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九年级第二章空气物质的组成学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503915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62.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粤教版九年级第二章空气物质的组成学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粤教版九年级第二章空气物质的组成学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粤教版九年级第二章空气物质的组成学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粤教版九年级第二章空气物质的组成学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粤教版九年级第二章空气物质的组成学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粤教版九年级第二章空气物质的组成学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粤教版九年级第二章空气物质的组成学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粤教版九年级第二章空气物质的组成学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粤教版九年级第二章空气物质的组成学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例如:

水、水银、蓝矾(CuSO4·

5H2O)都是纯净物

注意:

①.氧气和臭氧混合而成的物质是混合物,红磷和白磷混合也是混合物。

②纯净物、混合物与组成元素的种类无关。

即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或混合物。

③.冰与水混合是纯净物。

名称中有“某化某”“某酸某”的都是纯净物,是化合物。

 

纯净物和混合物:

纯净物

混合物

宏观组成

由组成,组成固定

由组成,组成不固定

微观构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由分子构成

性质

有固定的物理、化学性质

无固定的性质,其中各物质都保持各自的化学性质

联系

纯净物混合得到;

混合物分离得到。

【课堂探究】

问题一:

育英中学化学兴趣小组的学生在做“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一实验时发现:

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小于集气瓶总体积的1/5,你认为可能是哪些原因造成的?

【典型例题】例1:

如图为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

(1)实验开始时观察到的现象是红磷燃烧,产生;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当红磷熄灭并冷却到室温后打开止水夹,看到的现象是

(2)实验得出的关于空气组成的结论是

(3)集气瓶中剩余的气体主要是,该实验可推论出

它的性质有、(写出两条即可)

(4)实验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有(写出一条即可)

【回顾与反思】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成功的关键主要有:

①装置的气密性要好;

②所选的药品只限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且生成物为固体;

③燃烧时加入的红磷(或白磷)要过量;

④等到仪器冷却后再打开止水夹等。

变形题:

1、如右图所示,两个集气瓶中装满氧气,燃烧匙中分别放有燃着的磷和碳,塞紧瓶塞,燃烧完毕后,把夹子打开,看见烧杯中的水____________,简述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两个瓶内装满氧气,烧杯中改用澄清石灰水,待燃烧完毕后,冷却至室温,打开夹子,则烧杯中石灰水进入___________________瓶速度比进入_______________瓶速度快。

图5

2、某同学用如图2-11装置粗略地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图中烧杯上方玻璃管(预先固定好)中部有一可滑动的活塞,活塞左端管内有密封的空气,活塞右端的玻璃管口跟空气连通,实验开始前活塞处在刻度为5cm处。

图2-11

(1)向烧杯中加入适量水,与生石灰反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2)可观察到玻璃管内发生的现象是:

①白磷(足量)__________________,

②活塞向(填“左”或“右”)_________移动。

(3)实验结束后,恢复到常温,活塞应停在约_________厘米处,据此可得出结论是_________。

三、空气的污染和防治

1、空气污染源:

、、

2、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主要是有害气体(CO、SO2、氮的氧化物)和烟尘等。

目前空气质量日报主要包括三项内容:

,,。

其中空气质量级别越高,空气质量。

空气污染物

主要来源

突出的危害

气态污染物

二氧化硫

含硫燃料的燃烧

引发呼吸道疾病、造成酸雨、破坏地面设施

氮氧化物

汽车、飞机的尾气

造成酸雨、破坏高空臭氧层

一氧化碳

汽车尾气、含碳燃料的燃烧

破坏输氧功能

氟氯烃

空调机

破坏高空臭氧层

固态污染物

可吸入颗粒物

汽车尾气、建筑、生活等城市垃圾扩散

能见度降低

3、空气污染的危害、保护:

危害:

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

保护:

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况,使用清洁能源,工厂的废气经处理过后才能排放,积极植树、造林、种草、废气除尘处理,煤炭综合利用,减少直接以煤为原料,开发新能源,植树种草等

4、目前环境污染问题:

臭氧层破坏(氟里昂、氮的氧化物等)温室效应(CO2、CH4等)

