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第4章《光现象》复习教案新版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151365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511.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4章《光现象》复习教案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4章《光现象》复习教案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4章《光现象》复习教案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4章《光现象》复习教案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4章《光现象》复习教案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4章《光现象》复习教案新版新人教版.docx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4章《光现象》复习教案新版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上册第4章《光现象》复习教案新版新人教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4章《光现象》复习教案新版新人教版.docx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4章《光现象》复习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四章《光现象》

【复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光源的含义及种类,知道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及光速,能说出常见的光沿直线传播现象。

2.理解光的反射定律,能利用反射定律解决实际问题,会做反射光路图,

能识别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3.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理解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会处理平面镜成像相关的作图。

4.知道光的折射定律,能判断常见的折射现象。

5.了解色散现象,知道色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是不同的,了解红外线、紫外线的特性及应用。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复习过程,通过形成知识网络学习梳理总结知识的方法,能将本章内容系统化。

2.通过讨论交流,总结归纳解题的方法、技巧,养成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交流学习心得,养成学习物理的良好习惯,增强学好物理的信心。

2.通过合作探究养成学生积极合作的学习态度和善于观察、总结的学习能力。

3.通过复习养成学生学以致用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复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

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光的反射定律和平面镜成像的规律。

3.光的折射规律。

难点:

1.光现象知识的实际应用。

2.运用光路图解决问题。

易错点:

1、入射角、反射角、折射角常判断为与镜面或界面的夹角。

2、平面镜成像中误认为像的大小规律是近大远小。

3、“倒影”与影子混淆。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激光灯自制光屏平面镜玻璃板方格纸光具盘

半圆玻璃块蜡烛打火机讲义

【前置准备】利用多媒体展示本章思维导图

【复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复习

课件展示精美图片:

这些美轮美奂的风景涉及到哪些物理知识?

引导学生思考、回答,自然地引出本节复习内容——第四章光现象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观察精美图片,回顾光现象这一章的几个重要知识,,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和热情。

二、专题复习总结方法

【专题一】光的直线传播

专题一知识点聚焦:

(小组抢答比比谁记得准、答得快)

1.光源:

自身能够  的物体叫光源,根据成因分为  光源和  光源。

例如:

太阳、萤火虫、水母属于天然光源;蜡烛、霓虹灯、白炽灯属于人造光源;月亮_________(是或不是)光源。

2.光的直线传播:

光在  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用来表示光的  和  ________的直线叫做光线。

影子的形成、日食、月食、小孔成像等都是_________________的事例。

3.光速:

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约为c=  m/s,光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有关,一般情况下,v真空>v气>v液>v固。

例如:

打雷和闪电是同时发生的,但我们总是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原因是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__________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光年是________单位,它表示光在一年通过的_________.

答案:

1.发光天然人造不是2.同种均匀径迹方向光沿直线传播3.3×108大于距离距离

设计意图: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通过游戏比赛的方式促进学生记忆,打牢知识基础为后续复习奠定基础。

设疑:

你能识别生活中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吗?

典例探究提炼方法:

例1 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

 

学生思考并研讨:

[解析]答案A 人在镜中的像是光的反射现象;倒映在江中的“桥”是由于水面的反射形成的;看见海面下的冰山是光的折射现象。

引导学生总结方法:

你能总结出辨别光现象种类的技巧吗?

结合学生的发言,教师利用课件投影:

【解法要诀】1、熟记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光的直线传播现象一般有影子的形成、小孔成像、日食月食的形成等;光的反射现象一般有水面中的倒影、平面镜中的像等;光的折射现象一般有水中的物体变形、透过玻璃或透镜观察到的变形物体、在空气中看见水中的物体等。

2、明确各种光现象的成因。

在同种均匀介质中传播时,若方向不改变就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若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就是光的反射现象。

光在不同介质中或在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时属于光的折射现象。

再试身手:

1、2009年7月,我国出现了500年一遇的日全食奇观。

产生日食的原因和下面示意图中能看到日全食的区域分别是(  )

A.光的反射;a区

B.光的折射;b区

C.光的直线传播;a区

D.光的直线传播;b区

[答案]C

2、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为实现我国的探月计划,向月球发射的激光到达月球并返回地面约需2.6s,则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_m。

[答案]3.9×108

学生练习后展示答案,如有错误小组内交流改正,教师巡查指导。

设计意图:

例题让学生在讨论中,从识别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拓展到各种光现象的识别方法,通过讨论,概括出解法要诀,后续练习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感,增强复习的信心。

【专题二】光的反射

专题二知识点聚焦:

(小组抢答比比谁记得准,答得快)

1、光的反射定律: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  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  侧;反射角  入射角。

在反射现象中,光路________.光的反射分为  反射和  反射。

例如黑板“反光”是  反射现象,从各个方向看见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表面发生了  反射。

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①物、像大小  ;②物、像到镜面的距离  ;③物、像的连线与镜面  ;④平面镜成  像。

