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气候专题.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149886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8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气候专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气候专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气候专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气候专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气候专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气候专题.doc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气候专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气候专题.doc(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气候专题.doc

安吉振民高级中学高三复习二轮专题气候编制人刘志伟审核人徐冷任张

气候专题复习--基础部分

一、考点精炼:

二、气温日较差的判读,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和下垫面分析,如去年期中考试纳木错湖旁观测点气温日较差的比较

二、概念梳理:

(1)热力环流:

冷热不均、膨胀上升、收缩下沉、水平气压梯度力等。

注意赤道无风带的含义,高空气压值在500帕左右,近地面在1000帕左右,高空风向为难点

(2)气压带风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注意纬度位置在30度左右,回归线附近。

东北信风主要考热雨气候的成因,、东南信风要结合越过赤道移动,如西非几内亚湾沿岸、南亚夏季风的形成。

盛行西风考察迎风坡降水,如帕米尔高原西坡降水、科迪勒拉山系西坡降水。

(3)气候成因的五大因素:

气候特征:

气温气温的季节高低,气温年较差大小,以20度为标准划分气温炎热和凉爽,以0度以上为温和,年较差大于10度为,年较差大

降水;年降水总量降水的季节(年际)变化等。

以月降水量50mm为标准分大小

(4)天气系统:

辐合上升、辐散下沉、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冷锋、暖锋等。

注意词汇含义,重点理解锋面气旋

三、学法指导:

学会绘制简图,把握图图转换的好处,牢记典型题例,做好举一反三。

(2014.山东高考)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冬季某日8时至次日8时的降雪量和积雪深度分布图,该时段该区域风向主要为偏东风,云量分布差异不明显。

完成1~2

1.造成该区域东西部积雪深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降雪量B.温度C.光照D.地形

2.图中M地积雪深度低于周围地区,该地可能是(  

A.农田B.林地C.城区 D.乡村

(2013北京高考)下图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题。

3.大气中(  )

A.臭氧层遭到破坏,会导致①增加

B.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会使②减少

C.可吸入颗粒物增加,会使③增加

D.出现雾霾,会导致④在夜间减少

(2011福建高考)下图示意某区域某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虚线为晨昏线。

读图完成4~6题。

4.此时,①地的盛行风向为(  )

A.东北风B.东南风

C.西北风D.西南风

5.与①地相比,②地(  )

A.气温年较差较小B.正午太阳高度较大

C.昼长年变化较小D.较早进入新的一天

6.图示现象可能出现在(  )

A.1月B.2月C.7月 D.8月

(2014.上海高考)非洲大陆有甲、乙、丙三个气象测站,三地纬度大致相当,气候类型相同,但由于所处海拔高度、离海洋远近不同,温度与降水量却存在一定差异。

读图,回答下题。

7.三个测站部分月份降水较多,其主要原因是受到某一气压带或风带的影响。

该气压带或风带是(  )

A.赤道低气压带B.东南信风带C.西风带D.东北信风带

8.根据温度资料,可以推测三个测站的海拔高度由高到低依次为(  )

A.甲站-乙站-丙站 B.甲站-丙站-乙站

C.乙站-甲站-丙站 D.乙站-丙站-甲站

9.三个气象测站所在地的气候类型是(  )

A.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B.北半球的热带稀树草原气候

C.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D.南半球的热带稀树草原气候

(2014.海南高考)甲地(位置见下图)气温年较差较小,5~8月降水稀少。

据此完成10~11题。

10.甲地气温年较差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

A.海拔较高 B.纬度较低

C.距海较远 D.植被较好

11.甲地5~8月降水稀少的主要原因是(  )

A.处在盛行西风背风坡B.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

C.受干燥的东北信风影响D.受高纬干冷气流影响

(2012江苏下图是2012年4月18日8时~4月19日8时“我国部分地区降水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12~13题。

12.形成图示地区降水的主要原因是(  )

A.高压脊控制B.锋面活动

C.反气旋过境D.热带气旋影响

13.若图示降水持续多日,最易发生洪涝的地区是(  )

A.江汉平原B.四川盆地C.珠江三角洲D.长江三角洲

1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2013新课标全国Ⅰ文综,22分)居住在成都的小明和小亮在“寻找最佳避寒地”的课外研究中发现,有“百里钢城”之称的攀枝花1月平均气温达13.6℃(昆明为7.7℃,成都为5.5℃),是长江流域冬季的“温暖之都”。

图a示意攀枝花在我国西南地区的位置,图b示意攀枝花周边地形。

(1)分析攀枝花1月份平均气温较高的原因。

(2)推测攀枝花1月份的天气特征。

(3)小明建议把攀枝花打造成“避寒之都”,吸引人们冬季来此度假。

小亮则从空气质量的角度提出质疑。

试为小亮的质疑提供论据。

15.(26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为中国某区城图,图中A县适宜毛杜鹃等许多花卉生长,特别是桂花种植已有百年历史。

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该县就开始发展花卉产业,近年来花卉种植面积不断增加,并提出“打造乡土特色花卉基地”的区城规划目标。

B

(1)A地气候素有“万紫千红花不谢,冬暖夏凉四序春”的美誉,试分析形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

(8分)

