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集团设备点检定修管理导则doc 38页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486178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113.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集团设备点检定修管理导则doc 38页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某集团设备点检定修管理导则doc 38页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某集团设备点检定修管理导则doc 38页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某集团设备点检定修管理导则doc 38页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某集团设备点检定修管理导则doc 38页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某集团设备点检定修管理导则doc 38页Word下载.docx

《某集团设备点检定修管理导则doc 38页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集团设备点检定修管理导则doc 38页Word下载.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某集团设备点检定修管理导则doc 38页Word下载.docx

D.3EAM(资产管理系统)简介………………………………………………………………33

前言

为加强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系统设备点检定修管理工作,规范点检定修管理体制,加强点检定修管理,提高设备维护和检修管理水平,确保设备的安全、可靠、经济、环保运行,促进企业技术和管理进步,根据国家及电力行业有关规定和标准,特制订本导则。

本导则为集团公司系统发电企业实行点检定修管理提供指导,各企业应根据本导则的内容,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建立点检定修组织机构,制定适应本企业点检定修管理体制的管理标准、工作标准、技术标准,并组织实施。

本导则的附录提供了实施点检定修管理中的重点示例、表式要求,在具体实施中还应根据本导则的有关内容,建立健全企业的各类标准。

对本导则在试行中的意见和建议请及时反馈集团公司安全生产部。

本导则由中国大唐集团公司标准化委员会提出。

本导则由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安全生产部归口。

本导则由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安全生产部组织编写。

本导则在编写过程中得到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和天津大唐国际盘山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的大力协助。

本导则的附录参照了天津大唐国际盘山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的相关企业标准。

本导则主要起草人:

谢宝东、李日龙、代东、陈新中、曹广继、魏军伟、白卫东、李宝刚

本导则主要审定人:

金耀华、阮大伟、安洪光、佟义英、焦建清、张健、井永强、孙维本

本导则批准人:

刘顺达

本导则由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安全生产部负责解释。

1范围

本导则规定了设备点检定修管理的方法和内容。

本导则适用于集团公司系统火力发电企业新建、扩建和改建工程项目以及已投入生产运营的发电企业。

水力发电企业的点检定修管理可以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导则的引用而成为本导则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导则,然而,鼓励根据本导则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导则。

GB/T1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DL/T838发电企业设备检修导则

DL/Z870火力发电企业设备点检定修管理导则

火力发电厂实施设备状态检修的指导意见(2002年/国家电力公司)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基建期生产准备管理办法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新建火力发电企业劳动定员标准

3术语与定义

本导则采用下列定义

3.1设备点检

设备点检就是借助于人的感官和检测工具,按照预先制定的技术标准,定点、定标准、定人、定周期、定方法、定量、定作业流程、定点检要求,而对设备进行检查的一种设备管理方法。

它通过对设备的全面检查和分析来达到对设备进行量化评价的目的。

设备点检综合利用运行岗位的日常巡回检查、点检员及其它专业人员的定期点检、精密点检、技术诊断和劣化倾向管理、综合性能测试等五个方面的力量和手段,形成保证设备健康运转的五层防护体系(见5.2),体现对设备全员管理的原则,将具有现代化管理知识和技能的人、现代化的仪器装备和现代化的管理方式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3.2设备定修

设备定修是指在推行设备点检管理的基础上,根据预防检修的原则和设备点检结果确定检修内容、检修周期和工期,并严格按计划实施设备检修的一种检修管理方法。

其目的是合理延长设备检修周期,缩短检修工期,降低检修成本,提高检修质量,并使日常检修和定期检修负荷达到更加优化的状态。

3.3点检定修制

点检定修制是以点检为核心,全员、全过程对设备进行动态管理的一种设备管理体制。

点检人员是设备的责任主体,既负责设备点检,又负责设备全过程管理。

点检、运行、检修三方面之间,点检处于核心地位。

点检定修制可以使设备在可靠性、维护性、经济性等方面达到协调优化管理。

3.4精密点检

精密点检是指用标准检测仪器、仪表,对设备进行综合性测试、检查,或在设备未解体情况下运用特殊仪器、工具、诊断技术和其他特殊方法测定设备的振动、温度、裂纹、变形、绝缘等状态量,并将测得的数据对照标准和历史记录进行分析、比较、判别,以确定设备的技术状况和劣化程度的一种检测方法。

