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 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520054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物理 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一物理 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一物理 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高一物理 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高一物理 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物理 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高一物理 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物理 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物理 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学生在学习了机械能守恒之后,拓展到能量守恒是不难接受的,特别是学生通过对自然界的认识,生物课的学习、化学课的学习都学到了很多种类的能量,在本节课中,从实验入手,把这些能量见的关系综合起来是有很大意义的,也是学生很愿意学习的。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四、教学准备

重物、电磁打点计时器以及纸带、复写纸片、低压电源及两根导线、铁架台和铁夹、刻度尺、小夹子.

五、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师生互动

设计意图

备注

复习

思考:

1、什么叫做机械能守恒定律?

2、机械能守恒的条件是什么?

3、自由落体运动中机械能是不是守恒?

4、我们要想推导出机械能守恒定律在自由落体中的具体表达式,可以根据什么来进行推导呢?

师: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机械能守恒定律,我们首先采复习一下什么叫做机械能守恒定律?

生:

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物体系统内,动能与势能可以相互转化,而总的机械能保持不变.这叫做机械能守恒定律.

机械能守恒的条件是什么?

只有重力和弹力做功.

自由落体运动中机械能是不是守恒?

自由落体运动中物体只受到重力的作用,这个过程只有重力做功,所以机械能是守恒的.

我们要想推导出机械能守恒定律在自由落体中的具体表达式,可以根据什么来进行推导呢?

生1:

可以通过牛顿运动定律进行推导.

生2:

可以根据动能定理进行推导.

(投影展示与一个自由落体运动相关的题目,从题目中知道有关的物理量,让学生分别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和动能定理推导机械能守恒定律,再一次熟悉这个定律,并为本节课的教学打下基础)

复习上一节内容,为本节课打下基础。

引入

1、推导出机械能守恒定律在本实验中的具体表达式。

质量为m的物体从O点自由下落,以地作零重力势能面,下落过程中任意两点A和B的机械能分别为:

EA=

EB=

如果忽略空气阻力,物体下落过程中的机械能守恒,于是有

EA=EB,

=

上式亦可写成

该式左边表示物体由A到B过程中动能的增加,右边表示物体由A到B过程中重力势能的减少。

等式说明,物体重力势能的减少等于动能的增加。

为了方便,可以直接从开始下落的O点至任意一点(如图1中A点)来进行研究,这时应有:

本实验要验证的表达式,式中h是物体从O点下落至A点的高度,vA是物体在A点的瞬时速度。

在做实验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确这样几个问题,首先这个实验需要什么器材?

最容易想到的器材是重物、电磁打点计时器以及纸带.复写纸片.低压电源及两根导线,铁架台和铁夹,刻度尺,小夹子.

打点计时器的作用是什么?

记录在纸带上打的点,用这些点来求出物体在经过某一点的速度.

低压交流电源是不是必需的?

低压交流电源并不是必需的,如果采用的是电火花计时器时,它所需要的电压是交流220V,所以不需要低压电源.

引导学生进行设计实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实验过程

 

1、重物选取的原则是什么?

为什么?

2、实验中还有哪些应该注意的地方?

3、实验中的误差主要来源于哪里?

4、过程开始和终结位置是怎样选择的?

5、在实验中是不是要先进行测量重物的质量呢?

如何求出A点的瞬时速度vA

根据做匀加速运动的物体在某一段时间t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该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可求出A点的瞬时速度vA。

重物选取的原则是什么?

密度比较大,质量相对比较大,可以减小因为空气阻力带来的误差.

(学生讨论并研究)

实验中还有哪些应该注意的地方?

计时器要稳定在铁架台上,计时器平面与纸带限位孔调整在竖直方向,铁架台放在桌边,计时器距地面的距离大约是1m.

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计时器平面与纸带限位孔在竖直方向上的目的是减小摩擦以减小实验误差的产生,铁架台放在桌边有利于重物下落到地面上,计时器距地面的距离较大的目的是能够有充足的时间使重物下落,以便在纸带上能够打出较多的点,有利于进行计算.

实验中的误差主要来源于哪里?

重物和纸带下落过程中要克服阻力,主要是纸带和计时器之间的摩擦力,计时器平面不在竖直方向上;

纸带与计时器不平行:

交流电的频率不等于50Hz测量数据时的误差等等.