(2014.浙江水分盈亏量是降水量减去蒸发力的差值,反映气候的干湿状况。

当水分盈亏量>0时,表示水分有盈余,气候湿润;当水分盈亏量<0时,表示水分有亏缺,气候干燥。

下图为我国两地年内平均水分盈亏和温度曲线图。

读图,完成1~2题。

1.某农作物喜温好湿,能够正常生长和安全结实的温度要求是≥20℃,最短生长期为4个月。

评价该农作物在两地的生长条件,正确的是(  )

A.①地温度条件适宜,水分条件不足

B.②地温度条件适宜,水分条件不足

C.①地水分条件适宜,温度条件不足

D.②地水分条件适宜,温度条件不足

2.①②两地的气候类型分别是(  )

A.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和高山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D.高原和高山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2013.全国卷Ⅱ)下图示意某地区年均温的分布。

读下图,完成3~5题。

3.影响该地区年均温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

A.台风B.海陆分布C.地形D.大气环流

4.图示①②③④四地中,年降水量最低的是(  )

A.①地B.②地C.③地D.④地

5.樟树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优势树种。

图示①②③④四地中,可能有樟树集中分布的是

A.①地B.②地C.③地D.④地

下图是“某年7月20日我国东部地区某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

”读图回答6~8题。

6.图中M天气系统登陆后,可能(  

A.低空辐散,高空辐合

B.强度减弱,降水增加

C.风力增大,云层增厚

D.受影响地区天气晴朗,日温差大

7.此时(  )

A.台湾北部风力比广州小B.渤海湾沿岸风雨交加

C.台风可缓解江南酷暑和旱情D.金沙江河段风和日丽

8.图中M天气系统的移动路径最直接受到(  )

A.北侧副热带高气压位置影响B.其移动速度影响

C.地面建筑物的影响D.亚洲气压高低影响

(山东济宁模拟)下图为“我国某城市为利用雨水而设计的房屋效果图”,收集到的雨水可用于洗车、冲厕等。

据此完成9~10题。

9.图中所示的雨水处理方式,直接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  )

A.下渗B.径流C.蒸发D.水汽输送

10.推广该类房屋,能获得综合效益最大的城市可能是(  )

A.拉萨B.吐鲁番C.北京D.呼和浩特

(云南统测二)下图是我国某山东坡的垂直自然带谱。

据此回答11~13题。

11.有关该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外力作用以风力作用为主

B.自然带体现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C.影响雪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坡度

D.甲处的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12.该山地可能位于(  )

A.横断山B.天山C.武夷山D.大兴安岭

13.形成图中河谷半干旱景观的主要原因是(  

A.受东南信风影B.盛行下沉气流C.盛行上升气流 D.受西北季风影响

n

m

s

t

k

ek

f

g

h

a

b

c

d

干燥度增加

第5、6题图

下图表示陆地植被类型与纬度、干燥度(可能蒸发量与降水量的比值)关系示意图,图中序号表示不同的植被类型。

读图完成13、14题。

13.图中K自然带名称及其在南美洲形成的主导因素分别是

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海陆位置

B.温带草原带,地形

C.温带荒漠带,地形

D.温带荒漠带,寒流

14.图中a自然带面积逐年下降,主要原因包括

①种植业规模化发展  ②畜牧业发展

③木材需求增长  ④自然灾害⑤气候变化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③⑤    D.②④⑤

26

1

6

37

33

25℃

21.2

0.4

-5℃

-22.5

12

风速(m/s)

33℃

37℃

-2

10

体感温度(℃)

10

50

30

21

10℃

-5℃

-8

90

相对湿度(%)

30℃

40.6

25

21℃

气温(℃)

气温(℃)

第13、14题图

读风速、相对湿度与体感温度的部分关系图,完成15、16题

15.关于风速、湿度与体感温度的影响关系,分析正确的是

A.风速越大,体感温度越低B.气温越高,风速对体感温度的作用越明显

C.湿度越大,体感温度越低D.冬季,衢州的体感温度普遍低于气温

16.下列天气预报指数最能用图中信息判读的是

①着衣指数②舒适度指数③洗衣指数④洗车指数⑤运动指数⑥防晒指数

A.①②⑤B.②⑤⑥C.①③⑤D.④⑤⑥

20

N

测站

21

17

18

19

20

20

19

17

18

第25、26题图

气流由陆面经湖面时,速度会持续增强。

下图示意某锋面系统过境后的风速等值线分布(单位米/秒)状况。

读图完成17、18题。

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时甲测站的风向为西北风

B.此时丁测站的风向为东南风

C.此时四测站中风速最大的为丙

D.此时四测站中风速最大的为乙

18.关于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纬度低气温高导致甲测站风速大

B.摩擦力变化导致甲、乙两测站间风速变化

C.天气系统过境时丙测站大风、增温、降水

D.天气系统过境后丁测站气压降低

19.(18分)根据下列材料,完成

(1)~

(2)题。

材料一:

图1为世界某区域简图,图2为图1中A处山脉垂直自然带带谱示意图,图3为图1中B城市年内气温变化示意图。

(1)指出A处山脉东西两坡自然带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6分)

(2)描述B地气温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6分)

20.根据图文材料及所学知识,完成

(1)~(3)题。

(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