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能南京电厂2号锅炉褐煤掺烧运行分析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528654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华能南京电厂2号锅炉褐煤掺烧运行分析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华能南京电厂2号锅炉褐煤掺烧运行分析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华能南京电厂2号锅炉褐煤掺烧运行分析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华能南京电厂2号锅炉褐煤掺烧运行分析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华能南京电厂2号锅炉褐煤掺烧运行分析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华能南京电厂2号锅炉褐煤掺烧运行分析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华能南京电厂2号锅炉褐煤掺烧运行分析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能南京电厂2号锅炉褐煤掺烧运行分析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华能南京电厂2号锅炉褐煤掺烧运行分析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制粉系统防爆。

Vdaf高达47%,主要影响到制粉系统防爆,根据导则,在用炉烟干燥时,系统氧量14%时,磨煤机出口温度可维持在90℃以下;

受热面结渣。

褐煤的受热面结渣相对烟煤来说更严重,这是锅炉是否能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也是我们最关注的。

表3-1褐煤煤质

序号

项目

单位

数值

1

全水分Mt

%

35.01

2

水分Marl

6.32

3

灰分Ad

13.60

4

挥发分Vdaf

47.71

Vad

35.34

5

低位发热量Qnet,v,ar

KJ/g

13.72

Cal/g

3282

表3-2烟煤煤质

9.50

2.83

16.98

38.45

Var

28.27

22.91

5479

4锅炉运行安全性

4.1制粉系统防爆

制粉系统防爆是我们在褐煤掺烧时首要考虑的问题,根据根据《电站磨煤机及制粉系统选型导则DL/T466-2003》,在采用炉烟干燥,系统氧量在14%时,磨煤机出口温度不超过90℃。

不同干燥介质下的磨煤机出口温度允许值见表4-1。

首先应确定系统运行的氧量。

由于本系统氧量计安装在磨煤机入口,且仓储式制粉系统为负压系统,漏风导致排粉机出口氧量上升,因此,我们确定系统氧量应该控制在12%以下,从运行的情况来看,由于热炉烟的氧量较低,一般系统氧量能达到10%左右,安全性完全能得到保证。

其次确定磨煤机出口温度。

根据系统运行的情况来看,通过调节热炉烟,磨煤机出口温度在70~80℃之间波动,仍具有较大的安全裕度。

制粉系统爆炸一般都发生在系统启动或者停运时,主要是此阶段系统氧量较高的缘故,因此,严控启动或者停运过程中的参数及方式,是防止制粉系统爆炸的主要方面。

系统启动时,应先通入炉烟加冷风,系统处于整体加热状态,磨煤机出口温度上升缓慢,可较好的控制系统氧量及出口温度,在磨煤机出口温度上升至70~80℃时,可启动给煤机下煤,逐步关闭冷风,启用热风;

系统停运时,由于炉烟温度高达200度及以上,可多开冷风作为冷却介质,系统在抽空时,磨煤机出口温度不得高于70℃,必要时单用冷风吹扫。

表4-1不同干燥介质下的磨煤机出口温度允许值

制粉系统型式

热空气干燥

烟气空气混合干燥

球磨机仓储式

贫煤130

烟煤120

烟煤、褐煤70

褐煤90

4.2燃烧系统安全性

燃烧器烧损是我们重点关注的问题。

根据《电站磨煤机及制粉系统选型导则DL/T466-2003》,当Vdaf超过15%,风粉混合物温度应降低至160℃以下。

原烟煤系统设计一次风粉混合物温度在160℃以下,根据运行情况看,一般都维持在110℃~130℃,但当磨煤机出口温度高于80℃时,一次风粉混合物温度就接近了160℃,虽然系统内有惰性的炉烟,但仍可能对燃烧器造成威胁。

