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团队阿甘《阿里三板斧》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515581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640.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团队阿甘《阿里三板斧》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建团队阿甘《阿里三板斧》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建团队阿甘《阿里三板斧》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建团队阿甘《阿里三板斧》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建团队阿甘《阿里三板斧》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团队阿甘《阿里三板斧》Word文档格式.docx

《建团队阿甘《阿里三板斧》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团队阿甘《阿里三板斧》Word文档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建团队阿甘《阿里三板斧》Word文档格式.docx

按照阿里巴巴的习惯,尤其是直销,我们都说要做一件事之前,说how之前,先说why,为什么考虑这个问题。

为什么要建团队,这里有没有同学跟大家分享一下主要要讨论的目的,时间关系,主动一点。

第二组同学:

一个人干的事情小,要干一个事业要十双筷子,要有力量。

第四组同学:

力量更集中的完成一个目标。

甘嘉伟:

这涉及到资源的集中和使用,第一个是社会化分工和社会化生产,因为有各种各样的分工,所以我们要完成一个任务,你肯定是要组建一个团队,这跟以前农民种地不一样,第二个我们讲管理是什么,管理的定义很多,我比较喜欢美国管理协会的定义,管理就是通过别人拿结果,这是对管理最好的概括。

既然要通过别人拿结果,那一定是需要借助别人的资源、别人的参与,涉及到团队组建的这个过程,因为现在分工和生产,因为有管理这个东西,所以说团队组建是必须的。

可能大家踏上管理岗位,时间也有长短,而且团队这个词用的也是蛮烂的,反正整天说团队,可能很多时候我们是生在此山中,其实并没有仔细的想过这里面的背景、原因,所以我觉得这两点,尤其是通过别人拿结果,我觉得我们做管理的人,首先第一步要了解这一点,这跟你个人拿结果,个人贡献,这个跟P有本质区别的,这也是P跟M最大的区别。

另外引用一句托尔斯泰的话,幸福的家庭都有相似的,不幸福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管理也是一样,好的管理基本上都是蛮相似的,气氛融洽、关系很好、大家能搞搞活动,比较高的绩效,也没有这种下面勾心斗角,有人生了病别人很关心,你看好的团队基本上都是有一些共同特征,但是你要说一些不好的团队,确实是不一样,有的是因为最近的任务,业务上碰到问题,有的可能是因为团队的管理者或者说某几个成员出了问题,各种各样。

我想说的是把这个拿出来,我们作为一个管理人员,我们要完成公司赋予我们的任务,我们必须要去打造、组建这样一个团队,这是必须的。

然后打造这个团队的话,你要把它做好,它是有很多基本的逻辑和一些架构,但是如果说你忽略其中的某几项,那可能你的团队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之所以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接下来要分享的管理加速器,就是指幸福的团队、好的团队至少在这些点上都是做得不错的,但并不意味着这些做好了就一定是好团队,但你这些出了问题,那你的团队一定出问题,是这样的一个逻辑。

简单讲完why,我们来看一下how,我的PPT特别简单,连封面带封尾一共5页,一个头,一个尾,中间是三页,当然中间会有链接,链出去很多页,但还是很简单。

然后是How,组建团队,还是先来讲管理之术,另外一个待会儿我会讲的,后面讲领导之道,更多是道理的道,或者这样讲,管理之术的话,应该说每一家公司,现代化的企业讲管理,他或多或少都会去研究、去琢磨这几个加速器,当然待会儿这六个加速器是有两点带有阿里巴巴特点的,或者说带有B2B特点的,一个是执行,一个是丑话当先,这在很多外面课程六个加速器、八个加速器里面没有的。

但是不管怎么说,管理的这些要素,基本上所有公司讲的比较多的,但是讲领导之道,或者讲如何从一个manager成为一个leader,很多公司是不讲的,包括是很多知名的世界五百强企业,可能讲的很少,但是这一点我觉得是比较有阿里特色的,也是跟阿里巴巴强调我们的价值观,强调我们的文化有关系。

