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及练习合集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509634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13 大小:182.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及练习合集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3页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及练习合集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3页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及练习合集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3页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及练习合集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3页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及练习合集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及练习合集文档格式.docx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及练习合集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及练习合集文档格式.docx(1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及练习合集文档格式.docx

n困难,难能可贵横苦难,难兄难弟侵qīn

似sì

水似银似乎重chó

ng重飞渡

shì

似的zhò

ng重兵

扎zhā扎营盘乘ché

ng乘机,乘人之危

zā包扎shè

ng千乘之国

行()yà

n()yè

()

落:

()luò

()là

o()

二、整体感知课文:

(一)速读课文,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内容。

(老山界是长征中走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

(二)红军翻越老山界遇到了哪些难事?

走路难(山路险峻,悬崖峭壁)

难睡觉难(路窄不平,寒气逼人)

事吃饭难(粮食奇缺,肚子饥饿)

处境难(敌人追击,设备笨重)

(三)本文以什么为顺序安排内容的?

(提示:

在文章里找出表明时间、地点的词语)

(四)了解事情经过填表说明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

段落

时间变化

地点转移

记叙内容

文章主旨

2-11节

当天下午至天黑

山沟—山脚

同瑶民的攀谈

表现红军不怕困

难、艰苦奋斗的

坚强意志和革命

乐观主义精神。

12-23节

天黑后至黎明前

山脚—山腰

爬山的艰苦以及在

雷公岩前露宿

24-31节

次日黎明至下午两点多

雷公岩—山顶

攀越雷公岩

32-33节

登上山顶以后

山顶—山下

下山的情景

(五)理清文章层次结构

文章按时间顺序,分为三个部分来记叙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

第一部分(1自然段):

概括介绍老山界,点明它的地理位置和山高,摆出困难。

第二部分(2自然段到33段):

翻越老山界的经过。

第一层:

(2—11)山脚访瑶家。

1.在“之”字拐的路上;

2.山腰露宿;

第二层:

(12—33)红军翻越老山界3.攀登雷公岩

4.继续登山,到达山顶;

5.山顶所思。

第三部分(34):

写作者的感受。

三、问题讨论:

(一)课文写红军翻越老山界,却用了不少笔墨写与瑶民大嫂的攀谈,作用是什么?

答:

显示了红军是为人民谋福利的军队。

说明红军不但是战斗队,也是宣传队和播种机。

从一个侧面丰富了课文的中心意思.

(二)文章中两处集中的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1、局部揣摩景物描写:

(1)分析第13段描写:

①“奇观”是指什么?

②你认为哪些字词用得好,请加以揣摩:

“奇观”本来是指自然界奇特罕见的景观或景象。

“之”字形说明山路曲折,迂回;

火把与星光连接,写山势之高;

表现了老山界的险峻,“许多”一词,既说明山路的曲折和陡峭,又说明有成千上万的红军战士在攀登。

人、夜色、高山交织在一起,组成了瑰丽、壮观的景象。

“奇观”一词表现出这一景象的奇特罕见,表现红军队伍的宏伟气势并颂扬了红军坚强的革命意志和乐观主义的精神。

(2)分析第23节景物描写:

①这部分哪些词语极富表现力?

请找出来并加以分析。

②这部分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分别起什么作用?

③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感受?

“缀”字传神而又具立体感,好像人工装点在上面似的,突出夜之深、景之美,表现了作者的乐观主义精神和感受自然景色的丰富情感。

用巨人矗立比喻眼前的山峰;

用一口井比喻山谷,既突出了山势的险峻和连绵,又暗示了红军的艰难处境。

“矗立”,形象的说明困难像拦路虎阻挡在面前,但是直立、高耸的老山界阻挡不了红军北上抗日的决心,也改变不了他们的长征必胜的信念。

“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

”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感受?

“像春蚕在咀嚼桑叶”时连续不断的细微声音,比喻战士们轻细的话语声,说明战士们被冻醒次数之多;

“野马奔驰”写半夜山风之大,又喻寒风刺骨;

“山泉呜咽”用拟人化手法喻山泉时断时续又暗指山势崎岖;

“波涛澎湃”形容林木被风刮动的声音。

人声和大自然的声音交织在一起,烘托出夜色之深,夜景之美,透露出勃勃生机,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非常形象地写出山景之美,表现红军战士的乐观情怀。

(3)分析第32节景物描写的作用:

最后一次描写的景物是下山途中所见,景物的特点是什么?

表达作者怎样的心情?

