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等三角形经典题目测试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
《全等三角形经典题目测试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等三角形经典题目测试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S.A.S.)
(A.S.A.)
(A.A.S.)
7.(2009•芜湖)如图所示的4×
4正方形网格中,∠1+∠2+∠3+∠4+∠5+∠6+∠7=( )
(第7题)(第8题)
330°
315°
310°
320°
8.(2009•临沂)如图,OP平分∠AOB,PA⊥OA,PB⊥OB,垂足分别为A,B.下列结论中不一定成立的是( )
PA=PB
PO平分∠APB
OA=OB
AB垂直平分OP
9.(2009•江苏)如图,给出下列四组条件:
①AB=DE,BC=EF,AC=DF;
②AB=DE,∠B=∠E,BC=EF;
③∠B=∠E,BC=EF,∠C=∠F;
④AC=DF,∠A=∠D,∠B=∠E;
其中能使△ABC≌△DEF的条件共有( )
1组
2组
3组
4组
10.(2008•新疆)如图,△ABC中BC边上的高为h1,△DEF中DE边上的高为h2,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h1>h2
h1<h2
h1=h2
无法确定
11.如图,点P是∠BAC的平分线AD上一点,PE⊥AC于点E.已知PE=3,则点P到AB的距离是( )
(第11题)(第12题)(第13题)
12.如图,已知∠1=∠2,AC=AD,增加下列条件:
①AB=AE;
②BC=ED;
③∠C=∠D;
④∠B=∠E.其中能使△ABC≌△AED的条件有( )
4个
3个
2个
1个
13.如图,已知AC平分∠PAQ,点B,B′分别在边AP,AQ上.下列条件中不能推出AB=AB′的是( )
BB′⊥AC
BC=B′C
∠ACB=∠ACB′
∠ABC=∠AB′C
二.填空题(共7小题,共21分)
14.(2013•丽水)如图,在Rt△ABC中,∠A=Rt∠,∠ABC的平分线BD交AC于点D,AD=3,BC=10,则△BDC的面积是 _________ .
(第14题)(第15题)
15.(2012•通辽)如图,△ABC的三边AB、BC、CA长分别为40、50、60.其三条角平分线交于点O,则S△ABO:
S△BCO:
S△CAO= _________ .
16.(2012•临沂)在Rt△ABC中,∠ACB=90°
,BC=2cm,CD⊥AB,在AC上取一点E,使EC=BC,过点E作EF⊥AC交CD的延长线于点F,若EF=5cm,则AE= _________ cm.
(第16题)(第17题)(第18题)
17.(2011•资阳)如图,在△ABC中,AD⊥BC于D,BE⊥AC于E,AD与BE相交于点F,若BF=AC,则∠ABC= _________ 度.
18.(2011•郴州)如图,已知∠1=∠2=90°
,AD=AE,那么图中有 _________ 对全等三角形.
19.(2008•大兴安岭)如图,∠BAC=∠ABD,请你添加一个条件:
_________ ,使OC=OD(只添一个即可).
20.如图,已知方格纸中是4个相同的正方形,则∠1+∠2+∠3= _________ 度.
三.解答题(共6小题,共60分)
21.(2013•陕西)如图,∠AOB=90°
,OA=OB,直线l经过点O,分别过A、B两点作AC⊥l交l于点C,BD⊥l交l于点D.
求证:
AC=OD.
22.(2012•云南)如图,在△ABC中,∠C=90°
,点D是AB边上的一点,DM⊥AB,且DM=AC,过点M作ME∥BC交AB于点E.
△ABC≌△MED.
23.(2011•乌鲁木齐)如图,在△ABC中,∠ACB=90°
,AC=BC,BE⊥CE于点E.AD⊥CE于点D.
△BEC≌△CDA.
24.(2012•密云县二模)已知:
如图,∠C=∠CAF=90°
,点E在AC上,且AE=BC,EF⊥AB于点D.求证:
AB=FE.
25.如图,在
ABC中,AB=AC,点D是BC的中点,点E在AD上.
⑴求证:
BE=CE;
⑵若BE的延长线交AC于点F,且BF⊥AC,垂足为F,∠BAC=45°
,原题设其它条件不变.
AEF≌
BCF.
26.(10分)如图,△ABC中,AD是∠CAB的平分线,且AB=AC+CD,求证:
∠C=2∠B.
一.选择题(共13小题)
考点: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分析:
求出∠FBD=∠CAD,AD=BD,证△DBF≌△DAC,推出BF=AC,代入求出即可.
解答:
解:
∵F是高AD和BE的交点,
∴∠ADC=∠ADB=∠AEF=90°
,
∴∠CAD+∠AFE=90°
,∠DBF+∠BFD=90°
∵∠AFE=∠BFD,
∴∠CAD=∠FBD,
∵∠ADB=90°
,∠ABC=45°
∴∠BAD=45°
=∠ABD,
∴AD=BD,
在△DBF和△DAC中
∴△DBF≌△DAC,
∴BF=AC=8cm,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的应用,关键是推出△DBF≌△DAC.