但从我们所有的管理人员来讲,我觉得这里面不是说有先后顺序,说我先把管理的这些术学好了,然后我再领略管理之道或者说阿里之道,其实没有这种先后顺序之分的,管理之术和阿里之道或者领导之道,这两块都可以同步去前进,而且每个人特点不一样,有的人他的管理的这些术,他可能琢磨的并不是特别深,或者说他在这方面体现出来他的能力、经验并不是非常强,但是他在领导力上表现非常杰出,反而能弥补一些管理的不足,这在我们直销里,这样的情况还是比较多见的。

我以前在广东的时候,有一个区域经理,他是非常厉害的,但是有很大的毛病,这在支付宝不太接受的,他不太喜欢看数据、业务报表,所以我经常提醒他、批评他,你这个家伙其他都很好,就是不喜欢看细节,就是说开车子不看仪表盘,不看路,但是他另外一块领导力这块是非常擅长,大家可以想象出来,他站到台上去,讲价值观、讲愿景,讲的比我好多了,所以你给他一个区域经理一百来号人,根本就是小case,他说这个东西根本不需要盯拜访量什么,他说很简单,我管理这个区域,一般就是要打大仗的时候,我开一场会,然后把大家开哭了,然后就成功了,基本上这样。

他说什么时候冲业绩PK了,然后召集起来,从公司到家人的期望,个人的成长,我们对企业的责任,到对电子商务的使命,他讲完,下面的人痛哭流涕,我我要怎么样,这个月一定达到多少。

但是会有这种互补,你忽略这些东西,你一定会到某个阶段吃苦头,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都要去修炼自己,而且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不存在高低,虽然他很厉害,当然现在走上更高的管理岗位,包括有的时候开会,他也受到很多挑战,因为他更高的岗位要求对这个问题有更深入、更全面、更前瞻性的分析,如果他还是说没关系,开一场会,把大家搞哭了就行,但是已经不可能,一个大区几百千把号人,管理之术一定是需要的。

技术往往是人跟机器、人跟软件、人跟工具的交流,然后可能就会不知不觉的忽视跟人的一个交流,或者认为我们都是吃这碗饭的,都是搞技术的,都是很专业的,不需要跟你说废话,反正就是就事论事,这个行就行,不行就不行,这在技术这一块是比较多的。

我有两次也参加工程师部门的会议,直销的管理人员经常背了一个标签,因为销售队伍大家都知道,管理销售队伍一般是比较难管,管销售,这个人一定是很强悍的,动不动就是骂娘的,从原来的COO李琪开始,有这样的风格,比较简单粗暴一点。

我那次开过工程师的会之后,发现工程师比我们强悍多了,基本没有什么前面的前戏,那就是直接的,这个东西上司跟下级,这个东西怎么样,我觉得非常干净利落,跟我想象中的后台区别很大,我觉得这个很有意思,但是后来也在琢磨,我觉得这个可能跟出身有关,因为像我去管技术,我肯定管不了,我只能干干对于专业没有太高要求的,什么市场、销售,但是搞技术肯定不行。

我还有一句话,这个话很多人都听过,世界五百强75%以上的CEO都是销售出身的,这跟出身有关,因为技术出身的人他一贯喜欢跟系统、工具、软件、图表打交道,而且在这个行业,往往就是技高一筹,像下象棋一样,你技高一筹,那我就是服服帖帖,往往是忽略了人这个因素,忽略人这个因素,变成更多的是我跟人打交道就像跟机器下指令一样,但我觉得这可能会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

这里面我也想分享一下在直销这边我经常跟主管、区域经理强调比较多的,经常跟大家讲你跟员工讲什么之前,讲what、讲how之前讲why,要把这个讲清楚,原因是什么,因为大家知道,直销有一个特点,就是说你员工在正常工作的时候,恰恰是他脱离你的主管管理范畴的时候,到客户那里面去,员工在工作的时候,主管是看不见的,所以你去讲很多规定他这个、那个,没用,只有他自己偷偷的bying,他才会在你在与不在的时候做这些事情,我觉得想搞技术也是一样的。

技术部里面开间很大的,每人对着一个电脑屏幕,我经常问大家,这几百人对着屏幕,打开的是工作界面,脑袋里到底在想什么,我们在座都是管理人员,你们知道吗?