景色明朗清新,表达了克服困难后的愉快,表现战士们欢畅、轻松的心情,集中展现了一种前景光明的意境。

四、问题探究:

(一)课文采取顺叙的好处是什么?

好处:

1、使文章脉络清楚.

2、使文中的叙事和描写都合情合理

3、按时间顺序先设置悬念后作解释,产生扣人心弦的效果.

(二)文章记叙红军翻越老山界时遇到的困难,对于中心的表达有何作用?

(三)次日黎明攀越雷公岩时,作者记述了红军战士相互鼓励、相互帮助的场景。

为什么要特别强调“医务人员中的女同志们英勇得很”?

(四)作者在文中细致的描写了翻越老山界的艰难,可是在最后一段,作者又说“老山界的困难,比起这些地方来,还是小得很”。

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突出长征路途的艰难,也更能突出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只要有这种豪迈的精神,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五、品味语言:

(一)第24节“抢一碗饭就吃”句中,“抢”字用得合适吗?

为什么?

(二)第29节“但是必须鼓着勇气前进”句中的“鼓”改为“凭”可以吗?

(三)第30节“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大概是在叹息自己的命运:

为什么不到抗日的战线上去显显身手呢?

”一句怎么理解?

六、总结全文:

1、主旨---本文具体的记叙了长征途中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表现了中国工农红军克服困难、英勇顽强的斗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写作特点---①采取顺叙的方法,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层次.

②以生动的描写具体而生动地表达中心

七、作业布置:

1、以“秋日的早晨”为题,写一段景物描写。

2、背诵并默写第23节。

 

四草

王愿坚

教学目标:

1、体会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的表达作用。

2、理解课文塑造了以周副主席为代表的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大形象。

学习运用多种描写手法刻画人物

[重点难点]

理解文中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

理清课文的线索。

一、导入新课:

当你看到这一题目时,你会设计什么样的故事?

翻开历史的画卷,是无数的革命先烈和战士用生命换来了今天我们甜蜜而安逸的生活

环境,今天我们所学的《草》所展示的不再是你以前读到的富有顽强生命力的草,也

不是你看到的滚着晶莹露珠的草,而是争夺红军战士生命、展现革命家高尚人格的草。

作者简介:

王愿坚,山东省诸城县相州镇人。

当代作家。

创作《党费》《粮食的故事》《七根火柴》《普通劳动者》等十多篇短篇小说。

本文是作者从1976年底到1977年7月连续写的十篇以长征为题材的短篇小说中的第四篇。

相关知识:

课文中的“草地”特指松潘草地,即松潘高原。

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北部。

为阿尼玛卿山、岷山和巴颜喀拉山之间的高原。

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

多草甸、沼泽。

为四川省主要牧业基地。

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过这里。

二、检查字词

正音:

蔫(niān)巴酸涩(sè

抽噎(yē)背(bè

i)阴

绽(zhà

n)开火燎(liá

o)

愠(yù

n)怒霎时(shà

焦灼(zhuÓ

)飒飒(sà

踉(lià

ng)踉跄(qià

ng)跄

三、课文探究

(一)朗读课文,理清思路:

有表情朗读课文,注意读出课文中人物对话的语气。

阅读课文,理清思路。

(学生讨论、交流)

(1)理清本文记叙的线索;

(2)根据时间顺序划分课文的层次。

明确线索:

全文以“草”为线索安排故事情节:

红军战士误食毒草而中毒——

周副主席辨毒草、尝毒草——

周副主席议吃草、红军战士悟真理。

这样写,结构紧凑,脉络分明,有力地刻画了人物形象,表现了小说的中心意思。

(二)主要人物及刻画方法:

1.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是谁?

你对他们的评价如何?

2.作者是如何刻画这些人物的形象的?

略举一些例子说明。

(三)继续探讨人物:

1、思考:

杨光发现担架上躺的是周副主席后,心理活动怎样?

把描写杨光心理活动的词圈出来。

2、周副主席尝毒草时的动作和神态如何?

把描写周副主席动作、神态的词圈出来。

细细品味作者用词的精妙。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明确:

1、“立时惊住”、“惶惑”;

“不安”;

“大吃一惊”,“觉得心头像刀在绞”,这些描写心理活动的词语,形象而细腻地描绘了二班长杨光邂逅病重中的周副主席那复杂的感情变化过程,最后聚焦到对周副主席病体的关切和忧虑,充分表现了红军战士对周副主席的爱戴和敬重之情。

2、亲自尝有毒野菜是全文的高潮。

“举起”“看了看”“放进”“咬下了一点”“干裂的嘴唇闭住了,浓密的胡须不停地抖动着,一双浓眉渐渐皱紧了”“吐掉了残渣”“还给杨光”,这些词语和句子,充分表现了作为红军革命领袖的周副主席虽身患重病仍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对红军战士生命和健康高度关注,对革命大业极端负责、无比忠诚的高尚品质和非凡气度。

(四)理解句意

课文中有些话看起来平淡无奇,仔细想想又觉得余味无穷。

阅读下面的句子,你有怎样的感受?

