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二单元检测含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153391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4.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二单元检测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二单元检测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二单元检测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二单元检测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二单元检测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二单元检测含答案.docx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二单元检测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二单元检测含答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二单元检测含答案.docx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二单元检测含答案

第二单元检测

(时间:

120分钟 满分:

120分)

一、基础知识(16分)

1下列每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餍足/笑靥庠序/佯装养生丧死/丧家之犬

B.溢出/谥号期年/假期千乘之国/乘人之危

C.朝觐/谨慎参与/赠与揠苗助长/偃旗息鼓

D.庶民/戍边提防/堤坝富商大贾/余勇可贾

解析A项,yàn/yè,xiánɡ/yáng,sāng/sàng;B项,yì/shì,jī/qī,shèng/chéng;C项,jìn/jǐn,yù/yǔ,yà/yǎn;D项,shù,dī,gǔ。

答案D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B.

C.

D.

解析D项,动词,具备。

A项,副词,更加/动词,施加。

B项,动词,丧失,错过/动词,使改变。

C项,动词,责怪、非难/动词,不是。

答案D

3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

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

A.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

B.与其妾讪其良人,而相泣于中庭

C.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

D.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

解析B项与例句相同,均为介词,表示处所,相当于“在”;A项,介词,相当于“跟”“和”;C项,为介词,表被动,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D项,介词,引出动词支配对象,不译。

答案B

4下列加点词与其他三项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必先苦其心志     B.谨庠序之教

C.请轻之,以待来年然后已D.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解析B项,动词,重视。

没有活用。

A项,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遭受困苦。

C项,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轻,减轻。

D项,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坚固。

答案B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4分)

(1)孟子认为“大丈夫”应具有的品格是“富贵不能淫,         ,         ”。

(2)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提到的“仁人之心”的源头是孟子所说的“          ,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3)孟子认为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            ”。

(4)孟子说的“人之有四端”指的是“        ,仁之端也;        ,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答案

(1)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2)乐以天下 忧以天下 (3)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4)恻隐之心 羞恶之心

二、阅读理解(4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9题。

(13分)

庄暴见孟子曰:

“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

”曰:

“好乐何如?

孟子曰:

“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他日,见于王曰:

“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王变乎色,曰:

“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

曰:

“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

今之乐由古之乐也。

曰:

“可得闻与?

曰:

“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曰:

“不若与人。

曰:

“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

曰:

“不若与众。

“臣请为王言乐:

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疾首蹙而相告曰:

‘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

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

’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疾首蹙安页而相告曰:

‘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

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

’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

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

‘吾王庶几无疾病与?

何以能鼓乐也?

’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

‘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

’此无他,与民同乐也。

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孟子·梁惠王下》)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王语暴以好乐     语:

告诉。

B.直好世俗之乐耳直:

只,仅仅。

C.举疾手蹙而相告曰蹙安页:

皱眉头。

D.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王:

诸侯王。

解析D项,王:

称王。

答案D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B.

C.D.

解析C项,通“欤”,语气词,相当于“吗”。

A项,助词,的/代词,他;B项,介词,在/介词,向;D项,动词,比得上/代词,如此。

答案C

8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庄暴见孟子曰:

‘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

’”文中这样写的作用是用庄暴不懂得音乐与政事的关系,说明音乐在政事上的重要性。

B.听了孟子的问话“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时,“王变乎色”。

“王变乎色”的原因是为自己不喜欢先王之乐而爱好世俗之乐感到羞愧。

C.孟子说:

“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

今之乐由古之乐也。

”“今之乐由古之乐也”,在孟子看来,其问题不在爱好新乐或古乐,而在于能否施行仁政。

D.孟子由欣赏音乐推及欢乐,技巧十分高明。

“臣请为王言乐”,这里的“乐”当解释为“欢乐”,而不能解释为“音乐”,是因为“言乐”的内容包括两方面:

一是王鼓乐,二是田猎。

这两件事,都归结到是否与民同乐。

解析A项,以庄暴无言以对齐王,说明此论题的难度,反衬孟子论辩艺术的高明,制造议论的悬念。

答案A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每小题2分)

(1)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

(2)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

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

参考答案

(1)寡人不能喜欢古代圣帝明王的音乐,只不过喜欢世俗的音乐罢了。

(2)我们大王喜欢演奏音乐,为什么使我们到了这种最痛苦的地步呢?

父子不能相见,兄弟妻儿离散。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0~14题。

(21分)

六年,赵衰成子、栾贞子、咎季子犯、霍伯皆卒。

赵盾代赵衰执政。

七年八月,襄公卒。

太子夷皋少。

晋人以难故,欲立长君。

赵盾曰:

“立襄公弟雍好善而长先君爱之且近于秦秦故好也立善则固事长则顺奉爱则孝结旧好则安。

”贾季曰:

“不如其弟乐。

辰嬴嬖于二君,立其子,民必安之。

”赵盾曰:

“辰嬴贱,班在九人下,其子何震之有!

且为二君嬖,淫也。

为先君子,不能求大而出在小国,僻也。

母淫子僻,无威;陈小而远,无援:

将何可乎!

”使士会如秦迎公子雍。

贾季亦使人召公子乐于陈。

赵盾废贾季,以其杀阳处父。

十月,葬襄公。

十一月,贾季奔翟。

是岁,秦缪公亦卒。

灵公元年四月,秦康公曰:

“昔文公之入也无卫,故有吕、郤之患。

”乃多与公子雍卫。

太子母缪嬴日夜抱太子以号泣于朝,曰:

“先君何罪?