你只有跟员工沟通好,让他们bying,对于员工,他干的开不开心,他做的什么事情,很多事情影响他们的生杀大权,在这个组织里面,赋予你相对的优势,这个比方不一定恰当,巨人跟小孩交流的时候,是应该蹲下来去跟他交流,蹲下来倾听,这个时候是最有力量的,而不是把小孩一把撩起来。

我觉得作为管理人员而言,你在沟通的重要性之外,另外方方面面的压力,上级的期望等,蹲下来去跟员工沟通、交流,而不是居高临下的发号施令,而那个时候你恰恰最有力量的时候,而不是在这里发号施令。

第二个是辅导,这十六字辅导方针阿里系的人都知道,我说你听,我做你看,你说我听,你做我看。

另外指导的时候,你的出发点、你的心态跟辅导效果非常密切,是培养人,而不是完成一项工作,大家过一下,这两者之间有区别吗?

有区别,大家可以回想一下,在你成长的过程中,你的主管是不是这两种风格都碰到过,有,那我们能不能感觉到不同的主管,能感觉到,答案很清楚,到底我们更愿意跟着哪一个主管干,这个答案也很清楚。

辅导这个东西,真的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诀窍、方法,十六字口诀,从我的经验来讲,我觉得辅导的技术什么的,这是我们要琢磨的,但是辅导的出发点更重要,我到底真的去培养一个员工,去成长一个员工,还是说我只是为了完成一个事情,要教他这样做。

甚至有的时候更丑陋的是什么?

我是为了卖弄我的学术,我去辅导一下,这在review的时候最明显,review是给员工一个平台,让他来总结、归纳、分析,你是来提醒他,像导演一样提醒他,但是很多主管review是什么?

变成主管的舞台,员工一开头甚至还没开头,我先来开一个头,两个小时用掉了,到最后员工只剩下点头。

就像我们讲沟通,有各种各样的技巧逻辑,但我觉得出发点更重要,你要认识到管理就是通过别人拿结果,沟通是你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包括我们讲你蹲下来的时候更有力量,包括辅导也是,你想的是培养人,而不是炫耀自己,而不是为了完成工作。

我觉得你只要这个出发点建立起来,我相信你辅导的经验差一点,有一些技能生疏一点,我觉得员工都能理解,他会很愿意跟着你干,他会很愿意听你辅导,但是在这些方面没有端正好,哪怕你的辅导沟通技巧再好,早晚员工会看出来,他会说哎呦,又来了,又开始炫耀,或者说又来了,整天把我当骆驼祥子,对我笑咪咪,其实就是要我加班,员工都知道。

第三个是激励,这个东西我想不用仔细讲,即时、具体,表扬人,包括激励的重要性也不用讲了,好像是一个伟人,一个美国总统说过一句,他说没有什么东西能比一天工作中一句激励、一句即时的正面认可更激励人,所以即时具体。

我这里还是想讲在激励这一块,基本上所有管理者都知道激励重要性,但是能用好激励的其实并不多,一个就是我们讲的太空,或者如果对所有行为、所有人都在激励的话,都用一样的方式激励,那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没有激励。

明明张三跟李四表现不一样,你用一样的力度、一样的词语激励,那他们会觉得这个激励的作用差不多。

还有很多的管理人员,尤其是初阶管理人员,他往往吝啬他的激励,大家不要觉得自己很愿意表扬,其实很多时候有点吝啬。

我想每个管理者都有一个发展过程,一个是什么?

团队功劳都是他,那我的功劳在哪里?

我在想这个东西每个人在职业发展路径当中可能都会经历过。

以前我们的COO李琪讲的大白话最管用,他说如果你手下的人都很能干,你没干啥,你就拿到很好的结果,说明我现在给你的职责太小了,我付你这个工资,希望你全力以赴干,结果你才花一半的力气,因为你手下有一群很能干的人干完了,所以要给你更大的一顶帽子戴,更大的团队,更资深的人员让你带,说明你更有余力,而不是你每天说这个东西,我已经想到了,我每天悬梁刺股、挑灯夜战,所有东西自己都在全力以赴,你身体好,那还好,可以顶一段时间,如果身体不好,那现在就要想,赶紧把你换掉,否则累死了,这不是要找我算帐了吗,这是很简单的逻辑。