考虑目前的大型烟煤锅炉都采用直吹系统,风粉混合物温度都不超过70℃。

我们目前的温度要高出许多,虽然用肉眼观察或者测量着火点温度,都表明燃烧器受到煤粉的保护,但燃烧器是否存在着火过近而烧损一次风喷口的问题,仍值得我们去关注。

本次掺烧褐煤,Vdaf远远超过15%,已达到了40%以上,因此,安全起见,燃烧器前一次风粉混合物温度宜控制在更低水平。

一次风粉混合物温度与磨煤机出口温度的关系如表4-2所示。

因此,考虑燃烧器的安全,我们更倾向于将磨煤机出口温度控制在70℃~75℃。

在掺烧褐煤期间,从就地燃烧器观察孔用肉眼观察,均能看见黑色的煤粉回流,表明燃烧器受到煤粉很好的保护。

鉴于B修解体时,发现上排燃烧器一次风喷口均出现了烧损现象,本次试验前,将上排燃烧器内、外二次风旋流均由50°

调整至25°

左右,降低二次风旋流,推远着火距离。

表4-2一次风粉混合物温度与磨煤机出口温度的关系

磨煤机出口温度℃

燃烧器前一次风粉混合物温度℃

70

120

80

135

90

150

4.3受热面结渣

受热面结渣是褐煤掺烧试验中最重要的问题,也是褐煤是否能长期运行的关键。

本次入炉的褐煤并未提供灰渣特性,但从试烧的结果来看,其结渣倾向强于以往入炉的所有烟煤。

在烟煤单烧时,每班水冷壁短吹投入不超过30只,就可以避免相变点后移的情况,上辐射二通道出口工质温度可控制在430左右,高再前烟温可控制在700℃以下。

褐煤掺烧后,每班都要将所有水冷壁短吹吹一遍,甚至要吹到60只以上,才能维持相变点不后移,如停止吹灰3小时,上辐射二通道出口工质温度即下降至420℃及以下,因此,吹灰工作量巨大,而且2号锅炉蒸汽短吹故障率明显高于1号锅炉,与吹灰频率也是有关系的。

此外,我们仍需要关注前屏处的挂焦,虽然肉眼无法观察,但根据理论分析,贫煤锅炉炉膛较矮,烟窗出口温度设计高达1180℃,高于烟煤或褐煤的软化温度,前屏挂焦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必须对前屏加大吹灰力度。

炉底排渣是否正常,是我们关注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从捞渣机处观察,渣量很小,水较清,考虑此混煤灰分低,渣量只占总灰分的10%,因此排渣从目前看,未看出有搭桥、排渣不畅的现象,也确实很难观察到,这是在试验过程中最担心的地方。

联系检修部开冷灰斗孔门,但多数孔门已经锈蚀,里面全部用保温砖砌死,无法观察。

综上,从结渣的角度看,目前30%的掺烧比例,已经是极限,再增加比例,有可能会出现结渣导致受热面超温的现象,也有可能会出现排渣不畅的问题。

4.4各部受热面金属温度

由于加强了各受热面的吹灰,尤其是水冷壁吹灰,避免了水冷壁大面积结渣导致的相变点后移现象,各受热面吸热水平并未出现本质的变化,因此,各受热面的壁温水平都维持在允许范围内,未发现局部或大面积超温现象。

5锅炉运行经济性

5.1排烟热损失

排烟热损失包括烟气量及排烟温度两方面。

从烟气量来看,由于褐煤的水分很高,烟气量增加较多,烟气量的增加也导致排烟温度升高,从这个角度看,水分高的褐煤对锅炉效率是不利的。

但从排烟温度的情况来看,在掺烧30%褐煤后,排烟温度的变化并不明显,单磨维持在135℃,双磨运行维持在150℃左右(此排烟温度已经根据实测温度修正,实测温度低于表盘温度5℃),此温度水平基本和单烧烟煤时相差无几,判断主要是采用了热炉烟,冷炉烟用量减少所致。

热炉烟在空预器前抽取,而且热炉烟氧量较低,不存在象冷炉烟那样的漏风量,因此,提高热炉烟用量、减少冷炉烟用量,可明显降低排烟温度,幅度在5~8℃,抵消了因排烟量增加导致的排烟温度升高。

