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498019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78.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次世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第二次世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第二次世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第二次世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第二次世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次世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Word格式.docx

《第二次世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次世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Word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二次世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Word格式.docx

5年10考

A两极格局的瓦解B当前世界多极化趋势

本专题内容富有时代感、现实感、在高考试卷中呈现出大跨度,高概括的特点,题型以选择题为主,多采用图片、文字材料的形式考查知识点,分值一般为四分左右。

希望大家讲其与当今世界发展的热点问题联系起来思考,特别是关注大国之间关系的演变。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二战后期,美国和苏联以实力确立了两分天下的雅尔塔体制。

二战结束不久,美国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发动了“冷战”。

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西欧、日本、中国、第三世界等新兴力量的崛起,整个世界出现了多极化趋势。

随着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当今世界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

[概念阐释] 冷战

“冷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双方以及东西方之间在政治、军事、经济、外交、文化、意识形态诸方面除诉诸战争之外的紧张对峙和对抗。

“冷战”一词是1946年4月美国政论家斯沃普在为美国议员巴鲁克起草的演说辞中首次提出的。

1947年4月巴鲁克发表了这篇演说,“冷战”一词开始流行。

同年,政论家李普曼的《冷战》出版后,“冷战”一词随之被广泛采用。

[思维升华] 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冷战”的关系

雅尔塔体系奠定了二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两极格局是雅尔塔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从属于雅尔塔体系;

两极格局下对抗的主要形式是“冷战”,“冷战”促进了两极格局的形成;

一般而言,两格格局的结束意味着“冷战”的结束和雅尔塔体系的瓦解。

[辨析比较] 两极格局、两大集团、两大阵营

两极指的是美、苏两极;

以美、苏为核心,形成北约、华约两大政治军事集团,标志着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

同时,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分别加入两大阵营。

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的亚非拉国家及社会主义的南斯拉夫不属两大阵营。

60年代中苏关系破裂,标志着社会主义阵营开始瓦解。

90年代初,东欧剧变、华约解散、苏联解体,两大集团、两大阵营、两极格局不复存在,“冷战”结束。

[易误指正] 两极格局结束后的世界

世界由两极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经济格局多极化,而不是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冷战”结束后,“一超多强”的局面出现,但这并不能说多极化格局已经定型,因为多极化是一个趋势,有一个发展过程。

①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随之瓦解,“冷战”结束,世界形势出现了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②多极化是指一种趋势,一个动态发展过程。

其根源在于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发展趋势。

③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趋势加快,美国试图建立以自己为主导的单极世界,中国、俄罗斯、日本、欧盟等政治力量不断壮大,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暂时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但目前,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

考点一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例1] (2013·

海南高考)1948年,苏联针对美、英等国分裂德国的措施,切断西柏林与其他美英法占领区的水陆交通,美、英则向西柏林大规模空运物资。

这一局面持续近一年之久。

这次危机反映出冷战的基本特征是(  )

A.苏联在对峙中处于攻势地位

B.美国交替采用对抗与缓和政策

C.两德为美苏争夺的前哨阵地

D.双方既对抗又避免直接军事冲突

[解题规范]

第一步:

审题干

定时空:

1948年,冷战。

抓关键:

“切断……水陆交通”“美、英……空运物资”。

第二步:

析选项

选项

判断理由

选项定位

A

材料强调苏联针对美、英等国的分裂措施,而采取的应对措施

错误选项

B

材料没有体现美国交替采用对抗与缓和政策

C

虽然正确,但不是冷战的基本特征

干扰选项

D

美苏展开全面对抗,但又避免爆发直接的军事冲突,也是冷战的基本特征

正确选项

[考题演练]

1.(2013·

江苏高考)历史地图是展现前人活动与地理空间结合的重要史料。

观察下面地图,理解准确的是(  )

A.冷战风云笼罩,造成分裂与对抗

B.柏林被分区占领,局部热战出现

C.美苏操纵欧洲,北约与华约对峙

D.德国实现统一,西欧走向联合

解题提示:

①抓关键:

地图图例;

②关键信息:

时间1945~1949年;

地点欧洲德国被占领。

答案:

考点二

多极化趋势的形成与加强

[例2] (2013·

海南高考)一般认为,1952年法国学者在分析当时世界格局时,提出“第三世界”一词。

这里的“第三世界”是指(  )

A.不属于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的国家

B.两个超级大国及其他发达国家之外的国家

C.既不属于“北约”也不属于“华约”的国家

D.尚未获得独立的亚非拉地区国家

1952年世界格局。

第三世界。

当时两极对峙,世界主要分为两大阵营。

随着民族解放运动兴起,出现两大阵营之外的新兴力量

题干中对第三世界的定义不是严格按照发展程度划分的

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不全面

概念错误,第三世界是在二战以后发展起来的独立国家

★14.(2014·

常州调研)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在国会众、参两院发表咨文,他把世界政治分为自由民主和极权主义两个对立的营垒,不指名地将苏联称为“极权政体”,并以援助希腊和土耳其为名,宣布美国将支持和帮助世界上所有抵抗“共产主义威胁”的力量。

这便是人所熟知的“杜鲁门主义”的问世。

杜鲁门主义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

——徐蓝《试论“冷战”的爆发与两极格局的形成》

材料二 在黄金年代(1950~1973年),美国的GDP增长显著落后于除英国外的所有主要发达国家;

特别是德国和日本,它们的GDP年均增长率竟分别是美国的1.5倍和2.4倍。

至于人均GDP增长率,美国则慢于所有西欧国家和日本,仅相当于西欧国家人均GDP年增长率的63%。

——高峰《二十世纪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与演变》

材料三 我们正在经历着世界近代历史上第三次重大的力量转移。

第一次转移是15世纪前后西方世界的崛起,由此推动了科学和技术、商业和资本主义、工业和农业革命。

第二次转移是发生在19世纪末的美国崛起,其迅速成为世界头号强国。

第三次就是正在发生着的世界的崛起,即“后美国时代”。

在产业、金融、社会、文化等其他方面,世界力量的分配正在发生着转移,正在偏离美国的统治地位。

这不是一个美国衰落的世界,而是一个其他国家崛起的世界,一个由许多地方和许多人定义的世界。

——美国著名学者法里德·

扎卡里亚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杜鲁门主义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的理解。

(6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史实说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原因。

(8分)

(3)材料三中说当今世界已经进入“后美国时代”。

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格局的理解。

(1)问,可从美国二战前后外交政策及美苏关系的转变等角度回答。

(2)问,应结合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政治、经济、国际关系等方面进行分析。

第(3)问,具有开放性,可以回答同意,然后结合相关史实来说明;

也可以回答不同意,并组织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1)第一,这表明美国战后对外政策实现了从孤立主义向全球扩张主义的转变;

第二,这成为美国对苏联进行“冷战”的重要标志,并具有明显的意识形态色彩;

第三,这表明美国越来越以两极思维来看待整个世界。

(2)经济多极化推动了政治多极化的发展,资本主义阵营由美国一家独大演变为美、欧、日三足鼎立;

政治关系变化推动了多极化,社会主义阵营分裂(中苏关系恶化);

国家利益冲突,经济全球化、文明多样性的发展都反对单边力量控制世界,使相互尊重合作发展成为国际共识,“第三世界”国家的不结盟运动兴起。

(3)同意。

理由:

当今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出现“一超多强”的局面,多个力量中心相互制约,相互竞争;

美国当前出现许多问题,如经济衰退、恐怖主义威胁等。

不同意。

两极格局解体,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的经济、政治、军事、科技等实力依然强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