其实我跟你讲,很多你们的老板真是这样在看各个管理人员,但是很多人并没有认识到,他往往喜欢在其他部门、在老板那里说这个东西想出来,所有东西都是他做的,所有功劳都是他的,这样的话,至少在中供、ICBU这个体系里,他是很难得到提拔的,包括晋升的经理,大区总经理、副总经理,未必都是业绩最好的,但是很重要的我们看他团队里培养出来的人,就是我刚才讲的同学,具体数字我可能有点出入,他说现在中供有十四个还是二十七个区域经理是我带出来的,中供大概一共有73个区域经理。

作为一个领导者、作为一个管理者,这一点你要摆正位置,否则你拼命在那里讲的越多,你在老板心目中的位置可能越低,看来你已经十二分力气用出来了,那有挑战的任务肯定不会交给你。

最关键你的团队会非常没有成就感,很多时候我想出一个好的创新,在开会的时候,他殚精竭虑想出来的,你这个管理人员的威信,我相信以后就荡然无存,夸团队就是夸自己,你越是把舞台功劳给团队,你越能得到机会,而且你的团队越能表现的更优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想要什么,给你的团队,你想在老板面前表现什么,想给同事表现什么,你把机会给团队,成功的管理者、领导者绝对不是说拉了一堆车子的那头牛,一定是在后面善于鼓励、触动大家往前跑的人。

现代经济管理基于一些基本的逻辑和理论发展起来的,比如说市场的这只手,供应需求,所有宏观、微观经济也好,基本的这些原理,而这里面很重要一点,假设社会上每个人都是非常理性的一个经济人,他会核算自己的投入产出,你这样假设的时候,你所有的经济学上管理包括理论才能成立。

虽然阿里巴巴讲究使命、文化、价值观、贡献,但是我们千万不要过度迷信或者说把价值观作为借口,作为一个管理人员对自己降低要求或者偷懒的一个借口,你去设KPI、激励制度、奖金分配的时候,你会说这个东西我也不知道,阿里巴巴业务创新也多,我怎么知道这个东西未来会怎么样,我设了也搞不定的,那我还不如有一些口头表扬,有一些小红花,用这些手段来代替,如果你真的这样做的话,我觉得你偶尔来一两次可以的,但是长期的话,你肯定会出问题。

我们管理一个小团队、管理一家公司、管理一个国家,我觉得都一样的,我们这个游戏规则要设定的合理,这个就是所谓资源的分配,作为管理者,最大的职责就是把游戏规则设定清楚,而KPI和奖惩就是你的游戏规则,就像我们国家一样,国家要干什么,国家要设定规则,不是要国家自己袖子一捥。

有一次一个人跟证监会的官员吃饭,就在抨击,证监会的人说你们不知道我们有多难,我们这个东西要去每家上市公司都要很认真的审核,如果不好的上市公司上市了,到时候股民就要骂,教授说你活该,你干吗干这个活,没人叫你审,你审了干吗,市场自然有这个机制,你要做好的是信息披露,做好的是这个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就OK了,其他交给市场做,其实是一样的道理。

作为管理人员,团队不一定大,可能只有几个人,但是我觉得这跟管理一家公司、管理一个国家是一样的,在你这个业务范畴内,在你这个单位内,你的这个游戏规则是你来制定的,而这作为一个管理者最基本、最重要的一个任务,你要什么团队就给你什么,合理分配资源,奖优罚劣,你千万别像我们一些人那样,一说减排,到时候拉闸限电,把医院的电也拉了,合理的KPI和奖惩制度,这是管理人员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要求,这个东西没搞清楚,那你就是在逃避责任,到时候员工就会讲你整天虚头八脑跟我讲这个那个,然后到最后啥都没有,或者对你的评分不认可,很多时候问题就在这个源头造成的。

这个我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就像我们直销来讲,大家知道销售人员,我们直销都是要有人上门拜访的,每个人的CRM里都有一个库,这是归他保护的,然后我们一直碰到一个困难,因为这个客户是销售人员吃饭的饭碗,他不愿意在CRM里面填完整的客户信息,他填进去就被别人知道了,所以虽然我们再三强调,但是不行,所以08年的时候,我们推出一个政策,叫绿化政策,就是说你只要满足这个要求,有电话、有传真、有email,有联系人,满足之后,你完成一个,公司补贴多少钱,是这样的,就是为了尽快把CRM库完善起来,我们可以进行有针对性营销。

但是这个搞了差不多快半年,效果非常差,变成什么呢?

