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阅读史传文练习教师安乡一中龚德国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532078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73.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文言文阅读史传文练习教师安乡一中龚德国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高考文言文阅读史传文练习教师安乡一中龚德国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高考文言文阅读史传文练习教师安乡一中龚德国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高考文言文阅读史传文练习教师安乡一中龚德国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高考文言文阅读史传文练习教师安乡一中龚德国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文言文阅读史传文练习教师安乡一中龚德国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高考文言文阅读史传文练习教师安乡一中龚德国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文言文阅读史传文练习教师安乡一中龚德国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文言文阅读史传文练习教师安乡一中龚德国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⑤御史竟不到信州,其见知如此

⑥瓜田李下,古人所慎

A①③⑤B.①②③C.②④⑥D④⑤⑤

12.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袁聿修出身于名门,自幼清净寡欲,与世无争,受到赏识。

十八岁就担任本州中正官,后不断引迁,历任清要之职。

B在担任信州刺史期间,袁聿修为政清靖.不言而治,深受信任。

在离职时,百姓争相来送,挤满道路:

后义立碑以记述他的德政。

C.袁聿修和水部郎中赵彦深结为朋友,赵彦深免职后,门前冷落,聿修念及旧情,仍去看望。

赵彦深后来复出,对袁聿修感念甚深。

D.袁聿修以太常少卿的身份出使巡察,考核官员的得失。

途径兖州,特意拜访旧友邢劭,以叙别情。

但没有接受邢劭所赠的白。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与物无竞,深为尚书崔休所赏识。

(4分)

(2)或将酒脯,滋泣留连,竞欲远送。

(3分)

(3)魏、齐世,台郎多不免交通饷遗。

9B(这里的“报”应该是“回报”“批复”)

10.C代词,与后面的动词组成名词短语,表示……的。

A①以:

因为,②以,把。

B①而,通“尔”,的样子;

②连词,表转折关系。

D④之:

代词,人言。

②之:

主谓之间,可不译)

11.C(①句是他为官之前,由于品性而深受赏识;

③句是由于他的政绩,受到百姓爱戴;

⑤句是说他受到信任。

12.D(“特意拜访旧友邢邵,以叙别情”与原文不符,也与袁聿为官谨慎的特点不相符。

l3

(1)(4分)(袁聿修)与人无争,很受尚书崔休的赞赏。

(物:

1分;

竞:

争,1分;

为…所:

受、被,1分:

省略主语1分)

(2)(3分)有人的带着美酒肉脯,哭泣着留连不舍,都争着要远送他一程。

(或:

有的人,1分;

将:

带着,1分,通顺1分)

(3)(3分)东魏北齐时期,台郎中很多人不免互相结交来往,赠送礼物。

(交通:

结交来往,1分;

饷遗:

赠送礼物,1分,通顺1分)

参考译文:

袁聿修,字叔德,陈郡阳夏人。

性格深沉而有见识,清净寡欲,与人无争,深受尚书崔休的赏识。

十八岁时,作了本州的中正官。

不久,又兼任尚书度支郎,还历任五兵郎中、左民郎中等。

齐后主天统年间,出京担任信州刺史,信州就是他的本乡,当时人都认为是荣耀。

他为政清简不需说话州内就治理好了,从州内的官吏以下,直到鳏寡孤幼,袁聿修都能得到他们的欢心。

后主武平年间,朝中御史全都出京巡视诸州,梁、郑、兖、豫等与信州疆域相接,在信州的周围,御史们都检举揭发了官员的不法行为,而御史竟然不到信州来,足见袁聿修所受到的信任。