先证明AD=BD,再证明∠FBD=∠DAC,从而利用ASA证明△BDF≌△CDA,利用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就可得到答案.
∵AD⊥BC,BE⊥AC,
∴∠ADB=∠AEB=∠ADC=90°
∴∠EAF+∠AFE=90°
,∠FBD+∠BFD=90°
∴∠EAF=∠FBD,
=∠ABC,
在△ADC和△BDF中
∴△ADC≌△BDF,
∴DF=CD=4,
故选:
此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关键是找出能使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角平分线的性质;
专题:
计算题.
作DM=DE交AC于M,作DN⊥AC,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到DN=DF,将三角形EDF的面积转化为三角形DNM的面积来求.
作DM=DE交AC于M,作DN⊥AC,
∵DE=DG,DM=DE,
∴DM=DG,
∵AD是△ABC的角平分线,DF⊥AB,
∴DF=DN,
∴△DEF≌△DNM(HL),
∵△ADG和△AED的面积分别为50和39,
∴S△MDG=S△ADG﹣S△ADM=50﹣39=11,
S△DNM=S△DEF=
S△MDG=
=
故选B.
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地作出辅助线,将所求的三角形的面积转化为另外的三角形的面积来求.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对每个选项分别分析、解答出即可;
A、BC=BD,∠BAC=∠BAD,又由图可知AB为公共边,不能证明△ABC和△ABD全等,故本项错误,符合题意;
B、∠C=∠D,∠BAC=∠BAD,又AB=AB,能证明△ABC和△ABD全等,故本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C、∠BAC=∠BAD,∠ABC=∠ABD,又AB=AB,能证明△ABC和△ABD全等,故本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D、BC=BD,AC=AD,又AB=AB,能证明△ABC和△ABD全等,故本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选用哪一种方法,取决于题目中的已知条件,若已知两边对应相等,则找它们的夹角或第三边;
若已知两角对应相等,则必须再找一组对边对应相等,且要是两角的夹边,若已知一边一角,则找另一组角,或找这个角的另一组对应邻边.
三角形的面积.
首先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可知DF=DE=2,然后由S△ABC=S△ABD+S△ACD及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得出结果.
∵AD是△ABC中∠BAC的平分线,DE⊥AB于点E,DF⊥AC交AC于点F,
∴DF=DE=2.
又∵S△ABC=S△ABD+S△ACD,AB=4,
∴7=
×
4×
2
AC×
2,
∴AC=3.
本题主要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
利用三角形的面积求线段的大小是一种很好的方法,要注意掌握应用.
作图题.
我们可以通过其作图的步骤来进行分析,作图时满足了三条边对应相等,于是我们可以判定是运用SSS,答案可得.
作图的步骤:
①以O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OA、OB于点C、D;
②任意作一点O′,作射线O′A′,以O′为圆心,OC长为半径画弧,交O′A′于点C′;
③以C′为圆心,CD长为半径画弧,交前弧于点D′;
④过点D′作射线O′B′.
所以∠A′O′B′就是与∠AOB相等的角;
作图完毕.
在△OCD与△O′C′D′,
∴△OCD≌△O′C′D′(SSS),
∴∠A′O′B′=∠AOB,
显然运用的判定方法是SSS.
此题是一道综合题,不但考查了学生对作图方法的掌握,也是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的方法的考查.
网格型.
利用正方形的性质,分别求出多组三角形全等,如∠1和∠7的余角所在的三角形全等,得到∠1+∠7=90°
等,可得所求结论.
由图中可知:
①∠4=
90°
=45°
,②∠1和∠7的余角所在的三角形全等
∴∠1+∠7=90°
同理∠2+∠6=90°
,∠3+∠5=90°
∠4=45°
∴∠1+∠2+∠3+∠4+∠5+∠6+∠7=3×
+45°
=315°
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做题时主要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得到几对角的和的关系,认真观察图形,找到其中的特点是比较关键的.
8.(2009•临沂)如图,OP平分∠AOB,PA⊥OA,PB⊥OB,垂足分别为A,B.下列结论中不一定成立的是( )
角平分线的性质.
本题要从已知条件OP平分∠AOB入手,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对各选项逐个验证,选项D是错误的,虽然垂直,但不一定平分OP.
∵OP平分∠AOB,PA⊥OA,PB⊥OB
∴PA=PB
∴△OPA≌△OPB
∴∠APO=∠BPO,OA=OB
∴A、B、C项正确
设PO与AB相交于E
∵OA=OB,∠AOP=∠BOP,OE=OE
∴△AOE≌△BOE
∴∠AEO=∠BEO=90°
∴OP垂直AB
而不能得到AB平分OP
故D不成立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平分线的性质,由已知能够注意到△OPA≌△OPB,进而求得△AOE≌△BOE是解决的关键.