员工根据要求,然后就想着怎么又满足要求,又不能让别人知道,大家知道他整天在琢磨这个,然后主管和区域经理,包括协调什么,整天忙着检查,他有没有达到要求,他有几条满足要求,我分给他多少钱,一堆忙的,包括财务部乱死了,但是效果不好。

后来我们换了一种方式,叫占坑,什么叫占坑?

就是说你去把这个客户信息完善起来,完善之后,公司会通过EDM或者DM去培育,这个客户一旦是有意向了,他来提交申请的时候,这个申请就归完善信息的那个人,这就是所谓占坑,占了这个坑,这个客户以后就归你了,就这样,然后很简单,啥事没干,就开发了占坑的一个认领机制,几个月时间,现在已经超过一百万,原来公司花了很多钱,几千个销售,花了半年,没做好。

员工还是在想怎么拿到钱,怎么不让别人知道,还是没效果的,而这个东西啥钱没花,一百万好了,而且质量很高。

政策是有成本和期限的,而制度是没有成本的,前面的补贴就是政策,当然很遗憾,我们的国家现在也喜欢动不动补贴,一会儿补贴孤寡老人,一会儿补贴什么,整天干这个事儿,而不是把分配机制设计的更合理,当然制度是没有成本的,作为一个管理人员而言,怎么设计出这个制度,让你团队的人能往正确的方向自我驱动的去做,这是我们最重要的工作。

另外是授权,作为管理人员,要把相应的一些管理业务权利授给你们下属,其实我觉得授权的话,很多人可能都知道,平时在运用的过程当中,主要还是两个问题,一个是不愿意授权,跟很多人有关系。

这跟管理的理念有关系,如果我们讲管理,是通过别人拿结果,你们通过这个方式,让员工很好的自我驱动,去拿到结果,这是最好的管理、最成功的管理。

另外授权的话就是一脚踢,张三,这件事情交给你了,到时候一看没干好,张三,你辜负了我,很遗憾,你只有3.25分,这也是比较容易的,所以我觉得第一个大家还是想一下,没有授权就没有晋升,我觉得作为管理人员,这个没有授权没有晋升是有两层含义,第一个,你不会授权的话,意味着你团队的人是得不到晋升的,因为你不授权,到年底或者到什么时候,你怎么说服老板你能晋升他,你压根没有事例证明你的团队有这个能力。

还有,没有授权,都没有你自己的晋升,因为你不授权,所以你每天很忙,按照我们刚才的逻辑,你每天很忙,所以不能每天晋升,说明你的能力已经用到极限了。

当时李琪整天威胁我,那时候浙江大区整个就是二十个人,忙的要命,所有事我在做,李琪说阿干,你二十几个人忙成这样,他说以后浙江大区八十个人的时候,你怎么办,那我是不是要把你换掉了,就是这个逻辑,所以没有授权就没有晋升,另外你自己想晋升的话,也要授权,培养你的接班人,很简单的道理,另外授权的同事要授能、授责。

你要告诉张三,今天开始这是你的事了,不是我的事了,出了问题你要承担责任,当然最后的责任我会承担。

后面两条比较有阿里特色,尤其比较有B2B特色的两条,第一个,没有完美战略,只有完美执行,这个是我那天看了一篇文章,我还是蛮有体会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有一个趋势,CEO们越来越喜欢谈战略,而忽视执行。

尤其是高技术企业越来越多,资本市场的发展,因为CEO们都认为去谈一些战略,并购啊什么的,这些大的东西,容易为个人赢的荣誉,你看这个人是有愿景的,跑上来很有vision,反而执行是一点一滴的在日常工作当中扣细节,不容易被细节所看到。

但实际上那篇文章讲,很多公司最后完蛋,不是完蛋在战略上,就是完蛋在执行上,或者换句话来讲,很多公司的战略是差不多的,都是在一个差不多的时刻,看到差不多的方向,看到差不多的东西,只不过在执行上出了问题,到最后有的公司成为了很伟大的公司,而有的公司早早退出竞争。

