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二轮复习生物3对植物的认识及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152244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23.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二轮复习生物3对植物的认识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高考二轮复习生物3对植物的认识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高考二轮复习生物3对植物的认识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高考二轮复习生物3对植物的认识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高考二轮复习生物3对植物的认识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二轮复习生物3对植物的认识及答案.docx

《高考二轮复习生物3对植物的认识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二轮复习生物3对植物的认识及答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二轮复习生物3对植物的认识及答案.docx

高考二轮复习生物3对植物的认识及答案

高三二轮专题三对植物的认识

一、选择题:

1.有的植物能生存在干旱的地方。

下列关于耐旱植物细胞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细胞液浓度高,自由水少,代谢缓慢B.细胞液浓度高,自由水多,代谢旺盛

C.细胞液浓度低,自由水少,代谢缓慢D.细胞液浓度低,自由水多,代谢旺盛

2.水分的吸收与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有着广泛的联系,下面的说法错误的是()

A.水分的吸收可以及时将矿质元素离子运走,因而可以促进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

B.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增加了细胞液的浓度,因而能够促进水分的吸收

C.矿质元素离子的主要吸收部位与水分的主要吸收部位是相同的

D.水分的吸收与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具有正比例的关系

3.氮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元素之一,所有生物体均含蛋白质,氮循环涉及到整个生物圈。

下面是关于氮被生物体吸收途径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①氮在大气中的体积分数高达78%,可被生物体直接利用②通过高能固氮,可将空气中游离的氮转化为硝酸盐或氨,从而被植物所吸收③所有植物都具有生物固氮作用,其根部的根瘤菌可将氮气转变成硝酸盐,被植物吸收④动物以植物为食而获得氮,并转化为动物蛋白⑤动植物死亡后,遗骸中的蛋白质被微生物分解成、、等

A.①⑤B.③⑤C.②④D.②④⑤

4.下列有关蛋白质叙述中,错误的是()

A.人体每天都必须摄入一定量的蛋白质

B.植物性食物中的蛋白质,各种氨基酸比较均衡

C.纯化的单细胞蛋白中的营养成分不全是蛋白质

D.孕妇以及恢复期的伤病员需摄入足够量的蛋白质

5.下图曲线表示农田中:

Ⅰ昼夜温度变化;Ⅱ光照强度;Ⅲ植物吸收CO2的变化,请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在Ⅲ曲线与时间轴交点c和e时,光合作用吸

收的CO2和呼吸作用释放的CO2量相等

B.a点的形成是由夜间的低温造成的

C.在从时间轴上的c点开始合成有机物,到e

点有机物的合成终止

D.增大曲线Ⅲ与时间轴所围成的正面积措施包括

提高光照强度,CO2浓度和充足的水分供应

6.下列生物科学项目的研究成果与指导农业生产关系密切的是()

①探索光合作用机理②研究生物固氮原理③培育农作物新品种④微生物与发酵工程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D.②④

7.经实验测得衣藻DNA在细胞中分布如下:

84%在染色体上,14%在叶绿体上,1%在线粒体上,1%游离于细胞质中。

这些数据说明()

A.衣藻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B.衣藻DNA的主要载体是染色体

C.衣藻细胞质中无DNAD.衣藻染色体由DNA、蛋白质和少量RNA组成

8.维持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呼吸作用的第三阶段的结构基础分别是()

A.叶绿体内膜和线粒体内膜B.叶绿体片层结构薄膜和线粒体的类囊体膜

C.叶绿体片层结构薄膜和线粒体内膜D.叶绿体基质和线粒体基质

9.在严寒的冬天,利用温室进行蔬菜种植,可以提高经济效益,但需要调节好温室的光照、湿度、气体和温度,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品质。

下列措施及方法正确的是()

①由于温室内外温差大,在温室薄膜(或玻璃)上结成一层水膜,要及时擦干,以防止透光率降低②适当地增加光照,以补充冬季阳光的不足③尽量增加空气湿度,以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④向温室内定期施放二氧化碳气体,以增加光合作用强度⑤向温室内定期施放氧气,以降低呼吸作用强度⑥冬季温室内温度尽量维持恒定