3.5设备劣化

设备劣化是指设备降低或丧失了应有的使用功能,是设备工作异常、性能降低、突发故障、设备损坏和经济价值降低等状态的总称。

3.6劣化倾向管理

劣化倾向管理是通过对点检和其他手段测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找出设备劣化趋势和规律,实行预知检修的一种管理方式。

3.7设备的精度和性能测试

设备的精度和性能测试是指按预先制定的周期和标准对设备进行综合性精度测试和性能指标测试,计算汽耗、热耗、效率、供电煤耗(水耗)等技术经济指标和性能指标,分析劣化点,评价设备性能。

3.8三方确认和两方确认

三方确认,是指在实施点检定修管理中,由于安全措施和质量监控工作的需要,点检方、检修方、运行方共同进行现场确认的一种工作方法。

当仅需点检方、检修方和运行方中的任两方进行现场确认时,称之为“两方确认”。

3.9设备的“四保持”

设备的“四保持”,是指保持设备的外观整洁,保持设备的结构完整,保持设备的性能和精度,保持设备的自动化程度。

3.10工序服从原则

工序服从原则是指实行点检定修制时,以主工序、主体业务的设备专业主管为核心,对跨工序、跨部门的协作作业有协作管理权的一种管理原则。

3.11A、B角制

A、B角制是点检管理分工责任制的一种补充。

对每一台(件)设备,都有明确的设备点检责任人,该人即为设备的A角。

在此同时又必须明确当该责任人因故不在时的备用管理人员,即为该设备的B角。

设备A、B角应相互交流。

点检人员在担任某些设备A角的同时,还可担任另外一些设备的B角。

3.12多能化

多能化是指点检人员同时具备对某一设备的多个专业项目进行点检的能力。

3.13设备管理值

设备管理值是指对设备进行量化管理的值,是设备每一部位、零件、项目的量(质量和数量)、度及运行参数和状态的总称。

它包括:

零部件的材质及材质的性能、热处理的程度、公差配合、设备的检修周期、零部件的使用寿命、油脂的牌号、设备运行过程中的各种参数和状态的数值等。

3.14动态管理

动态管理是指在点检定修管理中对设备管理值始终进行跟踪、分析、修改、完善的一种管理方法。

设备管理值始终处于动态之中,设备每经过一次PDCA(计划、实施、检查、总结)循环之后,设备的管理者有责任提出对设备管理值的改进意见,使设备管理值逐步科学、准确、合理,从而达到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设备故障发生率的目的。

3.15年修模型

年修模型是发电设备年度检修中各种等级的年修循环周期的排列组合。

3.16设备A、B、C分类

A类设备是指该设备损坏后,对人员、电力系统、机组或其他重要设备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以及直接导致环境严重污染后果的设备。

B类设备是指该设备损坏或在自身备用设备皆失去作用的情况下,会直接导致机组的可用性、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降低或导致环境污染后果的设备;

本身价值昂贵且故障检修周期或备件采购(制造)周期较长的设备。

C类设备是指除A、B类设备以外的其他设备。

4点检定修管理体制的建立

4.1新机组(新建、扩建、改建的机组)应采用点检定修制管理,并建立相应的组织管理体系。

对于已投入生产运行的机组,可以在选择试点、不断完善的基础上逐步推进建立点检定修管理体制。

4.2企业应成立以企业负责人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开展点检定修管理体制的推进工作,企业点检定修管理工作可按照附录A.1(点检定修管理实施步骤)开展。

4.3点检定修管理的工作应包括:

点检管理、定修管理、标准化管理、设备的维护保养管理、设备备品和费用管理、设备的全过程(PDCA)管理。

4.4点检定修管理要真正实现管、修分开,实现设备管理的专业化、标准化。

企业应根据设备点检定修的标准和设备的特点,建立相应的管理标准、工作标准、技术标准。

各类标准的表式、示例及要求见附录A、附录B、附录C。

4.4.1管理类标准应包括:

点检管理标准、检修管理标准、生产设备分工管理标准、对项目公司的评价及考核管理标准。

4.4.2工作类标准应包括:

各级人员岗位工作标准、各专业A、B角点检区域划分、各专业设备点检路线标准。

4.4.3技术类标准应包括:

各专业设备点检标准、设备缺陷管理标准、设备技术标准、检修作业标准。

4.5点检定修管理应突出点检人员的责任主体地位,落实责任到岗到人。

点检、运行、检修三方必须以点检为核心。

4.6设备点检定修管理应突出“五层防护体系”作用的共同发挥,不能因强调点检人员的责任主体而忽视第一层防护体系的作用,即运行岗位值班员负责对设备的日常巡检。

4.7设备点检定修管理应突出各专业、各相关部门之间协调统一,实行“工序服从”原则。

主工序的点检员有权要求辅助工序的点检员或其它部门人员协助完成工作,辅助工序的点检员和部门必须服从。

4.8设备点检定修管理应建立完整的点检信息统计和分析系统,科学地利用离线采集数据和在线采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有条件的企业可与SIS(厂级监控系统)和EAM(资产管理系统)相结合,成为设备维护和检修的重要技术支持,形成点检定修信息化管理平台。

相关信息管理系统简介见附录D。

4.9设备点检定修的台帐和基本业务记录一般包括设备台帐、点检工作日志、点检定修报告及分析、检修工时和费用预算及实绩记录、外协工程管理记录、备品配件管理记录、设备改进记录以及质量监控和安全工作的有关记录。

4.10点检人员要组织或参加设备监造和设备质量验收。

在设备的安装、调试过程中,熟悉、掌握设备结构和特性,为设备点检管理积累经验,并参加安装质量的监督和验收。

4.11企业应根据承担设备维护和检修项目工作的检修单位或检修公司(简称项目公司)的实际情况和本企业具体情况,与项目公司签订维护和检修合同,并制定对项目公司的管理标准,针对项目公司在维护和检修过程中的工作情况对其进行评价和考核。

4.11.1对项目公司的管理标准应包括日常运行维护的评价考核管理流程和相应的考核细则,大(小)修的评价考核管理流程和相应的考核细则,确定各部门对项目公司管理的职责和权限,主要内容:

准备工作、检修质量、计划进度、安全生产、协作与配合、文明生产、再鉴定、承诺与改进意见的实施及其他管理内容。

4.11.2企业安全生产委员会的成员中须包括项目公司的主要负责人,并按企业的相关要求参加安全生产委员会的管理活动。

4.12企业应按照集团公司《新建火力发电企业劳动定员标准》的要求配置各生产管理部门的岗位和人员。

4.12.1各级点检人员的应知应会及任职条件见附录B.2,B.3。

4.12.2新建机组的点检人员应以熟悉系统、设备特性、设备构造、检修工艺为主,参与并做好基建期生产准备的全过程管理工作。

点检人员应在项目建议书批复后逐步到位,主设备安装前,主要人员应到位。

4.13教育培训及考核

4.13.1企业应制定点检人员培训标准和培训计划,按照点检人员任职条件的要求进行培训并建立培训档案。

4.13.2点检人员的培训应分阶段、按计划实施,培训内容应包括以下方面:

设备点检的概念、设备点检员的职责和工作范围、设备点检作业指导书、设备管理专业基础、工程概预算、工程合同管理等知识、现场实习等。

4.13.3各级点检人员应经考试或考核合格后竞聘上岗。

4.13.4企业应按“多能化”要求,有计划地对专业点检人员进行多岗位培训,在设备分工中实行A、B角制,并有计划地实行岗位轮换。

4.13.5企业应制定相应的制度,对点检人员的业绩进行定期考核,并按业绩进行奖惩。

5发电设备点检管理

5.1设备点检管理的基本原则

5.1.1定点:

科学地分析、确定设备的维护点,即易发生劣化部件。

明确点检部位,同时确定各部件检查的项目和内容。

5.1.2定标准:

按照设备技术标准的要求,确定每一个维护检查点参数(如间隙、温度、压力、振动、流量、绝缘等)的正常工作范围。

5.1.3定人:

按区域、按设备、按人员素质要求,明确专业点检员。

5.1.4定周期:

预先确定设备的点检周期和点检状态,按照分工进行日常巡检、专业点检和精密点检。

5.1.5定方法:

根据不同设备及点检要求,明确点检的具体方法,如用感官(视、听、触、嗅)或用仪器、工具进行。

5.1.6定量:

采用技术诊断和劣化倾向管理方法,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进行设备劣化的量化管理。

5.1.7定业务流程:

明确点检作业的程序,包括点检结果的处理程序。

5.1.8定点检要求:

做到定点记录、定标处理、定期分析、定向设计、定人改进、系统总结。

5.2设备点检的防护体系,即“五层防护体系”。

5.2.1第一层防护体系:

运行岗位值班员负责对设备的日常巡检,以及时发现设备的异常和故障。

5.2.2第二层防护体系:

点检员按区域设备或者设备类型分工负责设备点检;