到他任满解职还京时,全州包括僧人在内的百姓,赶来差别的填满道路,有人带来美酒与肉脯,哭泣着留连不舍,都争着要远送他一程。

袁聿修回京后,信州百姓郑播宗等七百余人请求给他立碑,收敛绸布数百匹,托中书侍郎李德林来撰写碑文以记述他的功德,有关部门为此上奏,后主下诏同意。

袁聿修自小平和温润,在士族高门子弟中,最有规矩法度。

他以名门之子历任清要官职,当时名士多很赏识他,称许他的风采与见识。

他在郎署的时候,正好赵彦深为水部郎中,同在一院,就结为朋友。

赵彦深以后遭到淘汰,被遣放回家,由于无人拜访,大门口都长上杂草,只有袁聿修还因为老交情,到赵彦深家探问往来。

赵彦深得到重用后,仍感念甚深,因此,袁聿修虽然无愧一个德才兼备的人,但他历任要职,也与赵彦深的援引有关。

后来袁聿修至吏部尚书,当然还是靠自己的才干声望所致。

他在官廉洁谨慎,当时很少能和他相比的。

东魏、北开时期,尚书台郎多不免于相互送礼。

袁聿修在尚书十年,没有接受过别人一升酒的馈赠。

尚书邢劭与袁聿修有旧交,每当在尚书省开玩笑时,常称袁聿修为清郎。

武成帝大宁初,袁聿修以太常少卿出使巡察,并受命考核官员的得失。

他经过兖州时,邢劭正担任兖州刺史,两人分别后,邢劭派人送去白作礼物。

袁聿修退还白不受,给邢劭写信说:

“今日经过您处,与平日拜访不同,瓜田李下,必须避嫌,古人对此是十分慎重的。

人言可畏,应像防御水患一样,不忽视细微末节,愿您体会此心,不至于重责。

”邢劭也欣然领会,回信说:

“先前的赠送,过于轻率,未加考虑,老夫不经意间,没有想到这个问题。

敬承来信之意,我并无不快。

您过去是清正的即中,今天又作了清正的少卿了。

【2009·

全国卷Ⅰ】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魏德深,本巨鹿人也。

祖冲,仕周,为刑部大夫、建州刺史,因家弘农。

父毗,郁林令。

德深初为隋文帝挽郎,后历冯翊书佐、武阳郡司户,书佐,以能迁贵乡长。

为政清净,不严而肃。

会兴辽东之役,征税百端,使人往来,责成郡县。

于时王纲弛紊,吏多赃贿,所在征敛,人不堪命。

唯德深一县,有无相通,不竭其力,所求皆给,而百姓不扰。

于时盗贼群起,武阳诸城多被沦陷,唯贵乡独全。

郡丞元宝藏受诏逐捕盗贼,每战不利,则器械必尽,辄征发于人,动以军法从事,如此者数矣。

其邻城营造,皆聚于听事,吏人递相督责,昼夜喧嚣,犹不能济。

德深各问其所欲,任随便修营,官府寂然,恒若无事。

唯约束长吏,所修不须过胜余县,使百姓劳苦。

然在下各自竭心,常为诸县之最。

寻转馆陶长,贵乡吏人闻之,相与言及其事,皆歔欷流涕,语不成声。

及将赴任,倾城送之,号泣之声,道路不绝。

既至馆陶,阖境老幼,皆如见其父母。

有猾人员外郎赵君实,与郡丞元宝藏深相交结,前后令长,未有不受其指麾者。

自德深至县,君实屏处于室,未尝辄敢出门。

逃窜之徒,归来如市。

贵乡父老,冒涉艰险,诣阙请留德深,有诏许之。

馆陶父老,复诣郡相讼,以贵乡文书为诈。

郡不能决。

会持节使者韦霁、杜整等至,两县诣使讼之,乃断从贵乡。

贵乡吏人,歌呼满道,互相称庆。

馆陶众庶,合境悲泣,因从而居住者数百家。

宝藏深害其能。

会越王侗征兵于郡,宝藏遂令德深率兵千人赴东都。

俄而宝藏以武阳归李密。

德深所领皆武阳人也,念其亲戚,辄出都门,东向恸哭而反。

人或谓之曰:

“李密兵马,近在金墉,去此二十余里。

汝必欲归,谁能相禁,何为自苦如此!

”其人皆垂泣曰:

“我与魏明府同来,不忍弃去,岂以道路艰难乎!