1、(他的)语气里透着深深的感情:

“等你们长大了,就会想起这些草,懂得这些草;

就会看到:

我们正是因为吃草吃得强大了,吃得胜利了!

2、就在这一霎,他看到了伟大战士的那颗伟大的心。

(五)自我发现:

你觉得课文中还有哪些句子有较深层的含义,请说出你的理解。

(六)思考:

1.课文以“草”做题目,有什么含义?

2.正文前面有一段引语,其中的“最甜”有什么含义?

正文前面有一段引语,其中的“最甜”的含义

“最甜”一语双关,既指“糖”“甜”,更指今天的人们继承了当年红军长征的革命传统,用这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去创造更美的生活。

四、拓展训练:

从课文提供的材料想开去,以“说吃草“为话题,谈一点或几点自己的看法,与同学交流。

五、总结:

这篇小说描述了长征过草地的时候,重病在身的周副主席得知红军战士因误食有毒的野菜而中毒的险情,他置个人安危于不顾,不仅仔细辨识毒草,而且亲口咀嚼毒草,果断作出英明决策,引导红军战士正确对待困难,从而成功地塑造了以周副主席为代表的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大形象。

六、仿写训练:

找出周副主席尝毒草时的动作与神态描写,模仿这一段,写一段类似的描写。

五《长征》节选

王朝柱

一.文体、作品简介

影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视觉造型艺术,它熔文学、表演、摄影、音乐、美术于一炉,以推、拉、摇、跟、移、空格等各种镜头为基本结构单位,通过镜头的组接创作出运动的、有连续性的、不受时空限制的画面,从而在最大限度上满足人们视觉感知的需要。

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中央电视台将电视文学剧本《长征》搬上荧幕。

本文根据时空画面的转换与由人物对话推进的作品情节的发展截取了4个场景,再现了红军长征中可歌可泣的历史史实。

二、感知课文读英雄:

快速默读课文,按照四个场景,分别用一句话概括情节。

【参考】

(一)困难重重,彭总欲杀马救急

(二)大局出发,周团长毅然赴死

(三)爱兵如子,彭总忍痛杀爱马(四)苦中作乐,红军得粮解危困

三.品味场景知英雄:

课文节选的4个场景有许多感人至深的情节,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个?

表述形式:

我印象最深的情节是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

(一)彭“惨然一笑”,“惨然”是因为其为死去的红军战士而心痛,为红军处境困难而担忧,“笑”是一种苦笑,强颜欢笑,故作轻松,怕别人担心他。

“久久不语”说明彭经过长时间激烈的思想斗争,终于作出了杀心爱的战马以挽救同志们性命的决定。

场景一中彭、刘、警卫员三人的对话,突出了断粮给红军指战员带来的死亡威胁,也暗示了红军将士官兵一致、同甘共苦的新型人际关系。

(二)周团长和战士互让炒面的举动表现了红军官兵(上下一致、同甘共苦和)在生死抉择关头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的优秀品质和崇高的人格力量。

周团长毅然赴死的举动不是消极怯懦的回避艰难,而是为他人着想,从大局出发,以结束生命的方式减轻战友的行军负担,把生的希望让给年轻战士,为革命留下有生力量,这是一种崇高的献身精神,其行为充满了悲壮的人格魅力。

“周团长回身看了看再也爬不起来的战士,又转过身全力向水塘爬去”表达了他对战士的关心、对部队的留恋和决定牺牲自己的崇高品质。

(三)战马伸动前腿刨地的细节描写,烘托了烈士殉难、存者衔哀的悲壮气氛,也为下文彭杀马作了情感上的铺垫。

彭忍痛杀战马时是极度痛苦与矛盾的,这表现了其丰富的人性内容(与伴随自己身经百战的“无言战友”的深厚情谊)、高尚的革命情操(为革命大局做出牺牲)和爱兵如子的平等意识。

(四)军指战员苦中作乐的情节充分表现了红军官兵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和文武双全的高度素养。

四、表演剧本现英雄(学生要事先揣摩剧本,在大脑中对情节进行形象化的构思。

综合考虑演员的选择、舞台的布置、背景音乐的选用等方面的问题)