要判断能不能使△ABC≌△DEF一定要熟练运用判定方法判断,做题时注意两边与其中一边的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要根据已知条件的位置来选择判定方法.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可知:
①AB=DE,BC=EF,AC=DF,用的判定方法是“边边边”;
②AB=DE,∠B=∠E,BC=EF,用的判定方法是“边角边”;
③∠B=∠E,BC=EF,∠C=∠F用的判定方法是“角边角”;
④AC=DF,∠A=∠D,∠B=∠E,用的判定方法是“角角边”;
因此能使△ABC≌△DEF的条件共有4组.
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
SSS、SAS、AAS、ASA,HL.
注意:
AAA、SSA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必须有边的参与,若有两边一角对应相等时,角必须是两边的夹角.
本题可通过构建全等三角形进行求解.过点A作AM⊥BC交BC于点M,过点F作FN⊥DE交DE的延长线于点N,则有AM=h1,FN=h2;
因此只要证明△AMC≌△FNE,即可得出h1=h2.
过点A作AM⊥BC交BC于点M,过点F作FN⊥DE交DE的延长线于点N,则有AM=h1,FN=h2;
在△AMC和△FNE中,
∵AM⊥BC,FN⊥DE,
∴∠AMC=∠FNE;
∵∠FED=115°
∴∠FEN=65°
=∠ACB;
∵又AC=FE,
∴△AMC≌△FNE;
∴AM=FN,
∴h1=h2.
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几性质;
做题中通过作辅助线构造了全等三角形是解决本题的关键,也是一种很重要的方法,要注意学习、掌握.
11.(2007•义乌市)如图,点P是∠BAC的平分线AD上一点,PE⊥AC于点E.已知PE=3,则点P到AB的距离是( )
已知条件给出了角平分线还有PE⊥AC于点E等条件,利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即可求解.
利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可知点P到AB的距离是也是3.
本题主要考查了角平分线上的一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性质.做题时从已知开始思考,想到角平分线的性质可以顺利地解答本题.
12.(2006•十堰)如图,已知∠1=∠2,AC=AD,增加下列条件:
∠1=∠2,∠BAC=∠EAD,AC=AD,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可加一角或夹已知角的另一边.
∠1=∠2,AC=AD,
加①AB=AE,就可以用SAS判定△ABC≌△AED;
加③∠C=∠D,就可以用ASA判定△ABC≌△AED;
加④∠B=∠E,就可以用AAS判定△ABC≌△AED;
加②BC=ED只是具备SSA,不能判定三角形全等.
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
SSS、SAS、SSA、HL.做题时要根据已知条件在图形上的位置,结合判定方法,进行添加.
13.(2005•乌兰察布)如图,已知AC平分∠PAQ,点B,B′分别在边AP,AQ上.下列条件中不能推出AB=AB′的是( )
根据已知条件结合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验证各选项提交的条件是否能证△ABC≌△AB′C即可.
如图:
∵AC平分∠PAQ,点B,B′分别在边AP,AQ上,
A:
若BB′⊥AC,
在△ABC与△AB′C中,∠BAC=∠B′AC,AC=AC,∠ACB=∠ACB′,
∴△ABC≌△AB′C,
AB=AB′;
B:
若BC=B′C,不能证明△ABC≌△AB′C,即不能证明AB=AB′;
C:
若∠ACB=∠ACB′,则在△ABC与△AB'
C中,∠BAC=∠B′AC,AC=AC,△ABC≌△AB′C,AB=AB′;
D:
若∠ABC=∠AB′C,则∠ACB=∠ACB′∠BAC=∠B′AC,AC=AC,△ABC≌△AB′C,AB=AB′.
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角平分线的性质及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做题时要结合已知条件在图形上的位置对选项逐个验证.
二.填空题(共7小题)
14.(2013•丽水)如图,在Rt△ABC中,∠A=Rt∠,∠ABC的平分线BD交AC于点D,AD=3,BC=10,则△BDC的面积是 15 .
过D作DE⊥BC于E,根据角平分线性质求出DE=3,根据三角形的面积求出即可.
过D作DE⊥BC于E,
∵∠A=90°
∴DA⊥AB,
∵BD平分∠ABC,
∴AD=DE=3,
∴△BDC的面积是
DE×
BC=
10×
3=15,
故答案为:
15.
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性质和三角形的面积的应用,注意:
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S△CAO= 4:
5:
6 .
首先过点O作OD⊥AB于点D,作OE⊥AC于点E,作OF⊥BC于点F,由OA,OB,OC是△ABC的三条角平分线,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OD=OE=OF,又由△ABC的三边AB、BC、CA长分别为40、50、60,即可求得S△ABO:
S△CAO的值.
过点O作OD⊥AB于点D,作OE⊥AC于点E,作OF⊥BC于点F,
∵OA,OB,OC是△ABC的三条角平分线,
∴OD=OE=OF,
∵△ABC的三边AB、BC、CA长分别为40、50、60,
∴S△ABO:
S△CAO=(
AB•OD):
(
BC•OF):
AC•OE)=AB:
BC:
AC=40:
50:
60=4:
6.
4:
此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此题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