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2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7单元检测.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452343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9.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2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7单元检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2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7单元检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2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7单元检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2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7单元检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2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7单元检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2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7单元检测.docx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2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7单元检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2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7单元检测.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2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7单元检测.docx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2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7单元检测

历史必修二专题7单元检测

一、选择题

1.)下表改编自布哈林《一个经济学家的札记》。

对表中这种经济现象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年份

小麦产量(单位:

俄亩)

收购价格

农民收入(单位:

俄亩)

1925—1926年

69.9普特

1.15卢布

72卢布

1926—1927年

37.9普特

1.02卢布

32卢布

1927—1928年

29.8普特

24卢布

A.它源于新经济政策的继续推行

B.它牺牲农民利益满足工业化的需求

C.它是后来农业改革的主要依据

D.它顺应了当时粮食市场的价值规律

2.“它是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理想之策,其精髓和实质在于促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和谐统一,对于经济落后国家实践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文中的“它”指的是

A.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苏俄新经济政策

C.中国三大改造D.中国改革开放

3.下图漫画中的人物分别为列宁、斯大林、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叶利钦、普京、梅德韦杰夫,下列与图片反映的主题相符合的是

A.沉重脚步——俄国走向现代化的曲折探索历程

B.八位领袖——苏联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

C.大国兴衰——从两极格局到多极化趋势加强

D.体制弊端——高度集中的体制阻碍苏联发展

4.对发展经济来讲,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和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都是不成功的。

这是因为

A.严重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B.建立了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基础  

C.没有把经济建设放在首要位置D.过分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5.《俄罗斯高中11年级历史教科书》(2008年)对20世纪30年代中后期的苏维埃社会做出了新的解释:

“这乃是独特的、建筑在三个基本原则下的非资本主义发展模式:

工业化、国家管理经济、社会主义国家。

”改变了过去“(这是)扭曲变形的社会主义、封建的社会主义”、“独裁、专制体制”的表述。

新解释回答了俄罗斯社会关于

A.斯大林体制的评价标准问题

B.斯大林体制的历史渊源问题

C.斯大林体制的功过是非问题

D.斯大林体制的性质争论问题

6.1921年至1922年,苏联市场上纷纷涌现出一批私商,而且呈迅速发展之势。

他们开始仅仅局限于市场和集市上的小宗交易,后来慢慢地经营范围也就扩大了。

从事私商的人也是形形色色,各种各样:

有工人、知识分子、退伍军人、旧商人、手工业者、农民以及大量的家庭主妇。

这一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战时共产主义取消了公开的贸易B.新经济政策恢复了商品货币流通

C.苏联开始建立市场经济体制D.国家放弃了对贸易的全部垄断

7.下列对右图中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

A.“一五”时期农业占有较大比重,工业没有发展

B.“二五”时期农业比重下降,工业比重明显上升

C.服务业比重基本稳定,原因是当时实行计划经济

D.“二五”时期工业比重明显上升,原因是片面发展重工业所致

8.1982年,里根在美国国会发表演说称,“我现在要叙述的长期计划和希望——自由和民主的前进,将使马克思列宁主义弃置在历史的灰烬之中,正如它曾将其他压抑人民自由、禁止人民表现自我的暴政弃置一样。

”l984年尼克松在《真正的和平》中鼓动美国政府:

“对于苏联来说,最大的危险之一就是他们的思想、人民、社会同我们相接触。

……如果我们不这样做,而是孤立东方,减少它同我们的联系,我们就丢掉了我们对付克里姆林宫领导人的一件最有效的武器。

”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其标志着美国“和平演变”战略的正式实施

B.其实质与杜鲁门主义相同

C.其表明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战略攻势

D.其目的在于推行自由、民主价值观

9.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苏联农场比美国农场多出50%的土地和10倍的人力,但其生产量仅相当于美国农场的四分之三;私人土地虽然只占总耕地面积的3%-5%,却生产了苏联农产品的25%—30%。

造成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因素是

A.斯大林模式造成了工业与农业的比例失调

B.激进的集体化政策压制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C.两个五年计划片面的发展工业

D.国内的政治斗争破坏了农业生产环境

10.近代以来有三种主要的社会学说,据此,各国建立起独具特色的政治经济制度。

阅读以下表格,甲、乙、丙三国分别是

国家

学说内容

政府的权力应该缩小,不必干涉经济事务,应该自由订约、自由竞争、自由贸易。

提高政府的权力,奖励科学研究,发展民族工业,采取保护关税政策。

废除私有财产制度,将主要财产都改为社会共同所有,由社会集体控制。

 

A.德国、英国、苏联B.苏联、德国、英国

C.英国、德国、苏联D.英国、苏联、德国

11.“不是直接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而是要在许多经济领域退向国家资本主义……要保证经济转到社会主义的基础之上,就必须这样做。

”“必须这样做”是指,实施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政策D.“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12.)莫斯科某博物馆收藏的一份动员令写道:

“务使每个被动员者明白,一去前线就能改善生活。

其原因有三:

第一,在临近前线的产粮地带,士兵有较充足的粮食;第二,运到饥荒省份的粮食将在较少的人数中间进行分配;第三,正在进行广泛的组织工作,把粮食从临近前线的地区寄给红军家属。

”这一动员令出现的历史背景

A.政府的战争政策造成粮荒B.农业集体化出现失误

C.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困境D.德国法西斯大举入侵苏联

13.下图为20世纪50年代末苏联的一幅题为“推广种植玉米,提高粮食产量”的宣传画。

当时的苏联

A.调整农业政策,促进农业市场化B.调整农业政策,实现农业集体化

C.农业经济改革,增加粮食生产量D.农业经济改革,支持工业化建设

14.1971年,苏联政府在关于五年计划的报告中说:

“商品货币关系在我国具有新的、社会主义的内容。

当然,我们要批驳主张用市场调节作用取代国家集中计划的主导作用的各种错误观点。

”这表明苏联政府试图

A.强化对企业的指令性计划  B.减少对企业的行政干预

C.鼓励私营企业发展     D.由市场决定产品价格

15.联共(布)党和共产国际的一位领导人曾在审判的被告席上,把自己的主要贡献概括为:

“在经济方面……善于经营的个体农夫,减少集体农庄,实行对外国的租让制,放宽对外贸易垄断制。

”材料表明该领导人支持的政策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

C.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D.“加速发展战略”

16.右表是1926一1940年苏联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状况。

由此可见,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所呈现的特点有

①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②牺牲农业片面强调重工业

③社会消费水平难以得到提高

④国家经济实力大幅度下降

A.①②③④B.②③④

C.①②③D.①②④

17.前苏联流传一个笑话:

美国外交代表团到苏联访问,苏联接待官员们陪他们参观“建设的伟大成就”,并且得意地说:

“到了下一个五年计划,每个苏联家庭都可以拥有一架私人飞机!

”美国人惊讶地问:

“他们要飞机干什么?

”苏联官员说:

“当然有用啊……譬如你在莫斯科听说列宁格勒开始供应面包了,你可以马上开飞机赶去排队啊。

”这段笑话

A.充分肯定了农业集体化运动B.指出了新经济政策的积极作用

C.较客观地分析了苏联工业化的弊端D.指出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

二、非选择题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趋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于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蓄积足而人乐其所也.

——贾谊(论积贮疏》

材料二1921年,列宁说:

“目前已经很清楚,我们用冲动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尝试已经挫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

材料三下图是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美国股市走势图回答:

(1)概括材料一体现的经济主张及其理由。

(3分)

(2)材料二中“冲动的办法”和“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的措施分别是什么?

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列宁为什么要调整政策?

(4分)

(3)依据材料三,分析1929~1932年和1933~1937美国股市走势有什么不同?

指出20世纪30年美国在经济发展模式上有何新的突破?

(4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经济政策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

(2分)

 

19.在向工业文明转型的过程中农业问题日益突出,农民的反抗行为也引发了人们的关注。

材料一:

要理解农民的反抗,必须从这样的论断出发,即现代化、资本主义入侵传统的农民社会……对于农民社会来说意味着名副其实的灾难。

——霍布斯包姆

材料二:

农民的革命行为对于社会进步而言往往没有多大成效。

相反,农民反抗的日常形式一一即弱势群体的日常武器:

偷懒、装糊涂、开小差、假装顺从、偷盗、装傻卖呆、诽谤等等,反而是最有意义和最有成效的。

——根据【美】斯科特《弱者的武器》

材料三:

(70年代中国)当时农民已在相当程度上修改了制度,使得所谓“集体经济”面目全非。

这种虚假的集体经济局面还有没有必要再维持下去?

政府是否还有必要逼迫农民去“瞒”、去“偷”、去“借”,去“扩大自留地”,去变着法儿这样那样……这就是当时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选择。

——高王凌《现代化转型中的农民反行为》

材料四:

《1500—1820年欧洲各国农业种子的收益率》(单位:

倍)

阶段

英格兰/尼德兰

法国/西班牙/意大利

德国/瑞士/斯堪的纳维亚

俄国/波兰/捷克/匈牙利

1500—1549

1550—1599

1600—1649

1650—1699

1700—1749

1750—1799

1800—1820

7.4

7.3

6.7

9.3

——

10.1

11.1

6.7

——

——

6.2

6.3

7.0

6.2

4.0

4.4

4.5

4.1

4.1

5.1

5.4

3.9

4.3

4.0

3.8

3.5

4.7

——

——波斯坦主编《剑桥欧洲经济史》

请回答:

(1)请以近代中国为例说明材料一的观点。

(6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民反抗的日常形式”在苏俄和苏联时期各有何表现?

当时政府如何应对这种形式的“反抗”?

(8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70年代的“集体经济”指的是什么?

当时中国农民非暴力的日常反抗行为对制度创新有何促进作用?

