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 11新版高中历史新课标教科书《历史1必修》内容设置的变化.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150195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7.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 11新版高中历史新课标教科书《历史1必修》内容设置的变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 11新版高中历史新课标教科书《历史1必修》内容设置的变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 11新版高中历史新课标教科书《历史1必修》内容设置的变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 11新版高中历史新课标教科书《历史1必修》内容设置的变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 11新版高中历史新课标教科书《历史1必修》内容设置的变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 11新版高中历史新课标教科书《历史1必修》内容设置的变化.docx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 11新版高中历史新课标教科书《历史1必修》内容设置的变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 11新版高中历史新课标教科书《历史1必修》内容设置的变化.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 11新版高中历史新课标教科书《历史1必修》内容设置的变化.docx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11新版高中历史新课标教科书《历史1必修》内容设置的变化

新版高中历史新课标教科书《历史1(必修)》内容设置的变化

根据2003年4月国家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2004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室编辑出版了一套高中历史新课标教科书。

经过实验和充分调研,编者根据实验区教师的反馈意见,对本套书在2006年做了较大修订。

新版(2007年版)历史教科书从单元编排顺序、每课的具体内容以及相关栏目1都有很大变化。

为了便于教师更好的使用这套教科书,理解编者的设计意图,本文着重对新版高中《历史1(必修)》单元顺序的调整、内容方面的设置等做一具体说明,以求教和更好地服务于广大教研工作者。

为了便于师生对新旧版本高中历史课标教材具体内容的设置有个大致了解,笔者设计了新旧版本高中课程标准历史教科书主要内容变化对照表(见下),从单元到课目,两个版本的具体名称都一一列出,同时在表格中列出了每课具体内容的变化情况。

新旧版本(人教版)高中课程标准《历史1(必修)》主要内容变化一览表

新版(2007年版)

旧版(2005年版)

主要内容

变化

 

单元

单元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从禅让到王位世袭

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课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夏商的政治制度

西周的分封制

西周的宗法制

增加了王权的神秘色彩;将春秋战国政治制度内容移至第2课;在[历史纵横]中增加周礼的内容。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

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

郡县制的全面推行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至高无上的皇权

较为完备的中央官制

郡县制的全面推行

中央集权制的作用及影响

将秦朝统一历史背景由原来一段扩为一目;将皇权和中央官制合为一目;将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及影响一目分别放置[历史纵横]和[学习延伸]。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中央集权的发展

君主专制的演进

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

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

基本改写。

变突出中央和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为突出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特点的叙述;增加选官、用官制度。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宰相制度的废除

内阁的出现

军机处的设立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宰相制度的废除

内阁的创立

君主专制制度的顶峰

基本内容变化不大。

主要是将中央集权制度评价的论调提高,如军机处;取消中西政治制度的对比;增加有关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过程的介绍;补充中国古代历史朝代简表。

 

第二单元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第5课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希腊文明的摇篮

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

雅典民主的“黄金时代”

第六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第1课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希腊文明的摇篮

雅典民主的“黄金时代”

辉煌中的阴影

增加旧氏族贵族和新兴工商业者阶层之间的矛盾斗争,充实背景介绍;删去“辉煌中的阴影”一目,突出雅典民主的局限性。

 

第6课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从习惯法到成文法

罗马法的发展与完善

维系统治 影响后世

第2课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目标题由二变三,目标题更明确,具体内容变化不大。

 

第三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光荣革命

议会权力的确立

责任制内阁的形成

第七单元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第1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光荣革命”

《权利法案》与责任制内阁

 

二目变三目。

第一目[历史纵横]中增加议会形成的历史背景;第二目更突出议会权力,增加对代议制的解释;第三目重在叙述内阁形成过程,而不是对制度本身的解释;淡化了君主立宪制的作用。

 

第8课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独立之初的严峻形势

1787年宪法的颁布

两党制的形成和发展

第2课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分权与制衡”

第一部较完整的资产阶级宪法

两目变三目。

将宪法颁布的历史背景单列一目;简化宪法的具体规定;增加两党制形成。

 

第9课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

艰难的法兰西共和之路

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

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

第3课资产阶级代议制在欧洲大陆的发展

艰难的法兰西共和之路

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

两目变三目。

基本内容变化不大。

增加了一段法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背景。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0课鸦片战争

虎门销烟

鸦片战争

战火再燃

第二单元列强武装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

第1课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2课时)