A.①②④B.①②④⑥C.②③⑤⑥D.③④⑥

10.冬天,种植大棚蔬菜的专业户,白天要盖严塑料薄膜,使阳光能透进棚内并提高棚内的温度;夜间要揭开塑料薄膜进行换气并适当降温。

下列4个曲线中,能表示白天大棚内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变化的依次是()

A.③和②B.④和③C.②和③D.①和②

11.科学家在用无土栽培培养一些名贵花卉时,培养液中添加了多种必需化学元素。

其配方如下,其中植物吸收最少的离子是()

离子

K+

Na+

Mg2+

Ca2+

NO3-

H2PO4-

SO42-

Zn2+

培养液浓度(mmol/L)

1

1

0.25

1

2

1

0.25

1

A.Ca2+B.SO42-C.Zn2+D.H2PO4-

12.如下图-6所示,某植物的绿叶经光照24小时后,然后脱色用碘处理,结果有锡箔覆盖的位置不呈蓝色而不被锡箔覆盖的部位呈蓝色。

该实验证明()

(1)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

(2)光合作用需要光

(3)光合作用放出氧气(4)光合作用制造淀粉

A.

(1)(4)B.

(2)(4)C.

(2)(3)D.

(1)(3)图-6

13.在四倍体西瓜植株的花朵上,去雄后授以普通二倍体西瓜的花粉,发育成的西瓜果皮、胚及发育过程中胚乳细胞中的染色体组的数目分别是()

A.3、3、5B.4、3、3C.4、2、3D.4、3、5

14、如下实验装置,玻璃槽中是蒸馏水,半透膜允许单糖透过。

倒置的长颈漏斗中先装入蔗糖溶液,一定时间后再加入蔗糖酶。

最可能的实验现象是

A.漏斗中液面开始时先上升,加酶后,再上升后又下降

B.在玻璃槽中会测出蔗糖和蔗糖酶

C.漏斗中液面开始时先下降,加酶后一直上升

D.在玻璃槽中会测出葡萄糖、果糖和蔗糖酶

15、下列有关叶绿体和光合作用的几个简单小实验的叙述中,你认为哪一个结果有科学性错误?

A.叶绿素的丙酮酸提取液放在自然光源和三棱镜之间,从三棱镜的一侧观察连续光谱中变暗(或出现黑带)的区域是红光和蓝紫光

B.在温暖晴朗的一天下午,在某植物向阳处采得一片叶,用酒精隔水加热脱色,用用碘液处理后做成切片,在显微镜下观察被染成蓝色的结构是叶绿体

C.高倍镜下观察叶绿体在细胞质基质中能向光集中移动,强光下以较小的侧面对向光

D.在天气晴朗的一天上午10时左右,用钻有直径为1cm左右小孔的锡泊纸将田间一植物

的叶片夹住,下午2时左右取下这片叶,用酒精隔水加热脱色,用碘液处理,小孔处照光的部位成蓝色,而被锡泊纸遮住的部分则呈白色或灰白色

16、测得某一植物的果实在一段时间内,释放CO2的量比吸收O2量大,且蛋白质、脂肪含量不变,糖类含量减少。

下列有关解释中最合理的是()

A有氧呼吸占优势B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相当

C无氧呼吸占优势D即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

17、将旺盛生长的幼苗先在含32P的适宜浓度的完全培养液中培养1h,测定放射性,再转移到不含32P的完全培养液中培养1h,测定放射性。

预计第二次测定32P在植株体内分布的变化最可能是

A.32P在下层叶中减少,幼嫩部分增加B.32P在下层叶中增加,幼嫩部分减少

C.32P在下层叶中减少,幼嫩部分减少D.32P在下层叶中增加,幼嫩部分不变

18、将经过饥饿处理的一叶片(在黑暗中放置一天),中部的叶脉切断,给予光照2小时。

经镜检发现,叶片下部产生了淀粉,而叶片上部无淀粉生成。

其原因是

A、切断叶脉阻断了水分运输B、切断叶脉阻断了CO2运输

C、切断叶脉阻断了有机物的运输D、切断叶脉阻断了呼吸作用

19.在水稻叶肉细胞的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叶绿体基质中产生的代谢产物分别是

A.二氧化碳丙酮酸葡萄糖B.丙酮酸葡萄糖二氧化碳

C.丙酮酸二氧化碳葡萄糖D.葡萄糖丙酮酸二氧化碳

20、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研究哈密瓜果实种子萌发时的代谢,得到右图所示曲线图(QCO2表示CO2释放量,QO2表示O2吸收量)。