其嗣亦何罪?

舍適而外求君,将安置此?

”出朝,则抱以适赵盾所,顿首曰:

“先君奉此子而属之子,曰‘此子材,吾受其赐;不材,吾怨子’。

今君卒,言犹在耳,而弃之,若何?

”赵盾与诸大夫皆患缪嬴,且畏诛,乃背所迎而立太子夷皋,是为灵公。

发兵以距秦送公子雍者。

赵盾为将,往击秦,败之令狐。

先蔑、随会亡奔秦。

秋,齐、宋、卫、郑、曹、许君皆会赵盾,盟于扈,以灵公初立故也。

四年,伐秦,取少梁。

秦亦取晋之郩。

六年,秦康公伐晋,取羁马。

晋侯怒,使赵盾、赵穿、郤缺击秦,大战河曲,赵穿最有功。

七年,晋六卿患随会之在秦,常为晋乱,乃详令魏寿馀反晋降秦。

秦使随会之魏,因执会以归晋。

八年,周顷王崩,公卿争权,故不赴。

晋使赵盾以车八百乘平周乱而立匡王。

是年,楚庄王初即位。

十二年,齐人弑其君懿公。

(选自《史记·晋世家》)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辰嬴嬖于二君       嬖:

宠爱。

B.辰嬴贱,班在九人下班:

次序,位次。

C.舍適而外求君,将安置此置:

弃置,放弃。

D.乃详令魏寿馀反晋降秦详:

通“佯”,假装。

解析C项,置:

摆放,安排。

答案C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B.

C.

D.

解析C项,都是介词,因为。

A项,助词,作提宾标志/助词,无实义。

B项,副词,怎么/疑问代词,什么。

D项,连词,于是,就/副词,表判断,是,就是。

答案C

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立襄公弟/雍好善/而长先君/爱之且近于秦/秦故好也/立善则固/事长则顺/奉爱则孝/结旧好则安。

B.立襄公弟雍/好善而长/先君爱之/且近于秦/秦故好也/立善则固/事长则顺/奉爱则孝/结旧好则安。

C.立襄公弟雍/好善而长先君/爱之且近于秦/秦故好也/立善则固事/长则顺奉爱/则孝结旧/好则安。

D.立襄公弟/雍好善而长先君/爱之且近于秦/秦故好也立善/则固事长/则顺奉爱/则孝结旧/好则安。

解析抓住陈述对象“雍”和对称句式即可。

答案B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晋襄公死后,关于拥立谁做国君一事,大臣们意见不一致,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即晋国因为多次遭遇灾难的缘故,想立年长的人做国君。

B.赵盾认为辰嬴地位低贱,她的儿子乐没有什么威望,同时公子乐出居在陈国这样的小国,距离晋国远,没有后援,就不赞成公子乐做国君。

C.太子夷皋的母亲抱着太子日日夜夜在赵盾家里哭泣,赵盾和各位大臣都顾忌缪嬴,也害怕被诛杀,只好拥立太子夷皋做了国君,这就是灵公。

D.为了拥立太子做国君,赵盾亲自带兵抵抗秦国护送公子雍的军队,取得了胜利,并和齐、宋、卫、郑、曹、许等国在扈邑签订盟约,稳定晋国。

解析C项,“日日夜夜在赵盾家里哭泣”错,应是“在朝廷”。

答案C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每小题3分)

(1)为先君子,不能求大而出在小国,僻也。

(2)此子材,吾受其赐;不材,吾怨子。

(3)秦使随会之魏,因执会以归晋。

参考答案

(1)作为先君的儿子,不能投靠大国而出居在小国,这是鄙陋。

(2)这个孩子如果能成材,我就是受了你的恩惠;如果不成材,我就怨恨你。

(3)秦国派随会到魏寿馀住处去,魏寿馀于是逮住随会带回晋国。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5~17题。

(12分)

梁惠王曰:

“晋国①,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

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②;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

寡人耻之,愿比死者壹洒之,如之何则可?

孟子对曰:

“地方百里而可以王。

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

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

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

故曰:

‘仁者无敌。

’王请勿疑!

(《孟子·梁惠王上》)

注①晋国:

韩、赵、魏三家分晋,被周天子和各国承认为诸侯国,称三家为三晋,所以,梁惠王自称魏国也为晋国。

②东败于齐,长子死焉:

公元前341年,魏与齐战于马陵,兵败,主将庞涓自杀,太子申被俘。

15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彼夺其民时        夺:

夺取。

B.地方百里而可以王方:

方圆。

C.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修:

学习。

D.王往而征之征:

征讨。

解析A项,夺:

丧失,错过。

答案A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采用问答的形式,梁惠王问孟子怎样才能够替死者报仇雪耻,引起孟子施行仁政的劝谏。

B.晋国到了梁惠王时期,国力强盛,但是,也多次打过败仗,梁惠王并为此失去了大儿子。

C.孟子在这里阐述的“仁政”主要是减少刑罚,薄赋税,促农耕,在闲暇时期,教以孝悌忠信的思想。

D.孟子认为只要施行“仁政”,在别的国家“陷溺其民”时,梁惠王征伐,就没有与之匹敌的。

解析B项,“晋国到了梁惠王时期,国力强盛”表述有误,应该是晋国到了梁惠王时期,国力已经衰微。

答案B

17把文中画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