过程开始和终结位置是怎样选择的?

实验用的纸带一般小于1m,从起始点开始大约能打出20个左右的计数点,终结位置的点可以选择倒数第一个点或者倒数第二个点,从这一个点向前数4—6个点当开始的点.

这样选取的目的是什么?

这样选取的目的是可以减小这两个点瞬时速度和两点之间的距离(高度h)测量的误差.

在数据处理时,是不是必须从打的第一个点开始呢?

课文中有这样的句子“纸带上某两点的距离等于重物下落的高度,这样就能得到重物下落过程中势能的变化”.在第四节我们已经学习了重力势能的相对性,处理纸带时选择适当的点为参考点,势能的大小不必从起始点开始计算.

在实验中是不是要先进行测量重物的质量呢?

不需要测量重物的质量,因为这个物理量在式子两边可以约掉.

实验中重物经过某一点的速度是怎样得到的呢?

(投影展示学生的推导过程,这个结论非常重要,一定要让学生能够自己推导)

2、如何求出A点的瞬时速度vA?

图2是竖直纸带由下而上实际打点后的情况。

从O点开始依次取点1,2,3……图中s1,s2,s3,……分别为0~2点,1~3点,2~4点……各段间的距离。

根据公式

,t=2×

0.02s(纸带上任意两个相邻的点间所表示的时间都是0.02s),可求出各段的平均速度。

这些平均速度就等于是1,2,3,……各点相对应的瞬时速度v1,v2,v3,…….例如:

量出0~2点间距离s1,则在这段时间里的平均速度

,这就是点1处的瞬时速度v1。

依次类推可求出点2,3,……处的瞬时速度v2,v3,……。

3、如何确定重物下落的高度?

图2中h1,h2,h3,……分别为纸带从O点下落的高度。

根据以上数值可以计算出任意点的重力势能和动能,从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学生活动:

学生看书明确实验的各项任务及实验仪器。

复习《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的实验,掌握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的方法。

4、描绘图像

可以结合v-t图象了解瞬时速度和时间中点的平均速度相等的物理意义.

在处理纸带时,是不是要像我们以前做的那样,每隔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也就是说每0.1s为一个时间间隔呢?

如果时间间隔是0.1s,由于自由落体加速度较大,很容易出现纸带上点数不够用的情况,所以时间间隔不能太长.

教师逐步设置疑问,由浅到深,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迎难而上的品质。

实验步骤

1.把打点计时器安装在铁架台上,用导线将学生电源和打点计时器接好.

2.把纸带的一端用夹子固定在重锤上,另一端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用手竖直提起纸带,使重锤停靠在打点计时器附近.

3.接通电源,待计时器打点稳定后再松开纸带,让重锤自由下落,打点计时器应该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

4.重复上一步的过程,打三到五条纸带.

5.选择一条点迹清晰且第l、2点间距离接近2mm的纸带,在起始点标上0,以后各点依次为1、2、3……用刻度尺测量对应下落的高度h1\h2\h3,……记人表格中.

6.用公式vn=hn+1+hn-1/2t,计算出各点的瞬时速度v1\v2\v3……并记录在表格中.

7.计算各点的重力势能的减少量mgh。

和动能的增加量1/2mvn2,并进行比较.看是否相等,将数值填人表格内.

实验中注意的问题

1、重物选取的原则是

2、计时器要稳定在铁架台上,计时器平面与纸

带限位孔调整在竖直方向,铁架台放在桌边,计时器距地面的距离大约是1m.

3、过程开始和终结位置的选择

实验用的纸带一般小于1m,从起始点开始大约能打出20个左右的计数点,终结位置的点可以选择倒数第一个点或者倒数第二个点,从这一个点向前数4—6个点当开始的点.

下面我们准备进行实验,在进行实验之前还应该做几件事情!

首先是确定实验的步骤,大家分组讨论一下,然后得出一个比较合理的实验步骤.

(学生讨论实验的步骤,教师巡回指导,帮助能力较差的学生完成实验步骤)(参考实验步骤)

5.选择一条点迹清晰且第l、2点间距离接近2mm的纸带,在起始点标上0,以后各点依次为1、2、3……用刻度尺测量对应下落的高度h1、h2、h3,……记人表格中。

6.用公式vn=hn+1+hn-1/2t,计算出各点的瞬时速度v1、v2、v3……并记录在表格中.