酸雨(NO2、SO2等)白色污染(塑料垃圾等)

四、物质构成的奥秘

1、分子:

不同的分子一定会构成各不相同的物质。

A、常见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氢气、、氮气、二氧化硫、等。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不发生改变(例如冰融化成水);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发生改变,生成新的分子(例如蜡烛的燃烧)。

B、分子的微观特性:

分子总是;

分子的质量很小。

2、原子:

①、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另一种微粒。

原子构成,原子也可直接构成物质,如金属汞、稀有气体等。

②、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发生,而原子本身没有,只是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构成新的物质,所以,原子是中的最小粒子。

(注意:

原子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

※、分子与原子的比较

分子

原子

定义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最小的微粒

原子是中的最小微粒。

相同点

分子是由构成的。

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区别

化学变化中,可分,不可分。

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而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

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被破坏,分子本身发生变化。

③化学反应的实质:

3、原子的构成

①原子的的构成:

原子由核外带负电的和带正电的构成,原子核由带电的和不带电的构成。

②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

==

原子只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普通氢原子核中只有质子无中子,一种氢原子的原子核就是一个质子。

③原子结构示意图的认识

核内质子数

最外层上有2个电子

原子核

第一电子层

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

①核外电子按能量由低到高从里往外排,第一层最多容纳2个电子,第二、三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

②稳定结构:

最外层电子数是8(只有一层的为2)的结构。

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最密切,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时,易失去最外层所有电子

最外层电子数多于4时,易得到电子使最外层电子数变为8

说明: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其化学性质不一定都相同(Mg,He最外层电子数为2)

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其化学性质有可能相似(He,Ne均为稳定结构)

按顺序背诵:

质子数从1~20名称:

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钠镁铝硅磷硫氯氩钾钙

4、相对原子质量:

以一种碳原子(碳-12)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数值,是该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

×

12

①是相对值,不是原子的真实质量

②相对原子质量是个比值,没单位,或单位是1.

相对原子质量≈+

达标检测

1.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的事实是()

A.水结成冰B.水分蒸发C.水被电解D.水汽化

2.原子和分子的根本区别是()

A.大小不同B.能否直接构成宏观物质C.能否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D.在化学反应中能否再分

3.小李同学测得50毫升酒精和50毫升水混合在一起后的体积小于100毫升,这个事实说明()

A.酒精分子和水分子之间都有空隙B.酒精分子和水分子质量很小

C.酒精和水发生了分解反应D.酒精分子和水分子都变成了原子

4.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实质的是()

A.分子运动速度加快B.分子间隔变小

C.分子改变,变成了其他物质的分子D.一种分子运动到另一种物质的分子之间去

5.不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隔的是

A、物质的热胀冷缩现象B、食盐溶解在水中

C、食盐和蔗糖混合均匀D、等质量的氧气和液氧,氧气体积比液氧大

6.在中央电视台发布的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日报中可看到,造成空气污染的首要污染物是可吸入颗粒物和二氧化硫。

下列对其形成主要原因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A.环境绿化不好,粉尘随风飘扬B.生活和生产中燃烧煤炭

C.工业生产排放废水D.机动车排放尾气

7盛夏季节,酷暑难耐,若在园林中散步则是另外一种感觉,阵阵花香扑鼻而来,令人心旷神怡。

人能闻到花香这一现象说明分子是()

A.可以分的B.由原子组成

C.不停地运动着的D.最小的一种粒子

8.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B.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C.冰、雪、露水的分子都是水分子

D.液态物质的分子肉眼看得见,气态物质的分子肉眼看不见

9.(2005江苏扬州中考)汽车安全气囊内所装化学物质,能在碰撞后10毫秒内生成一种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该气体是()

A.氧气B.二氧化碳

C.稀有气体D.氮气

10.1803年,道尔顿(英国)提出原子学说,对化学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其主要论点有:

①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

②原子是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

③同种元素的原子的性质和质量都相同。

从现代观点看,这三个论点不确切的是()

A.②B.②③

C.①②D.①②③

【课外拓展】:

1、有些物质是由________构成的,如氧气;

有些物质是由______直接构成的,如汞。

能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____;

能保持汞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___。

2、、已知一个氨气(NH3)分子的质量小于一个氯化氢(HCI)分子的质量,

且分子运动速率和其质量成反比。

已知氨气和氯化氢极易溶于水,又知氨

气和氯化氢相遇发生如下化学反应:

氨气+氯化氢→氯化铵(白色固体)。

A中充满HCI气体,B中充满NH3气体。

当反应发生时会看到有大量白烟

生成。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若要在该装置中产生白烟现象,应怎样操作?