五、总结归纳

1.主题:

本文充分渲染了长征过草地途中的险恶环境和悲壮场面,表现了红军指战员坚定的革命意志和积极向上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同时也细腻地展现了红军领袖特有的以革命人道主义为核心的丰富的内心世界。

2.本文作为电视文学剧本(节选),充分体现了重视视觉效果的特点:

(1)精心选择和切换场景。

作品中场景为内容服务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为剧情的展开提供相应的空间舞台,例如,在无边无际的草地这个大背景下,选择了水塘这个小背景切换一个个场景:

(周团长)看着水塘、爬向水塘、爬进水塘、塘中遗帽、对塘致哀……生动地推进了剧情的展开和表现。

再如,场景四是由沉郁到欢乐、由悲壮到喜庆的情感转折过程。

二是以自然环境来表示某种寓意。

如,场景三最后一段的景物描写,进一步烘托了艰难惨烈的恶劣环境,也象征性地讴歌了在悲壮的环境中升腾起的革命情操,预示着光明就在前头。

又如,场景四§

24的景物描写,既展现了草地之夜迎来灿烂朝阳这美丽的自然景观,又预示了红军即将摆脱困境,走向光明。

(2)个性化的语言和动作。

如刘少奇的表现,充分展现了其急人之难、官兵一致、虚怀若谷的人格魅力和领袖风范。

又如彭枪杀战马的战将风度和挥泪诀别爱马的人性表现,毛令人荡气回肠的睿智妙语和风神挥洒的伟人风采,都给观众强烈的感染和深刻的教益。

譬如,毛泽东从《马赛曲》中悟出的真理道出了革命理想、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红军长征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正是凭着这种精神财富,红军指战员“不仅感到了力量,忘记了饥饿,而且还看到了中国革命最美好的希望。

”也启发我们:

崇高的理想、精神的力量往往是一个人战胜困难的动力源泉,因此,我们不管面临多大的困难,精神上应该永远不倒。

[书后练习一.2]

(3)特写镜头的恰当运用。

如文章一开头便渲染了过草地的艰难,特写镜头更是突现了过草地的艰险和场景的惨烈,为后文人物活动交代了大背景,可红军战士前仆后继,表明他们北上抗日的大无畏的坚定信念。

六、书后练习二——“猝然”中的理解。

1、彭爱兵如子,把自己的炒面分给伤病员,忍饥为革命操劳过度,突然晕倒,当在情理之中。

2、员有高度的责任心,眼见首长饿晕而身无半点炒面,认为自己没有尽责,因此突然哭起来,也并不出乎意料。

3、前曾欲杀战马(伏笔),现在眼见更多的指战员因饿极而牺牲,为挽救战士的生命,为走出草地,彭在凝望“无声战友”良久后忍痛枪杀战马,也情理之中。

4、马蹄声惊醒的毛泽东眼见十多匹战马疾驰而来,预感到饥饿难耐的红军指战员有救了,因而兴奋激动地突然站起身来,是十分自然的。

也可理解为毛泽东当时高度的警惕感和急于弄清情况的心情。

七、拓展话英雄:

1.什么样的人是英雄?

结合课外积累说说你心目中的英雄,说一句总结的话:

英雄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2.有人说现今的时代是一个没有英雄的时代,人们崇拜的大都是传媒偶像。

你赞同这句话吗?

说说你的理解。

诵读欣赏《诗人领袖》

任先青

教学目标

一、理解毛泽东具有典型诗人气质的领袖形象

二、理解本诗角度的新颖、欣赏比喻的精当

教学难点

把握毛泽东具有诗人气质的领袖身份理解全诗

一、作者简介:

任先青:

1943年10月10日出生,山东莱州人。

现为山东作协会员、德州市作协副主席、德城区文联副主席。

1988年被命名为德州市首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陆续于《诗刊》、《星星》、《黄河诗报》、《诗神》、《绿风》、《时代文学》、《山东文学》、《北京文学》、《人民日报》等全国报刊发表诗歌八百余首,出版诗集《无涯之心》、《心形的叶子》二部。

个人传略入编《中国专家大辞典》等十余种大型辞书.

二、结合以往学习诗歌的体会,想想欣赏诗歌一般有哪几个步骤?