”其得人心如此。

后没于阵,贵乡、馆陶人庶,至今怀之。

(节选自《北史魏德深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为政清静,不严而肃 

 

肃:

恭敬。

B.会兴辽东之役 

会:

适逢。

C.所在征敛,人不堪命 

 

堪:

忍受

D.动之军法从事 

动:

招致

【答案】D

【考点】主要考查对常见文言实词的掌握情况,能力层级为B级。

【解析】D项“动”,总是,常常。

【思路分析】要做好此类题目,一是靠平时多积累,二是要学会借助上下文语言环境进行推断,两者结合,则问题迎刃而解。

9.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魏德深深受百姓拥戴的一组是

①常为诸县之最 

②皆歔欷流涕,语不成声

③未尝辄敢出门 

④诣阙请留德深

⑤以贵乡文书为诈 

⑥诣使讼之,乃断从贵乡。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考点】考查考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解析】排除法,①表明魏德深管理属下有方,约束官吏,排除A、B;

③“未尝辄敢出门”是滑人赵君实害怕魏德深,表明魏德深治理有方和他的严厉;

故排除A和C,而④“请阙留德深”显然是表明百姓爱戴,且⑥“乃断从贵乡”的主语是两使,不能说明百姓爱戴。

【思路分析】先要准确理解题干文句的含义,再推敲各选项文句所表达的内容是否与题干文句契合。

不符合要求的选项一般有两类:

一是将别人做的事或说的话说成主要人物做的或说的,致使陈述对象不一致;

二是答非所问。

排除法时作此类题目较简便快捷的方法。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德深很有才干,历任多种职务后升职主持贵乡政务。

其时朝廷纲纪败坏,官吏贪污受贿,民不聊生;

只有贵乡生产生活一切照常进行,百姓没有受到骚扰。

B.魏德深善于人性化管理,体恤下情。

邻城打造兵器,聚集在官府,官吏督责,尚不能成功;

而贵乡则约束官吏,避免百姓劳苦,官府安静,一直像无事一样。

C.魏德深深受百姓欢迎,又能震慑奸猾之人。

他到馆陶,百姓见他如见父母;

而奸人赵君实与逃窜之徒,只能躲藏流亡。

他后来将回贵乡,贵乡吏民互相庆贺。

D.郡丞元宝藏忌妒魏德深的才能,令他率领武阳籍士兵在家乡附近作战,想利用军士的恋家情绪使军队溃散。

但魏德深极得人心,士兵们全都不忍离他而去。

【考点】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解析】C项“而奸人赵君实与逃窜之徒,只能躲藏流亡”错误,文中说的是“自德深到县任职以来,君实呆在家中不敢出门。

逃犯纷纷来自首。

”“逃窜之徒”是指四处流亡的人,而不是指与赵君实之流。

【思路分析】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人物、事件以及文中人物的观点态度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要重视选文细节处的理解。

在做此类题时,选项中每一个意思都要在文中找到对应的地方,注意排除把“无”说成“有”和“曲解意思”的干扰。

此类题目设错误项时,有一个典型的做法,就是把两件事或两个人物的是混在一起,或把属于这件事的内容说成是另一件事的内容,有的甚至是无中生有。

11.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与郡丞元宝藏深相交结,前后令长,未有不受其指麾者。

译文:

(2)馆陶众庶,合境悲泣,因从而居住者数百家。

【答案】⑴(赵君实)与群丞元宝藏互相往来,结交密切,先后来到馆陶做令长的人,没有不受他们指挥差遣的。

⑵馆陶境内的老百姓,全都悲伤乃至下泪,于是跟随他到贵乡居住的有几百家。

【考点】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B级。

【解析】本题涉及理解文言句式和词类活用,翻译时注意联系前后文,力求做到“信、达、雅”。

(1)句注意“交结”为古今异义和“令长”、“指麾”等词的落实;

(2)句注意“合境”和“从而”“居住”为古今异义。

考生要树立采分点的意识。

⑴中“相”译为“相互”,“交结”译为“结交”,“未有”译为“没有不”。

(相、交结、未有各1分,大意1分,共4分)⑵“庶”译为“老百姓”,“合”译为“全都”,“因”译为“于是”,“数”译为“几”。

(庶、合、因、数各1分,大意2分,共6分)