白烟首先产生在瓶(填“A”或”B”),原因是什么

这种白烟是氨气和氯化氢气体化合生成的微小的氯化铵晶体。

从这个实验你能获得的信息是(任写两点):

(2)若要在B瓶中产生喷泉现象,应怎样操作?

3.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就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进行实验探究:

【集体讨论】讨论后同学们认为:

(1)选择的药品既要能消耗氧气。

他们应该选择取过量的(填编号)。

A.蜡烛B.红磷C.硫粉

一般不用木炭的原因;

【设计实验】

第一小组同学共同设计了如下图的A、B两套装置。

(1)你认为合理的是(填编号),其原因是          。

B

(2)集气瓶中红磷燃烧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改进实验】

第二小组同学查阅资料得知:

白磷当温度达到40℃时就能在空气中燃烧,五氧化二磷会刺激人的呼吸道。

于是他们将试管的容积分成五等份,做好标记(如图C)。

在试管中加入一小块(足量)白磷,用橡皮塞塞紧试管口,将试管放入热水中,使白磷燃烧。

待白磷熄灭并冷却到室温后,将试管倒立于盛有室温下水的水槽中,并在水中将橡皮塞取下。

(1)此装置的优点是(任写1点)。

(2)从实验现象分析可知:

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氮气约为4/5。

本实验能够得到该结论主要是运用了氮气的有关性质,请写出其中两点:

①;

②。

5、离子:

带正电的离子叫离子;

带负电的离子叫离子

(1)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例如:

氯化钠

(2)离子结构示意图的认识

与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区别:

质子数=电子数,则为原子结构示意图

原子数≠电子数,为离子结构示意图

(3)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粒子的种类

原子

离子

阳离子

阴离子

粒子结构

质子数=电子数

质子数电子数

粒子电性

显电性

符号

用元素符号表示

用阳离子符号表示

用阴离子符号表示

6.原子团: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的原子构成,在化学反应中通常以整体参加反应的原子集团.

常见的原子团:

SO42—CO32—NO3—OH—MnO4-MnO42-ClO3-PO43—HCO3—NH4+、碳酸氢根(HCO3-)硫酸氢根(HSO4-)磷酸氢根(HPO42-)磷酸二氢根(H2PO4-)

原子团只是化合物中的一部分,不能脱离物质单独存在,因此含原子团的物质必定有

三种或三种以上元素,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含原子团。

原子团在化学反应中可再分为更小的粒子原子。

7、微观的粒子有:

原子、离子、分子、电子、质子等,它们都是微观概念,既表示种类又可表示个数。

小结:

、、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A、金属单质和稀有气体由原子直接构成;

铁是由构成的

B、非金属单质、非金属与非金属形成的化合物由分子构成。

氧气是由构成

C、化合物中既有金属元素又有非金属元素的离子化合物是由离子构成。

氯化钠是由

构成

8、元素

(1)定义:

具有的一类的总称

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前三种元素:

,,。

(2)表示方法——元素符号——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大写

a、书写方法:

一大二小

宏观:

表示某种元素

如O:

微观:

表示该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b、意义

*有些元素符号还可表示一种单质如Fe、He、C、Si

*在元素符号前加上数字后只能有微观意义,没有宏观意义,如3H:

只表示3个氢

c、有关元素周期表

*发现:

门捷列夫

各周期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逐渐增加

7横行(7个周期)

各族最电外层电数相同,电子层数逐渐增加(化学性质相似)

18纵行(16族)

*排列依据

*注:

原子序数=质子数

d、分类

e、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元素

1、元素用于描述物质的组成。

2、元素只讲,不讲。

1、原子用于描述物质的结构。

2、原子可讲,又讲。

元素的概念建立在原子的基础上,原子的核电荷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9、物质的构成及分类

      原子:

金属、稀有气体、碳、硅等。

物质 构成 分子:

如氯化氢由氯化氢分子构成。

H2、O2、N2、Cl2。

离子:

NaCl等离子化合物,如氯化钠由钠离子(Na+)氯离子(Cl-)构成

       混合物(多种物质)

分类         单质 :

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

  纯净物   (一种元素)

(一种物质)  有机化合物CH4、C2H5OH、C6H12O6、淀粉

化合物:

蛋白质

(多种元素) 氧化物H2OCuOCO2

               无机化合物  酸HClH2SO4HNO3

                     碱NaOHCa(OH)2KOH

                     盐NaClCuSO4Na2CO3

有效训练

1.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或在最外层得到电子后,不发生变化的是( 

(1)元素种类

(2)化学性质(3)相对原子质量(4)原子的电性(5)原子核(6)电子层数(7)最外层电子数

A.

(1)(3)(5) 

B.

(2)(4)(6)(8) 

C.

(2)(5) 

D.

(1)(5)

2.根据粒子结构示意图给出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③表示的是三个原子B.③表示的元素是非金属元素

C.①③表示的是阳离子D.①②表示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

3.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该粒子的质子数为__________,该粒子表示的是__________(填“原子”、“阳离子”或“阴离子”)。

4.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洁净的食盐水B、冰水混合物

C、净化后的空气D、高锰酸钾完全分解后的剩余物

5.决定元素种类的依据是

A、质子数B、中子数C、核外电子数D、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6、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属于单质的是,属于化合物的是,属于混合物的是。

①洁净的空气②二氧化碳③高锰酸钾④铜⑤自来水

⑥硫燃烧后的生成物⑦液氧⑧电解水后的生成物

7.分子、原子、离子、质子、中子、电子都是我们学习过的粒子,试回答:

(1)水是由聚集而成的;

(2)氧分子是由结合而成的;

(3)铁是由结合而成的;

(氢原子的原子核是由构成的

8.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①限制燃放烟花爆竹②大量植树造林③禁止使用含铅汽油

④一次性塑料杯、方便袋的大量使用⑤禁止使用煤、石油

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⑤D.①②③④⑤

9.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蒸馏水B.雪碧饮料

C.河水D.新鲜空气

10.对下列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的理解,错误的是()

A.它们都带电荷B.它们都具有相对稳定结构

C.它们的核外电子排布不完全相同D.它们属于不同种元素

11.请你根据以下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判断,与氮元素具有相似化学性质是

ABCD

12.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它们都是电中性的粒子

B.原子可以构成分子,也可以形成离子

C.它们都能直接构成物质

D.它们都在不断运动

【课后提升】

13.元素周期表是我们学习化学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中1~18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对它进行研究:

(1)第11号元素名称是 

,它属于 

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它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电子,它的离子符号为 

(2)从上表中我还可以探究出以下规律:

原子核外电子数等于原子序数、等于 

、等于 

(3)研究表明:

从第二周期从3号~9号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层数相同,核电荷数逐渐增大,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引力逐渐增大,故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我分析第三周期从11号~17号元素原子半径的变化规律是 

14.我市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在老师指导下,对呼吸作用是否产生二氧化碳进行探究。

现请你一同参与:

[提出问题]:

呼吸作用是否产生二氧化碳?

[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

小雪:

在试管中加入2mL蒸馏水,用一支玻璃导管插入水中吹气,结果未发现明显的现象。

小宁:

在试管中加入2mL澄清石灰水,用玻璃导管向试管中的溶液吹气,产生的现象是:

,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或化学反应式)为:

[解释与结论]:

小宁的结论为:

呼吸作用能产生二氧化碳。

[评价与反思]:

(1)根据他们的方案和实验,若继续按小雪的方案实验,也能得到小宁同样的结论。

请你帮小雪完成继续实验的方案(要求写出实验操作及产生的现象)。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人呼出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交通运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