因此,从排烟热损失的角度看,在掺烧褐煤后,排烟温度不变,但排烟量增加,排烟热损失增大。

5.2飞灰含碳量

我们统计近6天来飞灰含碳量,见表5-1所示。

在掺烧褐煤时,平均飞灰含碳量只有1.55%,而且非常稳定,因此不需要再增加采样点,此数据已经能代表此种混煤的燃尽性能。

鉴于我们在以往的运行中,大多数烟煤的燃尽性能都相当好,因此,在掺混褐煤后,在飞灰含碳量的水平上不会有较大的变化,固体未燃烧损失只随着不同煤种灰分含量变化而变化。

目前使用的褐煤混煤灰分含量是较小的,因此,固体未燃烧损失不大。

具体在后面的性能计算来确定。

表5-1

日期

飞灰含碳量

6月23日

1.35

1.50

1.34

6月24日

1.47

1.59

1.31

6月25日

1.60

1.96

1.65

6月26日

1.97

1.67

1.74

6月27日

1.33

1.27

1.61

6月28日

1.48

1.52

平均

1.55

5.3制粉系统出力

本次掺烧的褐煤并未提供可磨性,从实际运行的情况来看,低于以往入炉的烟煤,在R90为18%时,基本上能维持在65~70t/h之间。

我们将磨煤机出口温度提高至85℃,出力并没有明显增加,考虑其可磨性限制了出力,单纯的提高干燥介质温度,无法再有效的提高出力。

根据混煤的Vdaf,煤粉细度应选择R90为22%左右,甲制粉系统通过调整粗粉分离器折向板,细度上升至18%以上,出力变化不明显;

乙侧制粉系统折向板无法调整,但由于回粉量巨大,细度自动上升至18%以上。

锅炉原设计300MW,煤种低位发热量5825大卡,每小时需煤量116吨。

那么如果发热量下降至4500大卡,那么带满负荷需每小时耗煤150吨左右,两套制粉系统则无法满足满出力的需要,这在迎峰度夏时比较困难,而在其它季节则可以承受。

给粉机最大出力为10t/h,实际出力从运行观察可能无法达到10t/h,16台给粉机有可能无法带满负荷。

因此,发热量也限制了褐煤的掺烧比例。

从目前的掺烧比例看,加权平均发热量达到4700大卡以上,制粉系统的出力是能满足要求的。

如果用一份5500发热量的优质烟煤,掺一份5000左右发热量的烟煤,再加一份褐煤,发热量也能达到4700左右,这种掺烧方式也是可以考虑的,可以节省高热值优质烟煤,给采购带来便利,但对掺混带来困难。

5.4炉烟风机耗电量

在目前掺烧比例下,水分基本维持在18%左右,炉烟混合温度由140℃提高至220℃,双磨运行时,炉烟风机频率基本上接近工频。

主要原因为工质温度提高后,体积流量增加,而且与低温炉烟相比,高温炉烟为负压,较难抽取。

因此,在采用高温炉烟后,炉烟风机出力在双磨时基本带足,电流由80A上升至120A。

炉烟风机出力也限制了更高比例的掺混,水分极限可能在20%左右。

因此,在掺混时,尽量避免与蒙煤等高水分烟煤掺混,掺混后的水分不宜高于20%。

5.5高温炉烟系统分析

2号锅炉增加了热炉烟系统,主要是为燃烧更高水分的烟煤或褐煤。

根据1号锅炉长期运行的情况看,低温炉烟能够承受的最高水分为15%左右,如果水分再高,就会影响到制粉系统出力,必须减出力运行。

根据对高温炉烟系统的试验,炉烟温度最高可以达到300℃以上,磨煤机出口温度可以提高10℃左右,估计水分最高可以承受20%左右,这为掺烧褐煤提供了基础。

根据上述分析,可以总结出高温炉烟有以下几方面的影响:

与低温炉烟相比较,高温炉烟不存在漏风,氧量更低,在保障制粉系统安全的同时,降低了炉膛漏风,提高了锅炉的经济性,部分抵消了高水分煤种带来的锅炉效率下降;

高温炉烟提高了制粉系统干燥能力,但根据试验,提高制粉系统出口温度,对制粉系统出力提高有限,但对燃烧器安全造成不利影响;

高温炉烟抽取口负压较大,与低温炉烟相比体积流量增大,影响炉烟风机的出力,炉烟风机耗电量增加。

1号锅炉目前暂不具备掺烧褐煤的条件,当煤种水分达到16%以上时,磨煤机出口温度下降至70℃以下,此时可以考虑减少冷炉烟用量,提高热风用量,但带来系统氧量的提升,制粉系统抗爆性能下降。

因此,不建议1号锅炉进行高水分煤种掺烧,如若掺烧,则必须降低出力运行,系统氧量应维持在14%,这样才能保证制粉系统的安全。

5.6锅炉效率计算分析

5.6.1效率计算

混煤的煤质相对复杂,需不断取样混合后缩分,由于无试验条件,在此仅根据掺混比例进行算术平均,得出混煤的水分、灰分、挥发分、低位发热量等指标作为计算依据。

其它数据依据基准如下:

空预器后烟温、空预器进口氧量采用实际运行数据,进口氧量2%,空预器出口氧量按照空预器漏风率6%计算,空预器进口风温采用平均数据,确定为35℃;

炉渣份额10%,飞灰份额90%,飞灰采用1.55%,炉渣碳含量估为5%。

排烟温度根据表盘数据,减去实测差值5℃;

机组负荷确定为315MW。

根据以上数据,以GB10184-88计算,锅炉在315MW负荷时的效率见表5-2所示。

表5-2锅炉效率计算结果

运行方式

单磨

双磨

q2

5.72

6.38

q4

0.52

实测η

93.16

92.49

校核η

93.44

92.77

5.6.2锅炉效率分析

上述锅炉效率计算虽相对较粗,但和实际相差不远,此效率为满负荷下锅炉效率,其它负荷点效率会有所变化,但相差不大。

从计算的结果看,30%掺烧褐煤时,单磨锅炉效率达93%以上,双磨达92%以上,和单烧烟煤相比,效率略微下降。

主要原因是,掺烧褐煤后,由于水分的增加,烟气量增加,排烟温度升高,但由于热炉烟的使用,有效的降低了排烟温度,部分抵消了因排烟量增加导致的锅炉效率下降。

仅从经济性来看,掺烧褐煤后,与水分相同的烟煤单烧相比,经济性是类似的,并无多大差别。

6运行初步结论

6.1在热炉烟系统改造完成后,2号锅炉制粉系统可承受更高水分的煤种,水分最高可达20%左右,为褐煤掺烧提供了基础;

6.2受限于受热面结渣等因素,褐煤掺烧比例不宜超过30%;

6.3掺烧褐煤的经济性可以得到保证,与单烧相同水分的烟煤基本一致;

双磨运行锅炉效率达92%以上;

单磨运行锅炉效率达93%以上;

6.4由于烟煤与褐煤均有较好的燃尽性能,固体未燃烧损失较小,掺烧褐煤的经济性要高于劣质贫煤;

6.5以上结论仅针对目前试验煤种而言,由于混煤的情况复杂,如更换其它煤种,仍需谨慎。

7煤种选择建议

从2009年起,经过不断的试验,我厂原设计为贫煤的锅炉,单烧烟煤日趋成熟,安全性与经济性都能得到保证,根据历年来煤种燃烧的经验,总结出以下几条,以期给煤炭采购提供依据。

7.11、2号锅炉燃用优质贫煤,比如潞安、浏桥等,其安全性、经济性都可以得到保证,锅炉效率最高;

7.21、2号锅炉燃用低挥发分贫煤,安全性下降,锅炉灭火的概率增加,经济性下降,锅炉效率可能降至90%左右;

7.31、2号锅炉在热炉烟系统未改造之前,可燃用水分不超过16%的烟煤,安全性能得到保证,经济性好于低挥发分的贫煤;

7.42号锅炉在热炉烟系统改造后,可掺烧30%左右的褐煤,安全性较单烧烟煤下降,经济性低于单烧烟煤,但仍好于低挥发分的贫煤;

7.5低挥发分贫煤与烟煤掺烧,是经济性最差的一种方式,基本上被摒弃。

综上,在能采购到优质贫煤时,应优先考虑;

在贫煤市场趋紧,入炉煤挥发分大幅偏离设计值时,则应考虑单烧烟煤;

高水分褐煤属于经济掺烧煤种,可对其价格与燃烧效率进行技术经济比较。

8进一步的工作

8.1根据2号锅炉的运行情况,尽快实施对1号锅炉的完善工作,包括高温炉烟系统的改造,以利于经济煤种的掺烧;

8.2粗粉分离器可调性差,尤其是两台原苏联径向式粗粉分离器,建议进行改造,以适应各煤种的磨制,提高经济性;

8.3木块分离器老旧,清理繁琐困难,是制粉系统爆炸的危险点,建议进行改造,以适应烟煤、褐煤的磨制,提高安全性;

8.4炉底冷灰斗常年失修,破损较多,有漏风现象,观察孔多破损,建议进行检修或更改,提高安全性及经济性;

 

运行部

2010年6月30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