(6分)

(4)有人认为“工业革命成就了农业革命”,也有人认为“农业革命成就了工业革命”,材料四的数据支持哪种观点?

说明理由。

(6分)

27.(2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约自16世纪起,资本主义萌芽较早的西欧国家一反农本的传统,采取重商主义政策,借以促进海外贸易和殖民活动,鼓励资本原始积累,扶植为适应国外市场的工业生产。

一一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材料二自明朝第五代皇帝朱瞻基下令闭关锁国以后,中国的封建专制社会就处于一种封闭的稳态建构;可以想像,如果没有外来的冲击,就只能这样绵延下去了,顶多是改朝换代而已,鲁迅先生在《再论雷峰塔的倒掉》一文中也曾写道:

“有人论中国说,倘使没有带着新鲜的血液的野蛮的侵入,真不知自身会腐败到如何!

这当然是极刻毒的恶谑,但我们一翻历史,怕不免要有汗流浃背的时候罢。

一一解思忠《中国国民素质危机》

材料三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关系中国和世界经济的大事。

如果说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地位,从此登上世界政治大舞台,那么30年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

30年弹指一挥间,中国的变化动地惊天。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世界的发展,同样需要一个更加改革开放、日益举足轻重、充满勃勃生机的中国。

没有中国的世贸组织是不完整的,有了中国的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才能真正称得上“世界’’这个最有分量的字眼。

一一新华社社评《中国对外开放新的里程碑》

材料四100年是漫长的也是短暂的、在人类告剐风云变幻的20世纪时中国告别了上个世纪曾经的苦难,经过100多年的求索与奋斗,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中国以新的面貌融入了世界,世纪跨越,中国人跨越的绝不仅仅是一个时间的节点,伴随着国家一起迈入21世纪的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

——CCTV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解说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中期以前资本主义经济政策和机制的主要变化。

(6分)

(2)结合史实简要评述材料二中关于中国近代化的观点。

(8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融入世界经济主流的原因。

(6分)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在世纪跨越的关键时期,中国是如何“以新的面貌融入了世界”?

(6分)

 

28.(27分)针对近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区域地位变化问题,有学者提出了如下观点:

观点一:

如果世界结束于1820年,一部此前300年全球经济史的主体就会是东亚(主要是中国)的奇迹。

观点二:

如果世界结束于1945年,经济史的主体就会是我们大部分人伴随着北大西洋的胜利和一个高消费、高能源利用和高劳动生产力的世界的诞生成长。

观点三:

1945年以来全球经济增长的重头戏并不发生在西方(欧美),而是发生在东亚,日本明显赶上了最富有的西方国家,台湾和南韩没有落后很远,中国沿海重要地区现在正在紧随其后。

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你是否支持观点一?

请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支持或反对的理由。

(5分)

(2)观点二中“北大西洋胜利”包括了西欧的发展,请概括指出自19世纪初到1945年西欧发展的主要原因。

(8分)

(3)观点三提到了中国沿海经济的发展,概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沿海经济增长较快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6分)

(4)对二战后全球经济发展进行评论,观点三是否明显忽视了西方(欧美)的作用?

请结合史实说明之。

(8分)

 

必修二专题7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B      3.A      4.A      5.D      

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非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社会主义国家”等描述可知,材料是对苏联30年代形成的斯大林模式性质的不同界定,回答了关于斯大林模式性质的争论问题,D正确。

6.B      

解析:

1921年战时共产主义被新经济政策所取代,A项错误;新经济政策在商业上恢复了商品流通,利用商品货币关系来恢复生产,B项正确。

7.A      8.B      9.B      10.C      11.B      12.C      13.C      14.B      15.B      16.C      17.C      

二、非选择题

18.

(1)主张:

重农抑商(1分)

理由:

发展农业可使国家富强,弃农经商会导致国家贫弱(2分)

(2)措施: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2分)

原因:

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继续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1921年2月,苏俄一个海军基地发生兵变,列宁决定调整政策。

(2分)

(3)不同:

1929——1932年股市持续下跌;1933——1937年则呈上升趋势。

(2分)

突破:

罗斯福新政摒弃了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2分)

(4)经济政策是经济发展或衰退的关键因素。

国家制定政策应该从实际出发,遵循经济发展的规律,促使生产关系利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

(2分,其他言之成理亦可得分。

19.

(1)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入侵(或开启现代化),(2分)导致中国茸然经济逐步解体,农民、手工业者纷纷破产,(2分)引发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2分)。

(2)苏俄表现: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分)

应对:

实施新经济政策。

(2分)

苏联表现:

农业集体化,牺牲农业发展工业,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

(2分)

应对:

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任意列举一个)。

(2分)

(3)指人民公社制度。

(2分)

作用: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产生(2分),引发农村经济体制改革(2分)。

(4)观点:

农业革命成就了工业革命。

(2分)

理由:

英国在工业革命前就已开始了农业革命;(2分)率先开始工业革命的国家都是农业先进的国家。

(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