没有完美的战略,只有完美的执行,这一点就是说在B2B,我们讲这十年里面,我们的感受,也是非常的明显,我这里举个例子,我们08年的时候,直销搞了一个狂风行动,其实说白了就是降价,从五万降到一万九千八,很多人都听说,这个狂风行动很成功,之所以要做狂风行动,主要还是两个,一个就是说作为互联网应用,客户数非常重要,我们这么多年,一直徘徊在一个客户数,满足不了,然后是金融危机。

这个狂风行动非常成功,再看另外一家公司,很多年前是我们的竞争对手,叫环球资源,刚开始的时候我们是仰视他们的,其实环球资源在我们狂风行动之前,他们比我们更早的看到了他们的问题,环球资源89年进入中国的,他们的客户数没有过万,那时候是七千多,但是单价比较高,但是其实是07年还是06年已经看到了问题,最早做杂志的,后来做互联网,他知道作为一个互联网上的信息match的应用,几千家收费客户明显太少,所以要扩大客户数,所以它的做法是什么?

成立了另外一个,原来卖20多万方案的叫老鹰团队,而另外成立了一个青鸟团队,很多都是应届毕业生,缺少经验,然后卖的产品大概是两三万,大概07年就开始做,但是大家知道,这个行动没成功。

09年的时候,我知道它的青鸟团队基本上被干掉了,总经理也走掉了,然后主管也都跑了,就并到了老鹰团队里,当时我也面试了很多环球资源的人,我了解下来很清楚,看到这家公司上面老板们都看到了,我们客户数太少,我们要做客户数,于是推出青鸟这个产品,花了很多成本又建立一支渠道,甚至办公都不在一个地方,就是怕青鸟一开始比较弱小,然后会侵蚀到老鹰的市场,因为一个公司有更便宜的产品,所以他们担心青鸟活不下去,在一个地方,他们是在两栋楼里面办公,我们了解下来,就是内部勾心斗角,青鸟说老鹰霸占客户资源不给我们,老鹰说二十万一个客户谈下来了,结果青鸟说两万,原因很简单,就是这么一件事情。

阻碍你前进的可能不是远处的高山,而是你鞋子里的一粒沙子,我这个感受是很深的,因为我看到两家公司,差不多是同样的一个方向,但是做到最后,结果差的太大了,他们花了大量钱,下了很大的决心,结果也就是一两年时间就没了,而且最关键的是我跟我们团队在分享,如果我是环球资源的老总,我最郁闷的还不是这个青鸟团队死掉了,我最郁闷的是我可能到最后还不知道它怎么死掉的,大家理解吗,我可能不知道是我的战略出了问题,是高单价、低客户数纵深服务的方向往追求客户数的角度,是战略除了问题,市场不认可这个方向,还是下面执行出了问题,我可能都不知道,甚至他可能会认为我们的方向出问题了,我们环球资源可能就适合搞二十多万的方案,然后就万把家客户数就可以了,这个是更可怕的。

但是我们都看的很清楚,青鸟团队被干掉之后,环球资源再也没有机会来跟阿里竞争,他跟我们完全是两个动物,我们是一家互联网的企业,用互联网技术、用互联网级别的客户群,用互联网级别的应用,而他是传统的企业,跟以前卖杂志差不多,只不过以前客户看杂志,现在变成看电脑屏幕而已,我也是打一个比方。

很多时候我们关注战略,甚至很多时候战略在第一天制定的时候,它未必是完美的,或者说是100%正确的,很多时候是要靠我们在执行中一点点完善的,不知道《执行力》那本书有多少人看过,可能很多人没看过,以前在直销的时候是必读书,《执行力》这本书讲如何完成任务的一本书,我觉得有时间大家可以看一看,我觉得还是蛮有意思的。

第二,我强调执行不等于做自己认可的事,这一点反正在中供体系只要一露头,就会毫不留情的被痛打,很多时候各级人员容易有一个误解,老板一说他执行力不好,就会说我执行力很好的,你看上次说的一个什么事情,你中午十二点说完,我下午一点就做了,一听确实是这样,他确实能举出很多例子说明他执行力很强,你一讲他就做了,而且做出结果来了,但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