是服务、团结的理想和共同使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的信念。

从这个意义上说,志愿精神是联合国精神的最终体现。

”这句话指出了志愿精神的本质,表达了人们对志愿服务的由衷赞美。

志愿服务的精神概括起来是: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

奉献精神是高尚的,是志愿服务精神的精髓。

志愿者在不计报酬、不求名利、不要特权的情况下参与推动人类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的活动,这些都体现着高尚的奉献精神。

志愿者欣赏他人、与人为善、有爱无碍、平等尊重,这便是友爱精神。

志愿者之爱跨越了国界、职业和贫富差距,是没有文化差异,没有民族之分,没有收入高低的平等之爱,它让社会充满阳光般的温暖。

志愿服务包含着深刻的互助精神,它提倡“互相帮助、助人自助”。

志愿者凭借自己的双手、头脑、知识、爱心开展各种志愿服务活动,帮助那些处于困难和危机中的人们。

志愿服务者以“互助”精神唤醒了许多人内心的仁爱和慈善,使他们付出所余,持之以恒地真心奉献。

“助人自助”帮助人们走出困境,自强自立,重返生活舞台。

受助者获得生活的能力后,也会投入到关心他人、帮助他人、为社会做贡献的志愿活动中,这些志愿活动都涵盖着深刻的“互助”精神。

此外,进步精神也是志愿服务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志愿者通过参与志愿服务,使自己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时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在志愿活动中无处不体现着“进步”的精神,正是这一精神使人们甘心付出,追求社会和谐。

3.作答思路

通过题干“理解”一词可知,本题是一道综合分析类试题,主要是考查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作答要求中指出要“准确、简明、不超过200字”,所以要点一定要准确简练。

直接点明本质含义

首先从给定资料3中找到这句话的出处。

给定资料3第三段段首处谈到“志愿精神的核心是服务、团结的理想和共同使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的信念。

”从这句话也可以看出,志愿精神和联合国精神有着共同的信念,志愿精神在某种程度上正是对联合国精神的体现。

考生在作答时一定要将联合国精神的体现最先写出。

回到资料深入阐述

点明本质含义后,考生要联系上下文,将这句话放在整篇材料的背景下来理解,不要断章取义。

在这里,我们应当根据材料分析一下志愿精神是什么,进而指出为什么志愿精神是联合国精神的最终体现。

材料3第三段提到“志愿服务的精神概括起来是: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与“志愿者之爱跨越了国界、职业和贫富差距,是没有文化差异,没有民族之分,没有收入高低的平等之爱,它让社会充满阳光般的温暖”两句,一方面阐释了志愿精神的含义,一方面也再一次体现了其与联合国“服务、团结世界各国,促进世界和平与进步”的宗旨不谋而合,体现了志愿精神和联合国精神的紧密联系。

结合实际适当引申

考生在重点分析此话所隐含的含义后,需要结合实际问题,指出其在现实社会中的积极作用,比如促进社会和谐。

4.参考答案

从志愿精神所体现的“服务、团结的理想和共同使整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的信念”这个意义上来说,志愿精神是联合国精神的最终体现。

志愿精神就是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这种精神不仅推动着人类的发展、促进了社会进步与和谐,而且跨越了国界和种族,让整个社会乃至世界充满了阳光般的温暖,同时也体现了联合国服务、团结世界各国、促进世界和平与进步的宗旨。

因此,追求社会和谐,要大力倡导志愿精神。

第三节 启示型分析

一、作答方法

(一)借鉴经验.总结教训

所谓启示,指的是蕴含在问题或现象中的经验和教训。

正确的是正面经验,不正确的是反面教训,借鉴经验并吸取教训,总结出一套适合本国本省的普遍原则。

因此,启示型分析应遵循这样的作答步骤,即先找出经验教训,然后结合实际情况,总结出普遍适用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和可行措施。

1.经验和教训

什么是经验?

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实践掌握成功解决问题的方法、知识和技能。

在给定资料中,经验往往可以从正面的成功事例中得到。

【材料链接一】从日本、韩国等国的经验看,之所以能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最根本的是较为成功地实现了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特别是从“模仿”到自主创新的转换,比如,韩国上世纪70年代“汉江奇迹,,主要依靠出口导向战略,但此后将发展方向从扶持和保护产业转向鼓励竞争和创新,1986年制定《面向21世纪的科学技术发展长期计划》,颁布《提高产业技术五年计划(1989-1993年)》,明确提出技术开发的主体由政府转向企业,使产业竞争力持续提升。

同时,日本和韩国在由中等收入转向高收入国家进程中,都较好地控制了收入差距+扩大,日本1960年代实施“国民收入倍增计划”,韩国1970年代推行。

新社区运动”,缩小了城乡和居民收入差距,使初次分配更趋均衡,为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创造了较为稳定的社会环境。

【分析】这段事例中叙述了日本、韩国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具体做法,例如韩国鼓励竞争和创新,使产业竞争力持续提升;

日本实施“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有效控制了收入差距的扩大。

这些做法都可以作为经验予以借鉴。

相比经验来说,教训则是在实践中应用错误的方法、知识等,从而导致问题的发生。

教训从某种程度来说也是一种经验,是一种反面的经验,与经验相同,都可以从中学习指导今后实践的正确方法、知识和技能。

【材料链接二】一国经济在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后,低成本优势逐步丧失,在低端市场难以与低收入国家竞争,但在中高端市场则由于研发能力和人力资本条件制约,又难以与高收入国家抗衡。

在这种上下挤压的环境中,很容易失去增长动力而导致经济增长停滞。

要克服这一挑战,就需要在自主创新和人力资本方面持续增加投入,培育新的竞争优势。

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在亚洲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