例如:

某同学距离镜子5m,则他的像距镜子5m,当他向镜子靠近2m时,像同时靠近2m,并且像的大小不变。

3.凸面镜和凹面镜:

用球的外表面作为反射面叫做  面镜;用球的内表面作为反射面叫做  面镜。

例如汽车观后镜、街头拐弯处的反光镜都是  面镜;手电筒的反光装置、太阳灶都是  面镜。

参考答案:

1、平面两等于可逆镜面漫镜面漫2、相等相等垂直虚3、凸凹凸凹

理解提高:

(一)光的反射

出示光的反射实验器材,引导学生演示光的反射实验。

设计意图:

通过实验引导学生回忆反射定律,在学生积极参与中加深对重点问题的理解,形象直观地突破复习重点。

典例探究提炼方法:

例2、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小明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请在图中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2)小明想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

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他应如何操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

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将纸板B前后折,观察反射光线能否在B纸板上呈现,从而确定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及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用量角器量出入射角与反射角的大小,探究反射角是否等于入射角;如果让入射光线沿反射光线方向逆向射入,观察反射光线与原入射光线是否重合,探究光路是否可逆。

[答案]

(1)如图所示

(2)将纸板B向后(前)折,观察在纸板B上

是否有反射光线。

(3)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设疑:

在实验中,可折转的光屏的作用是什么?

【知识拓展】

在实验中,可折转的光屏的作用是:

①显示光的传播路径②探究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是否共面。

变式练习:

1、如图所示,一束光斜射到平面镜上,其中反射角是(  )

A.∠1B.∠2

C.∠3D.∠4

2、雨后初晴的夜晚,地上有积水,当我们迎着月光走时,地上发亮处是积水,这是因为(  )

A.地上暗处是光发生镜面发射

B.地上发亮处是光发生镜面发射

C.地上发亮处是光发生漫反射

D.地上发亮处和暗处都发生镜面反射

3、要把一束光线,用平面镜反射到井底,请画出平面镜的位置,

[答案]1、B2、B3、如图所示

 

学生练习后展示答案,如有错误小组内交流改正,教师巡查指导。

引导学生针对上述习题,总结归纳光的反射解题技巧。

交流展示:

【解法要诀】入射角或反射角不是光线与镜面的夹角而是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法线与镜面垂直,且法线还是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夹角的角平分线。

识别反射的类型:

反射面平整光滑;当光平行入射时,会被平行反射,在这个方向的反射光很强,只能从这一个方向看见物体。

反射面粗糙,凸凹不平;当光平行入射时,反射光射向四面八方,使我们能从各个方向看见物体。

过渡:

光的反射形成了很多现象,平面镜成像就是其中一种。

你是否还记得通过实验得出平面镜成像的过程?

(二)平面镜成像

出示平面镜成像实验器材,引导学生演示平面镜成像实验。

 

设疑:

在做平面镜成像实验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典例探究提炼方法:

例3 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

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直尺与玻璃板垂直:

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

(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_______(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________,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

(2)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重合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________;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______________,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________。

(3)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  )

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

(2)相同的操作

(4)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的位置放一块光屏,光屏上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选填“虚”或“实”)像。

[答案]

(1)较黑暗 B蜡烛

(2)相等 垂直 相等 (3)B (4)虚

设计意图:

通过实验引导学生回忆平面镜成像的重点知识,在学生积极参与中加深对重点问题的理解,形象直观地突破复习重点。

【知识拓展】

①玻璃板尽量薄一些,防止玻璃板的前后两表面各成一个蜡烛的像,不便于观察、比较,在测量像、物到平面镜的距离时要以玻璃板前表面的位置为准。

②实验时,玻璃板放置时要与水平面垂直。

③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并且要适当降低背景的明亮程度,便于寻找蜡烛的像点。

设疑:

你能理解平面镜成像的实质吗?

【精讲点拨】

启发:

人眼是怎样看到物体的?

生:

物体上的光线进入到我们的眼睛。

明确:

物体表面发出、反射或折射的光线进入到我们的眼睛,我们就看到了物体。

启发:

人眼又是怎样看到平面镜中的像呢?

【课件展示】

引导回忆:

镜前烛焰上的点S射向平面镜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进入眼里,由于眼睛的视觉习惯,人们总认为进入眼睛的光线是沿直线传播的,因此看起来这些光线好像是从它们在镜后延长线的交点S'射出来的,跟S'处真有一“光源”一样。

(强调明确)因此,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像是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形成的。

设计意图:

多措并举,有效突破难点。

及时巩固:

1.小新同学对着平面镜检查仪容,当他向平面镜走近时(  )

A.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

B.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大

C.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不变

D.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

[答案]D

2、如图甲所示,从发光点S发出的一条光线经镜面MN反射后恰好过A点,画出这条光线.

学生解析: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规律首先根据对称法作出S点关于镜面MN的对称点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