鸦片走私和虎门销烟

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的签订

鸦片战火再燃

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

本单元由原来二、三单元合并。

课目标题调整。

本课取消了三元里居民的抗英和定海战役中葛云飞的英勇斗争事迹。

 

 

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

从金田起义建国到定都天京

《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

天国悲剧

第2课抗日战争

全民族的抗战

日军的滔天罪行

抗战的胜利

基本内容变化不大。

将《资政新篇》的内容由第二目调至第三目;删去了拜上帝教的创立和传播的内容。

 

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

《辛丑条约》的签订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第1课太平天国运动

太平天国的兴起和发展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太平天国的失败

本课的内容是原教材的后两目。

删去中国爱国军民的反抗内容;删去义和团运动的意义。

 

第13课辛亥革命

武昌起义

中华民国成立

中国民主进程的丰碑

第2课辛亥革命

酝酿与爆发

中华民国成立

辛亥革命的结局

目标题更明确,基本内容变化不大。

删去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和三民主义,放置必修三;增加保路风潮。

 

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五四风雷

中国共产党诞生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第3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2课时)

 

五四风雷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

武装起义和土地革命

红军的长征

本课内容是原教材的前三目。

基本内容变化不大。

删去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意义。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

南昌起义

土地革命

红军长征

 

 

本课内容是原教材中的后两目。

基本内容变化不大。

第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在抗日烽火中发展壮大

夺取民主革命的胜利

本课内容是将原教材第二单元第2课和第三单元第4课第一目重复内容合并。

基本内容不变。

删去了中共七大内容。

 

本课课名和目标题都是重新设置。

基本内容与第三单元第4课基本一致。

增加了三大战役的经过;取消七届二中全会,放置必修三。

第16课抗日战争

全民族的抗战

日军的滔天罪行

抗战的胜利

 

第17课解放战争

内战的爆发

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第五单元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空想社会主义与工人的觉醒

《共产党宣言》的问世

巴黎公社

第八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第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空想社会主义与工人的觉醒

《共产党宣言》的问世

巴黎公社

基本内容变化不大。

 

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革命前的沙皇俄国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

伟大的开端

第2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

伟大的开端

基本内容变化不大。

全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代表大会内容移至“伟大的开端”一目。

 

第3课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

为过渡过社会主义奠基

过渡时期总路线和宪法的制定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实现

本课内容取消,移至必修2。

 

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1课时)

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第四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第1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2课时)

人民政协召开和新中国诞生。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由两课时精简为一课时。

原来第一目和第三目合并,重在叙述历史过程。

将新中国诞生及意义删减为一句话;精简对政协制度本身的解释;简化第一届全国人大的意义;删去二届和三届人大;删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原内蒙古自治区的建立由图注改正文。

 

第21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

法律制度走向健全

民主制度的重建与完善

第2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

法律制度的逐步健全

民主制度的建设与完善

目标题略做变化,更准确。

删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具体内容;删去制定的其他法律;增加了关于加强基层民主的内容;删去了依法治国。

 

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

“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香港、澳门的回归

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第3课祖国统一大业

“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香港、澳门的回归

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具体内容变化不大。

增加了“九二共识”;增加了胡锦涛会见连战;删去了江泽民的八项主张。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第五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1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建树

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基本内容变化不大。

 

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

新时期的外交建树

第2课打开外交新局面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

中日关系的改善

本课由原教材的第2课和第3课合并;第二目由原教材第二和三目合并;第3课内容移作第三目;删去了毛泽东会见斯诺、邓小平访美;精减中日建交过程;精减外交政策的调整、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删去与东盟、欧盟的联系。

 

第3课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外交

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

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活跃在地区性国际组织中

 

第八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 

从盟友到对手

美苏“冷战”

“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第九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1课两极世界的形成 

 

美国的“冷战”政策

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本课删去原教材第二目;将原教材第一目拆分为两目;第三目增加了越南战争。

 

第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走向联合的欧洲

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第2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走向联合的欧洲

迅速崛起的经济大国日本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中国的振兴

删减欧洲共同体关于经济方面的政策,突出政治上的联合;日本改经济大国为谋求政治大国地位;最后一目删去中国的振兴内容。

 

第27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和平与动荡并存

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第3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东欧剧变

苏联解体

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及其影响

原教材第一和二目合并;增加第二目;缩减了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原因和过程;增加了科索沃危机和美国“9·11”事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