鼓励提高点检员综合素质以创造条件实行跨专业点检。

5.2.3第三层防护体系:

专业主管或专业点检员,在日常巡检和专业点检基础上,根据职责分工组织有关专业人员对设备进行精密点检或技术诊断。

5.2.4第四层防护体系:

专业主管或专业点检员,在日常巡检和专业点检及精密点检基础上,根据职责分工负责设备劣化倾向管理。

5.2.5第五层防护体系:

专业主管、专业点检员,根据职责分工负责定期对设备进行综合性精度检测和性能指标测定,以确定设备的性能和技术经济指标,评价点检结果。

5.3点检专业的划分:

火力发电企业一般按锅炉、汽机、电气一次、燃料等专业划分,其他如化学、除灰等专业可根据各企业具体情况并入上述专业或另列。

热控、电气二次、通讯专业可以根据企业情况确定是否实行点检定修管理。

专业点检区域划分示例见附录C.9。

5.4点检人员的配置:

每专业一般设专业主管1人,点检员若干人。

并积极培养跨专业的多能化点检人员。

5.5设备点检管理包括点检标准的编制、点检计划的编制和实施(含定期点检、精密点检和技术监督)、点检实绩的记录和分析、点检工作台帐。

点检日志表式、点检月报表式见附录A.4、A.5。

5.6点检路线图的制定

5.6.1运行岗位应编制每运行班相应的巡检路线图。

5.6.2点检路线图由点检人员根据点检标准的要求,按展开点检工作方便、路线最佳并兼顾工作量的原则编制。

点检路线图示例见附录C.8。

5.7设备的点检应实行A、B角制。

5.8点检业务流程按PDCA(即“计划、实施、检查、总结”)循环进行。

典型点检作业流程见附录A.2。

5.9点检人员应利用相应的信息管理系统对所分管设备的点检数据定期分析,重点分析设备的劣化趋势。

根据设备重要性可以进行周分析、月分析和季分析等。

6发电设备定修管理

6.1设备定修管理包括:

定修计划的编制和执行、定修的实绩记录和分析、定修项目的质量监控管理。

6.2设备定修管理策略

6.2.1设备管理部门按本导则3.16的原则要求对发电设备分成A、B、C三类,并经企业主管生产领导批准。

点检定修工作重点应放在A、B类设备上。

6.2.2对A、B、C类设备,应根据其在生产中的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定修策略。

6.2.2.1A类设备以预防性检修为主要检修方式,结合日常点检管理、劣化倾向管理和状态监测的结果,再制定设备的检修周期,并严格执行。

6.2.2.2B类设备采用预防性检修和预知检修相结合的检修方式,检修周期应结合日常点检管理、劣化倾向管理和状态监测的结果及时调整。

6.2.2.3C类设备以事后检修为主要检修方式。

6.3设备定修计划应在设备点检管理的基础上编制。

设备定修计划的具体内容应符合《中国大唐集团公司设备检修管理办法》的要求;

包括:

项目、技术措施和方案、工期、费用、工时定额、备品配件等。

典型检修计划流程见附录A.3。

6.4各级设备点检人员应做好设备的劣化倾向管理,提高定修计划的准确性。

6.5点检员应是相应专业在进行设备消缺和计划检修工作时的工作票签发人。

6.6定修工作应按项目下达任务单,其内容包括检修工艺步骤、质量标准、质量监督控制点、安全措施、工时定额、材料和备品配件的消耗,以及主要大型工器具的使用等。

已建立检修作业指导书的项目,在工作任务单中可不重复下达有关内容,但需在有关栏目内注明。

6.7点检人员应对定修项目的安全措施和质量标准,进度、工时和备品配件的使用负责。

点检人员除应在工作任务单上标明外,并应对上述内容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组织“三方”或“两方”确认。

设备检修质量验收表式见附录A.6。

6.8在定修工作中,对跨工序、跨部门的作业应遵循“工序服从原则”,以便及时协调专业之间需相互配合的工作。

7点检定修主要技术标准

7.1点检定修主要技术标准应包括点检标准、设备技术标准、检修作业标准和设备维护保养标准,这些标准是实行设备点检定修管理的依据。

7.2点检标准

7.2.1点检标准的内容包括设备的点检部位、点检项目、点检内容、点检方法、点检周期和管理值,是点检员对设备进行预防性检查的依据,也是编制各种点检计划的依据。

7.2.2点检标准的编制依据:

国家和行业发布的技术标准和规范、设备制造厂提供的设备图纸和使用、维护说明书,设备技术标准和导则、规程,国内外同类设备的实绩资料和实际使用中的经验。

7.2.3点检标准应按照同类型设备采用同一标准,同种设备采用同一表格,可操作性要强。

点检目录和点检标准示例见附录C.1,C.2,C.3,C.4。

7.3设备技术标准

7.3.1设备技术标准规定设备各部位(部件)的检修管理值和检查、检验方法,是设备技术管理的基础,是编制点检标准、检修作业标准和设备维护保养标准的依据。

7.3.2设备技术标准编制的依据:

国家和行业发布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制造厂提供的设备图纸和使用与维护说明书,国内外同类型或使用性质相类似的设备技术标准。

7.3.3设备技术标准的内容应包括:

部件名称、材料及规范、检修标准、检修方法、检修周期等。

设备技术标准表式见附录C.6。

7.4检修作业标准

7.4.1检修作业标准是点检员确定检修工艺、工时、费用的基础,是项目公司进行作业的依据。

7.4.2检修作业标准编制的依据:

国家和行业发布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制造厂提供的设备图纸和使用与维护说明书,国内外同类型或使用性质相类似的设备技术标准,相关安全作业规程工艺规程。

7.4.3检修作业标准的内容应包括:

设备名称、作业名称、作业条件、使用的工器具、风险分析与安全措施、质量标准、检修工艺要求等。

检修作业标准表式见附录C.7。

7.4.4已经实行检修文件包管理的发电企业,检修文件包中的工序卡可作为设备技术标准和检修作业标准使用,但其内容应符合点检定修管理的要求。

7.5设备维护保养标准包括设备的给油脂标准、设备缺陷管理标准、设备定期试验和维护标准、设备的“四保持”标准。

7.5.1给油脂标准

7.5.1.1设备给油脂标准规定设备的给油脂部位、周期、方法、分工、油脂品种、规格,是设备的良好润滑、安全可靠运行的保证。

7.5.1.2编制依据:

制造厂提供的设备图纸和说明书,国内外同类设备的实绩资料以及设备实际运行状况与环境状态。

给油脂标准表式见附录C.5。

7.5.2设备缺陷管理标准

7.5.2.1企业应该建立与点检定修制相适应的设备缺陷管理标准,标准中应该明确设备管理部门、运行管理部门、安全监察部门、项目公司、信息中心、物资供应等部门在缺陷管理中的职责分工和工作流程。

根据动态零缺陷的原则,严格执行设备缺陷从发现、登记、消缺、验收等各阶段的时限要求,真正做到动态零缺陷。

采用适当的缺陷评价指标,对设备缺陷处理过程进行有效的跟踪和评价。

设备缺陷管理标准中应考虑对消缺责任人的奖励和考核条款。

设计出符合企业实际需要的报告和记录格式。

7.5.2.2设备管理部门是设备缺陷处理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点检员在设备缺陷处理过程中处于组织、协调、决策的主导地位,对消缺过程的安全、质量、进度负责。

7.5.2.3项目公司是消除设备缺陷的实施单位,应认真执行工单或作业指导书的要求和相关规程、标准,缺陷消除时要执行企业的《工作票、操作票管理制度》。

7.5.2.4设备管理部门是设备缺陷消除后静态验收的责任人及组织者。

运行人员是设备消缺工作结束、系统恢复、设备试运再鉴定及恢复运行的责任者。

项目公司是设备验收的配合单位。

7.5.2.5设备缺陷处理完成后,点检员必须在现场进行验收确认,并在工作票上签字。

7.5.3设备定期试验和维护标准

7.5.3.1设备定期试验和维护标准规定设备定期试验的项目、内容、措施和周期,规定设备定期维护的项目、内容、措施和周期。

7.5.3.2设备定期试验和维护标准编制的依据是:

国家和行业发布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制造厂提供的设备图纸和说明书,国内外同类设备的实绩资料以及设备实际运行状况与环境状态。

7.5.4设备“四保持”标准规定每台设备的管理职责、维护周期及应达到的标准。

7.6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和新增加设备后,应及时补充、完善和制定设备点检定修技术标准的相关内容。

7.7设备点检定修技术标准应实行动态管理,通过PDCA循环不断修订和完善。

附录A管理类标准

A.1点检定修管理实施步骤

工作阶段

序号

工作内容

计划完成时间

实际完成时间

责任人

1.实施机构建立

1.1

成立企业点检定修管理工作领导小组

2.宣传动员

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