附:

文言文参考译文

魏德深,本来是巨鹿人。

祖父是魏冲,在周作过刑部大夫、建州刺史,于是就安家在弘农。

父亲名为魏毗,作过郁林令。

德深最初作文帝的挽郎,后来作过冯翊书佐、武阳司户书佐,因为才能卓著升任贵乡县令。

为政清净,不采用严厉的办法治理县政。

正好赶上辽东作战,朝廷想出各种办法征税,派人到各个郡县责成催办。

当时,朝纲废弛,法治紊乱,官吏贪赃贿赂成风,横征暴敛,老百姓不堪以命。

只有德深所在的贵乡县,贫富相通,不竭尽老百姓的全力,上面要求的全部满足了,却没有惊扰百姓,所以被称为“大治”。

当时盗贼群起,武阳等城大多被攻陷,唯独贵乡得以保全。

郡丞元宝藏受诏逐捕盗贼,经常进剿失败,每次都丢盔弃甲,军械丢得干干净净,于是就又从老百姓那里征集,并且以军法要挟百姓,像这样已经多次了。

临近的城池在建造,大家聚集在一起,官员民众互相指责,日夜喧哗,还是不能完成。

德深问众人想做什么工作,安排并让人们便宜从事,官府安静了,就象什么也没发生一样。

只不过约束负责的官员,修造的城池也无须超过别的县,而使百姓辛劳困苦。

但是他的属下办事尽力,为各县中最好的。

很快他又调任馆陶县令,贵乡官员百姓听说这个消息后,互相谈论这件事,都感慨流泪,说不出话来。

到了去任职那天,全城的人都去送他,哭号的声音传便整条道路。

魏德深到了馆陶,全县的百姓都象见到父母一样。

有一叫赵君实的狡猾的员外郎,和郡丞元宝藏互相勾结,前后任的县令没有不被赵君实左右的。

自德深到县任职以来,君实呆在家中不敢出门。

贵乡百姓冒着危险到城里请求德深留任,上级下令答应了。

馆陶的百姓也去向郡守投诉,称贵乡的任命文书是假的。

郡守不能决断。

正好有持节使者韦霁、杜整等到了,两县的百姓拜见使者并诉讼,才判给贵乡.贵乡官员百姓在路上歌舞庆祝。

而馆陶的全县人民都悲伤痛哭,规模达到了几百家之多。

元宝藏对魏德深很厌恶,正好越王杨侗在郡中征兵,元宝藏就令魏德深带一千士兵去东都洛阳。

不久元宝藏以武阳归顺李密。

德深所带领的士兵都是武阳人,因为家乡已被敌人占领,想到亲人,都出洛阳向东痛哭,然后又回洛阳了。

有人对士兵们说:

“李密的军队在金墉,离此仅二十多里地。

你们要是去投靠李密,又有谁能够阻挡呢?

何必这样痛苦。

”士兵们都哭着说:

“我们和魏大人一起来,不忍心丢下大人而逃走,并不是因为道路难走啊!

”魏德深就象这样深得民心。

后来他和敌人作战,牺牲在战场上,贵乡、馆陶的百姓至今仍然怀念魏德深。

天津卷】三、(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桓公自莒反于齐,使鲍叔牙为宰,鲍叔辞曰:

“臣,君之庸臣也,君有加惠于其臣,使臣不冻饥,则是君之赐也。

若必治国家,则非臣之所能也,其唯管夷吾乎!

臣之所不如管夷吾者五:

宽惠爱民,臣不如也;

治国家不失秉,臣不如也;

忠信可结于诸侯,臣不如也;

制礼义可法于四方,臣不如也;

介胄执枹,立于军门,使百姓皆加勇,臣不如也。

夫管仲,民之父母也。

将欲治其子,不可弃其父母。

”曰:

“管夷吾亲射寡人,中钩,殆于死,今乃用之,可乎?

”鲍叔曰:

“彼为其君动也,君若宥而反之,其为君亦犹是也。

”公曰:

“然则为之奈何?