首先,理解诗的内容和所表达的情感

其次,分析特色,选择诗的构思、表现方法、语言中的一个或几个方面进行赏析

三、理解诗的内容。

(一)、检查预习。

1、给加点字注音:

平仄磅礴酝酿

2、解释词语:

平仄:

磅礴:

潇洒

飞扬:

酝酿:

神思:

(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

要求:

1、结合语境理解下列诗句的意思:

平平仄仄的枪声:

战地黄花如血残阳成了最美的意象:

一首气势磅礴的诗:

嘹亮的东方:

2、按要求填空:

●第一节:

从诗的()方面设喻;

●第二节:

从诗的()方面设喻;

●第三节:

重点刻画诗人的形象与风格;

●第四节:

以代表诗作设喻;

●第五节:

从诗的()角度设喻

3、全诗表达了作者对毛泽东的()之情。

四、再读本诗,理解构思的新颖和毛泽东的形象。

讨论:

1、现代著名诗人柳亚子曾用“才华优美多娇,看千古词人共折腰。

算黄州太守,犹输气概;

稼轩居士,只解牢骚。

”来高度评价毛泽东及他的词。

你能否背一首毛泽东的与本诗内容有关的词?

本诗是如何表现他作为诗人的一面的?

(1)化用了毛泽东的不少诗句,丰富了诗作的内涵

(2)把他领导大家创业开国比作诗人酝酿诗作,从诗歌创作的主要方面设喻。

2、作为革命领袖的毛泽东,你能说出他的哪些重要的革命事迹?

本诗又是怎么表现他领袖风采的?

秋收起义、以农村保围城市、用枪杆子夺取政权等

长征、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3、你能否用一句话概括本诗中毛泽东的双重身份之间的关系?

4、这首诗的角度新在何处?

五、你最欣赏这首诗中的哪一个比喻句?

为什么?

六、小结写作特色:

角度新颖

比喻精当

七、有感情的朗诵,品味这首诗

八、知识迁移

仿造冰心诗的形式和内容,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一首。

原诗:

仿诗:

墙角的花,————

你孤芳自赏时,————

天地便小了。

—————

九、背诵这首诗和此诗中涉及的毛泽东的词。

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学习目标:

学会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教学重点:

完整地记叙一件事

教学难点:

叙事清楚

学时安排:

三教时

1组织学生自学“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2写作指导范文引路(见课件),再口头讲述一个“我的故事”(先小组讲述,后全班交流,讨论得失)。

3以“里的新鲜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4学生写作。

5出示评改标准和要求(见课件),组织学生互改。

6学生推荐作文,师生互动评改作文。

7教师听取各组意见,指导学生评分。

8课后学习:

进一步自改作文。

把自己改好的作文回家读给家人听。

当一次主持人

1、学会写开场白

2、学会写串联词

教学重点难点:

围绕主题写开场白,根据节目写串联词

课前准备:

学生:

摘抄节目主持人的开场白和串联词。

教师:

准备《江山如此多娇》的一些录像片段。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生活动:

1、明确学习重点。

2、感悟数字,设计开场白台词,并与同学合作表演。

3、欣赏由倪萍、亚宁等人在《江山如此多娇》中说的开场白。

文艺节目的开场白有何要求?

4、明确开场白的要求。

5、欣赏景冈山表演的《库尔班大叔你上哪》和刘德华演唱的《中国人》。

设计串联词。

6、交流串联词,欣赏主持人的串联词。

讨论交流串联词的要求。

明确:

(1)、语言要有散文诗般的清新和淡雅。

(2)、能紧扣节目内容。

(3)、不冗长。

(4)、生动风趣

欣赏《江山如此多娇》,讨论其中节目主持人主持节目语言表达上的特点。

7、思考“园丁颂”的节目。

8、设计开场白和串联词。

明确要求:

积极清新,重格调

营造氛围,重情感

新颖自然,重交流

9、纷纷上台主持节目。

10、总结:

二、教师活动:

1、导入:

俗话说,红花要有绿叶衬。

一台精彩的文艺节目,如果没有节目主持人,就不会光彩夺目。

忘不了倪萍的亲切,忘不了赵忠祥的深沉,忘不了杨澜的聪颖,忘不了李咏的幽默……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就是“当一次文艺节目主持人”。

重点学习“如何设计开场白”和“如何设计串联词”。

2、引导学生看一组数字“1949——1999”,让学生明确“江山如此多娇”是国庆50周年大型联欢晚会。

要求学生进行合作,并现场表演该联欢会的开场白。

3、播放《江山如此多娇》,组织讨论:

提示:

联欢会的情调应该是欢乐、愉悦的,因此,只需要考虑如何将气氛和情绪调动起来,而不必过分地考虑联欢会的节目内容。

4、明确开场白的要求:

内容要紧扣主题。

语言要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