下列有关该图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胚根长出前,种子以吸胀吸水为主,且吸水总量不如含蛋白质较多的种子

B.18—30小时内,呼吸作用的主要方式是无氧呼吸,但也能进行有氧呼吸

C.刚开始萌发时的种子进行异养代谢,但DNA含量和有机物种类则显著增加

D.胚根长出后,有氧呼吸显著加强,此前的种子只进行无氧呼吸

21、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不能证明的是

A.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B.细胞处于生存或死亡状态

C.溶质分子进出细胞的方式D.细胞液浓度的相对大小

22.光合作用过程中,电能转变成化学能的反应式NADP++2e-+H+NADPH,该反应中电子的根本来源是()

A.叶绿素aB.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

C.吸收和传递光能的色素分子D.参与光反应的水分子

23.NADPH是在光反应下,NADP+接受两个电子和一个H+形成,其电子直接来自()

A.激发态的叶绿素aB.水

C.叶绿素bD.ATP

24.关于高等植物细胞内的色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植物细胞内的色素主要包括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两大类

B.所有植物细胞中都只含有四种色素

C.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都可以吸收和传递光能

D.有的植物细胞的液泡中也含有一定量的色素

25.在低浓度C02的环境中,下列哪一组植物的生长状况要良好一些()

A.小麦、水稻B.小麦、大豆C.高梁、玉米D.菜豆、马铃薯

26.21世纪,解决粮食危机,提高粮食产量的基本途径不包括()

A.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总量B.控制光照,提高光能的利用率

C.控制CO2供应,提高光合效率D.控制矿质元素供应,增加光合产物

27.对于栽种农作物要“正其行,通其风”的不正确解释是()

A.有利于充分利用光能

B.有利于释放氧气,降低有机物消耗

C.有利于吸收较多的CO2,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D.有利于通风透光,提高光能利用率

28.在下列有关光合作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水的分解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B.光反应和暗反应中都有许多酶参与

C.温度降到0℃仍有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

D.NADP+在暗反应中起还原作用,并将能量转移到糖类分子中

29.合理施肥的实质是提高光能利用率,下列叙述与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密切相关的是()

①氮使叶面积增大,增大了光合面积②氮是光合产物蛋白质的必需元素

③磷是NADP+和ATP的组成成分,可提高光合能力④钾促进光合产物的运输

A.①③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30.CO2含量过高时,光合作用强度减弱最可能的原因是( )

A.CO2浓度过高,抑制了的光合作用B.CO2浓度过高,抑制了呼吸作用

C.CO2浓度过高,抑制了光反应D.CO2浓度过高,抑制了暗反应

31.经实验检测出某一植株的不同器官对不同生长素浓度的反应如下图所示,横坐标表示生长素物质的量浓度。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获得的结论

之一是()

A.当生长素浓度为10-9mol·L-1时,抑制根的生长,促

进芽的生长

B.若解除顶端优势,应确保侧芽的生长素浓度低于10-6

mol·L-1

C.低浓度生长素促进根据、芽的生长,高浓度生长素则促进茎的生长

32.下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植物根、芽和茎生长的影响,此图给你的信息是()

A.生长素对3种器官的作用具有二重性,低浓度促

进生长,高浓度(例如10-2ppm)抑制生长

B.A、B、C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分别是促进根、芽、

茎生长的最适宜浓度

C.D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

却抑制了芽的生长

D.幼嫩的细胞对生长素反应灵敏,成熟的细胞对生长素反应不灵敏

33.下列生物学研究方法不正确的是:

A.利用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

B.利用同位素示踪法研究光合作用中碳原子的转移途径

C.利用取样调查法研究种群的密度D.利用饲喂法研究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34.下列那项过程与激素调节无关:

A.培育无籽蕃茄、无籽西瓜B.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幼苗获得四倍体植株

C.人体受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