“君使人请之鲁。

“施伯,鲁之谋臣也。

彼知吾将用之,必不吾予也。

“君诏使者曰:

‘寡人有不令之臣,在君之国,愿请之以戮群臣。

’鲁君必诺。

且施伯之知夷吾之才,必将致鲁之政。

夷吾受之,则鲁能弱齐矣。

夷吾不受,彼知其将反于齐,必杀之。

“然则夷吾受乎?

“不受也,夷吾事君无二心。

“其于寡人犹如是乎?

”对曰:

“非为君也,为先君与社稷之故,君若欲定宗庙,则亟请之。

不然,无及也。

公乃使鲍叔行成。

曰:

“公子纠,亲也,请君讨之。

”鲁人为杀公子纠。

又曰:

“管仲,雠[同“仇”]也,请受而甘心焉。

”鲁君许诺。

施伯谓鲁侯曰:

“勿予。

非戮之也,将用其政也。

管仲者,天下之贤人也,大器也。

在楚则楚得意于天下,在晋则晋得意于天下,在狄则狄得意于天下,今齐求而得之,则必长为鲁国忧。

君何不杀而授之其尸?

”鲁君曰:

“诺。

”将杀管仲。

鲍叔进曰:

“杀之齐,是戮齐也;

杀之鲁,是戮鲁也。

弊邑寡君愿生得之,以徇于国,为群臣戮。

若不生得,是君与寡君之贼比也。

非弊邑之君所谓也,使臣不能受命。

”于是鲁君乃不杀,遂生東缚而柙[xiá

木笼]以予齐。

(节选自《管子·

小匡》)

[注]管夷吾,字仲,初事公子纠。

齐国内乱,公子小白(桓公)奔莒,管夷吾随公子纠奔鲁。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有加惠于其臣加:

增加

B.治国不失秉秉:

同“柄”,权柄

C.君若宥而反之宥:

宽恕

D.是君与寡君之贼比也比:

并列

【答案】:

A

【考点】考查对文言文实词在文中意思的理解

【解析】A项中的加有“增加”的意思,但是考生可以根据语境加以推断,“增加”的含义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再加,而在语境中没有原来的标准,所以可以推测“加”的其他动词的含义,可以解释为:

施加。

【思路分析】考生要通读文言材料,古人说,“通则懂”,所以读通原文了解文章的大致含义,便可根据语境,结合平时积累,据语感,通过语法分析,再辅之以排除法,对实词词义加以推断,一般可以正确作答。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今乃用之,可乎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B.其为君亦犹是也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C.彼知其将反于齐赵尝五战于秦

D.君何不杀而授之其尸卒廷见相加,毕礼而归之

【答案】D

【考点】考车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解析】A项中“乃”的含义分别是“竟然”和“才”的意思,同样是作副词,但是可以透过语境推测出不同的含义;

B项中的“其”,第一个其用作句首,做主语,应为代词,他,指代管仲,第二句中的“其”也是代词,表示物主,他的;

C项中的“于”均做介词,前者表示动作的方向,可解释为“到”,后一个可解释为“和”;

D项中的“而”均做连词,表示承接关系,可以解释为“然后”“接着”“再”等义。

【思路分析】虚词的判断主要靠积累的虚词知识以及平时形成的语感。

在做题时要注意分析虚词前后的语境,判断词的词性,再推断意义。

10.下列各项中每句话都体现管仲是治国之能臣的一组是

①夫管仲,民之父母也。

②将欲治其子,不可弃其父母。

③夷吾受之,则鲁能弱齐矣。

④夷吾事君吾二心。

⑤君若欲定宗庙,则亟请之。

⑥在楚则楚得意于天下,在晋则晋得意于天下。

A.①③⑤B.①④⑥

C.②③⑥D.②④⑤

【答案】A

【考点】筛选信息要点

【解析】②是将任用管仲的依据,是执政的方法;

④不是表现管仲是治国之能臣,而是表现他是国家的忠臣。

【思路分析】深入理解文中的句子的含义,需要结合语境理解句子所提示的信息,和选项加以对照,在使用排除法,就可以做做出答案了。

11.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鲍叔牙深知管仲才能出众,劝说齐桓公予以任用,并设巧计使管仲回到齐国。