在其中的几步中,提到了要把数据填人表格,那么我们应该设计一个什么样的表格来适应于实验呢?

(学生思考表格的设计方法,独立完成表格的设计)(参考表格)

教师活动:

在学生开始做实验之前,老师应强调如下几个问题:

1、该实验中选取被打点纸带应注意两点:

一是第一点O为计时起点,O点的速度应为零。

怎样判别呢?

2、是否需要测量重物的质量?

3、在架设打点计时器时应注意什么?

为什么?

4、实验时,接通电源和释放纸带的顺序怎样?

5、测量下落高度时,某同学认为都必须从起始点算起,不能弄错。

他的看法正确吗?

为了减小测量h值的相对误差,选取的各个计数点要离起始点适当远些好,还是近些好?

思考老师的问题,讨论、交流。

选出代表发表见解。

1、因为打点计时器每隔0.02s打点一次,在最初的0.02s内物体下落距离应为0.002m,所以应从几条纸带中选择第一、二两点间距离接近两年2mm的纸带进行测量;

二是在纸带上所选的点就是连续相邻的点,每相邻两点时间间隔t=0.02s.

2、因为不需要知道物体在某点动能和势能的具体数值,所以不必测量物体的质量m,而只需验证

就行了。

3、打点计时器要竖直架稳,使其两限位孔在同一竖直平面内,以尽量减少重物带着纸带下落时所受到的阻力作用。

4、必须先接通电源,让打点计时器正常工作后才能松开纸带让重物下落。

5、这个同学的看法是正确的。

为了减小测量h值的相对误差,选取的各个计数点要离起始点适当远些好。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深入讨论加深对功正负的理解

练习

练习:

某次“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用6V、50Hz的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一条无漏点的纸带,如图4所示,O点为重锤下落的起点,选取的计数点为A、B、C、D,各计数点到O点的长度已在图上标出,单位为毫米,重力加速度取9.8m/s2,若重锤质量为1kg。

①打点计时器打出B点时,重锤下落的速度vB=m/s,重锤的动能EkB=_________J。

②从开始下落算起,打点计时器打B点时,重锤的重力势能减小量为_________J。

③根据纸带提供的数据,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重锤从静止开始到打出B点的过程中,得到的结论是。

答案:

①1.175,0.69,0.69

②0.69,

③机械能守恒。

做题巩固所学知识。

小结

小结:

1、实验步骤及实验应该注意的问题。

2、瞬时速度的求法。

作业

作业:

处理纸带,验证机械能守恒。

让学生自己动手,锻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的能力。

视野拓展

焦耳

焦耳出身在一个酿酒商家庭,从小就跟着爸爸酿酒,没有进过学校,但小焦耳勤奋好学,一边劳动一边认字,后来有幸还认识了著名化学家道尔顿。

  焦耳虽然在酿酒厂里当技师,却把注意力放在工作之余从事的科学实验上。

他把父亲的一间房子要来改成了实验室,开始了对电学以至热学的研究。

  几年以后,经过连续多次实验,焦耳终于找到了电与热的规律--焦耳定律,并发表了论文。

焦耳的论文发表以后,并没有引起学术界的重视。

因为焦耳只是个酿酒技师,没有名牌大学的文凭;

更因为相当多的学者不相信电与热的关系竟是那么简单。

  科学就是真理,科学从来不需要取悦于权力,因为世界上只有真理最有力量。

焦耳继续着他的实验,坚持着他的观点。

  一年后,俄国科学家、彼德堡科学院院士楞次重复了焦耳的实验,测量的结果和焦耳的一致,无疑这对焦耳是一个有力的支持,后来人们把这个定律叫做焦耳-楞次定律。

尽管如此,英国皇家学会还是不承认。

  有一次,在牛津的一次科学会议上,当焦耳在宣读热和功的论文中再一次谈到他的实验和定律时,大会主持人居然横加干涉,要焦耳少讲一点自己的实验。

这种粗暴的态度激怒了一些正直的科学家。

其中一位叫汤姆的青年科学家,挺身而出,为焦耳辩护。

  经过时间和历史的考验,焦耳-楞次定律早已赢得了科学家们的认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