B.鲁国的施伯识破了齐国的计谋,劝鲁候杀掉管仲,以绝后患,说明施伯很有远见。

C.鲍叔牙认为,如果齐桓公不及时迎回管仲,管仲必将为鲁国所重用,会削弱齐国的力量。

D.本文表现了鲍叔牙知人能让、举贤荐能的品德,同时也反映了齐桓公重视人才、善于纳谏。

C

【考点】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要点

【解析】C项中的信息“管仲必将为鲁国所重用,会削弱齐国的力量”在原文中的表述是“夷吾受之,则鲁能弱齐矣”,意思是说“如果管仲接受鲁国的任用,就会是齐国的力量削弱”是假设的情况,而不是“必将”被鲁国任用。

【思路分析】考生要注意筛选文中的相关信息,仔细核对原文,认真推敲,因为文言文涉及到语言的障碍,要注意按照古代汉语的语言习惯去思考。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若必治国家,则非臣之所能也,其唯管夷吾乎!

(2)彼知吾将用之,必不吾予也。

(3)于是鲁君乃不杀,遂生来缚而柙以予齐。

【答案】

(1)如果一定要使国家治理得好,那不是我所能做到的,大概只有管夷吾才行吧!

(2)他知道我们将要任用管仲,一定不会(把管仲)交给我们。

(3)在这种情况下鲁国国君就没有杀(管仲),于是(把他)活着捆绑起来用木笼装着交给齐国。

【考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

【解析】

(1)“治”的意思是“治理、管理”,在这里就要译成“如果一定要治理国家”那么和后文不连贯,且不合常理,因为管仲未到任时齐国也在管理国家,所以要主要到效果“管理得好”。

这个意思是从与“乱”相对的词义上来理解,所以应该是使动用法“使……治”解释成“使……治理得好”。

“则非臣之所能也”注意是判断句式,要翻译出来。

“其唯”是两个词,其,语气副词,表揣测语气,译为大概、恐怕;

唯,只有。

(2)“必不吾予也”是一个否定句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的句式现象,正常的语序应该是“必不予吾”,还要注意省略现象,就是“予”的对象——管仲。

(3)“于是”是个古今异义词,翻译的时候要注意分解成两个词“于”和“是”,解释成“在这种情况下”。

“生来”也是古今异义词,“生”这里是修饰动词“来”,解释成“活着”;

而“来”在这里应该为使动用法,“使……来”,可译成“交来、送来”。

“柙”文中有注释——柙[xiá

木笼],在句中作动词,用木笼装着。

“以予齐”中的“以”是目的连词,可以为“来给齐国”。

【思路分析】注意翻译推测出句子中的关键词的词义,判断出句式的特征,句子自然就翻译通了。

考生一定坚持“直译为主”,因为高考的采分点往往是那些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和用文言句式的地方,考生要特别留意。

平时多读一些文言文短文,可以积累语感。

山东卷】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晋文公攻原,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

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

士有从原中出者,曰:

“原三日即下矣。

”群臣左右谏曰:

“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侍之。

“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

得原失馆,吾不为也。

”遂罢兵而去。

原人闻曰:

“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

”乃降公。

卫人闻曰:

“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

孔子闻而记之,曰:

“攻原得卫者,信也。

文公问箕郑曰:

“救饿奈何?

“信。

“安信?

“信名、信事、信义。

信名,则群臣守职,善不断改进不逾,百事不怠;

信事,则不失天时,百姓不逾;

信义,勉而远都归之矣。

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

故人曰:

”令返而御。

吴子曰:

“待公而食。

”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

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民。

故人来,方与之食。

魏文候与虞人期猎。

明日,会天疾风,左右止文候,不听,曰:

“不可。

以风疾之故而失信,吾不为也。

“遂自驱车住,犯风而罢虞人。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

“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

杀之。

妻止之曰:

“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

“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楚厉王有警,为鼓以与百姓为戍。

饮酒醉,过而击之也,民大警。

使人止之,曰:

“吾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